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要求书: 1.一种刮板输送机的舌板组件,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左端转动连接在箱体(2)左下端,所述箱体(2)内部左侧转动连接有驱动链轮(17),所述箱体(2)内部右侧转动连接有导向链轮(6),所述驱动链轮(17)左下方滑动连接在链条(7)左下方,所述导向链轮(6)右上方滑动连接在链条(7)右上方,所述链条(7)内部均匀设置有第一卡扣(11),所述第一卡扣(11)中部均滑动连接在第二卡扣(12)孔洞内,所述第一卡扣(11)顶端的卡槽内均滑动连接有舌板(9),所述第一卡扣(11)顶端的卡槽内均滑动连接柔性板(10),所述第一卡扣(11)的上端均螺纹连接有螺栓(13),所述箱体(2)左下侧固定连接有电机(14),所述电机(14)前端驱动轴固定连接有皮带盘(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刮板输送机的舌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右端的前后两侧分别转动连接在液压杆(3)的底端,所述液压杆(3)的顶端分别转动连接在箱体(2)右侧下端的前后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刮板输送机的舌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2)左上方固定连接有进料口(4),所述箱体(2)右下方固定连接有出料口(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刮板输送机的舌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2)内部中上方转动连接有托轮(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刮板输送机的舌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13)中部均贯穿于舌板(9)中部孔洞内且所述螺栓(13)中部均螺纹连接接在舌板(9)中部孔洞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刮板输送机的舌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13)中部均贯穿于柔性板(10)中部孔洞内且所述螺栓(13)中部均螺纹连接接在柔性板(10)中部孔洞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刮板输送机的舌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链轮(17)传动轴的前端固定连接有从动盘(16)。
说明书: 一种刮板输送机的舌板组件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刮板式运输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刮板输送机的舌板组件。
背景技术
刮板输送机,垂直输送时,物料在垂直方向受到刮板的推力,自身重力及垂直段下部物料对上部物料的支承力,这些垂直压力以一定比例作侧向传递,形成物料间及物料对料槽壁的侧向压力,侧向压力又构成使物料间相对稳定的内摩擦力及阻止物料运动的外摩擦力,而牵引层和被牵引层间的内摩擦力足以克服物料与料槽间所处摩擦力及物料重力,这样使物料形成一稳定的整体在刮板链条的推力作用下向前输送。
由于刮板输送机的结构简单、结实耐用从而被大规模铺开使用,自然也暴露了一些不足之处,为了避免舌板与箱体刮擦产生刺耳噪声,以及因摩擦力造成链条负载变大进而引发绷断的危险,舌板与箱体内壁之间通常留有许多空间,但是这些空间容易造成物料的堆积,降低运输效率,特殊情况下大块物料卡在舌板与箱体之间,容易使输送机停止工作,进而损害电机、链条等部件,此外,普通的舌板结构死重大且不易更换,在输送过程中造成了能源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刮板输送机的舌板组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刮板输送机的舌板组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左端转动连接在箱体左下端,所述箱体内部左侧转动连接有驱动链轮,所述箱体内部右侧转动连接有导向链轮,所述驱动链轮左下方滑动连接在链条左下方,所述导向链轮右上方滑动连接在链条右上方,所述链条内部均匀设置有第一卡扣,所述第一卡扣中部均滑动连接在第二卡扣孔洞内,所述第一卡扣顶端的卡槽内均滑动连接有舌板,所述第一卡扣顶端的卡槽内均滑动连接柔性板,所述第一卡扣的上端均螺纹连接有螺栓,所述箱体左下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前端驱动轴固定连接有皮带盘。