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要求书: 1.一种可切换双下料口供料输送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输送带框架、第二输送带框架和第三输送带框架,所述第一输送带框架上设置有第一输送带,所述第二输送带框架上设置有第二输送带,所述第三输送带框架上设置有第三输送带,所述第二输送带的一端与第三输送带的一端相接,所述第二输送带的另一端与第一输送带的一端靠近,所述第二输送带框架的一端设置有气缸安装支架,所述第二输送带框架的所述一端与所述气缸安装支架的上端铰接,所述气缸安装支架上安装有气缸,所述气缸位于所述第二输送带框架的下方,所述气缸的尾端固定在所述气缸安装支架上,所述气缸的活塞杆的外端与所述第二输送带框架铰接,所述第一输送带的另一端外侧下方设置有第一下料滑槽,所述第二输送带的另一端下方设置有第二下料滑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切换双下料口供料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带框架上设置有第一主动辊筒,所述第二输送带框架上设置有第二主动辊筒,所述第三输送带框架上设置有第三主动辊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切换双下料口供料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带框架上设置有驱动所述第一主动辊筒旋转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二输送带框架上设置有驱动所述第二主动辊筒和第三主动辊筒旋转的第二电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切换双下料口供料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带框架、第二输送带框架和第三输送带框架上分别设置有防堵料传感器,所述防堵料传感器分别指向所述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和第三输送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切换双下料口供料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带框架和第三输送带框架上分别设置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位于所述第一输送带和第三输送带的两侧。
说明书: 一种可切换双下料口供料输送机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物流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切换双下料口供料输送机。背景技术[0002] 在物流行业,有很多产品包装的运输涉及到装车和上下料。比如粮食水泥等类似的袋装产品,如果采用人力装车和供料则无疑耗费人力,工人劳动强度大。因此一般考虑采用自动装车机器人来装车,在装车前要对装车机器人进行供料,把袋装产品包装供应到装车机器人的装车输送带上,这同样的如果全部使用人工操作供料则耗费人力,增加工人劳动强度。因此需要考虑设计供料设备来给装车机器人供料,供料设备通过输送带把产品包装输送到下料口处,产品包装从下料口处下落到装车机器人的装车输送带上。供料设备一般设置在物流运输车辆的上方的物料仓库内,下料口开在仓库的地板上,也是物流运输车辆上方的天花板上。考虑到物流运输车辆的车身长度一般较长,同时减少装车机器人的移动量,因此一个下料口可能不能满足要求,需要设计两个下料口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供料设备。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切换双下料口供料输送机,用于给装车机器人供料,代替人工供料操作以提高生产效率,并满足车身较长的物流运输车辆的物流需要。[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可切换双下料口供料输送机,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输送带框架、第二输送带框架和第三输送带框架,所述第一输送带框架上设置有第一输送带,所述第二输送带框架上设置有第二输送带,所述第三输送带框架上设置有第三输送带,所述第二输送带的一端与第三输送带的一端相接,所述第二输送带的另一端与第一输送带的一端靠近,所述第二输送带框架的一端设置有气缸安装支架,所述第二输送带框架的所述一端与所述气缸安装支架的上端铰接,所述气缸安装支架上安装有气缸,所述气缸位于所述第二输送带框架的下方,所述气缸的尾端固定在所述气缸安装支架上,所述气缸的活塞杆的外端与所述第二输送带框架铰接,所述第一输送带的另一端外侧下方设置有第一下料滑槽,所述第二输送带的另一端下方设置有第二下料滑槽。[0005] 优选的,所述第一输送带框架上设置有第一主动辊筒,所述第二输送带框架上设置有第二主动辊筒,所述第三输送带框架上设置有第三主动辊筒。[0006] 优选的,所述第一输送带框架上设置有驱动所述第一主动辊筒旋转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二输送带框架上设置有驱动所述第二主动辊筒和第三主动辊筒旋转的第二电机。[0007] 优选的,所述第一输送带框架、第二输送带框架和第三输送带框架上分别设置有防堵料传感器,所述防堵料传感器分别指向所述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和第三输送带。[0008] 优选的,所述第一输送带框架和第三输送带框架上分别设置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位于所述第一输送带和第三输送带的两侧。