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金星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位置:中冶有色 >

有色技术频道 >

> 选矿技术

> 用于带式输送机的移设装置和方法

用于带式输送机的移设装置和方法

445   编辑:中冶有色技术网   来源:泰安泰山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2023-11-21 14:36:30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用于带式输送机的移设装置,其特征是:包含有用于作为运动载体的机动底盘(1)、设置在带式输送机底座上的移设头组、设置在机动底盘(1)和移设头组之间的门吊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带式输送机的移设装置,其特征是:按照对带式输送机底座进行连续分段产生侧向移动作用力的方式把机动底盘(1)、移设头组和门吊装置相互联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带式输送机的移设装置,其特征是:按照在行驶状态下对带式输送机进行侧向搬动的方式把机动底盘(1)与移设头组和门吊装置联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带式输送机的移设装置,其特征是:移设头组设置为包含有第一移设头(5)和第二移设头(9),

或,门吊装置设置为包含有主吊臂(2)、变幅起吊系统(3)、第一绞车(4)、第一起吊系统(6)、第二绞车(7)、第二起吊系统(91)和第三绞车(93),

或,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移设头组与机动底盘(1)之间,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摆动杆(8),

或,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移设头组与门吊装置之间,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拔杆(90)、立杆(94)和支撑杆(95),

或,还包含有第三附件装置并且第三附件装置设置在机动底盘(1)和门吊装置上,第三附件装置设置为导轮组(92),

或,还包含有第四附件装置并且第四附件装置设置在机动底盘(1)上,第四附件装置设置为配重系统(9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带式输送机的移设装置,其特征是:在机动底盘(1)上分别设置有主吊臂(2)、第一绞车(4)和配重系统(96),在主吊臂(2)和第一绞车(4)之间设置有变幅起吊系统(3)并且在主吊臂(2)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起吊系统(6)和第二起吊系统(91),在第一起吊系统(6)和机动底盘(1)之间设置有第二绞车(7)并且在第二起吊系统(91)和机动底盘(1)之间设置有第三绞车(93),在第一起吊系统(6)上设置有第一移设头(5)并且在第一移设头(5)和机动底盘(1)之间设置有摆动杆(8),在第二起吊系统(91)与机动底盘(1)和主吊臂(2)分别设置有导轮组(92)并且在第二起吊系统(91)和第二移设头(9)之间设置有拔杆(90),在拔杆(90)与主吊臂(2)之间设置有立杆(94)并且在立杆(94)与主吊臂(2)之间设置有支撑杆(9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带式输送机的移设装置,其特征是:机动底盘(1)设置为履带式底盘并且机动底盘(1)的其中一个侧面部分别设置为通过销轴与主吊臂(2)和摆动杆(8)联接,机动底盘(1)的其中另一个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配重系统(96)联接并且机动底盘(1)的上端端面其中一侧分别设置为与第一绞车(4)和第三绞车(93)联接,机动底盘(1)的上端端面其中另一侧分别设置为与第二绞车(7)和导轮组(92)联接,

或,第一移设头(5)和第二移设头(9)分别置为包含有支撑轮(51)、压紧轮(52)、压紧伸缩缸(53)、第一压紧臂(54)、第二压紧臂(55)、第一吊臂(56)、第二吊臂(57)和第三吊臂(58)并且压紧轮(52)的中间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支撑轮(51)联接,支撑轮(51)的上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一压紧臂(54)的中间部联接并且第一压紧臂(54)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压紧伸缩缸(53)的其中一个端头联接,第一压紧臂(54)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二压紧臂(55)的其中一个端头联接并且第二压紧臂(55)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压紧轮(52)的上端头联接,压紧伸缩缸(53)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支撑轮(51)的下端头联接并且支撑轮(51)的中间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一吊臂(56)的其中一个端头联接,压紧轮(52)的中间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二吊臂(57)的其中一个端头联接并且第一吊臂(56)的其中另一个端头和第二吊臂(57)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三吊臂(58)的下端头联接,位于第一移设头(5)的第三吊臂(58)的上端头设置为与第一起吊系统(6)联接并且位于第二移设头(9)的第三吊臂(58)的上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拔杆(90)联接,位于第一移设头(5)的支撑轮(51)设置为与摆动杆(8)联接并且压紧伸缩缸(53)设置为两节式伸缩缸,压紧伸缩缸(53)的液压端口部设置为与机动底盘(1)的液压端口部联接,第一压紧臂(54)设置为L字形条状体并且第一压紧臂(54)的横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支撑轮(51)联接,第二压紧臂(55)、第一吊臂(56)、第二吊臂(57)和第三吊臂(58)分别设置为条状体,

或,支撑轮(51)和压紧轮(52)分别设置为竖耳部(511)、横耳部(512)、轴头部(513)和转动轮部(514)并且竖耳部(511)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轴头部(513)的上端端面部联接,竖耳部(511)的下端头侧面部设置为与横耳部(512)联接并且轴头部(513)设置为与转动轮部(514)贯串式联接,位于支撑轮(51)的横耳部(512)设置为通过销轴与位于压紧轮(52)的横耳部(512)联接并且位于支撑轮(51)的竖耳部(511)分别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一压紧臂(54)和第一吊臂(56)联接,位于压紧轮(52)的竖耳部(511)分别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二压紧臂(55)和第二吊臂(57)联接并且竖耳部(511)和横耳部(512)分别设置为双板座状体,轴头部(513)设置为T字形棒状体并且转动轮部(514)设置为具有周边环形槽的盘状体,

或,主吊臂(2)设置为包含有架部(21)、横梁部(22)、斜梁部(23)和耳座部(24)并且架部(21)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耳座部(24)联接,架部(21)的上端头分别设置为与横梁部(22)的内端头和斜梁部(23)的内端头联接,斜梁部(23)的外端头设置为与横梁部(22)的中间部联接并且架部(21)的下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机动底盘(1)联接,横梁部(22)的外端头分别设置为与第二起吊系统(91)、导轮组(92)、立杆(94)和支撑杆(95)联接,斜梁部(23)设置为与第一起吊系统(6)联接并且耳座部(24)分别设置为与变幅起吊系统(3)和导轮组(92)联接,架部(21)设置为A字形架状体并且横梁部(22)和斜梁部(23)分别设置为矩形筒状体,横梁部(22)和斜梁部(23)设置为呈Y字形分布并且耳座部(24)设置为U字形槽状体,耳座部(24)的中间部设置为与架部(21)联接并且耳座部(24)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变幅起吊系统(3)联接,耳座部(24)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导轮组(92)联接,

