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用新型属于盾构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盾构渣土绿色化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2.由于盾构施工过程中,使用了泡沫、膨润土等,使得土压盾构渣土中含有表
3.面活化剂,难以晒干,流动性大,随着城市盾构渣土量的增加,土地被占用面积
4.逐渐加大,仍以露天堆放为主。盾构渣土如果不经环保处理进入受纳场,所含泡
5.沫剂一旦进入水体,会产生大量泡沫,影响正常生产生活,同时对水中微生物造
6.成不良影响。大多数城市对渣土的堆放未制定有效合理的方案,占用空间大,堆
7.放无序,恶化了城市环境卫生,与城市的美化与文明发展不协调,影响了城市的
8.形象,未经处理直接进行矿洞填埋或大量堆积,可能造成潜在的地质灾害。同时,由于渣土中含有化学成分,常规方式对渣土的运输及堆放对环境影响较大,同时渣土内含有优质黄土及少量黄沙,直接排放造成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9.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盾构渣土绿色化处理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盾构渣土绿色化处理系统,包括盾构渣土区、泥沙分离区、泥浆压滤区,所述盾构渣土区用于将原始渣土输送至泥沙分离区,泥沙分离区将原始渣土进行筛分和泥沙分离,泥浆压滤区将分离后的泥浆进行絮凝后进行分离回收。
11.优选的,所述盾构渣土区包括皮带机和挖掘机,所述挖掘机将原始渣土运输至皮带机上,所述皮带机将原始渣土运输至泥沙分离区。
12.优选的,所述泥沙分离区包括柱笼筛、绞笼、
脱水筛、泥浆池、大颗粒料仓、成品料仓,所述柱笼筛的进料口和输料机构的出口连接,将原始渣土进行筛分,大颗粒筛分后运输至大颗粒料仓,其他渣土由绞笼输送至脱水筛后分离出泥沙,泥沙运输至成品料仓,泥浆输送至泥浆池。
13.优选的,所述泥浆压滤区包括污水罐、沉淀罐、清水罐、药水罐、压滤机、泥饼仓,所述污水罐与泥浆池连接,所述药水罐、污水罐和沉淀罐连接,将污水进行凝絮,所述沉淀罐上方设置管道和清水罐连接,底部设置管道将泥沙输送至压滤机挤压出泥饼输送至泥饼仓。
14.优选的,所述压滤机通过清水管与清水罐连接,将挤压后的水进行二次利用。
15.优选的,还包括防护棚,所述防护棚封闭设置在盾构渣土区、泥沙分离区、泥浆压滤区的上,隔离噪音和扬尘,减少噪音和粉尘污染。
16.优选的,所述药水罐内存储有高分子絮凝材料。
17.优选的,所述高分子絮凝材料为聚丙烯酰胺。
18.优选的,所述脱水筛上还连接有冲洗管道,在筛分过程中将渣土中的化学成分及泥土进行冲洗,冲洗下来包含化学药剂及泥土的泥浆进入泥浆池。
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盾构渣土进行处理,具有节水、节材、绿色环保的优点。
20.1.本实用新型在处理过程中无污水外流,所有水均为循环用水,从柱笼筛、脱水筛出来的污水#泥浆池进入污水灌,由沉淀罐和泥浆压滤机出来的清水会进入清水罐二次重复利用,大大节约水资源;
21.2.本实用新型所生产出的沙子主要用于盾构同步注浆,产生的泥饼用于车站顶板回填,就地取材,既提高了利用率,同时减少少外运环境污染;
22.3.本实用新型为全封闭式工厂化作业,噪音小,无扬尘,无污染,并且对有化学物质的盾构渣土进行处理,极大缓解了盾构渣土外运堆放对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盾构渣土绿色化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盾构渣土绿色化处理系统,包括盾构渣土区、泥沙分离区、泥浆压滤区,所述盾构渣土区用于将原始渣土输送至泥沙分离区,泥沙分离区将原始渣土进行筛分和泥沙分离,泥浆压滤区将分离后的泥浆进行絮凝后进行分离回收。
26.优选的,所述盾构渣土区包括皮带机和挖掘机,所述挖掘机将原始渣土运输至皮带机上,所述皮带机将原始渣土运输至泥沙分离区。
27.优选的,所述泥沙分离区包括柱笼筛、绞笼、脱水筛、泥浆池、大颗粒料仓、成品料仓,所述柱笼筛的进料口和输料机构的出口连接,将原始渣土进行筛分,大颗粒筛分后运输至大颗粒料仓,其他渣土由绞笼输送至脱水筛后分离出泥沙,泥沙运输至成品料仓,泥浆输送至泥浆池。
28.优选的,所述泥浆压滤区包括污水罐、沉淀罐、清水罐、药水罐、压滤机、泥饼仓,所述污水罐与泥浆池连接,所述药水罐、污水罐和沉淀罐连接,将污水进行凝絮,所述沉淀罐上方设置管道和清水罐连接,底部设置管道将泥沙输送至压滤机挤压出泥饼输送至泥饼仓。
29.优选的,所述压滤机通过清水管与清水罐连接,将挤压后的水进行二次利用。
30.优选的,还包括防护棚,所述防护棚封闭设置在盾构渣土区、泥沙分离区、泥浆压滤区的上,隔离噪音和扬尘,减少噪音和粉尘污染。
31.优选的,所述药水罐内存储有高分子絮凝材料。
32.优选的,所述高分子絮凝材料为聚丙烯酰胺。
33.优选的,所述脱水筛上还连接有冲洗管道,在筛分过程中将渣土中的化学成分及泥土进行冲洗,冲洗下来包含化学药剂及泥土的泥浆进入泥浆池。
