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金星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位置:中冶有色 >

有色技术频道 >

> 选矿技术

> 履带自移式可弯曲胶带输送机

履带自移式可弯曲胶带输送机

532   编辑:中冶有色技术网   来源:鄂尔多斯市绿矿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2024-01-25 13:48:27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履带自移式可弯曲胶带输送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履带行走机构(1)和胶带输送机构(2),胶带输送机构(2)设置于履带行走机构(1)的上方,履带行走机构(1)和胶带输送机构(2)分别设置独立的驱动系统;

所述履带行走机构(1)包括履带组件(1?1)和行走装置(1?2),履带组件(1?1)的首尾两端连接呈闭环并且环绕于行走装置(1?2)的外部,履带组件(1?1)与行走装置(1?2)同步弯曲移动;

所述履带组件(1?1)包括若干履带板单元和圆环链条(1?1?4),圆环链条(1?1?4)的首尾两端柔性铰接串联,若干履带板单元通过圆环链条(1?1?4)依次顺序串联连接,并且圆环链条(1?1?4)位于履带板单元的中心线位置处,相邻两个履带板单元之间的圆环链条(1?1?

4)为竖直方向圆环;所述履带板单元包括履带板(1?1?1)、履带连接座(1?1?2)和U形螺栓(1?1?3),履带板(1?1?1)的上方设置履带连接座(1?1?2),履带连接座(1?1?2)的前后两侧对称安装轴承(1?1?5),履带连接座(1?1?2)的上表面上设置凹槽,U形螺栓(1?1?3)横跨设置于凹槽的上方,U形螺栓(1?1?3)将圆环链条(1?1?4)上对应的水平方向圆环压紧于履带连接座(1?1?2)上;

所述行走装置(1?2)包括头部驱动装置(1?2?1)、中间行走机构(1?2?2)、履带涨紧架(1?2?3)和尾部驱动装置(1?2?5),所述轴承(1?1?5)绕行走装置(1?2)的表面环形循环运动;所述中间行走机构(1?2?2)设置于头部驱动装置(1?2?1)和尾部驱动装置(1?2?5)之间,根据实际生产需求设置若干中间行走机构(1?2?2),靠近行走装置(1?2)的首尾两端位置处分别设置履带涨紧架(1?2?3),头部驱动装置(1?2?1)、尾部驱动装置(1?2?5)以及相邻机架之间均通过铰接耳座(1?2?6)连接;

所述胶带输送机构(2)包括机头驱动输送架(2?1)、第一过渡输送架(2?2)、第二过渡输送架(2?3)、中间输送架(2?4)、机尾从动输送架(2?5)、料槽(2?6)和输送胶带(2?7),所述机头驱动输送架(2?1)、中间输送架(2?4)与机尾从动输送架(2?5)顺序布置,并且机头驱动输送架(2?1)与中间输送架(2?4)之间通过顺序设置的第一过渡输送架(2?2)和第二过渡输送架(2?3)连接,中间输送架(2?4)和尾部从动输送架(2?5)之间通过第二过渡输送架(2?3)连接;所述料槽(2?6)设置于机尾从动输送架(2?5)的上方,输送胶带(2?7)闭环环绕于机头驱动输送架(2?1)至从动输送架(2?5),机头驱动输送架(2?1)驱动输送胶带(2?7)将物料从尾部向头部输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履带自移式可弯曲胶带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驱

动装置(1?2?1)包括头部驱动架(1?2?1?1)和第一托架(1?2?1?2),头部驱动架(1?2?1?1)的两端分别设置驱动电机,头部驱动架(1?2?1?1)的中部设置链轮,驱动电机通过链轮轴驱动链轮转动,链轮与圆环链条(1?1?4)相配合,驱动电机通过链轮、圆环链条的运动驱动履带行走机构(1)运动;所述头部驱动架(1?2?1?1)两端的上方分别竖直向上设置用于安装胶带输送机构(2)的第一托架(1?2?1?2),头部驱动架(1?2?1?1)的中部上下平行设置B1基板,B1基板的尾端通过D1连接板固定连接,D1连接板与对应的铰接耳座(1?2?6)固定连接,B1基板靠近头部的一侧对称设置向内侧弯曲的B1’导向板;所述B1基板的两侧对称设置C1侧板,C1侧板的外缘位置处设置A1护板,B1基板的尾端、A1护板的首尾两端与C1侧板的边缘位置处分别设置插槽和凸榫,A1护板、B1基板、B1’导向板与C1侧板围成关于头部驱动架(1?2?1?1)轴线方向对称设置的前段导向G1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履带自移式可弯曲胶带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行

走机构(1?2?2)包括中间行走主架(1?2?2?1)和第二托架(1?2?2?2),中间行走主架(1?2?2?

1)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B2基板,B2基板的首尾两侧分别通过D2连接板固定连接,D2连接板与对应的铰接耳座(1?2?6)固定连接,所述B2基板的两侧对称设置C2侧板,第二托架(1?2?

2?2)对称设置于两侧C2侧板上,C2侧板的上下两端边缘位置处设置A2护板,A2护板首尾两端的边缘、B2基板首尾两端的边缘以及C2侧板的边缘位置处分别设置插槽以及凸榫,A2护板、B2基板与C2侧板围成关于中间行走机构(1?2?2)轴线方向对称设置的中部过渡G2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履带自移式可弯曲胶带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带涨

紧架(1?2?3)包括第一履带涨紧架(1?2?3?1)、第二履带涨紧架(1?2?3?2)、第三托架(1?2?

3?3)和调节装置(1?2?3?4),第一履带涨紧架(1?2?3?1)设于第二履带涨紧架(1?2?3?2)的首端,第一履带涨紧架(1?2?3?1)与第二履带涨紧架(1?2?3?2)前后两侧的中部通过调节装置(1?2?3?4)连接,第二履带涨紧架(1?2?3?2)前后两侧的上方对称设置用于安装胶带输送机构(2)的第三托架(1?2?3?3);通过调节装置(1?2?3?4)调整第一履带涨紧架(1?2?3?1)与第二履带涨紧架(1?2?3?2)之间的距离L1,进而调节履带涨紧架(1?2?3)的整体长度L2,从而实现履带组件(1?1)涨紧;

所述第一履带涨紧架(1?2?3?1)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B3基板,B3基板的首端通过D3连接板固定连接,D3连接板与对应的铰接耳座(1?2?6)固定连接,所述B3基板的两侧对称设置C3侧板,C3侧板的上下两端边缘位置处设置A3护板,A3护板首端的边缘、B3基板首尾两端的边缘以及C3侧板的边缘位置处分别设置插槽以及凸榫,A3护板、B3基板与C3侧板围成关于第一履带涨紧架(1?2?3?1)轴线方向对称设置的中部过渡G3?1段;