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底座右端的前后两侧分别转动连接在液压杆的底端,所述液压杆的顶端分别转动连接在箱体右侧下端的前后两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箱体左上方固定连接有进料口,所述箱体右下方固定连接有出料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箱体内部中上方转动连接有托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螺栓中部均贯穿于舌板中部孔洞内且所述螺栓中部均螺纹连接接在舌板中部孔洞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螺栓中部均贯穿于柔性板中部孔洞内且所述螺栓中部均螺纹连接接在柔性板中部孔洞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驱动链轮传动轴的前端固定连接有从动盘。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首先利用第一卡扣、第二卡扣以及螺栓可将舌板及柔性板固定在链条上,舌板作为运输时主承力结构,柔性板紧贴箱体,避免以往物料残留在边角的情况,达到提升运输效率的效果。
2、本实用新型中,舌板上设置有均匀的孔洞,在保证承力能力的同时,减轻了舌板结构死重,达到节省能源的目的,取下螺栓,即可依据物料尺寸调整舌板之间的间距,达到便于使用的效果,值得大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刮板输送机的舌板组件的正视图;
图2为舌板组件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舌板组件的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刮板输送机的舌板组件的第一卡扣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刮板输送机的舌板组件的链条立体示意图。
图例说明:
1、底座;2、箱体;3、液压杆;4、进料口;5、出料口;6、导向链轮; 7、链条;8、托轮;9、舌板;10、柔性板;11、第一卡扣;12、第二卡扣; 13、螺栓;14、电机;15、皮带盘;16、从动盘;17、驱动链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刮板输送机的舌板组件,包括底座1,底座1左端转动连接在箱体2左下端,箱体2内部左侧转动连接有驱动链轮17,箱体2内部右侧转动连接有导向链轮6,驱动链轮17左下方滑动连接在链条7左下方,导向链轮6右上方滑动连接在链条7右上方,链条7内部均匀设置有第一卡扣11,第一卡扣11中部均滑动连接在第二卡扣 12孔洞内,第一卡扣11顶端的卡槽内均滑动连接有舌板9,舌板9上均匀开有孔洞,在不影响其承力等功能的情况下,降低了舌板9的结构死重,在运输物料的工作过程中,达到节省能源的效果,第一卡扣11顶端的卡槽内均滑动连接柔性板10,柔性板10与箱体2紧密贴合,使得以往舌板9与箱体2之间的大空隙残留物料的情况不再发生,从而提高了运输效率,其次也避免了物料卡在舌板9与箱体2之间,造成输送机停止工作,损害电机14、链条7 等部件,第一卡扣11的上端均螺纹连接有螺栓13,箱体2左下侧固定连接有电机14,电机14前端驱动轴固定连接有皮带盘15。
底座1右端的前后两侧分别转动连接在液压杆3的底端,液压杆3的顶端分别转动连接在箱体2右侧下端的前后两侧,箱体2左上方固定连接有进料口4,箱体2右下方固定连接有出料口5,箱体2内部中上方转动连接有托轮8,螺栓13中部均贯穿于舌板9中部孔洞内且螺栓13中部均螺纹连接接在舌板9中部孔洞内,螺栓13中部均贯穿于柔性板10中部孔洞内且螺栓13中部均螺纹连接接在柔性板10中部孔洞内,依据物料的情况,还可卸下螺栓13从而灵活调整舌板9与舌板9之间的间距,其次通过调节液压杆3,也可方便改变出料口5的高度,以上操作均有利于后续工作的展开,驱动链轮17传动轴的前端固定连接有从动盘16,皮带盘15与从动盘16之间通过皮带相连。
工作原理:皮带盘15与从动盘16之间通过皮带相连,启动电机14,进而带动驱动链轮17转动,链条7也得以在驱动链轮17的作用下开始运转,之后舌板9及柔性板10可将进料口4倒入的物料沿箱体2推送至出料口5,柔性板10与箱体2紧密贴合,使得以往舌板9与箱体2之间的大空隙残留物料的情况不再发生,从而提高了运输效率,其次也避免了物料卡在舌板9与箱体2之间,造成输送机停止工作,损害电机14、链条7等部件,舌板9上均匀开有孔洞,在不影响其承力等功能的情况下,降低了舌板9的结构死重,在运输物料的工作过程中,达到节省能源的效果,依据物料的情况,还可卸下螺栓13从而灵活调整舌板9与舌板9之间的间距,其次通过调节液压杆3,也可方便改变出料口5的高度,以上操作均有利于后续工作的展开。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声明:
“刮板输送机的舌板组件”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