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要求书: 1.一种自动拆装钢棒的棒磨机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1),所述底座(1)顶部设有棒磨机本体(2),所述底座(1)上表面安装有安装块(3),所述安装块(3)顶部设有固定块(4),所述固定块(4)一侧设有限位杆(6),所述限位杆(6)的一端设有两个机械爪(602);
设于所述固定块(4)与所述安装块(3)之间设有旋转组件,用于改变所述机械爪(602)的位置;及设于所述固定块(4)内的驱动组件,用于带动所述机械爪(602)进行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拆装钢棒的棒磨机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组件包括:
安装于所述底座(1)顶部的旋转电机(303),所述旋转电机(303)顶端配合连接有旋转轮(304);
通过轴承配合连接与所述安装块(3)顶部的旋转块(301),所述旋转块(301)外侧设有旋转齿轮(302),且所述旋转轮(304)与所述旋转齿轮(302)相互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拆装钢棒的棒磨机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开设于所述固定块(4)内的设备腔(401),所述设备腔(401)内安装有伺服电机(402);
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所述设备腔(401)内的第一齿轮(405)和第二齿轮(406);
开设于所述固定块(4)侧面的移动槽(407),且所述移动槽(407)内设有移动杆(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拆装钢棒的棒磨机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杆(5)的一端突出于所述固定块(4)外侧表面并连接有配重块(501),所述移动杆(5)的另一端开设有限位槽(502),所述限位杆(6)的一端穿过所述移动槽(407)延伸到所述限位槽(502)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拆装钢棒的棒磨机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杆(5)下表面设有与所述第二齿轮(406)相互配合的齿牙,所述限位杆(6)下表面设有与所述第一齿轮(405)相互配合的配合齿,所述限位杆(6)外侧设有第二滑轮(601),所述移动杆(5)外侧设有第一滑轮(503)。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拆装钢棒的棒磨机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腔(401)内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从动轮(404),所述伺服电机(402)上配合连接有主动轮(403),所述从动轮(404)两侧分别配合连接有左旋转轮(4041)和右旋转轮(4042),所述主动轮(403)与从动轮(404)之间设有传动带,所述左旋转轮(4041)与所述第一齿轮(405)之间设有第一履带,所述右旋转轮(4042)与所述第二齿轮(406)之间设有第二履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拆装钢棒的棒磨机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棒磨机本体(2)一侧连接有进料管(201),所述棒磨机本体(2)外侧设有驱动齿(202),所述底座(1)顶部安装有驱动电机(203),所述驱动电机(203)一侧配合连接有与所述驱动齿(202)相互配合的驱动轮(204),所述棒磨机本体(2)另一侧连接有连接管(20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拆装钢棒的棒磨机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6)底部远离所述安装块(3)的一端下表面安装有摄像头(604),所述机械爪(602)底部设有电磁吸盘(603)。
说明书: 一种自动拆装钢棒的棒磨机平台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棒磨机技术领域,具体是自动拆装钢棒的棒磨机平台。背景技术[0002] 棒磨机由电机通过减速机及周边大齿轮减速传动或由低速同步电机直接通过周边大齿轮减速传动,驱动筒体回转,筒体内装有适当的磨矿介质?钢棒,磨矿介质在离心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被提升到一定高度,呈抛落或泄落状态落下,被磨制的物料由给矿口连续的进入筒体内部,被运动的磨矿介质所粉碎,并通过溢流和连续给矿的力量将产品排出机外,以进行下一段工序作业。[0003] 而现有的棒磨机内的钢棒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钢棒会随着时间而逐渐出现磨损、钢棒出现两头尖细、断棒或弯棒的情况,严重影响对物料粉碎的效果,导致对物料的粉碎效果不佳,为此棒磨机在运行一定段时间后,需要对内部的钢棒进行更换处理,但是现有的更换方式需要多人操作对研磨棒进行更换,操作人员容易发生磕碰,操作的危险性较高,且劳动强度大。