所述第二履带涨紧架(1?2?3?2)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B4基板,B4基板的尾端通过D4连接板固定连接,D4连接板与对应的铰接耳座(1?2?6)固定连接,所述B4基板的两侧对称设置C4侧板,C4侧板的上下两端边缘位置处设置A4护板,A4护板的尾端的边缘、B4基板首尾两端的边缘以及C4侧板的边缘位置处分别设置插槽以及凸榫,A4护板、B4基板与C4侧板围成关于第二履带涨紧架(1?2?3?2)轴线方向对称设置的中部过渡G3?2段;

所述调节装置(1?2?3?4)包括耳座和调节螺栓,耳座分别固定在C3侧板与C4侧板的外侧壁上,第一履带涨紧架(1?2?3?1)和第二履带涨紧架(1?2?3?2)相对的侧壁上同轴设置调节通孔,调节螺栓贯穿调节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履带自移式可弯曲胶带输送机,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行走

装置(1?2)中包括四架以上中间行走机构(1?2?2)时,在行走装置(1?2)的中间位置或者间隔一定长度设置若干中间驱动装置(1?2?4),中间驱动装置(1?2?4)与相邻机架通过铰接耳座(1?2?6)连接;

所述中间驱动装置(1?2?4)包括中间驱动架(1?2?4?1)和第一托架(1?2?1?2),所述中间驱动架(1?2?4?1)的两端分别设置驱动电机,中间驱动架(1?2?4?1)的中部设置链轮,驱动电机通过链轮轴驱动链轮转动,链轮与圆环链条(1?1?4)相配合,驱动电机通过链轮、圆环链条的运动驱动履带行走机构(1)运动;所述中间驱动架(1?2?4?1)两端的上方分别竖直向上设置用于安装胶带输送机构(2)的第一托架(1?2?1?2),中间驱动架(1?2?4?1)的中部上下平行设置B5基板,B5基板的首尾两侧分别通过D5连接板固定连接,D5连接板与对应的铰接耳座(1?2?6)固定连接;所述B5基板的两侧对称设置C5侧板,C5侧板的外缘位置处设置A5护板,A5护板的首尾两端、B5基板首尾两端的边缘以及C5侧板的边缘位置处分别设置插槽以及凸榫,A5护板、B5基板与C5侧板围成关于中间驱动架(1?2?4?1)轴线方向对称设置的中部过渡G3?3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履带自移式可弯曲胶带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部驱

动装置(1?2?5)包括尾部驱动架(1?2?5?1)和第一托架(1?2?1?2),尾部驱动架(1?2?5?1)的两端分别设置驱动电机,尾部驱动架(1?2?5?1)的中部设置链轮,驱动电机通过链轮轴驱动链轮转动,链轮与圆环链条(1?1?4)相配合,驱动电机通过链轮、圆环链条的运动驱动履带行走机构(1)运动;所述尾部驱动架(1?2?5?1)两端的上方分别竖直向上设置用于安装胶带输送机构(2)的第一托架(1?2?1?2),尾部驱动架(1?2?5?1)的中部上下平行设置B6基板,B6基板的尾端通过D6连接板固定连接,D6连接板与对应的铰接耳座(1?2?6)固定连接,B6基板靠近尾部的一侧对称设置向内侧弯曲的B6’导向板;所述B6基板的两侧对称设置C6侧板,C6侧板的外缘位置处设置A6护板,A6护板首尾两端的边缘、B6基板尾端的边缘以及C6侧板的边缘位置处分别设置插槽以及凸榫,A6护板、B6基板、B6’导向板与C6侧板围成关于尾部驱动架(1?2?5?1)轴线方向对称设置的后段导向G4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履带自移式可弯曲胶带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段导

向G1段、中部过渡G2段、中部过渡G3?1段、中部过渡G3?2段、中部过渡G3?3段、后段导向G4段顺序连通,形成用于轴承(1?1?5)环形运动的轨道。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履带自移式可弯曲胶带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驱

动装置(1?2?1)、中间行走机构(1?2?2)、履带涨紧架(1?2?3)和尾部驱动装置(1?2?5)上相邻的凸榫与对应的插槽相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履带自移式可弯曲胶带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

头驱动输送架(2?1)安装于头部驱动装置(1?2?1)的上方,机头驱动输送架(2?1)包括机头滚筒架(2?1?1)、调向轮机构(2?1?2)、电动滚筒(2?1?3)和第一托辊组(2?1?4),横跨机头滚筒架(2?1?1)的首端、中部和尾端平行设置三个电动滚筒(2?1?3),调向轮机构(2?1?2)设置于机头滚筒架(2?1?1)首端的下方,三组所述第一托辊组(2?1?4)横跨设置于机头滚筒架(2?1?1)尾部并位于电动滚筒(2?1?3)的上方;

所述调向轮机构(2?1?2)包括调向轮对(2?1?2?1)、转向机构(2?1?2?2)、电动推杆(2?

1?2?3)和连接柱(2?1?2?4),电动推杆(2?1?2?3)包括伸缩推杆和推杆电机,推杆电机安装于伸缩推杆的一端,伸缩推杆的轴线方向与推杆电机的轴线方向相互垂直,推杆电机驱动伸缩推杆伸出或者收回;

所述调向轮对(2?1?2?1)包括连接轴以及设置于车轴两端的胶轮,连接轴中部的上方设有转向机构(2?1?2?2),连接轴的一端固定设置耳座,伸缩推杆的一端与耳座铰接,伸缩推杆靠近推杆电机一侧的端部与连接柱(2?1?2?4)铰接,连接柱(2?1?2?4)沿竖直方向设置,连接柱(2?1?2?4)与机头滚筒架(2?1?1)的尾部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托辊组(2?1?4)包括第一托辊架(2?1?4?1)、托辊(2?1?4?2)和旋转压轮(2?1?

4?3),第一托辊架(2?1?4?1)设置为“凹”字形,旋转压轮(2?1?4?3)对称设置于第一托辊架(2?1?4?1)两端的上方,三个托辊(2?1?4?2)依次直线排列并固定安装在第一托辊架(2?1?

