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灌注桩施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旋挖成孔灌注螺纹桩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目前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是一种直接在现场桩位上就地成孔,然后在孔内浇筑混凝土或安放钢筋笼再浇筑混凝土而成的桩,与沉入桩中的锤击法相比,施工噪声和震动要小的多,而且通常能建造比预制桩的直径大的多的桩,在各种地基上均可使用。钢筋笼就是使用相应直径的钢筋,根据一定的外形要求连接在一起形成的笼形钢筋框架,常见于现代建筑的地基基础工程等,即以钢筋笼为骨架,使用一定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按规定工艺进行浇筑,经过一定时间的养护,便可达到其设计承载力,以便保证其上部工程的施工要求以及今后的使用要求,钢筋笼主要起抗拉作用,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高但抗拉强度很低,钢筋笼可以对桩身混凝土起到约束的作用,提高桩基的竖向承载能力。
3.现有的专利申请号为cn202110495223.x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多年冻土地区的旋挖成孔灌注螺纹桩施工方法,属于灌注桩工程施工技术领域,用于解决多年冻土地区基础桩施工难度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施工步骤包括:施工准备;桩位放样;旋挖钻机钻孔;使用特制旋压挤扩螺纹钻头旋转挤出螺纹;反向提钻并灌注混凝土至设计无螺纹区停止灌注;安装钢筋笼;安装钢护筒;继续混凝土灌注;待灌注桩成桩后,进行桩基检测。本施工方法在桩位处旋挖成孔后采用特制旋压挤扩螺纹钻头在桩孔内壁上旋挖螺纹,并在灌注螺纹桩内设置钢筋笼和钢护筒,桩体结构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稳定性,螺纹桩成型后具有良好的竖向承载与抗冻拔性能。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桩位放样过程中,通过工作人员观察后调节旋挖钻头位置对准桩孔的十字线中心位置,视角不同时,极易造成桩孔定位不精准,存在桩孔定位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桩孔定位不精准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旋挖成孔灌注螺纹桩施工方法。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旋挖成孔灌注螺纹桩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旋挖成孔灌注螺纹桩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桩位放线,确定各个旋挖成孔灌注螺纹桩的分布与位置,明确每个桩的各项参数,对所有桩位进行放样,用十字线标出桩心位置;s2、定位桩心,在桩心位置开挖定位孔,将定位杆放置于定位孔中,将定位架中心穿过定位杆,通过标识装置与定位杆配合作用完成定位架的放置;s3、钻头定位,将钻头中心位置安装驱动件,利用驱动件与标识装置定位钻头旋
声明:
“旋挖成孔灌注螺纹桩施工方法与流程”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