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要求书: 1.一种旋挖钻机用单开门截齿捞沙斗,包括捞沙斗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捞沙斗主体(1)的底部转动连接有转动台(2),所述转动台(2)的底部固定装配有固定板(3),所述固定板(3)的底部设有截齿主体(4),所述捞沙斗主体(1)的顶部开设有圆槽(7),所述圆槽(7)内壁的底部设有水泵(8),所述水泵(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管(9)的一端,所述连接管(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导水管(10),所述导水管(10)远离连接管(9)的两端皆固定装配有喷头(11),所述圆槽(7)的底部开设有圆孔(12),所述圆孔(12)的内壁设有分离网(13),所述固定板(3)的顶部开设有圆洞(14),所述捞沙斗主体(1)的底部固定装配有振动马达(15),所述振动马达(15)的外沿固定套接有弹簧(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挖钻机用单开门截齿捞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捞沙斗主体(1)的内壁固定装配有限位环(5),所述限位环(5)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转动杆(6),所述转动杆(6)的底端与转动台(2)的顶部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挖钻机用单开门截齿捞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16)位于圆洞(14)的内腔位置,所述弹簧(16)远离振动马达(15)的一端与截齿主体(4)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挖钻机用单开门截齿捞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11)固定设置于圆孔(12)的内壁,所述分离网(13)和喷头(11)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圆孔(12)的内壁设置有密封圈,且导水管(10)固定设置于密封圈的内壁,所述圆槽(7)的内腔填充有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挖钻机用单开门截齿捞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孔(12)的外沿开设有卡槽,所述分离网(13)的外沿固定设有卡块,且卡块滑动连接于卡槽的内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挖钻机用单开门截齿捞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3)的外沿固定装配有辅助块,且辅助块和转动台(2)的底部固定连接。
说明书: 一种旋挖钻机用单开门截齿捞沙斗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截齿捞沙斗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旋挖钻机用单开门截齿捞沙斗。背景技术[0002] 旋挖钻机是一种适合建筑基础工程中成孔作业的施工机械,主要适于砂土、粘性土、粉质土等土层施工,在灌注桩、连续墙、基础加固等多种地基基础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旋挖钻机的额定功率一般为125~450kW,动力输出扭矩为120~400kN·m,最大成孔直径可达1.5~4m,最大成孔深度为60~90m,可以满足各类大型基础施工的要求,现如今,也已经广泛运用。[0003] 现有的截齿捞沙斗在实际使用进行捞沙时,一旦遇到较为坚硬粘连的泥沙时便不便于开掘,强行开掘导致截齿受损,且会越严重影响到捞沙的效率,另一方面现有的截齿捞沙斗在连续捞沙作业遇到粘连的泥沙时,泥沙会与捞沙齿相粘合,会影响到开掘的进度,为此我门提出一种旋挖钻机用单开门截齿捞沙斗,用来解决上述问题。实用新型内容
[0004]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旋挖钻机用单开门截齿捞沙斗,具备实用性强、稳定性好、捞沙效率高,使用周期长的优点,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0005]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旋挖钻机用单开门截齿捞沙斗,包括捞沙斗主体,所述捞沙斗主体的底部转动连接有转动台,所述转动台的底部固定装配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底部设有截齿主体,所述捞沙斗主体的顶部开设有圆槽,所述圆槽内壁的底部设有水泵,所述水泵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管的一端,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导水管,所述导水管远离连接管的两端皆固定装配有喷头,所述圆槽的底部开设有圆孔,所述圆孔的内壁设有分离网,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开设有圆洞,所述捞沙斗主体的底部固定装配有振动马达,所述振动马达的外沿固定套接有弹簧。[0006]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捞沙斗主体的内壁固定装配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底端与转动台的顶部固定连接。[0007]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弹簧位于圆洞的内腔位置,所述弹簧远离振动马达的一端与截齿主体固定连接。