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要求书: 1.一种输送带,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横截面方向并列设置的加厚区和非加厚区;
所述加厚区的厚度大于所述非加厚区的厚度,且所述加厚区的厚度与所述非加厚区的厚度的差值不大于所述非加厚区的厚度的二分之一,所述加厚区与所述非加厚区的连接处平滑过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厚区和所述非加厚区的数量均设置为至少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的两侧面均设置为阶梯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厚区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上胶层、第一中间层以及第一下胶层;
所述非加厚区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二上胶层、第二中间层以及第二下胶层;
所述第一上胶层与所述第二上胶层相对应,所述第一中间层与所述第二中间层相对应,所述第一下胶层与所述第二下胶层相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胶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上胶层的厚度,所述第一中间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中间层的厚度,所述第一下胶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下胶层的厚度;
并且,所述第一上胶层相对于所述第二上胶层的厚度增加比例、所述第一中间层相对于所述第二中间层的厚度增加比例、所述第一下胶层相对于所述第二下胶层的厚度增加比例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胶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上胶层的厚度,所述第一中间层的厚度与所述第二中间层的厚度相等,所述第一下胶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下胶层的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胶层的厚度与所述第二上胶层的厚度相等,所述第一中间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中间层的厚度,所述第一下胶层的厚度与所述第二下胶层的厚度相等。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胶层的厚度与所述第二上胶层的厚度相等,所述第一中间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中间层的厚度,所述第一下胶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下胶层的厚度。
9.根据权利要求5至8任一项所述的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胶层和所述第二上胶层的连接处平滑过渡,所述第一中间层和所述第二中间层的连接处平滑过渡,所述第一下胶层和所述第二下胶层的连接处平滑过渡。
10.一种管带输送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带。
说明书: 一种输送带及管带输送机技术领域[0001] 本申请涉及输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输送带及管带输送机。背景技术[0002] 管带输送机是承载和回程分支的输送带卷曲成管形的带式输送机,是一种新型的输送机,得以广泛应用。现有的管带输送机的输送带一般为等厚度的输送带,而管带输送机
的输送带运行扭转时,是使用托辊进行强制扭转的,运输物料时的输送带各部分受力情况
不同,受力大处的输送带容易磨损,进而影响整条输送带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输送带及管带输送机,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0004]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0005] 一种输送带,包括沿横截面方向并列设置的加厚区和非加厚区;[0006] 所述加厚区的厚度大于所述非加厚区的厚度,且所述加厚区的厚度与所述非加厚区的厚度的差值不大于所述非加厚区的厚度的二分之一,所述加厚区与所述非加厚区的连
接处平滑过渡。
[0007] 作为所述输送带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加厚区和所述非加厚区的数量均设置为至少一个。
[0008] 作为所述输送带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输送带的两侧面均设置为阶梯面。[0009] 作为所述输送带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加厚区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上胶层、第一中间层以及第一下胶层;
[0010] 所述非加厚区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二上胶层、第二中间层以及第二下胶层;[0011] 所述第一上胶层与所述第二上胶层相对应,所述第一中间层与所述第二中间层相对应,所述第一下胶层与所述第二下胶层相对应。
[0012] 作为所述输送带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第一上胶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上胶层的厚度,所述第一中间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中间层的厚度,所述第一下胶层的厚度大于
所述第二下胶层的厚度;
[0013] 并且,所述第一上胶层相对于所述第二上胶层的厚度增加比例、所述第一中间层相对于所述第二中间层的厚度增加比例、所述第一下胶层相对于所述第二下胶层的厚度增
加比例相同。
[0014] 作为所述输送带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第一上胶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上胶层的厚度,所述第一中间层的厚度与所述第二中间层的厚度相等,所述第一下胶层的厚度大
于所述第二下胶层的厚度。
[0015] 作为所述输送带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第一上胶层的厚度与所述第二上胶层的厚度相等,所述第一中间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中间层的厚度,所述第一下胶层的厚度与
所述第二下胶层的厚度相等。
[0016] 作为所述输送带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第一上胶层的厚度与所述第二上胶层的厚度相等,所述第一中间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中间层的厚度,所述第一下胶层的厚度大
于所述第二下胶层的厚度。
