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要求书: 1.一种卧式离心机内置式气液分离装置,包括分离筒(1),转鼓(2),其特征在于:固定杆(3),设置于所述分离筒(1)的内部;
多组设置有一定角度的折板(4),设置于所述固定杆(3)的外侧;
所述折板(4)的上表面开设有导流槽(5),用于所述折板(4)表面的清液更加易于集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离心机内置式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筒(1)的下端设置有出液口(6),所述分离筒(1)的上端设置有出气口(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卧式离心机内置式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鼓(2)的下端设置有倾斜板(8),且所述倾斜板(8)处于其中一组所述折板(4)的上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离心机内置式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板(4)至少设置有五组,且五组所述折板(4)围绕着所述固定杆(3)螺旋向下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离心机内置式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折板(4)的上表面设置有至少一组所述导流槽(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离心机内置式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5)的长度小于所述折板(4)的长度,且所述导流槽(5)的深度小于所述折板(4)的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卧式离心机内置式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口(6)与所述出气口(7)之间设置有一定的距离,且所述出气口(7)与所述分离筒(1)的内部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离心机内置式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鼓(2)的外部活动连接有驱动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卧式离心机内置式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板(8)将所述出气口(7)与所述转鼓(2)分离。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卧式离心机内置式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3)处于所述分离筒(1)的中心位置,且所述固定杆(3)的顶部与所述倾斜板(8)的底面相连接。
说明书: 一种卧式离心机内置式气液分离装置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液分离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卧式离心机内置式气液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市政污水排放污泥含有大量有机气体,这些气体在离心分离过程中,小部分随着干泥从固相端排出,大部分气体滞留在分离后的清液相中,这部分气体如不及时分离排出,会在清液管道上形成气阻,影响清液相的正常排放。
而现有的其中一种技术方案是在清液排放管的外部设置有排气管,这种没有经过没有经过气液强制分离,气体排放不充分,剩余气体还会在清液管道上形成气阻,影响清液相的排放;而另一种技术方案是加装外置气液分离器,通过管道将气体引排到室外,但是这种外置分离器分离效率低,体积大,占用安装空间,增加安装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卧式离心机内置式气液分离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卧式离心机内置式气液分离装置,包括分离筒,转鼓,固定杆,设置于所述分离筒的内部;
多组设置有一定角度的折板,设置于所述固定杆的外侧;
所述折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导流槽,用于所述折板表面的清液更加易于集中。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分离筒的下端设置有出液口,所述分离筒体的上端设置有出气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转鼓的下端设置有倾斜板,且所述倾斜板处于其中一组所述折板的上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折板至少设置有五组,且五组所述折板围绕着所述固定杆螺旋向下分布。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每组所述折板的上表面设置有至少一组所述导流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导流槽的长度小于所述折板的长度,且所述导流槽的深度小于所述折板的厚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出液口与所述出气口之间设置有一定的距离,且所述出气口与所述分离筒的内部相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转鼓的外部活动连接有驱动装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倾斜板将所述出气口与所述转鼓分离。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固定杆处于所述分离筒的中心位置,且所述固定杆的顶部与所述倾斜板的底面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该实用新型通过折板的上端设置有导流槽,使液体能够沿导流槽滑落,增加了液体捕集的机会,从而提高了该装置的分离效率,减小整体的体积。
2、该实用新型通过将装置设置于离心脱水机的机架箱体内部,相对于安装在离心脱水机外部的气液分离,可以减少外部占用的空间,减少安装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卧式离心机内置式气液分离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卧式离心机内置式气液分离装置的图1的A部分示意图。
图例说明:
1、分离筒;2、转鼓;3、固定杆;4、折板;5、导流槽;6、出液口;7、出气口;8、倾斜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卧式离心机内置式气液分离装置,包括分离筒1,转鼓2,固定杆3,设置于分离筒1的内部;
多组设置有一定角度的折板4,设置于固定杆3的外侧;
折板4的上表面开设有导流槽5,用于折板4表面的清液更加易于集中。
进一步的,分离筒1的下端设置有出液口6,分离筒体1的上端设置有出气口7。
气液混合体从转鼓2中甩出,具有一定的初速度,从而在经过倾斜板8之后落入到折板4的表面,同时折板4也具有一定向下的角度,而折板4沿着中间的固定杆3螺旋向下排布,因此使混合液也沿着折板4旋转向下运动,而由于气体与液体的密度不同,因此在旋转向下运动时,液体受到的离心力大于气体受到的离心力,所以液体有离心分离的倾向,液体附着在分离壁面上由于重力的作用向下汇集到一起,通过出液口6排出,达到气液分离的效果,而气体的比重较轻,因此向上运动从上方的出气口7排出。
进一步的,转鼓2的下端设置有倾斜板8,且倾斜板8处于其中一组折板4的上端。
进一步的,折板4至少设置有五组,且五组折板4围绕着固定杆3螺旋向下分布。
进一步的,每组折板4的上表面设置有至少一组导流槽5。
进一步的,导流槽5的长度小于折板4的长度,且导流槽5的深度小于折板4的厚度。
折板4的上端设置有导流槽5,使液体能够沿导流槽5滑落,增加了液体捕集的机会,从而提高了该装置的分离效率,减小整体的体积。
进一步的,出液口6与出气口7之间设置有一定的距离,且出气口7与分离筒1的内部相连接。
进一步的,转鼓2的外部活动连接有驱动装置,带动转鼓2将内部混合液体甩出。
进一步的,倾斜板8将出气口7与转鼓2分离,可以避免液体在甩出的过程中口进入到出气口7中。
进一步的,固定杆3处于分离筒1的中心位置,且固定杆3的顶部与倾斜板8的底面相连接。
工作原理:将该装置设置于离心脱水机的机架箱体内部,相对于安装在离心脱水机外部的气液分离,可以减少外部占用的空间,减少安装的成本,而本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直接设置于离心脱水机的机架箱体内部,当转鼓2在外部驱动装置的带动下,将气液混合体甩出转鼓2,进入分离筒1的内部,而在分离筒1的内部设置有倾斜板8,气液混合体落在倾斜板8的表面向下滑轮,并且由于气液混合体从转鼓2中甩出,具有一定的初速度,从而在经过倾斜板8之后落入到折板4的表面,同时折板4也具有一定向下的角度,而折板4沿着中间的固定杆3螺旋向下排布,因此使混合液也沿着折板4旋转向下运动,而由于气体与液体的密度不同,因此在旋转向下运动时,液体受到的离心力大于气体受到的离心力,所以液体有离心分离的倾向,液体附着在分离壁面上由于重力的作用向下汇集到一起,通过出液口6排出,达到气液分离的效果,而气体的比重较轻,因此向上运动从上方的出气口7排出,而在折板4的上端设置有导流槽5,使液体能够沿导流槽5滑落,增加了液体捕集的机会,从而提高了该装置的分离效率,减小整体的体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声明:
“卧式离心机内置式气液分离装置”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