权利要求书: 1.一种适用于输送带的接驳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基座(1),所述基座(1)的上表面设置有滚盘(3),所述滚盘(3)的底部与电机(32)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电机(32)与基座(1)内腔的顶面固定,所述滚盘(3)的外侧绕设有多个限位块(4),所述限位块(4)与滚盘(3)之间的间距与输送带的厚度保持一致,所述滚盘(3)的左侧安装有压紧装置(2),所述压紧装置(2)的压紧方向指向滚盘(3)的中心,以保证输送带的接驳部位压实,所述滚盘(3)与压紧装置(2)之间设置有预压弧(5),用以将输送带的接驳部位预先压紧,避免输送带的接驳部位由于自身弹性发生错位,所述基座(1)的上表面对应预压弧(5)的位置设置有过孔,所述过孔的形状与预压弧(5)的横截面形状一致,所述预压弧(5)的下表面与液压缸(52)的活塞杆固定,所述液压缸(52)与基座(1)内腔的底面固定,以实现将预压弧(5)降低至基座(1)的空腔内,为压紧弧(22)对输送带实施压紧让出操作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输送带的接驳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盘(3)的下表面设置有支撑盘(31),所述支撑盘(31)与滚盘(3)之间设置有推力球轴承(33),以避免支撑盘(31)影响滚盘(3)的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输送带的接驳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装置(2)包括有千斤顶(21)及压紧弧(22),所述压紧弧(22)内圈的弧度与滚盘(3)的外壁弧度一致,所述压紧弧(22)的背面与千斤顶(21)的活塞杆固定,所述千斤顶(21)的侧壁与基座(1)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输送带的接驳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压弧(5)的内表面与滚盘(3)外圈的弧度保持一致,所述预压弧(5)与滚盘(3)之间的间距等于输送带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输送带的接驳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压弧(5)的中部开设有缺口(51),所述压紧弧(22)上设置有与缺口(51)大小一致的顶弧(23),以预先顶住输送带的接驳部位,避免预压弧(5)的离开导致输送带的接驳部位发生错位,所述顶弧(23)的背面与多根连杆(25)的一端固定,所述压紧弧(22)的内表面开有容纳顶弧(23)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部开设有通孔,所述连杆(25)另一端的端部设置有凸沿,所述连杆(25)的另一端穿过通孔使凸沿与压紧弧(22)的外表面卡接,所述压紧弧(22)凹槽底部与预压弧(5)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套设在连杆(25)上,以始终保证连杆(25)上的凸沿与压紧弧(22)的表面始终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输送带的接驳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缸(52)的侧壁设置有三角块(53),以提高液压缸(52)的稳定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输送带的接驳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盘(3)的外表面设置有锥形钉,以提高输送带固定的稳定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输送带的接驳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盘(3)的外表面下部设置有环状凸缘,以避免输送带从滚盘(3)的外表面向下滑落。
说明书: 一种适用于输送带的接驳设备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带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输送带的接驳设备。
背景技术[0002] 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大。在矿产资源的开采过程中,往往需要从很深的矿坑内通过输送带将矿石运输到外界。由于矿坑内的环境
及口径的复杂性,因而对输送带的性能有着很高的要求。在输送带的正常生产过程中,往往
出现输送带整体长度不足的现象,但为了节约材料及节省成本,通常需要将上述两条输送
带进行接驳,但为了满足较高的性能要求,需要先将输送带的接驳端进行预处理,将两条输
送带的端部切割为互补的阶梯型结构,然后在阶梯面及竖直面上涂抹胶水,将两条输送带
端部的阶梯型结构加热后压紧,待彻底冷却且完全压紧后,即完成输送带的接驳,其中对输
送带接驳部位的压紧作为关键的步骤之一,决定了接驳后的输送带的性能好坏及使用寿
命。
[0003] 目前,对输送带接驳部位的压紧通常是在水平台架上利用液压设备进行压紧。但输送带在使用过程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位置则是输送带与传动轮的接触位置,即输送带
发生弯折的部位,由于该位置的输送带内外表面的弯折拉伸量不一致,从而使输送带内外
表面发生的变形不一致,导致输送带的接驳部位极易产生崩裂。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输送带的接驳设备,从而可解决现有的对输送带接驳部位的压紧方式导致接驳后的输送带在使用时与传动轮的接触位置
极易发生崩裂的问题。
[0005]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而提供的一种适用于输送带的接驳设备,包括有基座,所述基座的上表面设置有滚盘,所述滚盘的底部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电机与基座内腔
的顶面固定,所述滚盘的外侧绕设有多个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滚盘之间的间距与输送带
的厚度保持一致,所述滚盘的左侧安装有压紧装置,所述压紧装置的压紧方向指向滚盘的
中心,以保证输送带的接驳部位压实,所述滚盘与压紧装置之间设置有预压弧,用以将输送
带的接驳部位预先压紧,避免输送带的接驳部位由于自身弹性发生错位,所述基座的上表
面对应预压弧的位置设置有过孔,所述过孔的形状与预压弧的横截面形状一致,所述预压
弧的下表面与液压缸的活塞杆固定,所述液压缸与基座内腔的底面固定,以实现将预压弧
降低至基座的空腔内,为压紧弧对输送带实施压紧让出操作空间。
[0006]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滚盘的下表面设置有支撑盘,所述支撑盘与滚盘之间设置有推力球轴承,以避免支撑盘影响滚盘的旋转。
