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金星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位置:中冶有色 >

有色技术频道 >

> 采矿技术

> 井上采坑的回填方法与流程

井上采坑的回填方法与流程

414   编辑:中冶有色技术网   来源:中煤科工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2023-09-25 14:29:21
井上采坑的回填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矿山回填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井上采坑的回填方法。

背景技术:

2.在矿山开采中为了保护开采环境,防止采空区过大造成地势下陷,同时为了保证新的开采工作区的安全,对采空区回填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工程,相关技术提出了采坑回填方法对巷道四周的采空区进行填充,但是相关技术中的采坑回填方法产生的附加应力,会破坏巷道的初始平衡状态,导致巷道失稳。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一种井上采坑的回填方法,所述井上采坑的回填方法可以避免施工过程中产生不均匀应力、偏应力和应力集中等问题,以保证井巷受到的应力相对平衡,从而提高巷道的稳定性。

4.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井上采坑的回填方法包括:将井巷的外周区域划分成对称的第一回填区和第二回填区,以及对称的第三回填区和第四回填区;对所述第一回填区和所述第二回填区同时回填;对所述第三回填区和所述第四回填区同时回填。

5.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井上采坑的回填方法,通过将井巷的外周区域划分成对称的第一回填区和第二回填区,以及对称的第三回填区和第四回填区,并同时对第一回填区和第二回填区回填,同时对第三回填区和第四回填区回填,可以避免施工过程中产生不均匀应力、偏应力和应力集中等问题,以保证井巷受到的应力相对平衡,从而提高巷道的稳定性。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井上采坑的回填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一回填区内逐层回填以构成多个第一回填层;在所述第二回填区内逐层回填以构成多个第二回填层,多个所述第二回填层与多个所述第一回填层相对应。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井上采坑的回填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回填层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回填层同步填充。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井上采坑的回填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三回填区内逐层回填以构成多个第三回填层;在所述第四回填区内逐层回填以构成多个第四回填层,多个所述第四回填层与多个所述第三回填层相对应。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井上采坑的回填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三回填层与对应的所述第四回填层同步填充。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井上采坑的回填方法还包括:在对所述第一回填区、所述第二回填区、所述第三回填区和所述第四回填区回填的过程中,先采用较缓的边坡角度进行推进覆盖,形成边坡平缓的基础填充体。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井上采坑的回填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基础填充体上继续填

充以形成边坡陡峭的完整填充体。

附图说明

12.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井上采坑的回填方法的填充区域划分示意图。

13.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井上采坑的回填方法的回填方向示意图。

14.附图标记:

15.第一回填区1,第二回填区2,第三回填区3,第四回填区4,井巷5。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17.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井上采坑的回填方法包括:将井巷5的外周区域划分成对称的第一回填区1和第二回填区2,以及对称的第三回填区3和第四回填区4,然后对第一回填区1和第二回填区2同时回填,对第三回填区3和第四回填区4同时回填。

18.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回填区1和第二回填区2相对井巷5为对称的回填区,则在第一回填区1和第二回填区2分布的方向(图1中所示的东西方向)上,第一回填区1填充后对井巷5产生的应力与第二回填去填充后对井巷5产生的应力相对且相等,第三回填区3和第四回填区4相对井巷5为对称得回填区,则在第三回填区3和第四回填区4分布的方向(图1中所示的南北方向)上,第三回填区3填充后对井巷5产生的应力与第四回填区4填充后对井巷5产生的应力相对且相等,从而在井巷5的外周区域进行回填时,各方向的应力保持平衡,能够避免施工过程中产生不均匀应力、偏应力和应力集中等问题。

19.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井上采坑的回填方法,通过将井巷的外周区域划分成对称的第一回填区和第二回填区,以及对称的第三回填区和第四回填区,并同时对第一回填区和第二回填区回填,同时对第三回填区和第四回填区回填,可以避免施工过程中产生不均匀应力、偏应力和应力集中等问题,以保证井巷受到的应力相对平衡,从而提高巷道的稳定性。

20.进一步地,在第一回填区1内逐层回填以构成多个第一回填层,在第二回填区2内逐层回填以构成多个第二回填层,多个第二回填层与多个第一回填层相对应。可以理解的是,逐层回填的填充方式所产生的应力呈逐步增大的趋势,有利于井巷5的稳定性,不会出现应力骤增导致井巷5受力失衡的现象。

21.进一步地,第一回填层与对应的第二回填层同步填充,由此,便于保证在施工的任意阶段,第一回填区1的应力和第二回填区2的应力均相对且相等。

22.同样地,在第三回填区3内逐层回填以构成多个第三回填层,在第四回填区4内逐层回填以构成多个第四回填层,多个第四回填层与多个第三回填层相对应,第三回填层与对应的第四回填层同步填充。

23.具体地,在对第一回填区1、第二回填区2、第三回填区3和第四回填区4回填的过程中,先采用较缓的边坡角度进行推进覆盖,形成边坡平缓的基础填充体,然后在基础填充体上继续填充以形成边坡陡峭的完整填充体。由此,第一回填区1、第二回填区2、第三回填区3和第四回填区4的填充应力均是逐渐加大到最终状态,有利于井巷5的稳定性。

24.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5.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6.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27.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28.在本发明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29.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技术特征:

1.一种井上采坑的回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井巷的外周区域划分成对称的第一回填区和第二回填区,以及对称的第三回填区和第四回填区;对所述第一回填区和所述第二回填区同时回填;对所述第三回填区和所述第四回填区同时回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上采坑的回填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第一回填区内逐层回填以构成多个第一回填层;在所述第二回填区内逐层回填以构成多个第二回填层,多个所述第二回填层与多个所述第一回填层相对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井上采坑的回填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第一回填层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回填层同步填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井上采坑的回填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第三回填区内逐层回填以构成多个第三回填层;在所述第四回填区内逐层回填以构成多个第四回填层,多个所述第四回填层与多个所述第三回填层相对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井上采坑的回填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第三回填层与对应的所述第四回填层同步填充。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井上采坑的回填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对所述第一回填区、所述第二回填区、所述第三回填区和所述第四回填区回填的过程中,先采用较缓的边坡角度进行推进覆盖,形成边坡平缓的基础填充体。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井上采坑的回填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基础填充体上继续填充以形成边坡陡峭的完整填充体。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井上采坑的回填方法,所述井上采坑的回填方法包括:将井巷的外周区域划分成对称的第一回填区和第二回填区,以及对称的第三回填区和第四回填区;对所述第一回填区和所述第二回填区同时回填;对所述第三回填区和所述第四回填区同时回填。本发明的井上采坑的回填方法可以避免施工过程中产生不均匀应力、偏应力和应力集中等问题,以保证井巷受到的应力相对平衡,从而提高巷道的稳定性。从而提高巷道的稳定性。从而提高巷道的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国良 李凤明 桑盛 丁鑫品 王勇 李晓俊 韩科明 门雷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煤科工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7.08

技术公布日:2021/10/11
声明:
“井上采坑的回填方法与流程”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全国热门有色金属技术推荐
展开更多 +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信息请您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最新更新技术

报名参会
更多+

报告下载

第二届关键基础材料模拟、制备与评价技术交流会
推广

热门技术
更多+

衡水宏运压滤机有限公司
宣传
环磨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
专利人/作者信息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