4?1)上,并且位于中间的托辊(2?1?4?2)水平设置于第一托辊架(2?1?4?1)的内凹处,位于两侧的托辊(2?1?4?2)对称设置且与中间托辊夹角成钝角,两侧的托辊(2?1?4?2)的轴线方向分别与对应的旋转压轮(2?1?4?3)的轴线方向相互垂直;

所述第一过渡输送架(2?2)和第二过渡输送架(2?3)分别固定安装于对应的中间行走机构(1?2?2)的上方;所述第一过渡输送架(2?2)包括第一过渡架体(2?2?1)、直线形托辊(2?2?2)和第二托辊组(2?2?3),两侧所述第一过渡架体(2?2?1)沿竖直方向相对设置,第二托辊组(2?2?3)横跨设置于两侧第一过渡架体(2?2?1)的上方,直线形托辊(2?2?2)横跨设置于两侧第一过渡架体(2?2?1)的中部,直线形托辊(2?2?2)的两端竖直向上对称设置旋转压轮(2?1?4?3);所述第二托辊组(2?2?3)包括“C”字形第二托辊架(2?2?3?1),第二托辊架(2?2?3?1)沿水平方向仰置,第二托辊架(2?2?3?1)上方设置的托辊(2?1?4?2)和旋转压轮(2?1?4?3)的结构与第一托辊组(2?1?4)对应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过渡输送架(2?3)包括第二过渡架体(2?3?1),两侧所述第二过渡架体(2?3?1)沿竖直方向相对设置,两组第二托辊组(2?2?3)横跨设置于两侧第二过渡架体(2?3?1)的上方和中部;

若干所述中间输送架(2?4)分别与对应的中间行走机构(1?2?2)、履带涨紧架(1?2?3)或者中间驱动装置(1?2?4)固定安装,所述中间输送架(2?4)包括固定输送架(2?4?1)和活动托辊架(2?4?2),固定输送架(2?4?1)分别与对应的第一托架(1?2?1?2)、第二托架(1?2?

2?2)或者第三托架(1?2?3?3)固定安装,固定输送架(2?4?1)的内壁上设置有弧形轨道,活动托辊架(2?4?2)设置于固定输送架(2?4?1)的上方,活动托辊架(2?4?2)沿弧形轨道往复摆动;

所述活动托辊架(2?4?2)包括弧形托辊架(2?4?2?1)和弧形托辊组(2?4?2?2),弧形托辊架(2?4?2?1)的下方设置有滚轮(2?4?2?3),滚轮(2?4?2?3)在弧形轨道内运动,弧形托辊架(2?4?2?1)上沿竖直方向平行设置两组弧形托辊组(2?4?2?2),每组弧形托辊组(2?4?2?

2)包括若干呈弧线布置的托辊,弧形托辊架(2?4?2?1)上位于每组弧形托辊组(2?4?2?2)的首尾两端分别设置旋转压轮(2?1?4?3),旋转压轮(2?1?4?3)的轴线方向与相邻托辊的轴线方向相互垂直;

所述机尾从动输送架(2?5)固定安装于尾部驱动装置(1?2?5)的上方,机尾从动输送架(2?5)包括机尾滚筒架(2?5?1)、从动轮机构(2?5?2)、从动滚筒(2?5?3)和螺旋拉紧器(2?5?

4),所述从动滚筒(2?5?3)设置于机尾滚筒架(2?5?1)的尾端,从动滚筒(2?5?3)的两端与机尾滚筒架(2?5?1)接触处分别设有用于涨紧输送胶带的螺旋拉紧器(2?5?4);所述从动轮机构(2?5?2)设置于机尾滚筒架(2?5?1)中部的下方,机尾滚筒架(2?5?1)的上方平行布置若干组第二托辊组(2?2?3),机尾滚筒架(2?5?1)的内部沿长度方向等间距平行布置三个直线形导向托辊(2?5?5),直线形导向托辊(2?5?5)的两端延伸至机尾滚筒架(2?5?1)的外部,直线形导向托辊(2?5?5)的两端分别设置旋转压轮(2?1?4?3)。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履带自移式可弯曲胶带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槽

(2?6)与掘进机或者连采机的尾部搭接,机头驱动输送架(2?1)与顺槽输送设备搭接。

说明书: 一种履带自移式可弯曲胶带输送机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煤矿井下运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履带自移式可弯曲胶带输送机。背景技术[0002] 全负压连采、连充、分步置换的“三下”采煤法作为一种新型的充填采煤技术(以下简称连采连充),其工艺特点是“长壁布置、短壁开采、势能充填、巷式胶结”,两套独立的采煤系统及充填系统互不影响、平行作业,实现了安全置换“三下”煤炭资源,同时地表移动变形小、充填成本低等要求。[0003] 目前连采连充工艺采用掘进机割煤,后配套采用防爆装载机运输,存在生产不连续,装载机产生尾气工作环境差,生产效率低和自动化程度低的问题,急需研发一种与连采连充采煤技术相适应的高效开采连续装备,替代目前的防爆铲车运输实现连采连充工作面开采主巷与支巷90°拐弯,实现采煤设备后配套的连续运输,提升连采连充工作面的自动化、机械化水平,提高充填开采的生产效率和安全生产水平。实用新型内容

[0004]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解决连采连充工艺存在生产不连续、装载机产生尾气工作环境差、生产效率低和自动化程度低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履带自移式可弯曲胶带输送机。[0005]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0006] 一种履带自移式可弯曲胶带输送机,它包括履带行走机构和胶带输送机构,胶带输送机构设置于履带行走机构的上方,履带行走机构和胶带输送机构分别设置独立的驱动系统;[0007] 所述履带行走机构包括履带组件和行走装置,履带组件的首尾两端连接呈闭环并且环绕于行走装置的外部,履带组件与行走装置同步弯曲移动;[0008] 所述履带组件包括若干履带板单元和圆环链条,圆环链条的首尾两端柔性铰接串联,若干履带板单元通过圆环链条依次顺序串联连接,并且圆环链条位于履带板单元的中心线位置处,相邻两个履带板单元之间的圆环链条为竖直方向圆环;所述履带板单元包括履带板、履带连接座和U形螺栓,履带板的上方设置履带连接座,履带连接座的前后两侧对称安装轴承,履带连接座的上表面上设置凹槽,U形螺栓横跨设置于凹槽的上方,U形螺栓将圆环链条上对应的水平方向圆环压紧于履带连接座上;[0009] 所述行走装置包括头部驱动装置、中间行走机构、履带涨紧架和尾部驱动装置,所述轴承绕行走装置的表面环形循环运动;所述中间行走机构设置于头部驱动装置和尾部驱动架之间,根据实际生产需求设置若干中间行走机构,靠近行走装置的首尾两端位置处分别设置履带涨紧架,头部驱动装置、尾部驱动装置以及相邻机架之间均通过铰接耳座连接;铰接耳座设有关节轴承,可在三维空间内一定范围内角度变化,使得履带行走机构不仅可以水平弯曲,遇到爬坡地形,也可灵活适应地形,实现胶带输送机在井下巷道内灵活行走,实现空间曲线布置;