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旨在于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自动拆装钢棒的棒磨机平台,通过驱动组件和机械爪的设置,将机械爪伸入到棒磨机本体内抓取钢棒并更换,同时配合旋转组件的设置,将钢棒移动到指定的位置,减少了操作人员的数量,提高了工作的效率,降低劳动强度。[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拆装钢棒的棒磨机平台,包括:[0006] 底座,底座顶部设有棒磨机本体,底座上表面安装有安装块,安装块顶部设有固定块,固定块一侧设有限位杆,限位杆的一端设有两个机械爪;[0007] 设于固定块与安装块之间设有旋转组件,用于改变机械爪的位置;及[0008] 设于固定块内的驱动组件,用于带动机械爪进行移动。[0009] 进一步的,旋转组件包括:[0010] 安装于底座顶部的旋转电机,旋转电机顶端配合连接有旋转轮;[0011] 通过轴承配合连接与安装块顶部的旋转块,旋转块外侧设有旋转齿轮,且旋转轮与旋转齿轮相互配合。[0012] 进一步的,驱动组件包括:[0013] 开设于固定块内的设备腔,设备腔内安装有伺服电机;[0014] 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设备腔内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0015] 开设于固定块侧面的移动槽,且移动槽内设有移动杆。[0016] 进一步的,移动杆的一端突出于固定块外侧表面并连接有配重块,移动杆的另一端开设有限位槽,限位杆的一端穿过移动槽延伸到限位槽内。[0017] 进一步的,移动杆下表面设有与第二齿轮相互配合的齿牙,限位杆下表面设有与第一齿轮相互配合的配合齿,限位杆外侧设有第二滑轮,移动杆外侧设有第一滑轮。[0018] 进一步的,设备腔内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从动轮,伺服电机上配合连接有主动轮,从动轮两侧分别配合连接有左旋转轮和右旋转轮,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设有传动带,左旋转轮与第一齿轮之间设有第一履带,右旋转轮与第二齿轮之间设有第二履带。[0019] 进一步的,棒磨机本体一侧连接有进料管,棒磨机本体外侧设有驱动齿,底座顶部安装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一侧配合连接有与驱动齿相互配合的驱动轮,棒磨机本体另一侧连接有连接管。[0020]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杆底部远离所述安装块的一端下表面安装有摄像头,所述机械爪底部设有电磁吸盘。[0021]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拆装钢棒的棒磨机平台,具有以下有益效果:[0022]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通过驱动组件和机械爪的设置,将机械爪伸入到棒磨机本体内抓取钢棒并更换,同时通过移动杆和配重块的设置,用于平衡整体受力情况,减少钢棒重量对固定块造成的影响。[0023] 其次,配合旋转组件的设置,可将取出的钢棒移动到指定的位置,并将新的钢棒重新装入到棒磨机本体内,减少了操作人员的数量,提高了工作的效率,降低劳动强度。附图说明[0024]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0025]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剖视图。[0026]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块结构示意图。[0027]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的A处放大图。[0028] 图1?4中:1、底座;2、棒磨机本体;201、进料管;202、驱动齿;203、驱动电机;204、驱动轮;205、连接管;3、安装块;301、旋转块;302、旋转齿轮;303、旋转电机;304、旋转轮;4、固定块;401、设备腔;402、伺服电机;403、主动轮;404、从动轮;4041、左旋转轮;4042、右旋转轮;405、第一齿轮;406、第二齿轮;407、移动槽;5、移动杆;501、配重块;502、限位槽;503、第一滑轮;6、限位杆;601、第二滑轮;602、机械爪;603、电磁吸盘;604、摄像头。具体实施方式[0029]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0030]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0031]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拆装钢棒的棒磨机平台,该种自动拆装钢棒的棒磨机平台可以实现通过驱动组件和机械爪的设置,将机械爪伸入到棒磨机本体内抓取钢棒并更换,同时配合旋转组件的设置,将钢棒移动到指定的位置,减少了操作人员的数量,提高了工作的效率,降低劳动强度。以下对该自动拆装钢棒的棒磨机平台进行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的描述顺序不作为对实施例优选顺序的限定。[0032]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予以详细描述。[0033] 实施例1[0034] 请参阅图1?4中,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拆装钢棒的棒磨机平台,包括:底座1,底座1顶部设有棒磨机本体2,底座1上表面安装有安装块3,安装块3顶部设有固定块4,固定块4一侧设有限位杆6,限位杆6的一端设有两个机械爪602;设于固定块4与安装块3之间设有旋转组件,用于改变机械爪602的位置;及设于固定块4内的驱动组件,用于带动机械爪602进行移动。
