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要求书: 1.一种耐热型输送带,包括输送带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本体(1)表面设置有便于使得输送带具有耐热性能的耐热组件(2),所述输送带本体(1)内部设置有便于使得输送带具有耐热性能的辅助耐热组件(3),所述输送带本体(1)表面固定设置有侧隔热层(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热型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热组件(2)包括设置于输送带本体(1)表面的隔热层一(201),所述隔热层一(201)的表面固定设置有阻燃层一(202),所述阻燃层一(202)表面设置有支撑组件(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热型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耐热组件(3)包括设置于输送带本体(1)内部的隔热层二(301),所述隔热层二(301)内部固定设置有阻燃层二(30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耐热型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4)包括设置于阻燃层一(202)顶部的隔热块(401),所述隔热块(401)远离阻燃层一(202)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支撑块(40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热型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隔热层(5)采用耐热材料制成,且侧隔热层(5)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侧隔热层(5)呈对称式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热型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本体(1)采用聚氯乙烯制成。
说明书: 一种耐热型输送带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耐热型输送带。背景技术[0002] 输送带,又称运输带,是用于皮带输送带中起承载和运送物料作用的橡胶与纤维、金属复合制品,或者是塑料和织物复合的制品。输送带广泛应用于水泥、焦化、冶金、化工、钢铁等行业中输送距离较短、输送量较小的场合。[0003] 而现有的输出带采用的多为橡胶、PC和PK等材料制成,导致现有的输送带的耐热程度较低,若是输送较热,或处于温度较高的环境容易造成输送带出现软化,容易对输送带的寿命造成影响。实用新型内容
[0004]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耐热型输送带,用于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0006] 一种耐热型输送带,包括输送带本体,所述输送带本体表面设置有便于使得输送带具有耐热性能的耐热组件,所述输送带本体内部设置有便于使得输送带具有耐热性能的辅助耐热组件,所述输送带本体表面固定设置有侧隔热层。[0007] 优选的,所述耐热组件包括设置于输送带本体表面的隔热层一,所述隔热层一的表面固定设置有阻燃层一,所述阻燃层一表面设置有支撑组件。[0008] 优选的,所述辅助耐热组件包括设置于输送带本体内部的隔热层二,所述隔热层二内部固定设置有阻燃层二。[0009] 优选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设置于阻燃层一顶部的隔热块,所述隔热块远离阻燃层一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支撑块。[0010] 优选的,所述侧隔热层采用耐热材料制成,且侧隔热层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侧隔热层呈对称式分布。[0011] 优选的,所述输送带本体采用聚氯乙烯制成。[001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耐热型输送带,当需要对温度过高的材料进行输送时,将材料放置于支撑组件,并通过支撑组件阻挡材料的温度传递至输送带本体上,当输送带出现温度高的环境时,通过耐热组件和辅助耐热组件和侧隔热层阻挡高温环境中的热量通过输送带本体的侧面传递至输送带本体上;实现了便于防止输送带过热软化的目标,使得输送带的耐热性更好,使得输送带的使用寿命更长。附图说明[0013]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0014]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局部结构右剖图;[0015]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支撑组件结构示意图。[0016] 图中:1输送带本体、2耐热组件、201隔热层一、202阻燃层一、3辅助耐热组件、301隔热层二、302阻燃层二、4支撑组件、401隔热块、402支撑块、5侧隔热层。具体实施方式[0017]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0018] 参照图1?3,一种耐热型输送带,包括输送带本体1,输送带本体1采用聚氯乙烯制成,采用聚氯乙烯制成制成的输送带本体1高强度,轻质量,耐磨性好,无毒无味,抗静电,拉伸小,使用寿命长等性能,输送带本体1表面设置有便于使得输送带具有耐热性能的耐热组件2,耐热组件2包括设置于输送带本体1表面的隔热层一201,隔热层一201的表面固定设置有阻燃层一202,阻燃层一202表面设置有支撑组件4,通过耐热组件2内设置的隔热层一201阻挡热量传递至输送带本体1上,便于防止输送带过热软化,通过阻燃层一202可以对输送带本体1起到阻燃作用,输送带本体1内部设置有便于使得输送带具有耐热性能的辅助耐热组件3,辅助耐热组件3包括设置于输送带本体1内部的隔热层二301,隔热层二301内部固定设置有阻燃层二302,通过辅助耐热组件3内设置的隔热层二301阻挡热量传递至输送带本体1上,通过阻燃层二302便于对输送带本体1起到阻燃作用,支撑组件4包括设置于阻燃层一202顶部的隔热块401,隔热块401远离阻燃层一202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支撑块402,当需要对温度过高的材料进行输送时,将材料放置于支撑组件4内设置的支撑块402,通过隔热块401阻挡材料将温度传导至输送带本体1,便于防止温度高的材料直接与输送带本体1接触,输送带本体1表面固定设置有侧隔热层5,侧隔热层5采用耐热材料制成,且侧隔热层5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侧隔热层5呈对称式分布,通过侧隔热层5阻挡高温环境中的热量通过输送带本体1的侧面传递至输送带本体1上,通过侧隔热层5、耐热组件2和辅助耐热组件3便于对输送带本体1起到全面的隔热作用,该耐热型输送带,当需要对温度过高的材料进行输送时,将材料放置于支撑组件4,并通过支撑组件4阻挡材料的温度传递至输送带本体1上,当输送带出现温度高的环境时,通过耐热组件2和辅助耐热组件3和侧隔热层5阻挡高温环境中的热量通过输送带本体1的侧面传递至输送带本体1上,实现了便于防止输送带过热软化的目标,使得输送带的耐热性更好,使得输送带的使用寿命更长。
[0019] 在使用时:当需要对温度过高的材料进行输送时,将材料放置于支撑组件4内设置的支撑块402,通过隔热块401阻挡材料将温度传导至输送带本体1,当输送带出现温度高的环境时,通过耐热组件2和辅助耐热组件3内设置的隔热层一201和隔热层二301阻挡热量传递至输送带本体1上,再通过侧隔热层5阻挡高温环境中的热量通过输送带本体1的侧面传递至输送带本体1上。[0020] 综上所述,该耐热型输送带,当需要对温度过高的材料进行输送时,将材料放置于支撑组件4,并通过支撑组件4阻挡材料的温度传递至输送带本体1上,当输送带出现温度高的环境时,通过耐热组件2和辅助耐热组件3和侧隔热层5阻挡高温环境中的热量通过输送带本体1的侧面传递至输送带本体1上;实现了便于防止输送带过热软化的目标,使得输送带的耐热性更好,使得输送带的使用寿命更长,用于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0021]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及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第一”、“第二”仅由于描述目的,且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因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0022]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0023]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声明:
“耐热型输送带”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