[0008]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喷头固定设置于圆孔的内壁,所述分离网和喷头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圆孔的内壁设置有密封圈,且导水管固定设置于密封圈的内壁,所述圆槽的内腔填充有水。[0009]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圆孔的外沿开设有卡槽,所述分离网的外沿固定设有卡块,且卡块滑动连接于卡槽的内壁。[001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板的外沿固定装配有辅助块,且辅助块和转动台的底部固定连接。[0011]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0012] 1、该一种旋挖钻机用单开门截齿捞沙斗,通过圆槽、水泵和连接管的配合使用,同时利用导水管和喷头使得能够对待开掘的泥沙进行冲刷,从而避免了在遇到较为坚硬的泥土时,开掘效率低的问题,同时能够会避免了泥土过于坚硬强行开掘导致截齿主体受损,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同时提高了该装置的使用周期。[0013] 2、该一种旋挖钻机用单开门截齿捞沙斗,通过截齿主体和圆洞的配合使用,同时利用振动马达和弹簧的配合使得能够将与截齿主体粘连的泥沙进行分离,避免泥沙与截齿主体之间长期粘连导致影响开掘的进度,同时避免了泥沙与截齿主体长期粘连导致截齿主体易锈蚀,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附图说明[0014]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0015] 图2为本实用新型捞沙斗主体剖面结构示意图;[0016] 图3为本实用新型导水管结构示意图;[0017] 图4为本实用新型分离网结构示意图;[0018] 图5为本实用新型弹簧结构示意图。[0019] 图中:1、捞沙斗主体;2、转动台;3、固定板;4、截齿主体;5、限位环;6、转动杆;7、圆槽;8、水泵;9、连接管;10、导水管;11、喷头;12、圆孔;13、分离网;14、圆洞;15、振动马达;16、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0020]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0021] 请参阅图1?5,一种旋挖钻机用单开门截齿捞沙斗,包括捞沙斗主体1,捞沙斗主体1的底部转动连接有转动台2,转动台2的底部固定装配有固定板3,固定板3的底部设有截齿主体4,捞沙斗主体1的顶部开设有圆槽7,圆槽7内壁的底部设有水泵8,水泵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管9的一端,连接管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导水管10,导水管10远离连接管9的两端皆固定装配有喷头11,圆槽7的底部开设有圆孔12,圆孔12的内壁设有分离网13,固定板3的顶部开设有圆洞14,捞沙斗主体1的底部固定装配有振动马达15,振动马达15的外沿固定套接有弹簧16,上述结构中,利用水泵8使得能够将圆槽7内部的水通过导水管10排出至喷头
11处,从而对坚硬的泥沙进行冲刷,以提高捞沙的效率。
[0022] 请参阅图2,捞沙斗主体1的内壁固定装配有限位环5,限位环5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转动杆6,转动杆6的底端与转动台2的顶部固定连接,上述结构中,利用限位环5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转动杆6,使得利用限位环5能够保障转动杆6和转动台2在转动时的稳定性,避免转动的稳定性不足导致影响捞沙的效率。[0023] 请参阅图5,弹簧16位于圆洞14的内腔位置,弹簧16远离振动马达15的一端与截齿主体4固定连接,上述结构中,利用弹簧16远离振动马达15的一端与截齿主体4固定连接,使得利用弹簧16能够将振动马达15振动时的力传递给截齿主体4,从而避免在开掘坚硬的泥沙时,泥沙与截齿主体4相粘连。[0024] 请参阅图3,喷头11固定设置于圆孔12的内壁,分离网13和喷头11的位置相对应,圆孔12的内壁设置有密封圈,且导水管10固定设置于密封圈的内壁,圆槽7的内腔填充有水,上述结构中,利用分离网13和喷头11的位置相对应,使得利用分离网13能够对泥沙进行阻拦,避免泥沙与喷头11相接触后导致喷头11堵塞,同时利用导水管10固定设置于密封圈的内壁,使得该装置在运行时圆槽7内部的水不会随意发生泄露。[0025] 请参阅图4,圆孔12的外沿开设有卡槽,分离网13的外沿固定设有卡块,且卡块滑动连接于卡槽的内壁,上述结构中,利用卡块滑动连接于卡槽的内壁,使得便于使用者对分离网13进行安装与拆卸,进而使得便于使用者在不使用该装置时对分离网13进行清洗。[0026] 请参阅图1,固定板3的外沿固定装配有辅助块,且辅助块和转动台2的底部固定连接,上述结构中,利用辅助块和转动台2的底部固定连接,使得提高了固定板3与转动台2之间连接的稳固性,避免连接的稳固性不足导致在捞沙时易损坏,提高了该装置的使用周期。[0027]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装置时,首先将该装置安装至施工地点,然后利用截齿主体4进行捞沙作业,然后在遇到坚硬的泥沙时,可以利用水泵8使得能够将圆槽7内部的水通过导水管10排出至喷头11处,从而利用喷头11喷洒出,从而对坚硬的泥沙进行冲刷,同时在遇到较为粘连的泥沙与截齿主体4粘连时,可以启动振动马达15带动弹簧16进行工作,从而将振动的力通过弹簧16传递至截齿主体4,从而使得泥沙会与截齿主体4相脱离。[0028]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声明:
“旋挖钻机用单开门截齿捞沙斗”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