或,变幅起吊系统(3)、第一起吊系统(6)和第二起吊系统(91)分别设置为包含有导向滑轮(61)、起吊滑轮(62)、钢丝绳(63)和吊钩(64)并且起吊滑轮(62)的支架设置为与吊钩(64)联接,钢丝绳(63)分别设置为与导向滑轮(61)的转动轮和起吊滑轮(62)的转动轮环绕式联接并且钢丝绳(63)的内端头设置为与导向滑轮(61)的支架联接,位于变幅起吊系统(3)的导向滑轮(61)的支架、位于第一起吊系统(6)的导向滑轮(61)的支架和位于第二起吊系统(91)的导向滑轮(61)的支架分别设置为与主吊臂(2)联接,位于变幅起吊系统(3)的吊钩(64)设置为与机动底盘(1)联接并且位于变幅起吊系统(3)的钢丝绳(63)的外端头设置为与第一绞车(4)联接,位于第一起吊系统(6)的吊钩(64)设置为与第一移设头(5)联接并且位于第一起吊系统(6)的钢丝绳(63)的外端头设置为与第二绞车(7)联接,位于第二起吊系统(91)的吊钩(64)设置为与拔杆(90)联接并且位于第二起吊系统(91)的钢丝绳(63)的外端头设置为与第三绞车(93)联接,位于第二起吊系统(91)的钢丝绳(63)设置为与导轮组(92)接触式联接,导向滑轮(61)和起吊滑轮(62)分别设置为起重滑轮并且吊钩(64)设置为V字形钩状体,

或,第一绞车(4)设置为具有液压马达的绞车并且第一绞车(4)设置为与机动底盘(1)联接,第一绞车(4)的卷筒设置为与变幅起吊系统(3)联接并且第一绞车(4)的液压马达设置为与机动底盘(1)的液压端口部联接,

或,第二绞车(7)设置为具有液压马达的绞车并且第二绞车(7)设置为与机动底盘(1)联接,第二绞车(7)的卷筒设置为与第一起吊系统(6)联接并且第二绞车(7)的液压马达设置为与机动底盘(1)的液压端口部联接,

或,第三绞车(93)设置为具有液压马达的绞车并且第三绞车(93)设置为与机动底盘(1)联接,第三绞车(93)的卷筒设置为与第二起吊系统(91)联接并且第三绞车(93)的液压马达设置为与机动底盘(1)的液压端口部联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带式输送机的移设装置,其特征是:导轮组(92)设置为包含有第一传动轮(921)、吊滑轮(922)和第二传动轮(923)并且第一传动轮(921)设置为通过销轴与主吊臂(2)联接,吊滑轮(922)设置为与主吊臂(2)联接并且第二传动轮(923)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机动底盘(1)联接,第一传动轮(921)、吊滑轮(922)和第二传动轮(923)设置为与第二起吊系统(91)联接并且第一传动轮(921)和第二传动轮(923)设置为具有周边凹槽体的盘状体,吊滑轮(922)设置为吊钩滑轮并且吊滑轮(922)的吊钩设置为与主吊臂(2)联接,

或,摆动杆(8)设置为矩形条状体并且摆动杆(8)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机动底盘(1)联接,摆动杆(8)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第一移设头(5)联接,

或,拔杆(90)设置为┣字形棒状体并且拔杆(90)的上端头设置为通过矩形框与第二起吊系统(91)联接,拔杆(90)的下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二移设头(9)联接并且拔杆(90)的横部设置为与立杆(94)滑动式联接,

或,立杆(94)设置为具有滑动槽体的条状体并且立杆(94)的滑动槽体设置为与拔杆(90)联接,立杆(94)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主吊臂(2)联接并且立杆(94)的上端头设置为与支撑杆(95)联接,

或,支撑杆(95)设置为矩形条状体并且支撑杆(95)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主吊臂(2)联接,支撑杆(95)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立杆(94)联接,

或,配重系统(96)设置为块部(961)、下展开架部(962)、上展开架部(963)和展开伸缩缸部(964)并且块部(961)的内侧面上端部分别设置为通过销轴与上展开架部(963)的其中一个端口部和展开伸缩缸部(964)的其中一个端头部联接,块部(961)的内侧面中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下展开架部(962)的其中一个端口部联接并且下展开架部(962)的其中另一个端口部、上展开架部(963)的其中另一个端口部和展开伸缩缸部(964)的其中另一个端头部分别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机动底盘(1)联接,块部(961)设置为梯形座部并且下展开架部(962)和上展开架部(963)分别设置为H字形架状体,展开伸缩缸部(964)设置为两节式伸缩缸并且展开伸缩缸部(964)的液压端口部设置为与机动底盘(1)的液压端口部联接。

8.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7 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带式输送机的移设装置,其特征是:机动底盘(1)和主吊臂(2)与第一移设头(5)、第一起吊系统(6)、第二绞车(7)、第二移设头(9)、拔杆(90)、第二起吊系统(91)、导轮组(92)和第三绞车(93)设置为按照双边抬起移动的方式分布并且机动底盘(1)、主吊臂(2)、第一移设头(5)、第一起吊系统(6)、第二绞车(7)、第二移设头(9)、拔杆(90)、第二起吊系统(91)、导轮组(92)和第三绞车(93)与变幅起吊系统(3)、第一绞车(4)和配重系统(96)设置为按照探伸变位的方式分布并且机动底盘(1)、主吊臂(2)、第一移设头(5)、第一起吊系统(6)、第二绞车(7)、第二移设头(9)、拔杆(90)、第二起吊系统(91)、导轮组(92)和第三绞车(93)与立杆(94)和支撑杆(95)设置为按照轨道运动的方式分布,位于第一移设头(5)上的第三吊臂(58)设置为位于第一起吊系统(6)的吊钩(64)连接,位于第一起吊系统(6)的导向滑轮(61)设置为与斜梁部(23)联接,位于第二起吊系统(91)的导向滑轮(61)设置为与横梁部(22)联接,吊滑轮(922)设置为与耳座部(24)联接,位于变幅起吊系统(3)的导向滑轮(61)设置为与耳座部(24)联接。

9.一种用于带式输送机的移设方法,其步骤是:由移设头组实现了对带式输送机底座进行滚动夹持,由门吊装置实现了对带式输送机底座进行起吊,由机动底盘(1)实现了在行驶状态下对带式输送机进行侧向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带式输送机的移设方法,其特征是:其步骤是:使机动底盘(1)位于带式输送机底座工字形轨道的需要移动的一侧,通过第一绞车(4),使变幅起吊系统(3)的钢丝绳(63)进行运动,带动变幅起吊系统(3)的导向滑轮(61)和起吊滑轮(62)进行联动,使架部(21)在机动底盘(1)上进行变幅运动,把横梁部(22)放到带式输送机的上端,通过第二绞车(7),使第一起吊系统(6)的钢丝绳(63)进行运动,带动第一起吊系统(6)的导向滑轮(61)和起吊滑轮(62)进行联动,把第一移设头(5)放到带式输送机底座的其中一侧工字形轨道端头上,通过第三绞车(93),使第二起吊系统(91)的钢丝绳(63)在第一传动轮(921)、吊滑轮(922)和第二传动轮(923)上进行运动,带动第二起吊系统(91)的导向滑轮(61)和起吊滑轮(62)进行联动,把第二移设头(9)放到带式输送机底座的其中另一侧工字形轨道端头上,