[0035] 其中,通过驱动组件和机械爪602的设置,将机械爪602伸入到棒磨机本体2内抓取钢棒并更换,同时通过移动杆5和配重块501的设置,用于平衡整体受力情况,减少钢棒重量对固定块4造成的影响。其次,配合旋转组件的设置,可将取出的钢棒移动到指定的位置,并将新的钢棒重新装入到棒磨机本体2内,减少了操作人员的数量,提高了工作的效率,降低劳动强度。[0036] 实施例2[0037]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旋转组件包括:安装于底座1顶部的旋转电机303,旋转电机303顶端配合连接有旋转轮304;通过轴承配合连接与安装块3顶部的旋转块301,旋转块301外侧设有旋转齿轮302,且旋转轮304与旋转齿轮302相互配合。
[0038] 在将钢棒装入到棒磨机本体2内或从棒磨机本体2内取出时,均需要改变机械爪602的方向,此时通过旋转电机303带动旋转轮304转动,使得旋转轮304通过旋转齿轮302的啮合连接带动旋转块301在安装块3上进行旋转,进而带动了固定块4和限位杆6的旋转,以此改变机械爪602的方向。
[0039] 实施例3[0040]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驱动组件包括:开设于固定块4内的设备腔401,设备腔401内安装有伺服电机402;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设备腔401内的第一齿轮405和第二齿轮406;开设于固定块4侧面的移动槽407,且移动槽407内设有移动杆5,设备腔401内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从动轮404,伺服电机402上配合连接有主动轮403,从动轮404两侧分别配合连接有左旋转轮4041和右旋转轮4042,主动轮403与从动轮404之间设有传动带。[0041] 钢棒磨机内运行一段周期出现磨损后,需要将其从棒磨机本体2内取出,此时通过伺服电机402带动主动轮403旋转,使主动轮403通过传动带带动从动轮404转动,进而让左旋转轮4041和右旋转轮4042同步向相反的方向转动,而由于左旋转轮4041与第一齿轮405之间设有第一履带,右旋转轮4042与第二齿轮406之间设有第二履带,使第一齿轮405和第二齿轮406同步反方向旋转。[0042] 进一步的,移动杆5的一端突出于固定块4外侧表面并连接有配重块501,移动杆5的另一端开设有限位槽502,限位杆6的一端穿过移动槽407延伸到限位槽502内,移动杆5下表面设有与第二齿轮406相互配合的齿牙,限位杆6下表面设有与第一齿轮405相互配合的配合齿,限位杆6外侧设有第二滑轮601,移动杆5外侧设有第一滑轮503。[0043] 而第一齿轮405和第二齿轮406旋转的过程中,通过齿牙和配合齿的设置,带动限位杆6和移动杆5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使得限位杆6带动机械爪602通过连接管205伸入到棒磨机本体2内对钢棒进行抓取,而移动杆5则带动配重块501移动,远离旋转块301,以此保持整体的平衡,避免机械爪602在抓取钢棒后,受力过大,导致旋转块301倾斜甚至倾倒,而在抓取钢棒后将伺服电机402反转,将机械爪602从棒磨机本体2去移出,并通过旋转组件改变机械爪602的朝向,以便于将抓取的钢棒卸下,同时可抓取新的钢棒送入到棒磨机本体2内。[0044] 然后通过限位槽502的设置能够对限位杆6的移动方向和距离进行限定,且通过第一滑轮503和第二滑轮601的设置,能够保证限位杆6和移动杆5顺利在移动槽407内移动。[0045]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棒磨机本体2一侧连接有进料管201,棒磨机本体2外侧设有驱动齿202,底座1顶部安装有驱动电机203,驱动电机203一侧配合连接有与驱动齿202相互配合的驱动轮204,棒磨机本体2另一侧连接有连接管205,限位杆6底部远离安装块3的一端下表面安装有摄像头604,机械爪602底部设有电磁吸盘603。[0046] 通过进料管201将物料输入到棒磨机本体2内,通过驱动电机203带动驱动轮204旋转,使驱动轮204通过驱动齿202带动棒磨机本体2旋转,使棒磨机本体2内的钢棒对物料进行粉碎研磨,通过摄像头604的设置,能够辅助工作人员观察棒磨机本体2内部钢棒的位置和磨损情况,以便于让机械爪602对准需更换的钢棒,通过电磁吸盘603的设置,能够在抓取钢棒时,将钢棒吸附在机械爪602上,以便让机械爪602合拢时抓取钢棒。[0047]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0048]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自动拆装钢棒的棒磨机平台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声明:
“自动拆装钢棒的棒磨机平台”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