[0009]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可切换双下料口供料输送机用于给装车机器人供料,代替人工供料操作以提高生产效率,通过设置两处下料滑槽,分别与两个下料口对应,可以满足车身较长的物流运输车辆装车的供料需要。附图说明[0010]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0011]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可切换双下料口供料输送机的结构示意图主视图;[0012] 图2是图1中的局部放大图;[0013]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可切换双下料口供料输送机的结构示意图俯视图;[0014]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可切换双下料口供料输送机的结构示意图轴测图;[0015] 图5至图7是本实用新型可切换双下料口供料输送机在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0016]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第一下料滑槽,2、第一输送带框架,3、防护板,4、第二下料滑槽,5、第二输送带框架,6、气缸安装支架,7、气缸,8、第二电机,9、第三输送带框架,10、第一电机,11、第一输送带,12、第二输送带,13、第三输送带,14、第一主动辊筒,15、第二主动辊筒,16、第三主动辊筒,17、天花板,18、第一下料口,19、第二下料口,20、防堵料传感器,21、装车机器人,22、物流运输车辆。具体实施方式[0017]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0018]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0019] 请参阅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的可切换双下料口供料输送机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输送带框架2、第二输送带框架5和第三输送带框架9,所述第一输送带框架2上设置有第一输送带11,所述第二输送带框架5上设置有第二输送带12,所述第三输送带框架9上设置有第三输送带13,所述第二输送带12的一端与第三输送带13的一端相接,所述第二输送带12的另一端与第一输送带11的一端靠近,所述第二输送带框架5的一端设置有气缸安装支架6,所述第二输送带框架5的所述一端与所述气缸安装支架6的上端铰接,所述气缸安装支架
6上安装有气缸7,所述气缸7位于所述第二输送带框架5的下方,所述气缸7的尾端固定在所述气缸安装支架6上,所述气缸7的活塞杆的外端与所述第二输送带框架5铰接,所述第一输送带11的另一端外侧下方设置有第一下料滑槽1,所述第二输送带12的另一端下方设置有第二下料滑槽4。
[0020] 优选的,所述第一输送带框架2上设置有第一主动辊筒14,所述第二输送带框架5上设置有第二主动辊筒15,所述第三输送带框架9上设置有第三主动辊筒16。[0021] 优选的,所述第一输送带框架2上设置有驱动所述第一主动辊筒14旋转的第一电机10,第一主动辊筒14带动第一输送带11移动。所述第二输送带框架5上设置有驱动所述第二主动辊筒15和第三主动辊筒16旋转的第二电机8,第二主动辊筒15和第三主动辊筒16可以通过链轮链条连接驱动,第二主动辊筒15带动第二输送带12移动,第三主动辊筒16带动第三输送带13移动。[0022] 优选的,所述第一输送带框架2、第二输送带框架5和第三输送带框架9上分别设置有防堵料传感器20,所述防堵料传感器20分别指向所述第一输送带11、第二输送带12和第三输送带13。[0023] 优选的,所述第一输送带框架2和第三输送带框架9上分别设置有防护板3,所述防护板3位于所述第一输送带11和第三输送带13的两侧。防护板3防护产品包装从第一输送带11和第三输送带13上滑落,也防止操作人员靠近第一输送带11和第三输送带13造成安全风险。
[0024] 存放产品包装物料的仓库的天花板17上设置有第一下料口18和第二下料口19,第一下料口18位于第一下料滑槽1下方与第一下料滑槽1位置对应,第二下料口19位于第二下料滑槽4下方与第二下料滑槽4位置对应。装车机器人21安装在天花板17下方,物流运输车辆22的车厢位于装车机器人21下方。[0025] 本实用新型的可切换双下料口供料输送机工作时,当装车机器人21在物流运输车辆22前段时,第一电机10和第二电机8同时工作,第一输送带11、第二输送带12和第三输送带13同时移动,第一输送带11、第二输送带12和第三输送带13均处于水平状态,产品包装物料通过第一输送带11、第二输送带12和第三输送带13传送到第一下料口18位置处下包,产品包装物料从第一输送带11的外端滑落到第一下料滑槽1上,再从第一下料滑槽1上滑落到第一下料口18,从第一下料口18掉落到装车机器人21上的传送带(图中未标识)上,装车机器人21把产品包装物料摆放到物流运输车辆22的前段车厢上。当装车机器人21到达物流运输车辆22的中间位置再往车尾部装车时,产品包装物料切换到从第二下料口19位置下包,进行车辆后段装车作业,此时气缸7的活塞杆回缩,拉动第二输送带框架5靠近第一输送带框架2的一端向下转动,使第二输送带框架5靠近第一输送带框架2的一端与第二下料滑槽4的上端相接,产品包装物料从第二输送带12上滑落到第二下料滑槽4上,再从第二下料滑槽4上滑落到第二下料口19,从第二下料口19掉落到装车机器人21上的传送带上,装车机器人
21把产品包装物料摆放到物流运输车辆22的后段车厢上,这样实现对物流运输车辆22整个车厢供料上料。即便是车身长度达到十几米甚至几十米的的物流运输车辆,也能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可切换双下料口供料输送机来进行供料,代替人工操作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0026]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声明:
“可切换双下料口供料输送机”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