使压紧伸缩缸(53)处于伸长状态,带动第一压紧臂(54)在位于支撑轮(51)上的竖耳部(511)进行摆动,第一压紧臂(54)带动第二压紧臂(55)进行运动,第二压紧臂(55)通过位于压紧轮(52)上的竖耳部(511),使位于压紧轮(52)上的横耳部(512)在位于支撑轮(51)上的横耳部(512)上进行转动,使位于压紧轮(52)上的轴头部(513)进行涨开,使位于压紧轮(52)上的转动轮部(514)与位于支撑轮(51)上的转动轮部(514)处于涨开状态,把位于压紧轮(52)上的转动轮部(514)和位于支撑轮(51)上的转动轮部(514)放到带式输送机底座工字形轨道的内外侧面上,再使压紧伸缩缸(53)处于收缩状态,带动第一压紧臂(54)在位于支撑轮(51)上的竖耳部(511)进行反方向摆动,第一压紧臂(54)带动第二压紧臂(55)进行反方向运动,第二压紧臂(55)通过位于压紧轮(52)上的竖耳部(511),使位于压紧轮(52)上的横耳部(512)在位于支撑轮(51)上的横耳部(512)上进行反方向转动,使位于压紧轮(52)上的轴头部(513)进行闭合,使位于压紧轮(52)上的转动轮部(514)与位于支撑轮(51)上的转动轮部(514)处于闭合状态,实现位于第一移设头(5)上的转动轮部(514)对带式输送机底座的其中一侧工字形轨道进行夹持,实现位于第二移设头(9)上的转动轮部(514)对带式输送机底座的其中另一侧工字形轨道进行夹持,

再通过第二绞车(7)和第一起吊系统(6)联动工作,使摆动杆(8)在机动底盘(1)进行摆动,对第一移设头(5)进行提升,再通过第三绞车(93)、第二起吊系统(91)和导轮组(92)联动工作,使拔杆(90)在立杆(94)进行运动,对第二移设头(9)进行提升,实现对带式输送机底座的离地抬起,

通过展开伸缩缸部(964)的伸长,使下展开架部(962)和上展开架部(963)与机动底盘(1)进行展开,把块部(961)进行外置,对机动底盘(1)进行保持平衡处理,使机动底盘(1)沿规定的路线运动,带动带式输送机底座进行侧向移动,

当完成对带式输送机底座侧向移动后,再通过第二绞车(7)和第一起吊系统(6)联动工作,使摆动杆(8)在机动底盘(1)进行反方向摆动,对第一移设头(5)进行下降,再通过第三绞车(93)、第二起吊系统(91)和导轮组(92)联动工作,使拔杆(90)在立杆(94)进行反方向运动,对第二移设头(9)进行下降,把带式输送机底座放到地基上,再使压紧伸缩缸(53)处于伸长状态,使转动轮部(514)与带式输送机底座工字形轨道分开。

说明书: 用于带式输送机的移设装置和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设装置和方法,尤其是一种用于带式输送机的移设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带式输送机是露天煤矿和排土场等连续开采工艺中的必备设备,露天煤矿和排土场开采一段时间后,当带式输送机所能卸料的地方都已堆满物料,需要将几百米或几千米长并在底部铺设有钢轨的带式输送机整体移动,因此用于带式输送机的移设装置和方法是一种重要的矿山装置,在现有的用于带式输送机的移设装置和方法中,现有都是采用单移设头,对输送机的单侧导轨进行起吊,单侧导轨受力,移设不平稳,步距限制较大,移设阻力大,工作效率低,费时费力,

随着露天煤矿开采规模的持续扩大,带式输送机的输送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带式输送机支撑桁架也加高加宽,重量也大幅度增长,随着带式输送机外形尺寸增大,重量增加,原有的移设机已经不能满足要求,

基于申请人于2021年3月21日提供的具有工作过程中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技术交底书、通过检索得到相近的专利文献和背景技术中现有的技术问题、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做出本发明的申请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客体是一种用于带式输送机的移设装置,

本发明的客体是一种用于带式输送机的移设方法。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带式输送机的移设装置和方法,因此提高了对带式输送机的移设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带式输送机的移设装置,包含有用于作为运动载体的机动底盘、设置在带式输送机底座上的移设头组、设置在机动底盘和移设头组之间的门吊装置。

由于设计了机动底盘、移设头组和门吊装置,通过移设头组,实现了对带式输送机底座进行滚动夹持,通过门吊装置,实现了对带式输送机底座进行起吊,通过机动底盘,实现了在行驶状态下对带式输送机进行侧向搬动,因此提高了对带式输送机的移设效率。

本发明设计了,按照对带式输送机底座进行连续分段产生侧向移动作用力的方式把机动底盘、移设头组和门吊装置相互联接。

本发明设计了,按照在行驶状态下对带式输送机进行侧向搬动的方式把机动底盘与移设头组和门吊装置联接。

本发明设计了,移设头组设置为包含有第一移设头和第二移设头。

本发明设计了,门吊装置设置为包含有主吊臂、变幅起吊系统、第一绞车、第一起吊系统、第二绞车、第二起吊系统和第三绞车。

以上五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带式输送机的侧移搬动,保持带式输送机的其中一部分始终处理支撑状态,保证了带式输送机的稳定性能。

本发明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移设头组与机动底盘之间,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摆动杆。

本发明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移设头组与门吊装置之间,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拔杆、立杆和支撑杆。

本发明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三附件装置并且第三附件装置设置在机动底盘和门吊装置上,第三附件装置设置为导轮组。

本发明设计了,还包含有第四附件装置并且第四附件装置设置在机动底盘上,第四附件装置设置为配重系统。

以上五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其它部件的集成安装。

本发明设计了,在机动底盘上分别设置有主吊臂、第一绞车和配重系统,在主吊臂和第一绞车之间设置有变幅起吊系统并且在主吊臂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起吊系统和第二起吊系统,在第一起吊系统和机动底盘之间设置有第二绞车并且在第二起吊系统和机动底盘之间设置有第三绞车,在第一起吊系统上设置有第一移设头并且在第一移设头和机动底盘之间设置有摆动杆,在第二起吊系统与机动底盘和主吊臂分别设置有导轮组并且在第二起吊系统和第二移设头之间设置有拔杆,在拔杆与主吊臂之间设置有立杆并且在立杆与主吊臂之间设置有支撑杆。

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机动底盘、主吊臂、变幅起吊系统、第一绞车、第一移设头、第一起吊系统、第二绞车、摆动杆、第二移设头、拔杆、第二起吊系统、导轮组、第三绞车、立杆、支撑杆和配重系统,组成了本发明的基础技术方案,解决了本发明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设计了,机动底盘设置为履带式底盘并且机动底盘的其中一个侧面部分别设置为通过销轴与主吊臂和摆动杆联接,机动底盘的其中另一个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配重系统联接并且机动底盘的上端端面其中一侧分别设置为与第一绞车和第三绞车联接,机动底盘的上端端面其中另一侧分别设置为与第二绞车和导轮组联接。

