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要求书: 1.带式输送机进料靴结构,包括上部导料结构(1)、下部聚料结构(2),所述上部导料结构的导料壳体(3)与下部聚料结构的聚料壳体(4)通过法兰盘(5)相连;其特征是,所述上部导料结构内设有弯弧状导料槽(6),所述导料槽自上部导料结构延伸至下部聚料结构内,由导料底板(7)以及导料底板两侧的导料侧板(8)构成;两导料侧板分别与所述导料壳体转动连接,导料底板背部固定有调节螺栓(9),所述调节螺栓穿出导料壳体外,并利用锁紧螺母(10)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式输送机进料靴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聚料壳体的聚料口(11)两侧分别设有调节架固定板(12),该聚料口下方输送带的两侧分别设有挡板结构,所述挡板结构与调节架固定板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式输送机进料靴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挡板结构包括软挡板(14)、硬挡板(15)、支撑弯弧板(16)、压紧杆(17)、压紧角钢(18)、直角背板(19);所述软挡板通过螺栓、腰型孔固定于所述调节架固定板,所述硬挡板位于所述软挡板侧上方,并压紧直角背板而与调节架固定板保持间距;所述支撑弯弧板的一端压紧调节架固定板的外壁,另一端利用压紧角钢压紧硬挡板外侧壁;所述压紧杆穿过支撑弯弧板的腰型孔,其端部抵住调节架固定板的外壁,并利用螺母锁紧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式输送机进料靴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导料壳体包括前侧的斜角挡板(20)、后侧的弯弧挡板(21)、两侧的侧挡板(22),所述导料槽的导料侧板分别通过旋转支撑板(23)、销轴、旋转支撑锁紧螺母(25)与导料壳体的侧挡板转动连接,所述销轴一端通过旋转支撑板与导料槽的导料侧板固定连接,另一端穿出导料壳体外,并用旋转支撑锁紧螺母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式输送机进料靴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导料槽为装配式,导料底板由上导料槽弧板(26)、中导料槽弧板(27)、下导料槽背板(28)顺序连接成一体,对应位置的导料侧板顺序连接成一体,且各导料侧板的连接处设有局部加强筋(2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式输送机进料靴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导料侧板上部两侧分别通过支耳组件(30)与导料壳体的侧挡板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式输送机进料靴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导料壳体的斜角挡板、侧挡板均设有快开检修门(31)。
说明书: 带式输送机进料靴结构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垫带式输送机、单托辊皮带机、三托辊皮带机的进料靴导料结构,具体涉及带式输送机进料靴结构,属于粉状、颗粒状及小块状散状物料的输送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通用带式输送机工作过程为,物料经船舶卸载,物料处于散开状态,由于惯性,物料被抛出进入进料靴有一定的冲击力。常规进料靴无弧度导料结构,需要尽可能加大出口的长度外(约束物料的运动方向),为了保护进料靴导料结构壳体不因物料冲击而磨穿,同时需要在壳体四周加衬耐磨材料。
上述方案存在的问题:
1)输送机应用过程中,根据物料或者工艺的需求,设定不同的带速。物料与带速的不同,会产生的出料冲击距离不一致。而出于成本考虑,设计制造单位一旦设计定型,进料靴导料结构出料口大小会固定不变。如此,当带速小时,造成较大空间浪费,成本增加,无法实现流量的调节。
2)普通进料靴无导料结构,无法实现导流、约束料流的功能,会产生皮带的跑偏、摩擦等现象。
3)下部无二次挡料结构出现夹料等现象,影响设备正常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带式输送机进料靴导料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带式输送机进料靴结构,包括上部导料结构、下部聚料结构,所述上部导料结构的导料壳体与下部聚料结构的聚料壳体通过法兰盘相连;其特征是,所述上部导料结构内设有弯弧状导料槽,所述导料槽自上部导料结构延伸至下部聚料结构内,由导料底板以及导料底板两侧的导料侧板构成;两导料侧板分别与所述导料壳体转动连接,导料底板背部固定有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穿出导料壳体外,并利用锁紧螺母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聚料壳体的聚料口两侧分别设有调节架固定板,该聚料口下方输送带的两侧分别设有挡板结构,所述挡板结构与调节架固定板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挡板结构包括软挡板、硬挡板、支撑弯弧板、压紧杆、压紧角钢、直角背板;所述软挡板通过螺栓、腰型孔固定于所述调节架固定板,所述硬挡板位于所述软挡板侧上方,并压紧直角背板而与调节架固定板保持间距;所述支撑弯弧板的一端压紧调节架固定板的外壁,另一端利用压紧角钢压紧硬挡板外侧壁;所述压紧杆穿过支撑弯弧板的腰型孔,其端部抵住调节架固定板的外壁,并利用螺母锁紧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导料壳体包括前侧的斜角挡板、后侧的弯弧挡板、两侧的侧挡板,所述导料槽的导料侧板分别通过旋转支撑板、销轴、旋转支撑锁紧螺母与导料壳体的侧挡板转动连接,所述销轴一端通过旋转支撑板与导料槽的导料侧板固定连接,另一端穿出导料壳体外,并用旋转支撑锁紧螺母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导料槽为装配式,导料底板由上导料槽弧板、中导料槽弧板、下导料槽背板顺序连接成一体,对应位置的导料侧板顺序连接成一体,且各导料侧板的连接处设有局部加强筋。