[0010] 行走装置共由50架机架组成,首架为头部驱动装置,第5架和第47架为履带履带涨紧架,第26架为中间驱动装置,其余均为中间行走机构,相邻机架之间通过铰接耳座连接;[0011] 所述履带行走机构包括机头驱动输送架、第一过渡输送架、第二过渡输送架、中间输送架、机尾从动输送架、料槽和输送胶带,所述机头驱动输送架、中间输送架与机尾从动输送架顺序布置,并且机头驱动输送架与中间输送架之间通过顺序设置的第一过渡输送架和第二过渡输送架连接,中间输送架和尾部从动输送架之间通过第二过渡输送架连接;所述料槽设置于机尾从动输送架的上方,输送胶带闭环环绕于机头驱动输送架至从动输送架,机头驱动输送架驱动输送胶带将物料从尾部向头部输送。[0012] 进一步地,所述头部驱动装置包括头部驱动架和第一托架,头部驱动架的两端分别设置驱动电机,头部驱动架的中部设置链轮,驱动电机通过链轮轴驱动链轮转动,链轮与圆环链条相配合,驱动电机通过链轮、圆环链条的运动驱动履带行走机构运动;所述头部驱动架两端的上方分别竖直向上设置用于安装履带行走机构的第一托架,头部驱动架的中部上下平行设置B1基板,B1基板的尾端通过D1连接板固定连接,D1连接板与对应的铰接耳座固定连接,B1基板靠近头部的一侧对称设置向内侧弯曲的B1’导向板;所述B1基板的两侧对称设置C1侧板,C1侧板的外缘位置处设置A1护板,B1基板的尾端、A1护板的首尾两端与C1侧板的边缘位置处分别设置插槽和凸榫,A1护板、B1基板、B1’导向板与C1侧板围成关于头部驱动架轴线方向对称设置的前段导向G1段。[0013] 进一步地,所述中间行走机构包括中间行走主架和第二托架,中间行走主架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B2基板,B2基板的首尾两侧分别通过D2连接板固定连接,D2连接板与对应的铰接耳座固定连接,所述B2基板的两侧对称设置C2侧板,第二托架对称设置于两侧C2侧板上,C2侧板的上下两端边缘位置处设置A2护板,A2护板首尾两端的边缘、B2基板首尾两端的边缘以及C2侧板的边缘位置处分别设置插槽以及凸榫,A2护板、B2基板与C2侧板围成关于中间行走机构轴线方向对称设置的中部过渡G2段。[0014] 进一步地,所述履带涨紧架包括第一履带涨紧架、第二履带涨紧架、第三托架和调节装置,第一履带涨紧架设于第二履带涨紧架的首端,第一履带涨紧架与第二履带涨紧架前后两侧的中部通过调节装置连接,第二履带涨紧架前后两侧的上方对称设置用于安装履带行走机构的第三托架;通过调节装置调整第一履带涨紧架与第二履带涨紧架之间的距离L1,进而调节履带涨紧架的整体长度L2,从而实现履带组件涨紧;[0015] 所述第一履带涨紧架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B3基板,B3基板的首端通过D3连接板固定连接,D3连接板与对应的铰接耳座固定连接,所述B3基板的两侧对称设置C3侧板,C3侧板的上下两端边缘位置处设置A3护板,A3护板首端的边缘、B3基板首尾两端的边缘以及C3侧板的边缘位置处分别设置插槽以及凸榫,A3护板、B3基板与C3侧板围成关于第一履带涨紧架轴线方向对称设置的中部过渡G3?1段;[0016] 所述第二履带涨紧架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B4基板,B4基板的尾端通过D4连接板固定连接,D4连接板与对应的铰接耳座固定连接,所述B4基板的两侧对称设置C4侧板,C4侧板的上下两端边缘位置处设置A4护板,A4护板的尾端的边缘、B4基板首尾两端的边缘以及C4侧板的边缘位置处分别设置插槽以及凸榫,A4护板、B4基板与C4侧板围成关于第二履带涨紧架轴线方向对称设置的中部过渡G3?2段;[0017] 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耳座和调节螺栓,耳座分别固定在C3侧板与C4侧板的外侧壁上,第一履带涨紧架和第二履带涨紧架相对的侧壁上同轴设置调节通孔,调节螺栓贯穿调节通孔。[0018] 进一步地,当所述行走装置中包括四架以上中间行走机构时,在行走装置的中间位置或者间隔一定长度设置若干中间驱动装置,增加整机的行走动力,中间驱动装置与相邻机架通过铰接耳座连接;[0019] 所述中间驱动装置包括中间驱动架和第一托架,所述中间驱动架的两端分别设置驱动电机,中间驱动架的中部设置链轮,驱动电机通过链轮轴驱动链轮转动,链轮与圆环链条相配合,驱动电机通过链轮、圆环链条的运动驱动履带行走机构运动;所述中间驱动架两端的上方分别竖直向上设置用于安装履带行走机构的第一托架,中间驱动架的中部上下平行设置B5基板,B5基板的首尾两侧分别通过D5连接板固定连接,D5连接板与对应的铰接耳座固定连接;所述B5基板的两侧对称设置C5侧板,C5侧板的外缘位置处设置A5护板,A5护板的首尾两端、B5基板首尾两端的边缘以及C5侧板的边缘位置处分别设置插槽以及凸榫,A5护板、B5基板与C5侧板围成关于中间驱动架轴线方向对称设置的中部过渡G3?3段。[0020] 进一步地,所述尾部驱动装置包括尾部驱动架和第一托架,尾部驱动架的两端分别设置驱动电机,尾部驱动架的中部设置链轮,驱动电机通过链轮轴驱动链轮转动,链轮与圆环链条相配合,驱动电机通过链轮、圆环链条的运动驱动履带行走机构运动;所述尾部驱动架两端的上方分别竖直向上设置用于安装履带行走机构的第一托架,尾部驱动架的中部上下平行设置B6基板,B6基板的尾端通过D6连接板固定连接,D6连接板与对应的铰接耳座固定连接,B6基板靠近尾部的一侧对称设置向内侧弯曲的B6’导向板;所述B6基板的两侧对称设置C6侧板,C6侧板的外缘位置处设置A6护板,A6护板首尾两端的边缘、B6基板尾端的边缘以及C6侧板的边缘位置处分别设置插槽以及凸榫,A6护板、B6基板、B6’导向板与C6侧板围成关于尾部驱动架轴线方向对称设置的后段导向G4段。[0021] 进一步地,所述前段导向G1段、中部过渡G2段、中部过渡G3?1段、中部过渡G3?2段、中部过渡G3?3段、后段导向G4段顺序连通,形成用于轴承环形运动的轨道。履带板均布布置于轨道G的外侧,当驱动装置的电机运行时,驱动电机驱动链轮转动,链轮带动圆环链条沿顺时针方向或者逆时针方向运动,轴承在轨道内向相应方向循环转动,通过履带连接座带动履带板向相应发方向移动,进而驱动行走装置向相应方向运动,使得胶带输送机整体实现行走。驱动电机的转向发生变化时,胶带输送机可向相反方向运动。通过头部和尾部调向机构调整方向,可实现胶带输送机90°转弯行走。[0022] 进一步地,所述头部驱动装置、中间行走机构、履带涨紧架和尾部驱动装置上相邻的凸榫与对应的插槽相配合。[0023] 进一步地,所述机头驱动输送架安装于头部驱动装置的上方,机头驱动输送架包括机头滚筒架、调向轮机构、电动滚筒和第一托辊组,横跨机头滚筒架的首端、中部和尾端平行设置三个电动滚筒,调向轮机构设置于机头滚筒架首端的下方,三组所述第一托辊组横跨设置于机头滚筒架尾部并位于电动滚筒的上方;[0024] 所述调向轮机构包括调向轮对、转向机构、电动推杆和连接柱,电动推杆包括伸缩推杆和推杆电机,推杆电机安装于伸缩推杆的一端,伸缩推杆的轴线方向与推杆电机的轴线方向相互垂直,推杆电机驱动伸缩推杆伸出或者收回;[0025] 所述调向轮对包括连接轴以及设置于车轴两端的胶轮,连接轴中部的上方设有转向机构,连接轴的一端固定设置耳座,伸缩推杆的一端与耳座铰接,伸缩推杆靠近推杆电机一侧的端部与连接柱铰接,连接柱沿竖直方向设置,连接柱与机头滚筒架的尾部固定连接;[0026] 所述第一托辊组包括第一托辊架、托辊和旋转压轮,第一托辊架设置为“凹”字形,旋转压轮对称设置于第一托辊架两端的上方,三个托辊依次直线排列并固定安装在第一托辊架上,并且位于中间的托辊水平设置于第一托辊架的内凹处,位于两侧的托辊对称设置且与中间托辊夹角成钝角,两侧的托辊的轴线方向分别与对应的旋转压轮的轴线方向相互垂直;[0027] 所述第一过渡输送架和第二过渡输送架分别固定安装于对应的中间行走机构的上方;所述第一过渡输送架包括第一过渡架体、直线形托辊和第二托辊组,两侧所述第一过渡架体沿竖直方向相对设置,第二托辊组横跨设置于两侧第一过渡架体的上方,直线形托辊横跨设置于两侧第一过渡架体的中部,第二托辊组为承载托辊组,直线形托辊为回程托辊,直线形托辊的两端竖直向上对称设置旋转压轮;所述第二托辊组包括“C”字形第二托辊架,第二托辊架沿水平方向仰置,第二托辊架上方设置的托辊和旋转压轮的结构与第一托辊组对应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过渡输送架包括第二过渡架体,两侧所述第二过渡架体沿竖直方向相对设置,两组第二托辊组横跨设置于两侧第二过渡架体的上方和中部,上下并列设置两组第二托辊组,靠上的第二托辊组为承载托辊组,靠下的第二托辊组为回程托辊组;[0028] 若干所述中间输送架分别与对应的中间行走机构、履带涨紧架或者中间驱动装置固定安装,所述中间输送架包括固定输送架和活动托辊架,固定输送架分别与对应的第一托架、第二托架或者第三托架固定安装,固定输送架的内壁上设置有弧形轨道,活动托辊架设置于固定输送架的上方,活动托辊架沿弧形轨道往复摆动,活动托辊架可以在固定输送架上往复摆动,是为了在拐弯的位置向内侧摆动,减小拐弯半径;[0029] 所述活动托辊架包括弧形托辊架和弧形托辊组,弧形托辊架的下方设置有滚轮,滚轮在弧形轨道内运动,弧形托辊架上沿竖直方向平行设置两组弧形托辊组,每组弧形托辊组包括若干呈弧线布置的托辊,弧形托辊架上位于每组弧形托辊组的首尾两端分别设置旋转压轮,旋转压轮的轴线方向与相邻托辊的轴线方向相互垂直;[0030] 所述机尾从动输送架固定安装于尾部驱动装置的上方,机尾从动输送架包括机尾滚筒架、从动轮机构、从动滚筒和螺旋拉紧器,所述从动滚筒设置于机尾滚筒架的尾端,从动滚筒的两端与机尾滚筒架接触处分别设有用于涨紧输送胶带的螺旋拉紧器;所述从动轮机构设置于机尾滚筒架中部的下方,机尾滚筒架的上方平行布置若干组第二托辊组,机尾滚筒架的内部沿长度方向等间距平行布置三个直线形导向托辊,直线形导向托辊的两端延伸至机尾滚筒架的外部,直线形导向托辊的两端分别设置旋转压轮。