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动力底盘带动侧向移动。

本发明设计了,第一移设头和第二移设头分别置为包含有支撑轮、压紧轮、压紧伸缩缸、第一压紧臂、第二压紧臂、第一吊臂、第二吊臂和第三吊臂并且压紧轮的中间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支撑轮联接,支撑轮的上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一压紧臂的中间部联接并且第一压紧臂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压紧伸缩缸的其中一个端头联接,第一压紧臂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二压紧臂的其中一个端头联接并且第二压紧臂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压紧轮的上端头联接,压紧伸缩缸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支撑轮的下端头联接并且支撑轮的中间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一吊臂的其中一个端头联接,压紧轮的中间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二吊臂的其中一个端头联接并且第一吊臂的其中另一个端头和第二吊臂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三吊臂的下端头联接,位于第一移设头的第三吊臂的上端头设置为与第一起吊系统联接并且位于第二移设头的第三吊臂的上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拔杆联接,位于第一移设头的支撑轮设置为与摆动杆联接并且压紧伸缩缸设置为两节式伸缩缸,压紧伸缩缸的液压端口部设置为与机动底盘的液压端口部联接,第一压紧臂设置为L字形条状体并且第一压紧臂的横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支撑轮联接,第二压紧臂、第一吊臂、第二吊臂和第三吊臂分别设置为条状体。

本发明设计了,支撑轮和压紧轮分别设置为竖耳部、横耳部、轴头部和转动轮部并且竖耳部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轴头部的上端端面部联接,竖耳部的下端头侧面部设置为与横耳部联接并且轴头部设置为与转动轮部贯串式联接,位于支撑轮的横耳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位于压紧轮的横耳部联接并且位于支撑轮的竖耳部分别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一压紧臂和第一吊臂联接,位于压紧轮的竖耳部分别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二压紧臂和第二吊臂联接并且竖耳部和横耳部分别设置为双板座状体,轴头部设置为T字形棒状体并且转动轮部设置为具有周边环形槽的盘状体。

以上两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四个轮体对带式输送机底座的滚动夹持,对带式输送机底座效果更好。

本发明设计了,主吊臂设置为包含有架部、横梁部、斜梁部和耳座部并且架部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耳座部联接,架部的上端头分别设置为与横梁部的内端头和斜梁部的内端头联接,斜梁部的外端头设置为与横梁部的中间部联接并且架部的下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机动底盘联接,横梁部的外端头分别设置为与第二起吊系统、导轮组、立杆和支撑杆联接,斜梁部设置为与第一起吊系统联接并且耳座部分别设置为与变幅起吊系统和导轮组联接,架部设置为A字形架状体并且横梁部和斜梁部分别设置为矩形筒状体,横梁部和斜梁部设置为呈Y字形分布并且耳座部设置为U字形槽状体,耳座部的中间部设置为与架部联接并且耳座部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变幅起吊系统联接,耳座部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导轮组联接。

本发明设计了,变幅起吊系统、第一起吊系统和第二起吊系统分别设置为包含有导向滑轮、起吊滑轮、钢丝绳和吊钩并且起吊滑轮的支架设置为与吊钩联接,钢丝绳分别设置为与导向滑轮的转动轮和起吊滑轮的转动轮环绕式联接并且钢丝绳的内端头设置为与导向滑轮的支架联接,位于变幅起吊系统的导向滑轮的支架、位于第一起吊系统的导向滑轮的支架和位于第二起吊系统的导向滑轮的支架分别设置为与主吊臂联接,位于变幅起吊系统的吊钩设置为与机动底盘联接并且位于变幅起吊系统的钢丝绳的外端头设置为与第一绞车联接,位于第一起吊系统的吊钩设置为与第一移设头联接并且位于第一起吊系统的钢丝绳的外端头设置为与第二绞车联接,位于第二起吊系统的吊钩设置为与拔杆联接并且位于第二起吊系统的钢丝绳的外端头设置为与第三绞车联接,位于第二起吊系统的钢丝绳设置为与导轮组接触式联接,导向滑轮和起吊滑轮分别设置为起重滑轮并且吊钩设置为V字形钩状体。

本发明设计了,第一绞车设置为具有液压马达的绞车并且第一绞车设置为与机动底盘联接,第一绞车的卷筒设置为与变幅起吊系统联接并且第一绞车的液压马达设置为与机动底盘的液压端口部联接。

本发明设计了,第二绞车设置为具有液压马达的绞车并且第二绞车设置为与机动底盘联接,第二绞车的卷筒设置为与第一起吊系统联接并且第二绞车的液压马达设置为与机动底盘的液压端口部联接。

本发明设计了,第三绞车设置为具有液压马达的绞车并且第三绞车设置为与机动底盘联接,第三绞车的卷筒设置为与第二起吊系统联接并且第三绞车的液压马达设置为与机动底盘的液压端口部联接。

本发明设计了,导轮组设置为包含有第一传动轮、吊滑轮和第二传动轮并且第一传动轮设置为通过销轴与主吊臂联接,吊滑轮设置为与主吊臂联接并且第二传动轮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机动底盘联接,第一传动轮、吊滑轮和第二传动轮设置为与第二起吊系统联接并且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设置为具有周边凹槽体的盘状体,吊滑轮设置为吊钩滑轮并且吊滑轮的吊钩设置为与主吊臂联接。

以上六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变幅的门式起吊,对起吊高度和变幅角度通过起吊系统和绞车控制,精确度更高。

本发明设计了,摆动杆设置为矩形条状体并且摆动杆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机动底盘联接,摆动杆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第一移设头联接。

本发明设计了,拔杆设置为┣字形棒状体并且拔杆的上端头设置为通过矩形框与第二起吊系统联接,拔杆的下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二移设头联接并且拔杆的横部设置为与立杆滑动式联接。

本发明设计了,立杆设置为具有滑动槽体的条状体并且立杆的滑动槽体设置为与拔杆联接,立杆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主吊臂联接并且立杆的上端头设置为与支撑杆联接。

本发明设计了,支撑杆设置为矩形条状体并且支撑杆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主吊臂联接,支撑杆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立杆联接。

以上四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门式起吊进行固定,提高了对带式输送机底座起吊稳定性能。

本发明设计了,配重系统设置为块部、下展开架部、上展开架部和展开伸缩缸部并且块部的内侧面上端部分别设置为通过销轴与上展开架部的其中一个端口部和展开伸缩缸部的其中一个端头部联接,块部的内侧面中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下展开架部的其中一个端口部联接并且下展开架部的其中另一个端口部、上展开架部的其中另一个端口部和展开伸缩缸部的其中另一个端头部分别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机动底盘联接,块部设置为梯形座部并且下展开架部和上展开架部分别设置为H字形架状体,展开伸缩缸部设置为两节式伸缩缸并且展开伸缩缸部的液压端口部设置为与机动底盘的液压端口部联接。

