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矿山开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矿山露天转地下的开采方法。
背景技术:
2.矿山开采过程中,露天转地下开采的过渡形式是实现露天转地下开采的重要保证。合理的过渡形式,可以保证露天开采到地下开采安全、平稳的过渡。除了地下开采采用崩落采矿法(其过渡形式较单一,一般是自上而下逐步过渡)以外,地下开采采用充填采矿法和空场采矿法露天转地下开采的过渡形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3.第一种布置形式参考《采矿设计手册》(采矿设计手册编委会.第2卷下.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p1688、p1690中图2?19?1、图2?19?13所示,采用充填采矿法和空场采矿法露天转地下开采过渡期间,留设境界顶柱,根据《冶金矿山采矿设计规范》(gb 50830?2013),境界顶柱不得小于20m。这种布置形式的特点是,在境界顶柱的保护下,露天开采与地下开采可以同时进行,实现产量的平稳过渡,但境界顶柱的开采难度大,回采率较低。
4.第二种布置形式参考《采矿设计手册》(采矿设计手册编委会.第2卷下.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p1689中图2?19?13所示,露天转地下开采过渡期间,不留设境界顶柱。这种布置形式的特点是,露天开采与地下开采不能在同一个区域进行,地下开采区域上部的露天开采必须结束,露天与地下同时开采的范围较小,实现矿山产量平稳过渡的难度较大。
5.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矿山露天转地下的开采方法,使得矿山开采过程中,露天转地下开采过渡期间,不留设境界顶柱,露天开采与地下开采在同一个区域进行,便于实现露天转地下开采矿山产量的平稳过渡,基建工程量增加不多。
7.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8.一种矿山露天转地下的开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9.1)开采中段划分;在露天采场的露天底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第一中段、第二中段、第三中段;
10.2)开拓工程延深;主井、副井、风井、斜坡道、主溜井均延深至第二中段;
11.3)地下开采;首先开采第二中段的矿体,然后再开采第二中段矿体,最后开采第三中段矿体。
12.优选地,露天采场开采与地下开采同时进行。
13.优选地,所述第一中段、第二中段、第三中段在开采过程中均划分为一步采矿块和二步采矿块。
14.优选地,所述一步采矿块和二步采矿块间隔布置。
15.优选地
声明:
“矿山露天转地下的开采方法与流程”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