[0031] 进一步地,所述料槽与掘进机或者连采机的尾部搭接,机头驱动输送架与顺槽输送设备搭接,将物料从掘进机或连采机的开采的煤炭连续输送转载至顺槽巷道。支巷与顺槽巷道成90°布置,胶带输送机可适应巷道地形,提高作业效率。[003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0033]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履带自移式可弯曲胶带输送机,能够在巷道里自由行走,实现水平方向90°移动弯曲连续运输,可连续不断地把煤矿连采连充工作面的掘进机(或连采机)开采下的煤炭输送到运输顺槽设备,生产不间断,实现连采连充工作面采煤设备后配套的连续运输,大幅提高连采效率。附图说明[0034]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0035] 图2为履带行走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0036] 图3为履带组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0037] 图4为履带板单元的仰视结构示意图;[0038] 图5为行走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0039] 图6为图5的俯视结构示意图;[0040] 图7为图6的E?E面剖视结构示意图;[0041] 图8为图5的主视结构示意图;[0042] 图9为履带行走机构俯视结构示意图;[0043] 图10为图9中F?F面的剖视结构示意图;[0044] 图11为铰接耳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0045] 图12为行走装置(50架机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0046] 图13为头部驱动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0047] 图14为头部驱动架尾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0048] 图15为图14的俯视结构示意图;[0049] 图16为中间行走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0050] 图17为A2护板、B2基板与C2侧板的装配结构的主视图;[0051] 图18为A2护板、B2基板与C2侧板装配结构的俯视图;[0052] 图19为履带涨紧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0053] 图20为图19的左视结构示意图(省略第三托架);[0054] 图21为第一履带涨紧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0055] 图22为第二履带涨紧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0056] 图23为中间驱动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0057] 图24为尾部驱动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0058] 图25为环形运动轨道的结构示意图;[0059] 图26为胶带输送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0060] 图27为机头驱动输送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0061] 图28为调向轮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0062] 图29为第一托辊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0063] 图30为第一过渡输送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0064] 图31为第二托辊组的结构示意图;[0065] 图32为第二过渡输送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0066] 图33为中间输送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0067] 图34为固定输送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0068] 图35为活动托辊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0069] 图36为机尾从动输送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0070] 图37为图36的仰视结构示意图;[0071] 图38为料槽的立体结构示意图;[0072] 图39为滚筒及托辊布置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73]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0074] 一种履带自移式可弯曲胶带输送机,如图1所示,它包括履带行走机构1和胶带输送机构2,胶带输送机构2设置于履带行走机构1的上方,履带行走机构1和胶带输送机构2分别设置独立的驱动系统。[0075] 如图2所示,所述履带行走机构1包括履带组件1?1和行走装置1?2,履带组件1?1的首尾两端连接呈闭环并且环绕于行走装置1?2的外部,履带组件1?1与行走装置1?2同步弯曲移动。[0076]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履带组件1?1包括若干履带板单元和圆环链条1?1?4,圆环链条1?1?4的首尾两端柔性铰接串联,若干履带板单元通过圆环链条1?1?4依次顺序串联连接,并且圆环链条1?1?4位于履带板单元的中心线位置处,相邻两个履带板单元之间的圆环链条1?1?4为竖直方向圆环;所述履带板单元包括履带板1?1?1、履带连接座1?1?2和U形螺栓1?1?3,履带板1?1?1的上方设置履带连接座1?1?2,履带连接座1?1?2的前后两侧对称安装轴承1?1?5,履带连接座1?1?2的上表面上设置凹槽,U形螺栓1?1?3横跨设置于凹槽的上方,U形螺栓1?1?3将圆环链条1?1?4上对应的水平方向圆环压紧于履带连接座1?1?2上。[0077] 如图5 图10所示,所述行走装置1?2包括头部驱动装置1?2?1、中间行走机构1?2?~2、履带涨紧架1?2?3和尾部驱动装置1?2?5,所述轴承1?1?5绕行走装置1?2的表面环形循环运动;所述中间行走机构1?2?2设置于头部驱动装置1?2?1和尾部驱动装置1?2?5之间,根据实际生产需求设置若干中间行走机构1?2?2,靠近行走装置1?2的首尾两端位置处分别设置履带涨紧架1?2?3,头部驱动装置1?2?1、尾部驱动装置1?2?5以及相邻机架之间均通过铰接耳座1?2?6连接,如图11所示,铰接耳座1?2?6设有关节轴承,可在三维空间内一定范围内角度变化,使得胶带输送机构2不仅可以水平弯曲,遇到爬坡地形,也可灵活适应地形,实现胶带输送机在井下巷道内灵活行走,实现空间曲线布置。