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配重距离的调节,提高了机动底盘的运动稳定性能,

本发明设计了,机动底盘和主吊臂与第一移设头、第一起吊系统、第二绞车、第二移设头、拔杆、第二起吊系统、导轮组和第三绞车设置为按照双边抬起移动的方式分布并且机动底盘、主吊臂、第一移设头、第一起吊系统、第二绞车、第二移设头、拔杆、第二起吊系统、导轮组和第三绞车与变幅起吊系统、第一绞车和配重系统设置为按照探伸变位的方式分布并且机动底盘、主吊臂、第一移设头、第一起吊系统、第二绞车、第二移设头、拔杆、第二起吊系统、导轮组和第三绞车与立杆和支撑杆设置为按照轨道运动的方式分布,位于第一移设头上的第三吊臂设置为位于第一起吊系统的吊钩连接,位于第一起吊系统的导向滑轮设置为与斜梁部联接,位于第二起吊系统的导向滑轮设置为与横梁部联接,吊滑轮设置为与耳座部联接,位于变幅起吊系统的导向滑轮设置为与耳座部联接。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用于带式输送机的移设方法,其步骤是:由移设头组实现了对带式输送机底座进行滚动夹持,由门吊装置实现了对带式输送机底座进行起吊,由机动底盘实现了在行驶状态下对带式输送机进行侧向搬动。

本发明设计了,其步骤是:使机动底盘位于带式输送机底座工字形轨道的需要移动的一侧,通过第一绞车,使变幅起吊系统的钢丝绳进行运动,带动变幅起吊系统的导向滑轮和起吊滑轮进行联动,使架部在机动底盘上进行变幅运动,把横梁部放到带式输送机的上端,通过第二绞车,使第一起吊系统的钢丝绳进行运动,带动第一起吊系统的导向滑轮和起吊滑轮进行联动,把第一移设头放到带式输送机底座的其中一侧工字形轨道端头上,通过第三绞车,使第二起吊系统的钢丝绳在第一传动轮、吊滑轮和第二传动轮上进行运动,带动第二起吊系统的导向滑轮和起吊滑轮进行联动,把第二移设头放到带式输送机底座的其中另一侧工字形轨道端头上,

使压紧伸缩缸处于伸长状态,带动第一压紧臂在位于支撑轮上的竖耳部进行摆动,第一压紧臂带动第二压紧臂进行运动,第二压紧臂通过位于压紧轮上的竖耳部,使位于压紧轮上的横耳部在位于支撑轮上的横耳部上进行转动,使位于压紧轮上的轴头部进行涨开,使位于压紧轮上的转动轮部与位于支撑轮上的转动轮部处于涨开状态,把位于压紧轮上的转动轮部和位于支撑轮上的转动轮部放到带式输送机底座工字形轨道的内外侧面上,再使压紧伸缩缸处于收缩状态,带动第一压紧臂在位于支撑轮上的竖耳部进行反方向摆动,第一压紧臂带动第二压紧臂进行反方向运动,第二压紧臂通过位于压紧轮上的竖耳部,使位于压紧轮上的横耳部在位于支撑轮上的横耳部上进行反方向转动,使位于压紧轮上的轴头部进行闭合,使位于压紧轮上的转动轮部与位于支撑轮上的转动轮部处于闭合状态,实现位于第一移设头上的转动轮部对带式输送机底座的其中一侧工字形轨道进行夹持,实现位于第二移设头上的转动轮部对带式输送机底座的其中另一侧工字形轨道进行夹持,

再通过第二绞车和第一起吊系统联动工作,使摆动杆在机动底盘进行摆动,对第一移设头进行提升,再通过第三绞车、第二起吊系统和导轮组联动工作,使拔杆在立杆进行运动,对第二移设头进行提升,实现对带式输送机底座的离地抬起,

通过展开伸缩缸部的伸长,使下展开架部和上展开架部与机动底盘进行展开,把块部进行外置,对机动底盘进行保持平衡处理,使机动底盘沿规定的路线运动,带动带式输送机底座进行侧向移动,

当完成对带式输送机底座侧向移动后,再通过第二绞车和第一起吊系统联动工作,使摆动杆在机动底盘进行反方向摆动,对第一移设头进行下降,再通过第三绞车、第二起吊系统和导轮组联动工作,使拔杆在立杆进行反方向运动,对第二移设头进行下降,把带式输送机底座放到地基上,再使压紧伸缩缸处于伸长状态,使转动轮部与带式输送机底座工字形轨道分开。

在本技术方案中,机动底盘是基础部件,也是本发明的必要技术特征,主吊臂、变幅起吊系统、第一绞车、第一移设头、第一起吊系统、第二绞车、摆动杆、第二移设头、拔杆、第二起吊系统、导轮组、第三绞车、立杆、支撑杆和配重系统是功能部件,是实现本发明的其它技术效果的特征,架部、横梁部、斜梁部、耳座部、导向滑轮、起吊滑轮、钢丝绳、吊钩、第一传动轮、吊滑轮、第二传动轮、支撑轮、压紧轮、压紧伸缩缸、第一压紧臂、第二压紧臂、第一吊臂、第二吊臂和第三吊臂、竖耳部、横耳部、轴头部、转动轮部、块部、下展开架部、上展开架部和展开伸缩缸部这些技术特征的设计,是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技术特征。

在本技术方案中,对带式输送机底座进行连续分段产生侧向移动作用力的机动底盘、移设头组和门吊装置为重要技术特征,在用于带式输送机的移设装置和方法的技术领域中,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在本技术方案中的术语都是可以用本技术领域中的专利文献进行解释和理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图3为主吊臂2、第一移设头5、第一起吊系统6、摆动杆8、第二移设头9、拔杆90、第二起吊系统91、导轮组92、第三绞车93、立杆94和支撑杆95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4为第一移设头5和第二移设头9的结构示意图,

机动底盘-1、主吊臂-2、变幅起吊系统-3、第一绞车-4、第一移设头-5、第一起吊系统-6、第二绞车-7、摆动杆-8、第二移设头-9、拔杆-90、第二起吊系统-91、导轮组-92、第三绞车-93、立杆-94、支撑杆-95、配重系统-96、

