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电锅炉斩获国能廊坊热电350MW机组烟气熔盐储能示范项目,这是国家第三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该技术通过锅炉烟气与熔盐直接热交换,实现高效储能和能源利用。项目建成后,机组调峰速率将达到6%Pe/min,成为全球响应速率最快的熔盐耦合火电机组,为国家能源转型贡献“哈锅智慧”。
国内单体容量最大的光伏适应性电解制氢系统在华能张掖绿电制氢示范站成功投运,标志着华能在氢储能助力新能源大规模消纳应用领域取得重要突破。该项目采用华能自主研发的电解槽和睿渥系统,实现了从光伏发电到制氢的全流程一体化,为绿氢规模化生产提供了国产化解决方案。
2025年3月7日,在意大利里米尼国际可再生能源展(K.EY)现场,赢科数能与意大利、罗马尼亚多家行业领军企业达成战略合作,总签约规模超过1.1GWh,预计订单额超10亿元,覆盖工商业储能等多个领域。同日,赢科数能还与罗马尼亚知名EPC及建筑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发罗马尼亚储能市场。此次合作标志着赢科数能在欧洲储能市场的布局进一步深化,为全球储能市场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2025年3月7日,德创环保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钠电负极小试生产线的负极材料配方正根据客户需求持续优化,并计划在下一代钠电池中与公司正极材料一起应用。这一举措标志着德创环保在钠电池材料领域的研发和应用取得了重要进展,为钠电池的性能提升和市场推广提供了有力支持。
2025年3月7日,金瑞矿业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2023年生产各类碳酸锶产品1.71万吨,2024年生产2.13万吨,基本处于满产状态。这一数据表明金瑞矿业在碳酸锶生产领域保持了稳定的增长态势,且产能利用率较高,显示出公司在该领域的强劲发展势头和市场竞争力。
2025年3月7日,深科技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在半导体封测业务领域主要从事存储芯片的封装与测试,并已进行相关芯片布局。未来,深科技将根据客户需求,持续优化和拓展其封测能力,以满足市场对高性能存储芯片的需求。这一战略布局不仅巩固了深科技在存储芯片封测领域的市场地位,也为公司未来的业务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5年3月11日,河南省发改委公布了第六批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清单,共36个项目纳入实施范围,累计规模达437.81MW。其中,工业企业类项目27个,规模为369.81MW;增量配电网类项目1个,规模为30MW;农村地区类项目6个,规模为38MW。此次项目的推进,标志着河南省在源网荷储一体化领域的发展又迈出了重要一步,为实现能源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2025年3月7日,南方电网储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网储能”)与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西南区域总部(以下简称“中国能建西南区域总部”)、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投资公司”)在广州举行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此次合作标志着三方在能源电力领域的合作进入新阶段,将聚焦新能源、抽水蓄能、新型储能等领域的项目开发、设计和建设,共同推动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2025年3月11日,新华社报道了我国能源转型的最新进展,强调了新能源、新型储能和氢能等领域的快速发展。随着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的推动,我国新能源行业正加速步入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从戈壁荒漠变身“能源新蓝海”,到闲置盐穴担当“大型充电宝”,我国能源转型“绿”潮涌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5年3月10日,北京华夏佳业新能源有限公司与浙江湖钠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在北京成功签署1GWh储能系统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就江阴徐霞客镇、南京高淳、镇江鑫华等多个储能电站达成合作,预计项目均将于2025年6月30日并网运营。此次合作的1GWh储能项目包含100MWh钠离子电池系统,采用湖钠能源自主研发的钠离子电芯技术,具备低成本、高充放倍率、低温性能好、高安全性等优势。项目投运将推动钠离子电池技术的商业化进程,加速其规模化应用。
