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北京迎来了一场重要的科技成果评价会,由苏州大学、山东宏桥新型材料有限公司、魏桥(苏州)轻量化研究院有限公司等联合技术开发和攻关的“汽车轻量化用高强韧抗疲劳铝合金制备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成果接受了专家组的严格评审。此次评价会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织,旨在对这一前沿科技成果进行全面、深入的评估。
会上,魏桥(苏州)轻量化研究院院长张海详细介绍了项目开发背景、开发内容、应用情况及经济社会效益等方面的情况。张海指出,随着全球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轻量化已成为行业的重要发展趋势。高强韧抗疲劳铝合金作为汽车轻量化的
关键材料,对于提升汽车燃油效率、减少尾气排放具有重要意义。该项目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旨在通过技术创新,突破汽车轻量化用铝合金制备的关键技术瓶颈。
专家组通过听取汇报、会议评审、质询讨论等环节,对项目进行了全面审查。最终,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总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一结论不仅是对项目技术难度和创新性的高度认可,也是对项目团队多年努力的肯定。项目成果在全铝车身框架结构、底盘车架、前纵梁、后纵梁等汽车关键零部件实现了产业化应用,不仅提升了汽车零部件的性能和质量,还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项目技术难度大、创新性强,具有丰硕的自主知识产权成果。项目团队成功注册了自主合金牌号两个(6D10和356Y.1),这标志着我国在汽车轻量化用铝合金制备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为我国汽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评价专家组由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吉林大学教授王登峰担任组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侯福深,清华大学教授熊守美,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刘波,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材料及轻量化总师王智文,东风商用车技术中心原东风公司材料工艺总工程师康明,北京理想汽车有限公司材料技术高级总监段吉超等多位行业专家组成。国汽轻量化(江苏)汽车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洁以及项目组相关人员也参加了会议。
4月18日,由苏州大学、山东宏桥新型材料有限公司、魏桥(苏州)轻量化研究院有限公司等联合开发的“汽车轻量化用高强韧抗疲劳铝合金制备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成果通过了专家组的评审,总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一成果不仅在技术难度和创新性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还在全铝车身框架结构、底盘车架等汽车关键零部件实现了产业化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项目的成功实施标志着我国在汽车轻量化用铝合金制备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为我国汽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