架部-21、横梁部-22、斜梁部-23、耳座部-24、导向滑轮-61、起吊滑轮-62、钢丝绳-63、吊钩-64、第一传动轮-921、吊滑轮-922、第二传动轮-923、支撑轮-51、压紧轮-52、压紧伸缩缸-53、第一压紧臂-54、第二压紧臂-55、第一吊臂-56、第二吊臂-57、第三吊臂-58、竖耳部-511、横耳部-512、轴头部-513、转动轮部-514、块部-961、下展开架部-962、上展开架部-963、展开伸缩缸部964。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审查指南,对本发明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应当理解为不配出一个或多 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另外,除非特别说明,在下 面的实施例中所采用的设备和材料均是市售可得的,如没有明确说明处理条件,请参考购 买的产品说明书或者按照本领域常规方法进。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用于带式输送机的移设装置,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机动底盘1、主吊臂2、变幅起吊系统3、第一绞车4、第一移设头5、第一起吊系统6、第二绞车7、摆动杆8、第二移设头9、拔杆90、第二起吊系统91、导轮组92、第三绞车93、立杆94、支撑杆95和配重系统96并且在机动底盘1上分别设置有主吊臂2、第一绞车4和配重系统96,在主吊臂2和第一绞车4之间设置有变幅起吊系统3并且在主吊臂2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起吊系统6和第二起吊系统91,在第一起吊系统6和机动底盘1之间设置有第二绞车7并且在第二起吊系统91和机动底盘1之间设置有第三绞车93,在第一起吊系统6上设置有第一移设头5并且在第一移设头5和机动底盘1之间设置有摆动杆8,在第二起吊系统91与机动底盘1和主吊臂2分别设置有导轮组92并且在第二起吊系统91和第二移设头9之间设置有拔杆90,在拔杆90与主吊臂2之间设置有立杆94并且在立杆94与主吊臂2之间设置有支撑杆95。

在本实施例中,机动底盘1设置为履带式底盘并且机动底盘1的其中一个侧面部分别设置为通过销轴与主吊臂2和摆动杆8联接,机动底盘1的其中另一个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配重系统96联接并且机动底盘1的上端端面其中一侧分别设置为与第一绞车4和第三绞车93联接,机动底盘1的上端端面其中另一侧分别设置为与第二绞车7和导轮组92联接。

通过机动底盘1,形成了对主吊臂2、第一绞车4、第二绞车7、摆动杆8、导轮组92、第三绞车93和配重系统96的支撑连接点,由机动底盘1,实现了与主吊臂2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一绞车4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二绞车7的连接,实现了与摆动杆8的连接,实现了与导轮组92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三绞车93的连接,实现了与配重系统96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主吊臂2、第一绞车4、第二绞车7、摆动杆8、导轮组92、第三绞车93和配重系统96的支撑载体。

在本实施例中,主吊臂2设置为包含有架部21、横梁部22、斜梁部23和耳座部24并且架部21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耳座部24联接,架部21的上端头分别设置为与横梁部22的内端头和斜梁部23的内端头联接,斜梁部23的外端头设置为与横梁部22的中间部联接并且架部21的下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机动底盘1联接,横梁部22的外端头分别设置为与第二起吊系统91、导轮组92、立杆94和支撑杆95联接,斜梁部23设置为与第一起吊系统6联接并且耳座部24分别设置为与变幅起吊系统3和导轮组92联接,架部21设置为A字形架状体并且横梁部22和斜梁部23分别设置为矩形筒状体,横梁部22和斜梁部23设置为呈Y字形分布并且耳座部24设置为U字形槽状体,耳座部24的中间部设置为与架部21联接并且耳座部24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变幅起吊系统3联接,耳座部24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导轮组92联接。

通过主吊臂2,形成了对机动底盘1、变幅起吊系统3、第一起吊系统6、第二起吊系统91、导轮组92、立杆94和支撑杆95的支撑连接点,由架部21,实现了与机动底盘1的连接,由耳座部24,实现了与变幅起吊系统3的连接,由斜梁部23,实现了与第一起吊系统6的连接,由横梁部22,实现了与第二起吊系统91的连接,实现了与导轮组92的连接,实现了与立杆94的连接,实现了与支撑杆95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第一起吊系统6、第二起吊系统91、导轮组92、立杆94和支撑杆95的支撑载体。

在本实施例中,变幅起吊系统3、第一起吊系统6和第二起吊系统91分别设置为包含有导向滑轮61、起吊滑轮62、钢丝绳63和吊钩64并且起吊滑轮62的支架设置为与吊钩64联接,钢丝绳63分别设置为与导向滑轮61的转动轮和起吊滑轮62的转动轮环绕式联接并且钢丝绳63的内端头设置为与导向滑轮61的支架联接,位于变幅起吊系统3的导向滑轮61的支架、位于第一起吊系统6的导向滑轮61的支架和位于第二起吊系统91的导向滑轮61的支架分别设置为与主吊臂2联接,位于变幅起吊系统3的吊钩64设置为与机动底盘1联接并且位于变幅起吊系统3的钢丝绳63的外端头设置为与第一绞车4联接,位于第一起吊系统6的吊钩64设置为与第一移设头5联接并且位于第一起吊系统6的钢丝绳63的外端头设置为与第二绞车7联接,位于第二起吊系统91的吊钩64设置为与拔杆90联接并且位于第二起吊系统91的钢丝绳63的外端头设置为与第三绞车93联接,位于第二起吊系统91的钢丝绳63设置为与导轮组92接触式联接,导向滑轮61和起吊滑轮62分别设置为起重滑轮并且吊钩64设置为V字形钩状体。

通过变幅起吊系统3、第一起吊系统6和第二起吊系统91,形成了对机动底盘1、主吊臂2、第一绞车4、第一移设头5、第二绞车7、拔杆90、导轮组92和第三绞车93的支撑连接点,由导向滑轮61,实现了与主吊臂2的连接,由钢丝绳63,实现了与第一绞车4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二绞车7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三绞车93的连接,实现了与导轮组92的连接,由起吊滑轮62和吊钩64,实现了与机动底盘1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一移设头5的连接,实现了与拔杆90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主吊臂2进行变角度、对第一移设头5和第二移设头9进行变位移进行调节的部件之一。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绞车4设置为具有液压马达的绞车并且第一绞车4设置为与机动底盘1联接,第一绞车4的卷筒设置为与变幅起吊系统3联接并且第一绞车4的液压马达设置为与机动底盘1的液压端口部联接。

通过第一绞车4,形成了对机动底盘1和变幅起吊系统3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一绞车4,实现了与机动底盘1的连接,实现了与变幅起吊系统3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主吊臂2进行变角度调节的部件之二。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绞车7设置为具有液压马达的绞车并且第二绞车7设置为与机动底盘1联接,第二绞车7的卷筒设置为与第一起吊系统6联接并且第二绞车7的液压马达设置为与机动底盘1的液压端口部联接。

通过第二绞车7,形成了对机动底盘1和第一起吊系统6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二绞车7,实现了与机动底盘1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一起吊系统6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第一移设头5进行变位移调节的部件之二。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绞车93设置为具有液压马达的绞车并且第三绞车93设置为与机动底盘1联接,第三绞车93的卷筒设置为与第二起吊系统91联接并且第三绞车93的液压马达设置为与机动底盘1的液压端口部联接。

通过第三绞车93,形成了对机动底盘1和第二起吊系统91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三绞车93,实现了与机动底盘1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二起吊系统91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第二移设头9进行变位移调节的部件之二。