2025年3月6日,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WELION)、巴斯夫新材料有限公司(BASF)和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IOPLY)在北京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开发和应用下一代固态电池专用电池包技术。此次合作将专注于固态电池系统的非金属零部件设计和开发,重点关注轻量化、热安全管理和功能性等关键领域,旨在推动固态电池在电动汽车和储能领域的商业化应用。
2025年3月10日,富临精工宣布其控股子公司江西升华与宁德时代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品研发、产能投建等方面开展长期深度合作。同时,宁德时代拟以4亿元人民币增资江西升华,取得其18.7387%的股权。此次合作标志着富临精工在磷酸铁锂领域的战略布局进一步深化,同时也为宁德时代在新能源产业链上的布局提供了重要支持。
2025年3月11日,广东省河源市人民政府印发《河源市分布式光伏总体实施方案(2024—2030年)》,明确力争到2025年底,全市分布式光伏并网装机规模达到200万千瓦;到2030年底,达到400万千瓦。方案提出提升电网消纳能力,改善“大机小网”问题,清理“僵尸”新能源项目,推动分布式光伏高质量发展。
2025年3月11日,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投资决策顺利通过,标志着该电站前期工作全部完成,正式进入工程建设阶段。该项目位于河南省巩义市境内,设计装机容量120万千瓦,是国家《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十四五”重点实施项目和河南省重点建设项目。项目计划2029年实现首台机组投产发电,2030年全部机组投产发电。建成后,电站将显著提升河南电网的供电能力和安全稳定运行水平。
2025年3月10日,当升科技宣布与LG新能源签订了一份为期三年的锂电正极材料长期供货协议。根据协议,LG新能源将在2025年至2027年期间向当升科技采购11万吨高镍及中镍等多型号锂电正极材料。这一合作不仅标志着双方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的进一步深化,也反映了当升科技在锂电正极材料领域的强大市场竞争力。尽管协议中的采购量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但这一订单无疑为当升科技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2025年3月10日,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族自治旗270万千瓦风光火储多能互补一体化项目合作框架协议正式签署。该项目由华能伊敏煤电公司牵头,计划总投资135亿元,旨在建设一个集光伏、风电、火电和储能于一体的综合性能源项目。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提供绿电约70亿千瓦时,节约标煤约230万吨/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00万吨/年,为内蒙古的绿色能源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重要支持。
2025年3月11日,埃及政府与总部位于迪拜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商AMEA Power公司签署了两个大型电池储能项目的容量采购协议(CPA),总容量达1500MWh。这两个项目是埃及首批此类储能项目,旨在增强电网稳定性并促进可再生能源的整合。项目包括位于苏伊士湾沿岸Zafarana村的500MWh电池储能系统和位于开罗以南约700公里的Benban 1000MWh电池储能项目。此次合作标志着埃及在可再生能源和储能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为实现其到2030年42%发电量来自可再生能源的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持。
2024年,吉林省风电、光伏发电量突破378亿千瓦时,新增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超过418万千瓦,同比增长24%。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通过推进电网转型升级、优化调度管理、创新储能技术等措施,有效支撑了大规模新能源电源的并网和消纳。这些成就标志着吉林省在新能源领域的快速发展,为实现“双碳”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3月10日,湖钠能源与华夏佳业在北京签署1GWh储能系统战略合作协议,涵盖多个储能电站项目,预计6月30日并网运营。此次合作包含100MWh钠离子电池系统,采用湖钠能源自主研发的钠离子电芯技术,具备低成本、高安全性等优势。双方将深度融合资源、投资、供应链及智能制造领域的优势,共同打造行业标杆项目,推动钠离子电池技术的商业化与规模化应用。