进一步的,所述导料侧板上部两侧分别通过支耳组件与导料壳体的侧挡板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导料壳体的斜角挡板、侧挡板均设有快开检修门。
本实用新型的导料槽采用活动装配式,导流槽内弧面朝向料流前进方向,内弧面衬有耐磨材料层,导料壳体的斜角挡板斜角朝向料流前进方向,斜角挡板与物料接触面设有耐磨材料层。快开检修门设置于进料靴导料结构壳体侧壁,便于观察活动式导料槽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抛散状态的物料进入本实用新型的进料靴的导料结构,经过导料结构的斜角挡板、导料槽形成约束料柱流,料柱顺着弧形导料槽内弧面下落至进料靴的聚料结构。活动式导料槽的接料角度可根据物料的特性及带速进行调整,具体操作方法是:拧松锁紧螺母,通过导料槽调节螺栓拉动导料槽,使导料槽至合适角度,并通过锁紧螺母固定导料槽调节轴。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所有带式输送进料靴导料结构部出料,其有益效果如下:
1)优化带式输送进料靴导料槽结构,可实现导料、聚料、约束料流作用;
2)导料槽可调节,可满足不同流速的要求,结构通用,节约成本;
3)导料聚料作用,避免产生皮带的跑偏、摩擦等现象;
4)下部聚料结构有限防止物料蔓延,出现夹料等现象,影响设备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上部导料结构(去除导料壳体侧挡板)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部导料结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导料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导料槽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下部聚料结构正视图;
图6为图5中I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下部聚料结构侧视图;
图8为上部导料结构、下部聚料结构组装示意图;
图9为上部导料结构、下部聚料结构组装侧视图;
图中:1上部导料结构、2下部聚料结构、3导料壳体、4聚料壳体、5法兰盘、6导料槽、7导料底板、8导料侧板、9调节螺栓、10锁紧螺母、11聚料壳体的聚料口、12调节架固定板、14软挡板、15硬挡板、16支撑弯弧板、17压紧杆、18压紧角钢、19直角背板、20斜角挡板、21弯弧挡板、22侧挡板、23旋转支撑板、25旋转支撑锁紧螺母、26上导料槽弧板、27中导料槽弧板、28下导料槽背板、29局部加强筋、30支耳组件、31快开检修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带式输送机进料靴的导料结构,包括上部导料结构1、下部聚料结构2,所述上部导料结构的导料壳体3与下部聚料结构的聚料壳体4通过法兰盘5相连。
具体的,所述上部导料结构内设有弯弧状导料槽6,所述导料槽自上部导料结构延伸至下部聚料结构内,由导料底板7以及导料底板两侧的导料侧板8构成;两导料侧板分别与所述导料壳体转动连接,导料底板背部固定有调节螺栓9,所述调节螺栓穿出导料壳体外,并利用锁紧螺母10固定。
所述导料槽为装配式,导料底板由上导料槽弧板26、中导料槽弧板27、下导料槽背板28顺序连接成一体,对应位置的导料侧板顺序连接成一体,且各导料侧板的连接处设有局部加强筋29。
所述导料侧板上部两侧分别通过支耳组件30与导料壳体的侧挡板转动连接。所述导料壳体包括前侧的斜角挡板20、后侧的弯弧挡板21、两侧的侧挡板22,所述导料槽的导料侧板分别通过旋转支撑板23、销轴、旋转支撑锁紧螺母25与导料壳体的侧挡板转动连接,所述销轴一端通过旋转支撑板与导料槽的导料侧板固定连接,另一端穿出导料壳体外,并用旋转支撑锁紧螺母固定。所述导料壳体的斜角挡板、侧挡板均设有快开检修门31。
具体的,所述聚料壳体的聚料口11两侧分别设有调节架固定板12,该聚料口下方输送带的两侧分别设有挡板结构,所述挡板结构与调节架固定板相连。
所述挡板结构包括软挡板14、硬挡板15、支撑弯弧板16、压紧杆17、压紧角钢18、直角背板19;所述软挡板通过螺栓、腰型孔固定于所述调节架固定板,所述硬挡板位于所述软挡板侧上方,并压紧直角背板而与调节架固定板保持间距;所述支撑弯弧板的一端压紧调节架固定板的外壁,另一端利用压紧角钢压紧硬挡板外侧壁;所述压紧杆穿过支撑弯弧板的腰型孔,其端部抵住调节架固定板的外壁,并利用螺母锁紧固定。腰型孔的设计,可便于调节软挡板、硬挡板的高度,将物料限制在输送带中间部位,满足不同产能要求。当产能过大,物料冲击下落时,物料堆积角会蔓延至软挡板外侧,此时可通过调节硬挡板、压紧角钢、支撑弯弧板、压紧杆、压紧螺母、直角背板的相对位置有效的阻碍料流蔓延至皮带外侧,防止出现夹料情况,堵住气孔,影响整机的正常运行。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物料自由散开状,在散开前即进入本实用新型的进料靴导料结构,形成料柱流沿进料靴导料结构的曲面下落至进料靴的下部聚料口。
声明:
“带式输送机进料靴结构”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