在本实施例中,导轮组92设置为包含有第一传动轮921、吊滑轮922和第二传动轮923并且第一传动轮921设置为通过销轴与主吊臂2联接,吊滑轮922设置为与主吊臂2联接并且第二传动轮923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机动底盘1联接,第一传动轮921、吊滑轮922和第二传动轮923设置为与第二起吊系统91联接并且第一传动轮921和第二传动轮923设置为具有周边凹槽体的盘状体,吊滑轮922设置为吊钩滑轮并且吊滑轮922的吊钩设置为与主吊臂2联接。

通过导轮组92,形成了对机动底盘1、主吊臂2和第二起吊系统91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二传动轮923,实现了与机动底盘1的连接,由第一传动轮921和吊滑轮922,实现了与主吊臂2的连接,由第一传动轮921、吊滑轮922和第二传动轮923,实现了与第二起吊系统91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第二移设头9进行变位移调节的部件之三。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移设头5和第二移设头9分别置为包含有支撑轮51、压紧轮52、压紧伸缩缸53、第一压紧臂54、第二压紧臂55、第一吊臂56、第二吊臂57和第三吊臂58并且压紧轮52的中间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支撑轮51联接,支撑轮51的上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一压紧臂54的中间部联接并且第一压紧臂54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压紧伸缩缸53的其中一个端头联接,第一压紧臂54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二压紧臂55的其中一个端头联接并且第二压紧臂55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压紧轮52的上端头联接,压紧伸缩缸53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支撑轮51的下端头联接并且支撑轮51的中间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一吊臂56的其中一个端头联接,压紧轮52的中间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二吊臂57的其中一个端头联接并且第一吊臂56的其中另一个端头和第二吊臂57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三吊臂58的下端头联接,位于第一移设头5的第三吊臂58的上端头设置为与第一起吊系统6联接并且位于第二移设头9的第三吊臂58的上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拔杆90联接,位于第一移设头5的支撑轮51设置为与摆动杆8联接并且压紧伸缩缸53设置为两节式伸缩缸,压紧伸缩缸53的液压端口部设置为与机动底盘1的液压端口部联接,第一压紧臂54设置为L字形条状体并且第一压紧臂54的横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支撑轮51联接,第二压紧臂55、第一吊臂56、第二吊臂57和第三吊臂58分别设置为条状体。

通过第一移设头5和第二移设头9,形成了对第一起吊系统6、摆动杆8和拔杆90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一吊臂56、第二吊臂57和第三吊臂58,实现了与第一起吊系统6的连接,实现了与拔杆90的连接,由支撑轮51,实现了与摆动杆8的连接,由压紧轮52、压紧伸缩缸53、第一压紧臂54和第二压紧臂55,实现了对带式输送机底座的连接处理,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带式输送机底座进行夹持连接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轮51和压紧轮52分别设置为竖耳部511、横耳部512、轴头部513和转动轮部514并且竖耳部511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轴头部513的上端端面部联接,竖耳部511的下端头侧面部设置为与横耳部512联接并且轴头部513设置为与转动轮部514贯串式联接,位于支撑轮51的横耳部512设置为通过销轴与位于压紧轮52的横耳部512联接并且位于支撑轮51的竖耳部511分别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一压紧臂54和第一吊臂56联接,位于压紧轮52的竖耳部511分别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二压紧臂55和第二吊臂57联接并且竖耳部511和横耳部512分别设置为双板座状体,轴头部513设置为T字形棒状体并且转动轮部514设置为具有周边环形槽的盘状体。

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带式输送机底座工字形轨道进行夹持连接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摆动杆8设置为矩形条状体并且摆动杆8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机动底盘1联接,摆动杆8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第一移设头5联接。

通过摆动杆8,形成了对机动底盘1和第一移设头5的支撑连接点,由摆动杆8,实现了与机动底盘1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一移设头5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第一移设头5与机动底盘1之间进行连接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拔杆90设置为┣字形棒状体并且拔杆90的上端头设置为通过矩形框与第二起吊系统91联接,拔杆90的下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二移设头9联接并且拔杆90的横部设置为与立杆94滑动式联接。

通过拔杆90,形成了对第二移设头9、第二起吊系统91和立杆94的支撑连接点,由拔杆90,实现了与第二移设头9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二起吊系统91的连接,实现了与立杆94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第二移设头9与第二起吊系统91之间进行连接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立杆94设置为具有滑动槽体的条状体并且立杆94的滑动槽体设置为与拔杆90联接,立杆94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主吊臂2联接并且立杆94的上端头设置为与支撑杆95联接。

通过立杆94,形成了对主吊臂2、拔杆90和支撑杆95的支撑连接点,由立杆94,实现了与主吊臂2的连接,实现了与拔杆90的连接,实现了与支撑杆95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拔杆90进行上下运动的导轨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杆95设置为矩形条状体并且支撑杆95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主吊臂2联接,支撑杆95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立杆94联接。

通过支撑杆95,形成了对主吊臂2和立杆94的支撑连接点,由支撑杆95,实现了与主吊臂2的连接,实现了与立杆94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立杆94与主吊臂2进行连接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配重系统96设置为块部961、下展开架部962、上展开架部963和展开伸缩缸部964并且块部961的内侧面上端部分别设置为通过销轴与上展开架部963的其中一个端口部和展开伸缩缸部964的其中一个端头部联接,块部961的内侧面中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下展开架部962的其中一个端口部联接并且下展开架部962的其中另一个端口部、上展开架部963的其中另一个端口部和展开伸缩缸部964的其中另一个端头部分别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机动底盘1联接,块部961设置为梯形座部并且下展开架部962和上展开架部963分别设置为H字形架状体,展开伸缩缸部964设置为两节式伸缩缸并且展开伸缩缸部964的液压端口部设置为与机动底盘1的液压端口部联接。

通过配重系统96,形成了对机动底盘1的支撑连接点,由下展开架部962、上展开架部963和展开伸缩缸部964,实现了与机动底盘1的连接,由块部961,实现了对机动底盘1进行平衡的处理,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机动底盘1进行配重平衡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机动底盘1和主吊臂2与第一移设头5、第一起吊系统6、第二绞车7、第二移设头9、拔杆90、第二起吊系统91、导轮组92和第三绞车93设置为按照双边抬起移动的方式分布并且机动底盘1、主吊臂2、第一移设头5、第一起吊系统6、第二绞车7、第二移设头9、拔杆90、第二起吊系统91、导轮组92和第三绞车93与变幅起吊系统3、第一绞车4和配重系统96设置为按照探伸变位的方式分布并且机动底盘1、主吊臂2、第一移设头5、第一起吊系统6、第二绞车7、第二移设头9、拔杆90、第二起吊系统91、导轮组92和第三绞车93与立杆94和支撑杆95设置为按照轨道运动的方式分布,位于第一移设头5上的第三吊臂58设置为位于第一起吊系统6的吊钩64连接,位于第一起吊系统6的导向滑轮61设置为与斜梁部23联接,位于第二起吊系统91的导向滑轮61设置为与横梁部22联接,吊滑轮922设置为与耳座部24联接,位于变幅起吊系统3的导向滑轮61设置为与耳座部24联接。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旨在说明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限定。

