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流体输送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泵头及流体泵。
背景技术:
2.流体输送领域中,泵作为流体输送的主要工具,对于流体的输送起着重要作用。
3.流体泵包括流体运行结构以及驱动结构,流体运行结构包括流体进入结构和排气结构,而目前市面上的流体泵流体运行结构采用的是集中式阀片,驱动结构包括马达、曲轴、刚轴和偏心轮以及隔膜。而集中式阀片存在的问题是,在流体泵运行过程中,流体的进入和排出会存在干扰,即进入通道与排出通道存在重合,这样导致流体运行效率低。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流体运行效率低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流体泵的流体运行效率低的缺陷,本技术目的之一提供一种泵头。
6.一种泵头,包括泵盖和阀座,所述泵盖设置有流体进入接口,
7.所述泵盖和阀座形成第一容置腔,所述流体进入接口与所述第一容置腔连通;
8.所述泵盖和阀座还形成有一个及以上的第二容置腔;
9.所述第一容置腔和所述第二容置腔之间相互隔离。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运作过程中,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相互隔离,其内部的流体互不干扰,提高了流体运行效率。
11.可选的,每个所述第二容置腔的底壁开设有若干第一流体进入孔和第二流体进入孔,所述第一容置腔的底壁上开设有分流孔。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部空气从流体进入接口进入到第一容置腔内,一部分停留在第一容置腔内,另一部分经过分流孔和第二流体进入孔进入第二容置腔内,最后经过第一流体进入孔进入泵体内,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使得流体进入通路相对独立,减少了相互之间的干扰,另外也增大了流体的容纳空间,使得流体泵的流体运行能力大大提高。
13.可选的,在所述流体进入接口靠近所述阀座的一侧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第一容置腔的腔壁之间有间隙。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流体泵运行过程中,流体从流体进入接口进入第一容置腔内时,大部分流体会直接从第一容置腔内经第一流体进入孔进入泵体内,导致第二容置腔内流体较少,从而导致流体运行效率低,然而挡板的存在,会减少流体直接流向第一容置腔内,更多的流体在挡板的阻挡下,沿着分流孔、第二流体进入孔进入第二容置腔内,使得流体充满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内,进而提升流体的运行效率。
15.可选的,所述流体进入接口与所述分流孔相互错开。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流体从流
声明:
“泵头及流体泵的制作方法”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