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金星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位置:中冶有色 >

有色技术频道 >

> 采矿技术

> 浅孔留矿采矿法的底部结构的制作方法

浅孔留矿采矿法的底部结构的制作方法

602   编辑:中冶有色网   来源:福建海峡科化富兴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2023-09-27 10:27:44
本实用新型属于矿山开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浅孔留矿采矿法的底部结构。 背景技术: 急倾斜薄矿脉一般指倾角大于50°,矿体厚度小于5m的矿体,综合国内贵金属矿脉的开采经验,急倾斜薄矿脉开采多采用浅孔留矿法、中深孔分段空场法和削壁充填法。目前传统采矿方法中底部结构主要采用留5-8m底柱,在底柱中布置放矿漏斗、耙矿巷道与矿石溜井,采场中的矿石经放矿漏斗下放至耙矿巷道,由电耙设备将矿石耙至矿石溜井,溜井下布置装矿进路进行矿石装车,矿车经装矿进路运至脉外阶段运输大巷、主要石门、竖井(斜井)提升至地表。采用该采矿方法需在底柱中布置大量的采切巷道,且大量底柱成为永久矿柱无法采出,适用于矿体厚大、产状稳定的矿体。 然而脉状薄矿体沿走向方向产状往往千变万化,常呈豆荚状产出,若按常规的底柱布置结构,需布置大量的采准巷道、切割巷道,巷道掘进与支护工程量大,采切比高,生产成本高,经济效果差,从而导致薄矿脉无法采出,使之成为不具经济开采价值的“呆矿”,造成国家资源的极大浪费。另外,国内一些贵金属矿脉,如金矿脉的厚度往往不大,有些甚至只有0.1-0.2m,但矿体的品位高,甚至含有自然金,采用传统的采矿方法往往无法采出。随着国内厚大矿体的逐年开采,尤其是老矿山可采储量的逐年下降,寻找一种安全可靠、成本低的极薄矿脉的底柱布置结构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合脉状薄矿体的且成本低的浅孔留矿采矿法的底部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浅孔留矿采矿法的底部结构,包括倾斜设置的矿体、沿脉运输大巷、人行天井、联络道和放矿漏斗; 所述矿体上设有采场,所述矿体的倾斜角度大于50°; 所述矿体下方沿其走向设有沿脉运输大巷,所述人行天井沿矿体斜向上设置,所述人行天井上设有联络道,所述联络道将人行天井和采场连通,所述矿体的下盘斜向上设有多个放矿漏斗,所述放矿漏斗的倾斜角度大于矿体的倾斜角度且大于70°; 所述沿脉运输大巷内设有多个矿用单体液压支柱,所述矿用单体液压支柱的上方和沿脉运输大巷的顶板之间设有工字钢背板。 其中,所述人行天井的尺寸为:长1.5m×宽1.5m,所述人行天井两两之间的间隔为40-50m。 其中,沿人行天井每隔5-8m设置一个联络道。 其中,所述放矿漏斗两两之间的间隔为6-8
登录解锁全文
声明:
“浅孔留矿采矿法的底部结构的制作方法”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全国热门有色金属技术推荐
展开更多 +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最新更新技术

报名参会
更多+

报告下载

2025第二届全国稀有金属特种材料技术交流会
推广

热门技术
更多+

衡水宏运压滤机有限公司
宣传
环磨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
专利人/作者信息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