[0007]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紧装置包括有千斤顶及压紧弧,所述压紧弧内圈的弧度与滚盘的外壁弧度一致,所述压紧弧的背面与千斤顶的活塞杆固定,所述千斤
顶的侧壁与基座固定。
[0008]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预压弧的内表面与滚盘外圈的弧度保持一致,所述预压弧与滚盘之间的间距等于输送带的宽度。
[0009]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预压弧的中部开设有缺口,所述压紧弧上设置有与缺口大小一致的顶弧,以预先顶住输送带的接驳部位,避免预压弧的离开导致输送带
的接驳部位发生错位,所述顶弧的背面与多根连杆的一端固定,所述压紧弧的内表面开有
容纳顶弧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部开设有通孔,所述连杆另一端的端部设置有凸沿,所述连
杆的另一端穿过通孔使凸沿与压紧弧的外表面卡接,所述压紧弧凹槽底部与预压弧之间设
置有弹簧,所述弹簧套设在连杆上,以始终保证连杆上的凸沿与压紧弧的表面始终贴合。
[0010]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液压缸的侧壁设置有三角块,以提高液压缸的稳定性。
[0011]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滚盘的外表面设置有锥形钉,以提高输送带固定的稳定性。
[0012]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滚盘的外表面下部设置有环状凸缘,以避免输送带从滚盘的外表面向下滑落。
[0013]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001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适用于输送带的接驳设备,利用滚盘实现输送带接驳部位的预变形,再通过压紧装置将接驳部位完全压紧,使输送带的接驳部位
残留有部分应力,降低了接驳后的输送带使用时与传动轮的接触位置发生崩裂的风险;同
时预压弧先将输送带的接驳部位压紧,然后压紧弧向前运动,其中的顶弧进入预压弧中的
缺口将输送带的接驳部位顶住,为预压弧的离开提供基础条件,然后预压弧随液压缸向下
运动,为压紧弧让出压紧空间,压紧弧继续运动,直至完全将输送带的接驳部位压紧,避免
了压紧时输送带的接驳部位因自身弹性发生错位的风险,有效提升了接驳后输送带的性能
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0015]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0016]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状态时的俯视图;[0017] 图3为图1的局部剖视图;[0018]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压紧装置的示意图;[0019]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预压弧的示意图;[0020] 图6为图3中圈A的放大图;[0021] 图7为图3中圈B的放大图;[0022] 图8为图4中圈C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0023]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0024] 如图1?图8所示,一种适用于输送带的接驳设备,包括有基座1,所述基座1的上表面设置有滚盘3,所述滚盘3的底部与电机32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电机32与基座1内腔的顶面
固定,所述滚盘3的外侧绕设有多个限位块4,所述限位块4与滚盘3之间的间距与输送带的
厚度保持一致,所述滚盘3的左侧安装有压紧装置2,所述压紧装置2的压紧方向指向滚盘3
的中心,以保证输送带的接驳部位压实,所述滚盘3与压紧装置2之间设置有预压弧5,用以
将输送带的接驳部位预先压紧,避免输送带的接驳部位由于自身弹性发生错位,所述基座1
的上表面对应预压弧5的位置设置有过孔,所述过孔的形状与预压弧5的横截面形状一致,
所述预压弧5的下表面与液压缸52的活塞杆固定,所述液压缸52与基座1内腔的底面固定,
以实现将预压弧5降低至基座1的空腔内,为压紧弧22对输送带实施压紧让出操作空间;其
中:所述滚盘3的下表面设置有支撑盘31,所述支撑盘31与滚盘3之间设置有推力球轴承33,
以避免支撑盘31影响滚盘3的旋转;所述压紧装置2包括有千斤顶21及压紧弧22,所述压紧
弧22内圈的弧度与滚盘3的外壁弧度一致,所述压紧弧22的背面与千斤顶21的活塞杆固定,
所述千斤顶21的侧壁与基座1固定;所述预压弧5的内表面与滚盘3外圈的弧度保持一致,所
述预压弧5与滚盘3之间的间距等于输送带的宽度;所述预压弧5的中部开设有缺口51,所述
压紧弧22上设置有与缺口51大小一致的顶弧23,以预先顶住输送带的接驳部位,避免预压
弧5的离开导致输送带的接驳部位发生错位,所述顶弧23的背面与多根连杆25的一端固定,
所述压紧弧22的内表面开有容纳顶弧23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部开设有通孔,所述连杆25
另一端的端部设置有凸沿,所述连杆25的另一端穿过通孔使凸沿与压紧弧22的外表面卡
接,所述压紧弧22凹槽底部与预压弧5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套设在连杆25上,以始终
保证连杆25上的凸沿与压紧弧22的表面始终贴合;所述液压缸52的侧壁设置有三角块53,
以提高液压缸52的稳定性;所述滚盘3的外表面设置有锥形钉,以提高输送带固定的稳定
性;所述滚盘3的外表面下部设置有环状凸缘,以避免输送带从滚盘3的外表面向下滑落。
[0025]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适用于输送带的接驳设备,在使用时:[0026] 1、旋转滚盘3,分别将两条输送带的接驳部位紧密贴合,同时模仿输送带使用状态进行顺时针及逆时针旋转,以预先测试输送带使用时的流畅性;
[0027] 2、启动千斤顶21,推动压紧弧22向前运动,直至顶弧23运动至预压弧5中部的缺口51内,实现对输送带接驳部位的压紧,为预压弧5的离开提供了有利保障;
[0028] 3、启动液压缸52,带动预压弧5向下运动,由于基座1上表面的过孔与预压弧5的形状一致,液压缸52可带动预压弧5顺利进入到基座1的内腔中,避免了预压弧5对压紧弧22的
阻挡;
[0029] 4、千斤顶21持续推动压紧弧22向前运动,直至压紧弧22将输送带的接驳部位完全压紧,即完成输送带的接驳。
[0030] 以上实施例不局限于该实施例自身的技术方案,实施例之间可以相互结合成新的实施例。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并非对其进行限制,凡未脱离本
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
内。
声明:
“适用于输送带的接驳设备”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