[0078] 如图12所示,行走装置1?2共由50架机架组成,首架为头部驱动装置1?2?1,第5架和第47架为履带履带涨紧架1?2?3,第26架为中间驱动装置1?2?4,其余均为中间行走机构1?2?2,相邻机架之间通过铰接耳座1?2?6连接。

[0079] 如图5和图12所示,当所述行走装置1?2中包括四架以上中间行走机构1?2?2时,在行走装置1?2的中间位置或者间隔一定长度设置若干中间驱动装置1?2?4,增加整机的行走动力,中间驱动装置1?2?4与相邻机架通过铰接耳座1?2?6连接;如图23所示,所述中间驱动装置1?2?4包括中间驱动架1?2?4?1和第一托架1?2?1?2,所述中间驱动架1?2?4?1的两端分别设置驱动电机,中间驱动架1?2?4?1的中部设置链轮,驱动电机通过链轮轴驱动链轮转动,链轮与圆环链条1?1?4相配合,驱动电机通过链轮、圆环链条的运动驱动履带行走机构1运动;所述中间驱动架1?2?4?1两端的上方分别竖直向上设置用于安装胶带输送机构2的第一托架1?2?1?2,中间驱动架1?2?4?1的中部上下平行设置B5基板,B5基板的首尾两侧分别通过D5连接板固定连接,D5连接板与对应的铰接耳座1?2?6固定连接;所述B5基板的两侧对称设置C5侧板,C5侧板的外缘位置处设置A5护板,A5护板的首尾两端、B5基板首尾两端的边缘以及C5侧板的边缘位置处分别设置插槽以及凸榫,中间驱动装置1?2?4的首端正视面形成凹形结构Ⅱ,其首端俯视面形成凸形结构Ⅱ;其尾端正视面形成凸形结构Ⅰ,其尾端俯视面形成凹形结构Ⅰ,A5护板、B5基板与C5侧板围成关于中间驱动架1?2?4?1轴线方向对称设置的中部过渡G3?3段。[0080] 如图13所示,所述头部驱动装置1?2?1包括头部驱动架1?2?1?1和第一托架1?2?1?2,头部驱动架1?2?1?1的两端分别设置驱动电机,头部驱动架1?2?1?1的中部设置链轮,驱动电机通过链轮轴驱动链轮转动,链轮与圆环链条1?1?4相配合,驱动电机通过链轮、圆环链条的运动驱动履带行走机构1运动;所述头部驱动架1?2?1?1两端的上方分别竖直向上设置用于安装胶带输送机构2的第一托架1?2?1?2,头部驱动架1?2?1?1的中部上下平行设置B1基板,B1基板的尾端通过D1连接板固定连接,D1连接板与对应的铰接耳座1?2?6固定连接,B1基板靠近头部的一侧对称设置向内侧弯曲的B1’导向板;所述B1基板的两侧对称设置C1侧板,C1侧板的外缘位置处设置A1护板,B1基板的尾端、A1护板的首尾两端与C1侧板的边缘位置处分别设置插槽和凸榫(如图14和图15所示),即头部驱动装置1?2?1?1的末端正视面形成类似“凸字形”结构,称为凸形结构Ⅰ,其末端俯视面形成类似“凹字形”结构,称为凹形结构Ⅰ,A1护板、B1基板、B1’导向板与C1侧板围成关于头部驱动架1?2?1?1轴线方向对称设置的前段导向G1段。

[0081] 如图16所示,所述中间行走机构1?2?2包括中间行走主架1?2?2?1和第二托架1?2?2?2,中间行走主架1?2?2?1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B2基板,B2基板的首尾两侧分别通过D2连接板固定连接,D2连接板与对应的铰接耳座1?2?6固定连接,所述B2基板的两侧对称设置C2侧板,第二托架1?2?2?2对称设置于两侧C2侧板上,C2侧板的上下两端边缘位置处设置A2护板,A2护板首尾两端的边缘、B2基板首尾两端的边缘以及C2侧板的边缘位置处分别设置插槽以及凸榫(如图17和图18所示),即中间行走主架1?2?2?1的首端正视面形成类似“凹字形”结构,称为凹形结构Ⅱ;其末端正视面形成类似“凸字形”结构,称为凸形结构Ⅰ;中间行走主架1?2?2?1的首端俯视面形成“凸字形”结构,称为凸形结构Ⅱ,其末端俯视面形成类似“凹字形”结构,称为凹形结构Ⅰ;A2护板、B2基板与C2侧板围成关于中间行走机构1?2?2轴线方向对称设置的中部过渡G2段。

[0082] 如图19和图20所示,所述履带涨紧架1?2?3包括第一履带涨紧架1?2?3?1、第二履带涨紧架1?2?3?2、第三托架1?2?3?3和调节装置1?2?3?4,第一履带涨紧架1?2?3?1设于第二履带涨紧架1?2?3?2的首端,第一履带涨紧架1?2?3?1与第二履带涨紧架1?2?3?2前后两侧的中部通过调节装置1?2?3?4连接,第二履带涨紧架1?2?3?2前后两侧的上方对称设置用于安装胶带输送机构2的第三托架1?2?3?3;通过调节装置1?2?3?4调整第一履带涨紧架1?2?3?1与第二履带涨紧架1?2?3?2之间的距离L1,进而调节履带涨紧架1?2?3的整体长度L2,从而实现履带组件1?1涨紧。

