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矿山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废弃平硐封堵结构。
背景技术:
2.矿山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矿洞,平硐即为矿洞的一种形式,在运营的过程中,矿洞会定期的进行排水,不会产生涌水的现象,但矿洞在废弃后,因无人进行管理,矿洞内的地下水会不断上涨,可能会出现平硐涌水的现象;平硐涌水一般呈酸性,且呈不同颜色,另外,根据矿山种类的不同,有些平硐涌水还含有重金属,随意涌出易造成环境污染。同时,废弃平硐不封堵易造成人员的误入,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3.常见的平硐封堵技术有平峒填塞法、蝙蝠门封堵、钢绳网封堵、混凝土块砌墙法、原岩岩块砌堆法、聚氨酯泡沫封闭法等,但大多数为临时封堵技术或者无法阻隔平硐内污染涌水,无法彻底解决环境隐患和安全隐患。
4.专利号110748379a的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矿井封堵方法及其结构,专利号112282844a的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废弃矿井酸性废水污染阻隔方法,上述2项实用新型虽然能较好的对废弃矿井进行封堵,但均存在防渗效果差、稳定性低等问题。
5.鉴于目前废弃平硐封堵结构的种种问题,开发一种防渗效果好、安全稳定性高且经济适用、方便施工的废弃平硐封堵结构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环境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了一种废弃平硐封堵结构,可以阻隔平硐内污染涌水,避免人员误入,解决了环境隐患和安全隐患,且防渗效果好、稳定性高,至少可以解决现有技术的部分缺陷。
7.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废弃平硐封堵结构,包括位于平硐内的两段混凝土封堵墙,两所述混凝土封堵墙间设有防渗层,所述平硐内还设有导气管和导水管,所述导气管和导水管贯通两段混凝土封堵墙和中间的防渗层。
9.作为优选,所述防渗层包括土工膜和土工布,所述土工膜靠近混凝土封堵墙的两侧均设有一土工布。
10.作为优选,所述混凝土封堵墙内设置若干锚杆。
11.作为优选,所述平硐的洞顶、洞底及洞侧壁方向均设有锚入混凝土封堵墙的锚杆。
12.作为优选,所述混凝土封堵墙内设置若干钢筋网片,各所述钢筋网片沿平硐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
13.作为优选,所述平硐的洞侧壁、洞底方向均设有锚固齿槽,所述钢筋网片伸入所述锚固齿槽锚固。
14.作为优选,所述导气管靠近平硐的洞顶设置,所述导水管靠近平硐的洞底设置。
15.作为优选,所
声明:
“废弃平硐封堵结构的制作方法”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