[0017] 作为所述输送带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第一上胶层和所述第二上胶层的连接处平滑过渡,所述第一中间层和所述第二中间层的连接处平滑过渡,所述第一下胶层和所述
第二下胶层的连接处平滑过渡。
[0018] 本申请还提供了:[0019] 一种管带输送机,包括上述的输送带。[0020]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0021] 本申请提出一种输送带,包括沿横截面方向并列设置的加厚区和非加厚区,通过将加厚区的厚度与非加厚区的厚度的差值设置为不大于非加厚区厚度的二分之一,使输送
带的加厚区对应使用在受力较大处,进而减少输送带的磨损,延长输送带的使用寿命,同时
非加厚区的厚度为正常厚度,加厚区和非加厚区的连接处平滑过渡,使输送带在使用的过
程中不影响其平衡。
附图说明[0022]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
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
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3]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输送带平铺时的结构示意图;[0024]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输送带在卷起时一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0025]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输送带在卷起时另一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0026]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输送带的非加厚区的分层结构示意图;[0027]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输送带的加厚区内的三层均匀加厚的结构示意图;[0028]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输送带的加厚区内的第一上胶层和第一下胶层加厚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输送带的加厚区内的第一中间层加厚的结构示意图;[0030]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输送带的加厚区内的第一中间层和第一下胶层加厚的结构示意图。
[0031]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0032] 100?加厚区;110?第一上胶层;120?第一中间层;130?第一下胶层;[0033] 200?非加厚区;210?第二上胶层;220?第二中间层;230?第二下胶层;[0034] 300?阶梯面。具体实施方式[0035]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
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0036]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
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
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
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0037]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
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8]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
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
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
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0039]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
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
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
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40] 实施例一[0041]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送带,包括沿横截面方向并列设置的加厚区100和非加厚区200;加厚区100的厚度大于非加厚区200的厚度,且加厚区100的厚度与非
加厚区200的厚度的差值不大于非加厚区200的厚度的二分之一,将输送带的加厚区100对
应使用在受力较大的位置,进而减少输送带的磨损,延长输送带的使用寿命;同时,加厚区
100与非加厚区200的连接处平滑过渡,以确保输送带在使用的过程中的平衡不受影响。
[0042] 具体的,加厚区100的厚度与非加厚区200的厚度的差值的优选范围为非加厚区200的厚度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可确保受力较大的位置对输送带的磨损较小,成本较
低,同时确保管带输送机的托辊对加厚区100的厚度的适应。
[0043] 在本实施例中,该输送带主要应用于管带输送机。[0044]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该输送带也可应用于其他类型的输送机,如带式输送机。[0045] 进一步的,请继续参阅图3,加厚区100和非加厚区200的数量均设置为至少一个。[0046] 具体的,加厚区100的位置可根据需要在输送带的受力较大的不同位置进行设置,则输送带受力较小的位置设置为非加厚区200,非加厚区200的厚度为输送带的正常厚度。
[0047] 进一步的,输送带的两侧端面均设置有阶梯面300,阶梯面300可使输送带在管带输送机工作时,不易卡进两个托辊之间的间隙,避免影响正常工作。
[0048] 具体的,输送带的两侧端面的任一面的阶梯面300均可设置为至少一个,多个阶梯的高度可设置为相同。
[0049] 进一步的,请继续参阅图4和图5,加厚区10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上胶层110、第一中间层120以及第一下胶层130;非加厚区20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二上胶层210、第
二中间层220以及第二下胶层230;第一上胶层110与第二上胶层210相对应,第一中间层120
与第二中间层220相对应,第一下胶层130与第二下胶层230相对应。
[0050] 现有的管带输送机的输送带一般设置为等厚度的输送带,管带输送机的输送带在运行扭转时,是通过托辊进行强制扭转,同时在运输物料时,输送带各部分的受力情况是不
同的,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送带设置有加厚区100,根据输送带在工作时受力的情况,在
受力较大的位置相对应地设置为加厚区100,可减少输送带的磨损,延长输送带的使用寿
命;同时在输送带的两侧端面设置有阶梯面300,可避免输送带易卡进两个托辊之间,影响
