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要求书: 1.一种色选机输送带防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连接件,所述安装连接件用于与输送带连接;
防漏带,所述防漏带安装在所述安装连接件上,所述防漏带开设有锯齿,在所述锯齿处开设有用于防漏的斜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色选机输送带防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漏带包括安装部和防漏部,所述安装部和所述防漏部固定连接,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安装连接件连接,所述锯齿开设在所述防漏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色选机输送带防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锯齿内设置有用于配重的重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色选机输送带防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连接件开设有第一U形孔,所述第一U形孔用于调节所述安装连接件的安装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色选机输送带防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连接件开设有第二U形孔,所述第二U形孔用于调节所述防漏带的安装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色选机输送带防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漏带上的锯齿开设有多个,所述锯齿相邻之间设有圆角。
7.一种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上安装有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色选机输送带防漏装置。
说明书: 一种色选机输送带防漏装置及输送带技术领域[0001] 本申请涉及防漏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色选机输送带防漏装置及输送带。背景技术[0002] 在工业生产中,经常需要使用输送带传输物品,在色选机输送带输送物品的过程中,为防止物品从输送带两边漏出,在输送带两侧一般会使用橡胶带充当护档,用于防止物
品漏出。
[0003] 但是,在输送带运输过程中,输送带会产生一定的振动,橡胶带与输送带表面会逐渐产生一定的空隙,细小的物品,例如绿豆等,会通过空隙向输送带两侧漏走。
[0004] 针对上述问题,亟需一种能够有效防止物品从输送带两侧漏出的方案。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色选机输送带防漏装置及输送带,具有能够有效防止物品从输送带两侧漏出的优点。
[0006]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色选机输送带防漏装置,技术方案如下:包括:
[0007] 安装连接件,所述安装连接件用于与输送带连接;[0008] 防漏带,所述防漏带安装在所述安装连接件上,所述防漏带开设有锯齿,在所述锯齿处开设有用于防漏的斜面。
[0009]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防漏带包括安装部和防漏部,所述安装部和所述防漏部固定连接,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安装连接件连接,所述锯齿开设在所述防漏部上。
[0010]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锯齿内设置有用于配重的重芯。[0011]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安装连接件开设有第一U形孔,所述第一U形孔用于调节所述安装连接件的安装位置。
[0012]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安装连接件开设有第二U形孔,所述第二U形孔用于调节所述防漏带的安装位置。
[0013]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防漏带上的锯齿开设有多个,所述锯齿相邻之间设有圆角。
[0014]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输送带,所述输送带上安装有如上所述的一种色选机输送带防漏装置。
[0015] 由上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色选机输送带防漏装置及输送带,通过在防漏带上开设锯齿,并且在锯齿上开设斜面,使得物品在碰撞到防漏带之后被改变运动轨迹,
有效减少物品被卡在缝隙内进而脱离传送带,具有能够有效防止物品从输送带两侧漏出的
有益效果。
[0016] 本申请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实施例了解。本申请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
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0017]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
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
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8]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色选机输送带防漏装置结构示意图。[0019]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色选机输送带防漏装置局部放大示意图。[0020]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和现有技术对比示意图。[0021] 图中:100、安装连接件;200、防漏带;300、传统橡胶条;101、第二U形孔;102、第一U形孔;201、锯齿;202、斜面;203、安装部;204、防漏部;205、重芯。
具体实施方式[0022]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
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
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
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
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3]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申请的
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4] 请参照图1至图3,一种色选机输送带防漏装置,技术方案具体包括:[0025] 安装连接件100,安装连接件100用于与输送带连接;安装连接件100通过螺栓安装在输送带上。
[0026] 防漏带200,防漏带200通过螺栓安装在安装连接件100上,防漏带200开设有锯齿201,锯齿201呈倾斜状,锯齿201的尖端部朝向为背向输送带传输方向,在锯齿201处开设有
用于防漏的斜面202。
[0027]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防漏带200上开设有锯齿201,并且在锯齿201上面开设有斜面202,物品在输送带传输时,物品在碰撞到防漏带200时,由于其斜面202的存在,使得物品
的受力方向被改变,进而使得物品被改变运动轨迹,而在传统的技术方案中,传统橡胶带
300为长条形且其侧面为平面,物品在输送过程中,碰撞到传统橡胶条300时,很容易会被卡
入传统橡胶条300和输送带的缝隙中,进而在输送带的振动下脱离输送带,漏出至外部,而
通过本申请所记载的技术方案则可以极大减少该事件的发生,有效减少物品被卡在缝隙内
进而脱离传送带。同时,由于防漏带200具有锯齿201,物品在某些情况下会以较高的速度与
防漏带200发生碰撞,例如绿豆在某些情况下被弹射出来,物品在和防漏带200接触时,大多
数情况下会和相邻的两个锯齿201接触,此时的物品就会有两个受力点,从而被分散受力,
降低物品被卡住的概率。
[0028]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防漏带200包括安装部203和防漏部204,安装部203和防漏部204通过螺栓连接,安装部203与安装连接件100连接,锯齿201开设在防漏部204
上。
[0029]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安装部203和防漏部204通过螺栓连接,可以很方便的拆装,由于防漏部204容易磨损,其耗损的速度快于安装部203,因此在后期的使用中,有利于降低维
护成本。
[0030]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锯齿201内设置有用于配重的重芯205。[0031]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输送带在输送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发生振动,在振动的作用下,防漏带200会和输送带表面之间的缝隙逐渐加大,因此在锯齿201的尖端位置设置
有重芯205,重芯205可以由钢铁等较重的材料制成。在使用过程中,即使输送带在振动,由
于锯齿201的尖端位置具有重芯205,在重芯205的重力以及杠杆作用下,可以有效阻止防漏
带200和输送带表面之间缝隙的扩大化,进而减少输送带上的物品漏出的情况。
[0032]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安装连接件100开设有第一U形孔102,第一U形孔102用于调节安装连接件100的安装位置。
[0033]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安装连接件100通过螺栓安装固定在输送带上,由于机加工容易出现加工误差,导致安装位置出现偏差,通过开设第一U形孔102,使得安装连接件100可
以调整其在输送带上的前后安装位置,降低装配难度。
[0034]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安装连接件100开设有第二U形孔101,第二U形孔101用于调节防漏带200的安装位置。
[0035]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防漏带200通过螺栓安装在安装连接件100上,由于机加工容易出现加工误差,导致安装位置出现偏差,通过开设第二U形孔101,使得防漏带200可以调
整其在安装连接件100的上下安装位置,降低装配难度。
[0036]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防漏带200上的锯齿201开设有多个,锯齿201相邻之间设有圆角。
[0037]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降低锯齿201之间连接出的应力集中,提高使用寿命,同时通过圆角可以降低物品被卡在锯齿201之间的概率。
[0038]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输送带,输送带上安装有上述的色选机输送带防漏装置。
[0039]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上述的色选机输送带防漏装置应用在输送带上,减少输送带在输送过程中的物品漏出,有利于提高输送带的输送效率。
[0040]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
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声明:
“色选机输送带防漏装置及输送带”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