一种用于带式输送机的移设方法,其步骤是:使机动底盘1位于带式输送机底座工字形轨道的需要移动的一侧,通过第一绞车4,使变幅起吊系统3的钢丝绳63进行运动,带动变幅起吊系统3的导向滑轮61和起吊滑轮62进行联动,使架部21在机动底盘1上进行变幅运动,把横梁部22放到带式输送机的上端,通过第二绞车7,使第一起吊系统6的钢丝绳63进行运动,带动第一起吊系统6的导向滑轮61和起吊滑轮62进行联动,把第一移设头5放到带式输送机底座的其中一侧工字形轨道端头上,通过第三绞车93,使第二起吊系统91的钢丝绳63在第一传动轮921、吊滑轮922和第二传动轮923上进行运动,带动第二起吊系统91的导向滑轮61和起吊滑轮62进行联动,把第二移设头9放到带式输送机底座的其中另一侧工字形轨道端头上,

使压紧伸缩缸53处于伸长状态,带动第一压紧臂54在位于支撑轮51上的竖耳部511进行摆动,第一压紧臂54带动第二压紧臂55进行运动,第二压紧臂55通过位于压紧轮52上的竖耳部511,使位于压紧轮52上的横耳部512在位于支撑轮51上的横耳部512上进行转动,使位于压紧轮52上的轴头部513进行涨开,使位于压紧轮52上的转动轮部514与位于支撑轮51上的转动轮部514处于涨开状态,把位于压紧轮52上的转动轮部514和位于支撑轮51上的转动轮部514放到带式输送机底座工字形轨道的内外侧面上,再使压紧伸缩缸53处于收缩状态,带动第一压紧臂54在位于支撑轮51上的竖耳部511进行反方向摆动,第一压紧臂54带动第二压紧臂55进行反方向运动,第二压紧臂55通过位于压紧轮52上的竖耳部511,使位于压紧轮52上的横耳部512在位于支撑轮51上的横耳部512上进行反方向转动,使位于压紧轮52上的轴头部513进行闭合,使位于压紧轮52上的转动轮部514与位于支撑轮51上的转动轮部514处于闭合状态,实现位于第一移设头5上的转动轮部514对带式输送机底座的其中一侧工字形轨道进行夹持,实现位于第二移设头9上的转动轮部514对带式输送机底座的其中另一侧工字形轨道进行夹持,

再通过第二绞车7和第一起吊系统6联动工作,使摆动杆8在机动底盘1进行摆动,对第一移设头5进行提升,再通过第三绞车93、第二起吊系统91和导轮组92联动工作,使拔杆90在立杆94进行运动,对第二移设头9进行提升,实现对带式输送机底座的离地抬起,

通过展开伸缩缸部964的伸长,使下展开架部962和上展开架部963与机动底盘1进行展开,把块部961进行外置,对机动底盘1进行保持平衡处理,使机动底盘1沿规定的路线运动,带动带式输送机底座进行侧向移动,

当完成对带式输送机底座侧向移动后,再通过第二绞车7和第一起吊系统6联动工作,使摆动杆8在机动底盘1进行反方向摆动,对第一移设头5进行下降,再通过第三绞车93、第二起吊系统91和导轮组92联动工作,使拔杆90在立杆94进行反方向运动,对第二移设头9进行下降,把带式输送机底座放到地基上,再使压紧伸缩缸53处于伸长状态,使转动轮部514与带式输送机底座工字形轨道分开。

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按照对带式输送机底座进行连续分段产生侧向移动作用力的方式把机动底盘1、移设头组和门吊装置相互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按照在行驶状态下对带式输送机进行侧向搬动的方式把机动底盘1与移设头组和门吊装置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移设头组设置为包含有第一移设头5和第二移设头9。

在本实施例中,门吊装置设置为包含有主吊臂2、变幅起吊系统3、第一绞车4、第一起吊系统6、第二绞车7、第二起吊系统91和第三绞车93。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移设头组与机动底盘1之间,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摆动杆8。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移设头组与门吊装置之间,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拔杆90、立杆94和支撑杆95。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三附件装置并且第三附件装置设置在机动底盘1和门吊装置上,第三附件装置设置为导轮组92。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四附件装置并且第四附件装置设置在机动底盘1上,第四附件装置设置为配重系统96。

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是以第一个实施例为基础,

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其步骤是:由移设头组实现了对带式输送机底座进行滚动夹持,由门吊装置实现了对带式输送机底座进行起吊,由机动底盘1实现了在行驶状态下对带式输送机进行侧向搬动。

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是以第一个实施例为基础。

本发明具有下特点:

1、由于设计了机动底盘1、移设头组和门吊装置,通过移设头组,实现了对带式输送机底座进行滚动夹持,通过门吊装置,实现了对带式输送机底座进行起吊,通过机动底盘1,实现了在行驶状态下对带式输送机进行侧向搬动,因此提高了对带式输送机的移设效率。

2、由于设计了第一移设头5和第二移设头9,实现了对带式输送机底座的双轨同时夹持。

3、由于设计了主吊臂2、变幅起吊系统3、第一绞车4、第一起吊系统6、第二绞车7、第二起吊系统91和第三绞车93,实现了卷扬力的位置调节和位移提升。

4、由于设计了摆动杆8、拔杆90、立杆94和支撑杆95,实现了刚性连接,产生侧向移动作用力。

5、由于设计了导轮组92,实现了卷扬的规范运动。

6、由于设计了配重系统96,实现了对机动底盘1配重平衡处理,提高了机动底盘1的运动平稳性能。

7、由于设计了对结构形状进行了数值范围的限定,使数值范围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的技术特征,不是通过公式计算或通过有限次试验得出的技术特征,试验表明该数值范围的技术特征取得了很好的技术效果。

8、由于设计了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在技术特征的单独和相互之间的集合的作用,通过试验表明,本发明的各项性能指标为现有的各项性能指标的至少为1.7倍,通过评估具有很好的市场价值。

还有其它的与对带式输送机底座进行连续分段产生侧向移动作用力的机动底盘1、移设头组和门吊装置联接的技术特征都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之一,并且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满足专利法、专利实施细则和审查指南的要求,不再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的实施例都进行描述。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发明所提供的用于带式输送机的移设装置和方法的一种实现形式,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案的其他变形,增加或者减少其中的成份或步骤,或者将本发明用于其他的与本发明接近的技术领域,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声明:
“用于带式输送机的移设装置和方法”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全国热门有色金属技术推荐
展开更多 +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信息请您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最新更新技术

报名参会
更多+

报告下载

第二届中国微细粒矿物选矿技术大会
推广

热门技术
更多+

衡水宏运压滤机有限公司
宣传
环磨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
专利人/作者信息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