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皮带输送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向输送的
皮带输送机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2.输送机的历史悠久,中国古代的高转筒车和提水的翻车,是现代斗式提升机和刮板输送机的雏形。带式输送机是当前散状物料输送的主要方式。输送机,按运作方式可分为,装补一体输送机、皮带式输送机、螺旋输送机、斗式提升机、滚筒输送机、板链输送机、网带输送机和链条输送机等。
3.目前现有的双向输送伸缩皮带输送机结构,皮带长度一般为固定的,无法对其进行调节,具体的如在使用时,无法进行水平角度调节,传送带长度调节,移动运输不方便,不能满足不同的场合运输输送的使用需求,因此需要一种可调节的双向输送皮带输送机来解决以上缺点。
4.本背景技术所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加对本技术背景技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双向皮带输送机皮带长度以及输送角度不可调,不能满足不同的运输传送需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的可调节的双向输送的皮带输送机结构,其能够实现对皮带长度,以及皮带的输送高度,皮带水平角度的调整,能够适配满足不同的输送场合需求,通应性强。
6.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向输送的皮带输送机,包括有:
8.支撑底架;
9.皮带输送装置,设置有2组,并行排列设置在所述支撑底架上,其包括有:
10.第一支撑架,在所述第一支撑架两端设置有第一驱动装置;
11.第一连接件,设置有2个,分别连接在2个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上,在其端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件,其能够在第一驱动装置驱动下沿水平方向做直线移动;
12.传送带,绕设在所述第一转动件上;
13.第二驱动装置,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架上;
14.第二转动件,通过第一连接部件和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连接,能够在第二驱动装置驱动下沿竖直方向移动;
15.第二连接部件,与所述第一支撑架连接;
16.第三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上下移动;
17.旋转驱动装置,内置在所述支撑底架内,通过第三连接部件和所述第三驱动装置连接,用以驱动所述第三驱动装置转动。
1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旋转驱动装置包括有电机,在所述电机的外侧设置有箱体,所述电机包括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穿过所述箱体与所述第三连接部件固定连接。
1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有驱动所述箱体左右滑动的第四驱动装置,所述第四驱动装置与所述箱体连接,在所述箱体和所述支撑底架之间设置有相互配合的滑动组件。
2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动组件包括有设置在所述箱体上的滑块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底架内的滑槽,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所述滑槽内。
2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件为第一连接架,所述第二转动件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架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一连接架连接。
2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件包括有第二横向连接架和第二纵向连接架,所述第二横向连接架和所述第三驱动装置连接,所述第二纵向连接架通过连接组件和第一支撑架连接。
2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有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架前侧的防护壳和与所述防护壳连接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和所述第二纵向连接架连接。
2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支撑底架内形成有容纳腔,在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升降机构,在所述升降机构底部连接有万向轮,在支撑底架的底部还设置有防滑件,所述容纳腔延伸到所述防滑件的底部。
2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二驱动装置两侧的第一支撑架和第一连接部件之间还设置有伸缩杆。
2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第三驱动装置均为液压驱动缸。
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28.本实用新型中提出的双向输送的皮带输送机,设置有第一驱动装置,其与和第一转动件连接的第一连接件连接,能够在动作时带动第一连接件以及第一转动件沿水平方向左右移动,实现对传送带水平方向长度调节;
29.设置有第二驱动装置,能够带动和其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件以及第二转动件沿竖直方向移动,来对传动带竖直方向长度进行调节;
30.同时,还设置有第三驱动装置,用以对传送带的输送高度进行调节;
31.以及设置旋转驱动装置,带动整个皮带输送装置转动,以实现传送带水平角度的调整,通过多个驱动装置配合实现了对传送带长度,输送高度以及水平角度的调整,使其能够满足不同的输送场合使用需求,通用性强。
