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要求书: 1.一种新型细碎机,包括壳体和电机(13),所述壳体内设置有锤头轴(1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15),所述壳体分为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的前后两端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下壳体(12)与底座(15)螺栓连接,所述壳体的一侧设置有皮带轮(16),所述皮带轮(16)与锤头轴(14)连接;所述皮带轮(16)通过皮带(17)与电机(13)连接;所述电机(13)与底座(15)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皮带(17)外面套设有保护套(171);所述保护套(171)的下方通过支架(172)与底座(15)连接;所述壳体的上方设置有进料口(18),所述进料口(18)处设置有交错分布的挡板(181),所述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的左右两侧均通过铰链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细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另一侧设置有配重轮(16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细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之间设置有液压支撑杆(1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细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支撑杆(19)的上端与上壳体(11)铰链连接,液压支撑杆(19)的下端与下壳体(12)铰链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细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支撑杆(19)共四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细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5)上设置有安全防护栏(15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细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置有衬板(111),所述衬板(111)与壳体螺栓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型细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观察门(112)。
说明书: 一种新型细碎机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细碎机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细碎机。背景技术[0002] 细碎机,又名高效细碎机,第三代细碎机等。该机械用途广泛,其性能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是目前最行之有效,实用可靠的碎石机器,特别适用于制作磨料,耐火材料,水
泥、石英砂、钢砂、炉渣粉、铜矿石、铁矿石、金矿砂、混凝土骨料、沥青骨料等多种硬、脆物料
的细碎与中碎,是一种高效,节能的碎石制砂设备,比传统细碎机节能50%;但目前的细碎
机均是在工地或环境较为恶劣的地方使用,而大多数细碎机均是采用带传送进行动力传
输,而空气中有大量的灰尘会覆盖到皮带或皮带轮上,影响带传输的效率;且细碎机的进料
口均是采用挡片的形式防止原料和灰尘飞出,起到减少污染的作用,但从进料口投放原料
时,依然会出现大量灰尘,对环境还是有一定的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灰尘回落到皮带上影响带传送的效率和投放原料时依然有灰尘溢出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细碎机,解决了灰尘回落到皮带上影响带传
送的效率和投放原料时依然有灰尘溢出的问题。
[0004]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0005] 一种新型细碎机,包括壳体和电机,所述壳体内设置有锤头轴,还包括底座,所述壳体分为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前后两端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下壳体与底座
螺栓连接,所述壳体的一侧设置有皮带轮,所述皮带轮与锤头轴连接;所述皮带轮通过皮带
与电机连接;所述电机与底座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皮带外面套设有保护套;所述保护套的下
方通过支架与底座连接;所述壳体的上方设置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处设置有交错分布的
挡板,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左右两侧均通过铰链连接。
[0006]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另一侧设置有配重轮。[0007] 进一步地,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设置有液压支撑杆。[0008] 进一步地,所述液压支撑杆的上端与上壳体铰链连接,液压支撑杆的下端与下壳体铰链连接。