3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原始渣土堆放聚集在盾构渣土区,将原始渣土依次运输至泥沙分离区、泥浆压滤区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大颗粒料运输至大颗粒料仓,泥沙分离后的黄沙运输至成品料仓用于盾构同步注浆,压滤后的泥饼用于车站顶板回填。泥沙分离区包括柱笼筛、绞笼、脱水筛、泥浆池,泥浆压滤区包括污水罐、沉淀罐、清水罐、药水罐、压滤机、泥饼仓,盾构渣土由输料口进入柱笼筛后,先对渣土中大粒径砾石进行筛分,大粒径输送至大颗粒料仓,筛分过后的渣土由绞笼输送至脱水筛后分离出泥沙,泥沙输送至成品料仓,脱水筛筛分过程中通过冲水将渣土中的化学成分及泥土进行冲洗,冲洗下来包含化学药剂及泥土的泥浆进入泥浆池,柱笼筛筛分后的泥土也进入泥浆池,泥浆池内的污水通过泵送至污水灌,通过污水灌暂时储存回流并由药水罐添加高分子絮凝材料(聚丙烯酰胺)后泵送至沉淀罐,经过短暂絮凝后清水回流至清水罐,絮凝浊体由管道输送至泥浆压滤机形成泥饼,压滤机挤压出的清水也是回流至清水罐,进行二次利用,实现盾构渣土的处理和回收利用,整个处理过程也具备节水、环保的特点。
35.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其中未尽详细描述的设备和结构应该理解为用本领域中的普通方式予以实施;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盾构渣土绿色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盾构渣土区、泥沙分离区、泥浆压滤区,所述盾构渣土区用于将原始渣土输送至泥沙分离区,泥沙分离区将原始渣土进行筛分和泥沙分离,泥浆压滤区将分离后的泥浆进行絮凝后进行分离回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盾构渣土绿色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盾构渣土区包括皮带机和挖掘机,所述挖掘机将原始渣土运输至皮带机上,所述皮带机将原始渣土运输至泥沙分离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盾构渣土绿色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泥沙分离区包括柱笼筛、绞笼、脱水筛、泥浆池、大颗粒料仓、成品料仓,所述柱笼筛的进料口和输料机构的出口连接,将原始渣土进行筛分,大颗粒筛分后运输至大颗粒料仓,其他渣土由绞笼输送至脱水筛后分离出泥沙,泥沙运输至成品料仓,泥浆输送至泥浆池。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盾构渣土绿色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泥浆压滤区包括污水罐、沉淀罐、清水罐、药水罐、压滤机、泥饼仓,所述污水罐与泥浆池连接,所述药水罐、污水罐和沉淀罐连接,将污水进行凝絮,所述沉淀罐上方设置管道和清水罐连接,底部设置管道将泥沙输送至压滤机挤压出泥饼输送至泥饼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盾构渣土绿色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滤机通过清水管与清水罐连接,将挤压后的水进行二次利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盾构渣土绿色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护棚,所述防护棚封闭设置在盾构渣土区、泥沙分离区、泥浆压滤区的上,隔离噪音和扬尘,减少噪音和粉尘污染。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盾构渣土绿色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药水罐内存储有高分子絮凝材料。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盾构渣土绿色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絮凝材料为聚丙烯酰胺。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盾构渣土绿色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水筛上还连接有冲洗管道,在筛分过程中将渣土中的化学成分及泥土进行冲洗,冲洗下来包含化学药剂及泥土的泥浆进入泥浆池。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盾构渣土绿色化处理系统,包括盾构渣土区、泥沙分离区、泥浆压滤区,盾构渣土由输料口进入柱笼筛后,先对渣土中大粒径砾石进行筛分,筛分过后的渣土由绞笼输送至脱水筛后分离出泥沙,脱水筛筛分过程中通过冲水将渣土中的化学成分及泥土进行冲洗,冲洗下来包含化学药剂及泥土的泥浆进入泥浆池,柱笼筛筛分后的泥土也进入泥浆池,泥浆池内的污水通过泵送至污水灌,由药水罐添加高分子絮凝材料后泵送至沉淀罐,絮凝后清水回流至清水罐,絮凝浊体输送至泥浆压滤机形成泥饼,压滤机挤压出的清水回流至清水罐,进行二次利用。本实用新型能实现盾构渣土的处理和回收利用,整个处理过程具备节水、节材、无污染、绿色环保的优点。环保的优点。环保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程争民 冉寄蓉 王瑞博 吴海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交二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22
技术公布日:2022/7/8
声明:
“盾构渣土绿色化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