32.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3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
他的附图。
3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双向输送的皮带输送机的立体结构图;
3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双向输送的皮带输送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6.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37.图4为图2中b 处的局部放大图;
38.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双向输送的皮带输送机的主视图。
39.其中,支撑底架-100;容纳腔-110;
40.第一支撑架-200;防护壳-210 ;支撑板-220;
41.第一驱动装置-300;
42.第一连接件-410;第一转动件-420;传送带-430 第二转动件-440;
43.第一连接部件-450;第二连接部件-460;第二横向连接架-461;第二纵向连接架-462;伸缩杆-470;第三连接部件-480;连接轴-490;
44.第二驱动装置-500;第三驱动装置-600;
45.电机-710;输出轴-711;箱体-720;
46.第四驱动装置-800;滑动组件-810;
47.升降机构-900;万向轮-910;防滑件-920。
具体实施方式
4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4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竖”、“横”、“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50.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向输送的皮带输送机的实施例,参照图1-图5所示,包括有:
51.支撑底架10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底架100对应为具有一定厚度的车底板,其用于实现对整个双向输送的皮带输送机的支撑和承载作用。
52.皮带输送装置,设置有2组,并行排列设置在所述支撑底架100上,通过2组皮带输送装置可用以实现对物料的双向输送功能。
53.2组皮带输送装置之间的间距为可调的,每组皮带输送装置均对应的包括有:
54.第一支撑架200,在所述第一支撑架200两端设置有第一驱动装置300;
55.第一连接件410,设置有2个,分别连接在2个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00上,在其端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件420,其能够在第一驱动装置300驱动下沿水平方向做直线移动。
5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架200为支撑框架,其用以实现对皮带等部件的承载,第一驱动装置300选用液压驱动缸,其装配在框架上,具体的,2个第一驱动装置300分别装配在框架的两端位置处,液压驱动缸包括有驱动活塞杆,驱动活塞杆端部对应和第一连接件410连接固定。
57.第一连接件410可直接为第一连接板等部件,在液压驱动缸的活塞杆伸缩时,可相应的带动第一连接件410沿水平方向左右移动。
58.第一转动件420为转动滚筒,其通过连接轴和第一连接件410之间转动连接。
59.位于第一支撑架200两端的第一连接件410上均设置有转动滚筒,在配合时,传送带430则绕设在处于第一支撑架200两端的所述第一转动件420上,使得传送带430能够相对第一转动件420转动,以实现对物料的输送功能。
60.当然,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驱动装置300也可以选用驱动气缸或者可驱动第一连接件410做直线移动的线性模组驱动机构,只有可驱动第一连接件410沿水平方向做左右直线移动即可,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61.第二驱动装置500,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架200上,第二驱动装置500在设置时,可直接装配在第一支撑架200的底部位置处。
62.第二转动件440,通过第一连接部件450和所述第二驱动装置500连接,能够在第二驱动装置500驱动下沿竖直方向移动。
63.第二驱动装置500也可选用液压驱动缸,使其对应的活塞杆和第一连接部件450连接。
64.当然,第二驱动装置500也可选用驱动气缸等直线驱动机构,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65.第二转动件440为辅助滚筒,其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在第一连接部件450上,能够相对第一连接部件450转动。
66.在驱动时,可通过液压驱动缸的活塞杆伸缩,带动第一连接部件450沿竖直方向做伸缩运动,进而带动连接在第一连接部件450上的第二转动件440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
67.通过第一驱动装置300带动第一连接件410和第一转动件420沿水平方向左右移动可带动传送带430沿左右方向被拉长或缩短,通过第二驱动装置500带动第二转动件440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可通过第二转动件440作用力到传送带430使其沿竖直方向被拉长或缩短,以实现对整个传送带430的长度的调节,使其能够适配不同的输送运输场合需求。
68.第二连接部件460,与所述第一支撑架200连接;
69.第三驱动装置600,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460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连接部件460上下移动;
70.第三驱动装置60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可选用液压驱动缸,其活塞杆和第二连接部件460连接。
71.由于第二连接部件460和第一支撑架200连接,且在第一支撑架200上布置有传送带430以及第一转动件420和第二转动件440,因此,在液压驱动缸的活塞杆向上伸出时,会带动第二连接部件460以及第一支撑架200以及布置在第一支撑架200上的所有部件同步向上移动,当活塞杆收缩时,会带动第一支撑架200以及第一支撑架200上的所有部件同步向下移动,通过液压驱动缸的活塞杆伸缩来实现对传动带输送高度的调整,使其适配不同高度输送场合需求。
