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属于抗滑桩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岩石区组合式挖孔抗滑桩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在对边坡的安全隐患整治中,对于边坡的滑移需要重点的设计。因为滑移会造成道路及管线的损坏,严重的话会危及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在对滑移面进行整治时多采用抗滑桩进行加固和处理,但是抗滑桩一般只设计桩型和位置,对于桩体材料也都有具体的要求多采用混凝土浇筑,但是对其在安装时遇到岩石层如何进行开孔以及前期维护少有涉及,而且对于抗滑桩之间的连接和挡土设计更是没有针对性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岩石区组合式挖孔抗滑桩结构及其施工方法,用以解决滑移面设计、抗滑桩区内挖孔、较硬岩石区破孔以及抗滑桩间的稳固设计等技术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岩石区组合式挖孔抗滑桩结构,包含抗滑桩区、设置于抗滑桩区外周的圈梁、设置于圈梁上的围护桩以及设置于围护桩内的工字钢;所述抗滑桩区设置抗滑桩位于滑移面上且桩周土体内包含坚硬岩石层,抗滑桩区紧邻边坡且位于回填方沟一侧,抗滑桩区内部设置有两个旋挖钻孔、抗滑桩区四周内侧还设置有潜孔和膨胀孔。
5.进一步的,所述抗滑桩区的操作平台位于坡脚处,操作平台硬化加宽处理,硬化采用注浆,注浆深度达到滑移面之下1m,注浆深度范围7.5m~10m。
6.进一步的,所述抗滑桩为矩形桩钢筋混凝土桩,抗滑桩侧壁支护为倒挂壁支护,倒挂壁支护包含钢筋网片、钢筋格栅、纵向连接筋和喷射混凝土。
7.进一步的,所述围护桩设置于抗滑桩区四周且至少设置于每一边的端部和中部,距离抗滑桩区周边不少于400mm;抗滑桩桩内竖向放置一道工字钢,桩身采用细石混凝土灌注;围护桩位于圈梁下方,工字钢与圈梁主筋焊接连在一起。
8.进一步的,所述潜孔深度与旋挖钻孔深度对应设置,且具抗滑桩内边不大于0.2m;在坚硬岩层区还设置有膨胀孔,膨胀孔为梅花型布置。
9.进一步的,岩石区组合式挖孔抗滑桩结构的施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根据边坡确定滑移面,在坡脚的滑移面处设置滑动桩;待滑动桩的位置确定后,对应设置导线点和水准点;步骤二、在滑动桩设置处,浇筑操作平台;操作平台完成后,设置围护桩;围护桩设置于圈梁之下;步骤三、围护桩距离周边400mm,桩内竖向放置一道工字钢,以起支撑作用,围护桩桩身采用细石混凝土灌注;工字钢与圈梁主筋焊接连在一起,与圈梁整体
声明:
“岩石区组合式挖孔抗滑桩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