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矿山开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矿山开拓运输系统。
背景技术:
卸载硐室是设置在主溜井、分支溜井或矿仓上部,用于卸载矿、废石的硐室。对于卸矿硐室的布置型式现有技术主要有以下两种:
其一、在卧式环形车场布置卸载硐室。卸载硐室布置在卧式环形车场的卸载线上。井下采出的矿物通过铲运机运至采区溜井,采区溜井内的矿物溜至有轨运输水平并装入矿车,电机车牵引矿车经穿脉运输巷道、沿脉运输巷道、联络道、卸载线至卸载硐室。
其二、在立式环形车场布置卸载硐室。卸载硐室布置在立式环形车场的卸载线上。井下采出的矿物通过铲运机运至采区溜井,采区溜井内的矿物溜至有轨运输水平并装入矿车,电机车牵引矿车经穿脉运输巷道、沿脉运输巷道、联络道、卸载线至卸载硐室。
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现有的矿山运输系统中卧式环形车场布置卸载硐室和立式环形车场布置卸载硐室均存在如下缺点:
电机车需通过联络道方可运行至卸载线上的卸载硐室,造成井下矿物运距较长,且弯道较多,降低了电机车的运行速度和运输效率,增加了矿山运行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矿山开拓运输系统,以改善上述的电机车运输矿物至卸载硐室时路程远、弯道多、运输速度慢和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具体是这样的: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矿山开拓运输系统,包括:
在第一方向上间隔排布的两根沿脉运输巷道,所述两根沿脉运输巷道位于矿体的厚度方向的两侧,每根所述沿脉运输巷道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具有夹角的第二方向延伸;
在所述第二方向上间隔排布的多根穿脉运输巷道,每根所述穿脉运输巷道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每根所述穿脉运输巷道均在所述矿体的厚度方向上贯穿所述矿体;每根所述穿脉运输巷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根沿脉运输巷道连通;
以及卸载硐室,所述卸载硐室设于所述两根沿脉运输巷道中位于所述矿体外侧的所述沿脉运输巷道上。
可选的,所述矿山开拓运输系统还包括电机车,所述电机车行走于所述沿脉运输巷道以及所述穿脉运输巷道,用于将矿物输送至卸载硐室。
可选的,所述矿山开拓运输系统还包括主溜井和破碎硐室,所述主溜井的两端设有所述卸载硐室,且所述破碎硐室设于所述主溜井的底部,用于收纳所述卸载硐室的矿物并进行破碎。
可选的,所述矿山开拓运输系统还包括矿仓和输送机构,所述矿仓用于收纳被破碎的所述矿物,并通过所述输送机构将破碎的矿物运输至地表。
可选的,所述矿
声明:
“矿山开拓运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