72.第三驱动装置600也可选取驱动气缸等驱动部件,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73.旋转驱动装置,内置在所述支撑底架100内,通过第三连接部件480和所述第三驱动装置600连接,用以驱动所述第三驱动装置600转动。
7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支撑底架100内形成有顶部闭合的装配腔,所述旋转
驱动装置布置在装配腔内,其具体包括有电机710,在所述电机710的外侧设置有箱体720,所述电机710包括有输出轴711,所述输出轴711穿过所述箱体720向上延伸后与所述第三连接部件480底部固定连接。
75.第三驱动装置600则装配在第三连接部件480上方。
76.电机710开启后,发生转动,进而带动和电机710连接的第三连接部件480以及与第三连接部件480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件460、第一支撑架200以及传送带430等多个部件整体发生转动,以实现对皮带输送装置在水平面内角度的调整。
77.当转动到合适的角度位置后可控制电机710停止运行,使得整个皮带输送装置停留在转动到的角度位置处,进行作业即可。
78.本实施例中的双向输送的皮带输送机,设置第一驱动装置300,使其与和第一转动件420连接的第一连接件410连接,通过第一驱动装置300动作带动第一连接件410以及第一转动件420沿水平方向左右移动,实现对传送带430水平方向长度调节;
79.设置第二驱动装置500,带动和其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件450以及第二转动件440沿竖直方向移动,来对传动带竖直方向进行长度调节;
80.同时,还设置有第三驱动装置600,用以对传送带430的输送高度进行调节;
81.以及设置旋转驱动装置,以带动整个皮带输送装置转动,以实现传送带430水平角度的调整,通过多个驱动装置配合实现了对传送带430长度,输送高度以及水平角度的调整,使其能够满足不同的输送场合使用需求,通用性强。
8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有驱动所述箱体720左右滑动的第四驱动装置800,所述第四驱动装置800与所述箱体720连接,在所述箱体720和所述支撑底架100之间设置有相互配合的滑动组件810。
83.第四驱动装置800部分装配在装配腔的侧壁内,优选的,第四驱动装置800也选取液压驱动缸,其活塞杆伸入到装配腔内,其连接在箱体720的侧壁上,以带动箱体720在装配腔内左右滑动。
84.具体设置时,在支撑底架100内设置有2个装配腔,每一装配腔内均设置有所述第四驱动装置800,为使得2个皮带输送装置能够在2个第四驱动装置800作用时做相向或背向移动,使得其中一个第四驱动装置800连接在其对应的箱体720的左侧壁处,另一个第四驱动装置800连接在其对应的箱体720的左侧壁位置处。
8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动组件810包括有设置在所述箱体720上的滑块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底架100内的滑槽,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所述滑槽内。
86.在箱体720受到第四驱动装置800的驱动作用力时,其可通过滑块的导向作用在所述滑槽内滑动。
8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件450包括有第一连接架,所述第二转动件440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架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500与所述第一连接架连接。
88.第一连接架可设置为依次连接的横向连接板和纵向连接板,在所述纵向连接板上连接有所述第二转动件440,第二驱动装置500与所述横向连接板连接。
8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件460包括有第二横向连接架461和第二纵向连接架462,所述第二横向连接架461和所述第三驱动装置600连接,所述第二纵向连接架462通过连接组件和第一支撑架200连接。
9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有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架200前侧的防护壳210和与所述防护壳210连接的支撑板220,所述支撑板220和所述第二纵向连接架462连接。具体的,在保护壳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20,支撑板220的下表面与第二纵向连接架462固定连接。
9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支撑底架100内形成有容纳腔110,在所述容纳腔110内设置有升降机构900,在所述升降机构900底部连接有万向轮910,在支撑底架100的底部还设置有防滑件920,所述容纳腔110延伸到所述防滑件920的底部。
92.升降机构900为电动伸缩杆470,主要带动万向轮910进行升降,电动伸缩杆470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万向轮910,支撑底架100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滑件920,防滑件920可选用防滑垫。
93.电动伸缩杆470伸缩可带动万向轮910从容纳腔110中伸出或收回,当整个装置需要移动时,则可通过电动伸缩杆470带动万向轮910从容纳腔110中伸出,完全轮穿过防滑件920,与地面接触带动整个装置滚动;
94.当移动到位后,则可通过电动伸缩杆470带动万向轮910收缩到容纳腔110内,此时,防滑件920和地面接触,起到防护固定的效果。
9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二驱动装置500两侧的第一支撑架200和第一连接部件450之间还设置有伸缩杆470。
96.伸缩杆470可直接选用现有技术中用于辅助伸缩的伸缩杆470结构即可,在此不做一一赘述。
9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技术特征:
1.一种双向输送的皮带输送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支撑底架;皮带输送装置,设置有2组,并行排列设置在所述支撑底架上,其包括有:第一支撑架,在所述第一支撑架两端设置有第一驱动装置;第一连接件,设置有2个,分别连接在2个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上,在其端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件,其能够在第一驱动装置驱动下沿水平方向做直线移动;传送带,绕设在所述第一转动件上;第二驱动装置,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架上;第二转动件,通过第一连接部件和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连接,能够在第二驱动装置驱动下沿竖直方向移动;第二连接部件,与所述第一支撑架连接;第三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上下移动;旋转驱动装置,内置在所述支撑底架内,通过第三连接部件和所述第三驱动装置连接,用以驱动所述第三驱动装置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输送的皮带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驱动装置包括有电机,在所述电机的外侧设置有箱体,所述电机包括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穿过所述箱体与所述第三连接部件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输送的皮带输送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驱动所述箱体左右滑动的第四驱动装置,所述第四驱动装置与所述箱体连接,在所述箱体和所述支撑底架之间设置有相互配合的滑动组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向输送的皮带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组件包括有设置在所述箱体上的滑块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底架内的滑槽,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所述滑槽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输送的皮带输送机,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部件为第一连接架,所述第二转动件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架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一连接架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输送的皮带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包括有第二横向连接架和第二纵向连接架,所述第二横向连接架和所述第三驱动装置连接,所述第二纵向连接架通过连接组件和所述第一支撑架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向输送的皮带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有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架前侧的防护壳和与所述防护壳连接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和所述第二纵向连接架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双向输送的皮带输送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底架内形成有容纳腔,在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升降机构,在所述升降机构底部连接有万向轮,在支撑底架的底部还设置有防滑件,所述容纳腔延伸到所述防滑件的底部。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输送的皮带输送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两侧的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之间设置有伸缩杆。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输送的皮带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第三驱动装置均为液压驱动缸。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向输送的皮带输送机,包括有:支撑底架;皮带输送装置,包括有:第一支撑架,在第一支撑架两端设置有第一驱动装置;第一连接件,设置有2个,分别连接在2个第一驱动装置上,在其端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件;传送带,绕设在第一转动件上;第二驱动装置,连接在第一支撑架上;第二转动件,通过第一连接部件和第二驱动装置连接;第二连接部件,与第一支撑架连接;第三驱动装置,与第二连接部件连接,以驱动第二连接部件上下移动;旋转驱动装置,内置在支撑底架内,通过第三连接部件和第三驱动装置连接。通过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双向皮带输送机皮带长度以及输送角度不可调,不能满足不同的运输传送需求的问题。题。题。
技术研发人员:蔡国良 陈志亭 孙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日日顺供应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22
技术公布日:2022/8/2
声明:
“双向输送的皮带输送机的制作方法”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