[0083] 如图21所示,所述第一履带涨紧架1?2?3?1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B3基板,B3基板的首端通过D3连接板固定连接,D3连接板与对应的铰接耳座1?2?6固定连接,所述B3基板的两侧对称设置C3侧板,C3侧板的上下两端边缘位置处设置A3护板,A3护板首端的边缘、B3基板首尾两端的边缘以及C3侧板的边缘位置处分别设置插槽以及凸榫,第一履带涨紧架1?2?3?1的首端正视面形成凹形结构Ⅱ,首端俯视面形成凸形结构Ⅱ;第一履带涨紧架1?2?3?1的C3板和B3板尾端形成凹形结构Ⅰ;A3护板、B3基板与C3侧板围成关于第一履带涨紧架1?2?3?

1轴线方向对称设置的中部过渡G3?1段。

[0084] 如图22所示,所述第二履带涨紧架1?2?3?2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B4基板,B4基板的尾端通过D4连接板固定连接,D4连接板与对应的铰接耳座1?2?6固定连接,所述B4基板的两侧对称设置C4侧板,C4侧板的上下两端边缘位置处设置A4护板,A4护板的尾端的边缘、B4基板首尾两端的边缘以及C4侧板的边缘位置处分别设置插槽以及凸榫,第二履带涨紧架1?2?3?2的首端正视面形成“凸字”形结构,首端的俯视面形成凸形结构Ⅱ;其尾端正视面形成凸形结构Ⅰ,其尾端俯视面形成凹形结构Ⅰ;A4护板、B4基板与C4侧板围成关于第二履带涨紧架

1?2?3?2轴线方向对称设置的中部过渡G3?2段。

[0085] 如图19 22所示,所述调节装置1?2?3?4包括耳座和调节螺栓,耳座分别固定在C3~侧板与C4侧板的外侧壁上,第一履带涨紧架1?2?3?1和第二履带涨紧架1?2?3?2相对的侧壁上同轴设置调节通孔,调节螺栓贯穿调节通孔。

[0086] 如图24所示,所述尾部驱动装置1?2?5包括尾部驱动架1?2?5?1和第一托架1?2?1?2,尾部驱动架1?2?5?1的两端分别设置驱动电机,尾部驱动架1?2?5?1的中部设置链轮,驱动电机通过链轮轴驱动链轮转动,链轮与圆环链条1?1?4相配合,驱动电机通过链轮、圆环链条的运动驱动履带行走机构1运动;所述尾部驱动架1?2?5?1两端的上方分别竖直向上设置用于安装胶带输送机构2的第一托架1?2?1?2,尾部驱动架1?2?5?1的中部上下平行设置B6基板,B6基板的尾端通过D6连接板固定连接,D6连接板与对应的铰接耳座1?2?6固定连接,B6基板靠近尾部的一侧对称设置向内侧弯曲的B6’导向板;所述B6基板的两侧对称设置C6侧板,C6侧板的外缘位置处设置A6护板,A6护板首尾两端的边缘、B6基板尾端的边缘以及C6侧板的边缘位置处分别设置插槽以及凸榫,A6护板、B6基板、B6’导向板与C6侧板围成关于尾部驱动架1?2?5?1轴线方向对称设置的后段导向G4段。

[0087] 进一步地,所述头部驱动装置1?2?1、中间行走机构1?2?2、履带涨紧架1?2?3和尾部驱动装置1?2?5上相邻的凸榫与对应的插槽相配合。[0088] 如图25所示,所述前段导向G1段、中部过渡G2段、中部过渡G3?1段、中部过渡G3?2段、中部过渡G3?3段、后段导向G4段顺序连通,形成用于轴承1?1?5环形运动的轨道。履带板1?1?1均布布置于轨道G的外侧,当驱动装置的电机运行时,驱动电机驱动链轮转动,链轮带动圆环链条1?1?4沿顺时针方向或者逆时针方向运动,轴承1?1?5在轨道内向相应方向循环转动,通过履带连接座1?1?2带动履带板1?1?1向相应发方向移动,进而驱动行走装置1?2向相应方向运动,使得胶带输送机整体实现行走。驱动电机的转向发生变化时,胶带输送机可向相反方向运动。通过头部和尾部调向机构调整方向,可实现胶带输送机90°转弯行走。

[0089] 如图26所示,所述胶带输送机构2包括机头驱动输送架2?1、第一过渡输送架2?2、第二过渡输送架2?3、中间输送架2?4、机尾从动输送架2?5、料槽2?6和输送胶带2?7,所述机头驱动输送架2?1、中间输送架2?4与机尾从动输送架2?5顺序布置,并且机头驱动输送架2?1与中间输送架2?4之间通过顺序设置的第一过渡输送架2?2和第二过渡输送架2?3连接,中间输送架2?4和尾部从动输送架2?5之间通过第二过渡输送架2?3连接;所述料槽2?6(如图

38所示)设置于机尾从动输送架2?5的上方,输送胶带2?7闭环环绕于机头驱动输送架2?1至从动输送架2?5,机头驱动输送架2?1驱动输送胶带2?7将物料从尾部向头部输送。

[0090] 如图27所示,所述机头驱动输送架2?1安装于头部驱动装置1?2?1的上方,机头驱动输送架2?1包括机头滚筒架2?1?1、调向轮机构2?1?2、电动滚筒2?1?3和第一托辊组2?1?4,横跨机头滚筒架2?1?1的首端、中部和尾端平行设置三个电动滚筒2?1?3,调向轮机构2?