[0009] 进一步地,所述液压支撑杆共四个。[0010]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安全防护栏。[0011]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设置有衬板,所述衬板与壳体螺栓连接。[0012]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观察门。[0013]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0014] 1、一种新型细碎机,包括壳体和电机,所述壳体内设置有锤头轴,还包括底座,所述壳体分为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前后两端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下壳体与底
座螺栓连接,所述壳体的一侧设置有皮带轮,所述皮带轮与锤头轴连接;所述皮带轮通过皮
带与电机连接;所述电机与底座通过螺栓连接;底座的设置,使整个细碎机一体成型,作为
电机不需要再在地面上打孔,即可实现动力传输功能,其结构简单,占地面积较小。
[0015] 2、一种新型细碎机,皮带外面套设有保护套;所述保护套的下方通过支架与底座连接;所述壳体的上方设置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处设置有交错分布的挡板;交错设置的挡
板可以在倒入原料时也保证灰尘和碎渣不会飞出,减少了环境污染;保护套与底座通过支
架连接,其结构简单,保护套的设置能有效防止灰尘落到皮带和带轮上,造成皮带传输效率
降低。
[0016] 3、一种新型细碎机,在壳体的另一侧设置有配重轮;配重轮的设置可以对整个细碎机起到重心稳定的作用,避免电机转速过快,导致细碎机失去重心而倾斜。
附图说明[0017] 图1为一种新型细碎机的结构示意图;[0018] 图2为一种新型细碎机的剖视图。[0019] 附图标记:11?上壳体,12?下壳体,13?电机,14?锤头轴,15?底座,16?皮带轮,17?皮带,18?进料口,19?液压支撑杆,111?衬板,112?观察门,151?安全防护栏,162?配重轮,
171?保护套,172?支架,181?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0020]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
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
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021]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0022] 请参阅图1,一种新型细碎机,包括壳体和电机13,所述壳体内设置有衬板111,所述衬板111与壳体螺栓连接;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观察门112,观察门112的设置可以再需要检
修时先通过观察门112观察细碎机内部的情况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减少了工作量;所述壳
体内设置有锤头轴14,锤头轴14是包括锤头的,即实现细碎的作用;还包括底座15,所述底
座15上设置有安全防护栏151,底座15的设置一方面是使电机13与壳体形成一体化,避免在
地面上打孔,另一方面也是减小占地面积。
[0023] 壳体分为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的前后两端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下壳体12与底座15螺栓连接,所述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的左右两侧均通过铰链连接;
将壳体分为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是方便细碎机的拆卸,在需要较大的维修空间时,可以直
接拆卸下来;而前后两端通过螺栓连接,左右两侧均通过铰链连接,本细碎机中并未选择去
采用全螺栓连接的方式,而是在左右两侧采用铰链连接,其目的是在细碎机的日常使用中
会出现检修的情况,可能一开始并不需要完全拆卸掉上下壳体12,所以将上壳体11和下壳
体12的左右两侧均通过铰链连接,其实现了既可以使上下壳体12完全分离,也可以使上壳
体11绕着铰链轴旋转,对细碎机内部先进行一个观测,减少了不必要的麻烦。
[0024] 壳体的一侧设置有皮带轮16,壳体的另一侧设置有配重轮162,所述皮带轮16与锤头轴14连接;所述皮带轮16通过皮带17与电机13连接;所述电机13与底座15通过螺栓连接,
将电机13与底座15连接在一起,可以在细碎机出厂时就完成安装,避免到了安装现在再去
考虑电机13的安装问题,也同时避免了在地面上打孔的问题;配重轮162的设置可以对整个
细碎机起到重心稳定的作用,避免电机13转速过快,导致细碎机失去重心而倾斜。
[0025] 皮带17外面套设有保护套171;所述保护套171的下方通过支架172与底座15连接,保护套171的整体形状与皮带17和皮带轮16形成的形状一致,其大小率大于皮带17和皮带
轮16形成的形状,要保证不会对皮带17的运转产生阻力;保护套171的设置能有效防止灰尘
落到皮带17和皮带轮16上,造成皮带17传输效率降低,而将保护套171通过下方的支架172
与底座15固定连接,是方便保护套171的拆卸,更换皮带17时可以直接取下保护套171,更换
方便。
[0026] 壳体的上方设置有进料口18,所述进料口18处设置有交错分布的挡板181,交错设置的挡板181可以在倒入原料时也保证灰尘和碎渣不会飞出,减少了环境污染。
[0027] 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之间设置有液压支撑杆19,所述液压支撑杆19共四个,分别设置在外壳的两侧,所述液压支撑杆19的上端与上壳体11铰链连接,液压支撑杆19的下端
与下壳体12铰链连接;液压支撑杆19的原理是在密闭的压力缸内充入惰性气体或者油气混
合物,使腔体内的压力高于大气压的几倍或者几十倍,利用活塞杆的横截面积小于活塞的
横截面积从而产生的压力差来实现活塞杆的运动;在上壳体11重量较大时,液压支撑杆19
的设计可以更轻松的抬起上壳体11,大大减少了人工作业的难度。
[0028]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
申请的保护范围。
声明:
“新型细碎机”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