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开涉及坝体防渗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中线式尾矿筑坝坝体防渗方法及中线式尾矿坝。
背景技术:
尾矿是选矿中分选作业的产物中有用目标组分含量较低而无法用于生产的部分,目前尾矿最为常见的处置方式是陆地堆存,根据筑坝方法不同,基本分为上游式尾矿筑坝法、下游式尾矿筑坝法、中线式尾矿筑坝法及其它材料一次性筑坝法。
中线式尾矿筑坝法的尾矿坝坝体由旋流分级粗尾砂堆筑而成,具有浸润线埋深低、坝坡抗剪强度高、抗震能力强等优点。粗尾砂渗透性强,导致坝体下游渗水量大,渗水最终经泵送至选矿厂或尾矿库,渗水处理投资较高,且尾矿库闭库后仍需长期处理。
因此,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还存在有待改进之处。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线式尾矿筑坝坝体防渗方法及中线式尾矿坝,进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由于相关技术的限制和缺陷而导致的尾矿渗水的问题。
本公开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清晰,或者部分地通过本公开的实践而习得。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中线式尾矿坝,包括:
初期心墙土石坝;
堆筑在所述初期心墙土石坝之上的坝体子坝;以及
铺设在所述坝体子坝中部的膨润土防水毯。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膨润土防水毯包括第一部分膨润土防水毯、第二部分膨润土防水毯和第三部分膨润土防水毯;
所述第一部分膨润土防水毯铺设在所述锚固沟以及所述初期心墙土石坝的坝顶上游侧的第一预设区域内,所述第一部分膨润土防水毯与所述初期心墙土石坝的坝顶相连;所述第二部分膨润土防水毯铺设在部分坝顶子坝的内坡,所述第二部分膨润土防水毯与所述第一部分膨润土防水毯相连,其中所述部分坝顶子坝堆筑在所述初期心墙土石坝的坝顶,且覆盖在所述第一部分膨润土防水毯上;所述第三部分膨润土防水毯铺设在剩余坝顶子坝上距所述坝体子坝的坝顶第二预设距离内,所述第三部分膨润土防水毯与所述第二部分膨润土防水毯相连,其中剩余坝顶子坝覆盖在所述第二部分膨润土防水毯上,且所述部分坝顶子坝和所述剩余坝顶子坝构成所述坝体子坝。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部分膨润土防水毯上还覆盖有尾砂。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锚固沟的宽*深为1m*1m。
在本公
声明:
“中线式尾矿筑坝坝体防渗方法及中线式尾矿坝与流程”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