1?2设置于机头滚筒架2?1?1首端的下方,三组所述第一托辊组2?1?4横跨设置于机头滚筒架2?1?1尾部并位于电动滚筒2?1?3的上方。

[0091] 如图28所示,所述调向轮机构2?1?2包括调向轮对2?1?2?1、转向机构2?1?2?2、电动推杆2?1?2?3和连接柱2?1?2?4,电动推杆2?1?2?3包括伸缩推杆和推杆电机,推杆电机安装于伸缩推杆的一端,伸缩推杆的轴线方向与推杆电机的轴线方向相互垂直,推杆电机驱动伸缩推杆伸出或者收回;[0092] 所述调向轮对2?1?2?1包括连接轴以及设置于车轴两端的胶轮,连接轴中部的上方设有转向机构2?1?2?2,连接轴的一端固定设置耳座,伸缩推杆的一端与耳座铰接,伸缩推杆靠近推杆电机一侧的端部与连接柱2?1?2?4铰接,连接柱2?1?2?4沿竖直方向设置,连接柱2?1?2?4与机头滚筒架2?1?1的尾部固定连接。[0093] 如图29所示,所述第一托辊组2?1?4包括第一托辊架2?1?4?1、托辊2?1?4?2和旋转压轮2?1?4?3,第一托辊架2?1?4?1设置为“凹”字形,旋转压轮2?1?4?3对称设置于第一托辊架2?1?4?1两端的上方,三个托辊2?1?4?2依次直线排列并固定安装在第一托辊架2?1?4?1上,并且位于中间的托辊2?1?4?2水平设置于第一托辊架2?1?4?1的内凹处,位于两侧的托辊2?1?4?2对称设置且与中间托辊夹角成钝角,两侧的托辊2?1?4?2的轴线方向分别与对应的旋转压轮2?1?4?3的轴线方向相互垂直。[0094] 如图30所示,所述第一过渡输送架2?2和第二过渡输送架2?3分别固定安装于对应的中间行走机构1?2?2的上方;所述第一过渡输送架2?2包括第一过渡架体2?2?1、直线形托辊2?2?2和第二托辊组2?2?3,两侧所述第一过渡架体2?2?1沿竖直方向相对设置,第二托辊组2?2?3横跨设置于两侧第一过渡架体2?2?1的上方,直线形托辊2?2?2横跨设置于两侧第一过渡架体2?2?1的中部,第二托辊组2?2?3为承载托辊组,直线形托辊2?2?2为回程托辊,直线形托辊2?2?2的两端竖直向上对称设置旋转压轮2?1?4?3;如图31所示,所述第二托辊组2?2?3包括“C”字形第二托辊架2?2?3?1,第二托辊架2?2?3?1沿水平方向仰置,第二托辊架2?2?3?1上方设置的托辊2?1?4?2和旋转压轮2?1?4?3的结构与第一托辊组2?1?4对应的结构相同;如图32所示,所述第二过渡输送架2?3包括第二过渡架体2?3?1,两侧所述第二过渡架体2?3?1沿竖直方向相对设置,两组第二托辊组2?2?3横跨设置于两侧第二过渡架体2?3?1的上方和中部,前后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二过渡架体2?3?1,上下并列设置两组第二托辊组2?2?3,靠上的第二托辊组2?2?3为承载托辊组,靠下的第二托辊组2?2?3为回程托辊组。

[0095] 若干所述中间输送架2?4分别与对应的中间行走机构1?2?2、履带涨紧架1?2?3或者中间驱动装置1?2?4固定安装,如图33所示,所述中间输送架2?4包括固定输送架2?4?1和活动托辊架2?4?2,固定输送架2?4?1分别与对应的第一托架1?2?1?2、第二托架1?2?2?2或者第三托架1?2?3?3固定安装,如图34所示,固定输送架2?4?1的内壁上设置有弧形轨道,活动托辊架2?4?2设置于固定输送架2?4?1的上方,活动托辊架2?4?2沿弧形轨道往复摆动;[0096] 如图35所示,所述活动托辊架2?4?2包括弧形托辊架2?4?2?1和弧形托辊组2?4?2?2,弧形托辊架2?4?2?1的下方设置有滚轮2?4?2?3,滚轮2?4?2?3在弧形轨道内运动,弧形托辊架2?4?2?1上沿竖直方向平行设置两组弧形托辊组2?4?2?2,每组弧形托辊组2?4?2?2包括若干呈弧线布置的托辊,具体地,每组弧形托辊组2?4?2?2由五个弧形托辊组2?4?2?2组成,依次首尾直线排列,中间托辊水平布置,两侧托辊对称布置,与相邻托辊的轴向夹角呈钝角。弧形托辊架2?4?2?1上位于每组弧形托辊组2?4?2?2的首尾两端分别设置旋转压轮2?

1?4?3,旋转压轮2?1?4?3的轴线方向与相邻托辊的轴线方向相互垂直。

[0097] 如图36和图37所示,所述机尾从动输送架2?5固定安装于尾部驱动装置1?2?5的上方,机尾从动输送架2?5包括机尾滚筒架2?5?1、从动轮机构2?5?2、从动滚筒2?5?3和螺旋拉紧器2?5?4,所述从动滚筒2?5?3设置于机尾滚筒架2?5?1的尾端,从动滚筒2?5?3的两端与机尾滚筒架2?5?1接触处分别设有用于涨紧输送胶带的螺旋拉紧器2?5?4;所述从动轮机构2?5?2设置于机尾滚筒架2?5?1中部的下方,机尾滚筒架2?5?1的上方平行布置若干组第二托辊组2?2?3,机尾滚筒架2?5?1的内部沿长度方向等间距平行布置三个直线形导向托辊2?

5?5,直线形导向托辊2?5?5的两端延伸至机尾滚筒架2?5?1的外部,直线形导向托辊2?5?5的两端分别设置旋转压轮2?1?4?3。

[0098] 进一步地,所述料槽2?6(如图38)与掘进机或者连采机的尾部搭接,机头驱动输送架2?1与顺槽输送设备搭接,将物料从掘进机或连采机的开采的煤炭连续输送转载至顺槽巷道。支巷与顺槽巷道成90°布置,胶带输送机可适应巷道地形,提高作业效率。[0099] 如图39所示,滚筒及托辊布置示意图。a:为电动滚筒,b:从动滚筒;c1:机头第一托辊组2?1?4的承载托辊;c2:第一过渡输送架2?2的第二托辊组2?2?3的承载托辊;c3:第二过渡输送架2?3的第二托辊组2?4?2的承载托辊;c4:中间输送架2?4的弧形托辊组2?4?2的承载托辊;c5:机尾前第二过渡输送架2?3的第二托辊组2?4?2的承载托辊;c6:机尾从动输送架2?5的第二托辊组2?2?3的承载托辊;d1:机头第一托辊组2?1?4的回程托辊;c2:第一过渡输送架2?2的第二托辊组2?2?3的回程托辊;c3:第二过渡输送架2?3的第二托辊组2?4?2的回程托辊;c4:中间输送架2?4的弧形托辊组2?4?2的回程托辊;c5:机尾前第二过渡输送架2?3的第二托辊组2?4?2的回程托辊;c6:机尾从动输送架2?5的第二托辊组2?2?3的回程托辊。输送胶带2?7首尾相连,依次通过首端a的前端、c1、c2、c3、c4、c5、c6、d6、d5、d4、d3、d2的上方,中部a2的前端、尾端a3的后端,形成闭环。

[010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声明:
“履带自移式可弯曲胶带输送机”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全国热门有色金属技术推荐
展开更多 +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信息请您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最新更新技术

报名参会
更多+

报告下载

第二届中国微细粒矿物选矿技术大会
推广

热门技术
更多+

衡水宏运压滤机有限公司
宣传
环磨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
专利人/作者信息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