正常工作。
[0051] 实施例二[0052] 请参阅图5,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第一上胶层110的厚度大于第二上胶层210的厚度,第一中间层120的厚度大于第二中间层220的厚度,第一下胶层130的厚度大于第二下胶
层230的厚度,即加厚区100的第一上胶层110、第一中间层120以及第二下胶层230均设置为
大于正常厚度。
[0053]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上胶层110相对于第二上胶层210的厚度增加比例、第一中间层120相对于第二中间层220的厚度增加比例、第一下胶层130相对于第二下胶层230
的厚度增加比例相同。
[0054] 在本申请中,厚度增加比例指的是第一层的厚度和第二层的厚度的差值与第二层的厚度的比值。如第一上胶层110相对于第二上胶层210的厚度增加比例是指第一上胶层
110的厚度和第二上胶层210的厚度的差值与第二上胶层210的厚度的比值。
[0055] 也就是说,当加厚区100增加的厚度是非加厚区200的厚度的二分之一时,第一上胶层110增加的厚度是第二上胶层210的厚度的二分之一,第一中间层120增加的厚度是第
二中间层220的厚度的二分之一,第一下胶层130增加的厚度是第二下胶层230的厚度的二
分之一,即加厚区100每一层都均匀增加一定厚度,以确保该受力较大的位置的输送带的性
能不受影响,更加有效地延长输送带的使用寿命。
[0056]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加厚区100内的每一层可相对应非加厚区200的每一层不均匀增加一定比例的厚度,例如,第一上胶层110增加的厚度是第二上胶层210的厚度的三分
之一,第一中间层120增加的厚度是第二中间层220的厚度的二分之一,第一下胶层130增加
的厚度是第二下胶层230的厚度的二分之一,等等其他不同层增加不同比例的厚度。
[0057] 进一步的,第一上胶层110和第二上胶层210的连接处平滑过渡,第一中间层120和第二中间层220的连接处平滑过渡,第一下胶层130和第二下胶层230的连接处平滑过渡,平
滑过渡的设置可保证输送带在使用时的平衡,进而不影响正常的工作。
[0058] 实施例三[0059] 请参阅图6,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第一上胶层110的厚度设置为大于第二上胶层210的厚度,第一中间层120的厚度设置为与第二中间层220的厚度相等,第一下胶层130的
厚度设置为大于第二下胶层230的厚度。
[0060]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加厚区100的第一中间层120的厚度相对于非加厚区200的第二中间层220的厚度一致,即不增加其厚度;加厚区100的第一上胶层110相对非加厚区
200的第二上胶层210的厚度增加比例和第一下胶层130相对第二下胶层230的厚度增加比
例设置为相同。也就是说,当第一上胶层110增加的厚度是第二上胶层210的厚度的二分之
一时,第一下胶层130增加的厚度也设置是第二下胶层230的厚度的二分之一;即第一上胶
层110和第一下胶层130均匀增加一定的厚度。
[0061]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加厚区100的第一上胶层110和第一下胶层130可增加不同比例的厚度,例如,第一上胶层110增加的厚度是第二上胶层210的厚度的三分之一,第一下
胶层130增加的厚度是第二下胶层230的厚度的二分之一,等其他厚度增加比例。
[0062]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加厚区100内可增加第一上胶层110或第一下胶层130的厚度,使加厚区100的厚度与非加厚区200的厚度的差值不大于非加厚区200的厚度的二分之
一。
[0063] 进一步的,第一上胶层110和第二上胶层210的连接处平滑过渡,第一下胶层130和第二下胶层230的连接处平滑过渡,平滑过渡的设置可保证输送带在使用时的平衡,进而不
影响正常的工作。
[0064] 实施例四[0065] 请参阅图7,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第一上胶层110的厚度设置为与第二上胶层210的厚度相等,第一中间层120的厚度设置为大于第二中间层220的厚度,第一下胶层130的厚
度设置为与第二下胶层230的厚度相等。
[0066] 具体的,加厚区100内只增加第一中间层120的厚度,使加厚区100的厚度与非加厚区200的厚度的差值不大于非加厚区200的厚度的二分之一。
[0067]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第一上胶层110的厚度设置为与第二上胶层210的厚度相等,第一中间层120的厚度设置为大于第二中间层220的厚度,第一下胶层130的厚
度设置为大于第二下胶层230的厚度。即加厚区100内对第一中间层120与第一下胶层130的
厚度进行增加,而第一上胶层110的厚度不做增厚;具体的,第一中间层120和第一下胶层
130的厚度增加比例可设置为相同或不同。
[0068]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加厚区100内可增加第一上胶层110和第一中间层120的厚度,同时第一上胶层110和第一中间层120的厚度增加比例可设置为相同或不同。
[0069] 进一步的,第一中间层120和第二中间层220的连接处平滑过渡,相对应的第一上胶层110和第二上胶层210的连接处平滑过渡,第一下胶层130和第二下胶层230的连接处平
滑过渡,以确保输送带在使用时的平衡。
[0070] 实施例五[0071]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管带输送机,包括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三或实施例四中上述的输送带。
[0072] 管带输送机是承载和回程分支的输送带卷曲成管形的带式输送机。它是一种兼有管道输送和带式输送的新型输送机,具有输送倾角大,曲率半径小,机身横截面积小,三维
空间弯曲输送,输送带不跑偏,具有输送线路布置、维护、管理等优点。管带输送机在中间段
设置有可使输送带有平铺状态转化成管道式结构,在这种转化的过程中,输送带的两侧端
面容易卡进两个托辊之间的间隙,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包括上述输送带的管带输送机,在
输送带的两侧端面设置为阶梯面300,可有效地避免输送带卡进两个托辊之间的间隙,进而
可避免影响管带输送机的正常工作。
[0073] 该管带输送机可根据不同的工作场景或输送不同的物料等情况,进行可选择地使用上述的输送带,主要通过输送带在使用时的受力情况,在受力较大的位置相对应地选择
该区域设置有加厚区100的输送带,因此减少输送带的磨损,延长输送带的使用寿命,进而
提高管带输送机的工作效率。
[0074]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
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
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
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
合和组合。
[0075]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
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声明:
“输送带及管带输送机”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