金风科技与ENGIE Chile合作,为其Pemuco风电场提供22台GWH182-7.5MW风电机组,该项目是智利Ñuble地区首个风电场,总装机容量165MW,投运后能满足智利南部10万户家庭用电,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万吨。智利计划2050年实现碳中和,203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80%,2040年燃煤电站全部退役。Pemuco项目风电机组获多项认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低。金风科技自2013年进入智利市场,秉持属地化战略,为当地提供高性能机组和解决方案,克服复杂环境挑战,推动智利及南美区域可再生能源发展,助力气候治理。
根据 Rystad Energy 的研究,海上风电行业在经历 2024 年增长放缓后,2025 年将迎来复苏。2025 年全球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预计达 19GW,行业支出约 800 亿美元。2024 年新增装机容量降至约 8GW,但创纪录的租赁拍卖浪潮推动了复苏,中国大陆占新增装机容量的 65%。2025 年总新增装机容量有望超过 2024 年的 7.7GW、2023 年的 10.2GW 和 2022 年的 9.3GW。
3月8日,国源克州乌恰县300MW/1200MWh独立储能项目签约仪式在乌恰县举行。项目计划建设一座300MW/1200MWh构网型储能站及配套220kV升压站,总投资8.05亿元。建成后,将大幅提升区域电网调峰能力,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乌恰县将以该项目为标杆,持续优化投资生态,吸引更多优质企业落地,推动能源经济高质量发展。
埃及政府与AMEA Power公司签署容量采购协议,部署总容量为1500MWh的两个电池储能项目,分别位于Zafarana和Benban地区。项目旨在增强电网稳定性,支持可再生能源整合。AMEA Power在埃及投资超30亿美元,开发太阳能、风电及储能项目,助力埃及实现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42%的目标。
涉县150MW光伏发电项目成功并网,它是太行山腹地绿色能源转型的标杆。面对山地复杂地形,项目采用动态地形适配技术,智能排布高效组件,融合组串式逆变和气象大数据,破解了山地光伏的诸多痛点,实现年均发电量2.6亿度。作为河北重点能源项目,它年减碳21.5万吨,等效植树1200万棵,还探索“光伏+旅游”模式,与圣福天路融合,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该项目是天合智慧能源在山地场景的里程碑实践,其模式为全球复杂地形光伏开发提供了中国范本。
河南省焦作市首个100MWh用户侧储能电站——多氟多100兆瓦时储能电站于3月10日成功投运。项目由深圳市多氟多储能技术有限公司承建,总投资9000万元,占地4100平方米。该储能系统由多个电池仓体组成,年充放电量可达4260万度,预计每年为企业节省2508万元用电成本,减少26412吨碳排放。
中能建石家庄鹿泉区光伏制氢及氢能配套产业项目正在推进。3月7日,中能建电子采购平台连发五公告,涉及碱性电解槽制氢装置及电源成套设备、往复式压缩机、氢气隔膜压缩机及充装柱、球形储罐(含氢气、氧气储罐)、35kV三相双绕组电力变压器等货物采购。项目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石井乡,建设规模包括年产2600吨氢气、19820吨液氧,配套44.15MW/56.97MWp光伏新能源发电站、35kV降压站等,建设工期从2024年11月1日开始,计划2025年6月30日竣工验收。
金利华电子公司全资子公司浙江金利华电气设备有限公司拟向北京普能世纪科技有限公司采购一套500kW/2MWh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合同金额650万元,设备预计2025年3月交付。该储能系统将用于建设0.5MW/2MWh储能电站,旨在节约能源开支并替代传统柴油发电机组,推动企业绿色低碳发展。
3月10日,安徽广德市生态环境分局公示了广德裕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项目环评文件。该公司位于广德经济开发区,主要从事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光伏设备制造与销售等业务。此次计划投资18.1亿元建设年产3GW莲花系列高效光伏组件及1GWPVT光热组件项目,购置设备,预计3个月完工,建成后将形成相应生产能力。
在“双碳”目标推动下,县域分布式光伏与储能协同发展对农村能源转型和乡村振兴意义重大。目前我国分布式光伏发展迅速,但也面临储能设施建设滞后、协同机制缺失等问题。张强代表建议从国家层面制定协同发展规划导则,推行“一县一策”开发模式,设立专项补贴,统一技术规范,建立协同机制等,以推动分布式光伏高质量发展,将新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绿色发展动能。
山东肥城利用废弃盐穴建设660MW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电站,总投资28.5亿元,年发电量可达8.7亿度,减排二氧化碳80万吨。该项目采用中科院研发的先进储能系统,能量转化率高达75%。从10MW到660MW,肥城储能电站规模不断扩大,累计运行充放电700多次,实现变废为宝。山东新型储能规模已达717.7万千瓦,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新增用电全部由“绿电”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