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显微检测仪器设计及制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深海采矿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大量的资源开发造成地球陆地矿产资源日益枯竭。在陆地矿产资源枯竭之前,尽早开辟新的资源供给渠道已是当今各国共同的抉择。经勘探查明,大洋是丰富的矿产资源基地,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要,世界各国将目光投向了海洋。
目前世界各国采用的采矿系统多用硬管连接,水面支撑系统由采矿船和运输船组成。但是,上述方案存在以下的技术缺陷:
(1).海浪和洋流对采矿船产生的影响也想会作用在水下硬管和集矿车上,影响集矿车的生产效率,甚至影响其安全问题;
(2).硬管相对来说结构比较固定,结构单一,重量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并且不方便安装,运输和回收;
(3).传统的采矿船往往作为硬管重量的承受载体,这种情况下如遇海浪或者恶劣的海洋环境就会导致停产或者发生危险和损失,并且海上天气变化莫测,可能研究影响水上开采系统的运作和开采效率;
(4).传统采矿系统的水面支撑系统往往由采矿船和运输船两部分组成,复杂的系统和大量的建造投入成本也会对整个系统的安全性造成影响,海洋环境和天气的影响会对系统有很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如此,有必要针对现有采矿系统存在的缺陷,研制一种结构简单、安全性能更高、适应性更好的采矿系统,以满足商业化开采海底矿产资源的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深海采矿系统,包括:水面穿梭运输船、水下自航浮体、海底移动输送站及海底集矿机,所述水面穿梭运输船通过第一柔性软管连接于所述水下自航浮体远离海平面的一端,所述水下自航浮体远离海平面的一端通过第二柔性软管连接于所述海底移动输送站,所述海底移动输送站通过第三柔性软管连接于所述海底集矿机;
所述海底集矿机采集的矿物通过所述第三柔性软管存储于所述海底移动输送站中,所述海底移动输送站通过所述第二柔性软管将所述矿物输送至所述水下自航浮体,所述水下自航浮体通过所述第一柔性软管将所述矿物运送至所述水面穿梭运输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下自航浮体靠近海平面的一端距离海平面为200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下自航浮体包括第一提升泵、核电发电站、浮力调节单元及导航自动定位单元,所述提升泵、浮力调节单元及导航自动定位单元分别电性连接于所述核电发电站。
声明:
“深海采矿系统的制作方法”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