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金星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位置:中冶有色 >

有色技术频道 >

> 采矿技术

> 离子型稀土矿的稀土原地控制浸出工艺的制作方法

离子型稀土矿的稀土原地控制浸出工艺的制作方法

458   编辑:中冶有色技术网   来源:赣州弘茂稀土工程有限公司  
2023-10-07 16:15:54

离子型稀土矿的稀土原地控制浸出工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采矿工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离子型稀土矿的稀土原地控制浸出工艺。

背景技术:

迄今,“离子型稀土矿”的浸出与富集工艺主要有两种,一种为“池浸”,一种为“原地浸矿”。因“池浸”对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与影响很大,我国对“离子型稀土矿”开采实行的采掘技术政策已将其淘汰,现推行的是“原地浸矿”工艺。这两种采掘工艺的流程示意图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

以上两种工艺的核心和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将以“离子”状态的稀土矿物,从矿石(体)中“浸出”(或“解吸”)出来,这就需要采用将离子型稀土“浸出”的“浸矿剂”。我国离子型稀土矿使用的“浸矿剂”,初期采用的是氯化钠,尔后普遍采用硫酸铵。而对其除杂的药剂,一般为碳铵;沉淀富集的药剂,普遍采用碳铵或草酸。

对“离子型稀土”的“原地浸矿”工艺,是针对“池浸”工艺对环境破坏严重的主要弊端,而研发的新一代离子型稀土矿山开采工艺。它在不破坏矿区地表植被、不开挖表土的情况下,对含矿山体内部,按规定的方式和要求,开掘到达矿体内部的注液井(或孔),将浸矿剂溶液(含电解质溶液)通过注液井(孔)直接注入矿体。电解质中化学性质更为活泼的阳离子,将吸附在“载体矿物”表面和晶层间的化学性质活泼性较前者更差的稀土阳离子,交换解吸下来。然后通过收液系统将浸出母液收集,使其进入后续加工处理系统。

根据浸矿原理,电解质溶液在矿体内的运动,是一个“渗透→扩散→交换→再扩散→再渗透”的过程。显而易见,电解质溶液的整个运动过程,也就是稀土离子不断地被交换和解吸的过程。扩散动力是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差,不断注入矿体的溶液(或顶水)挤出已发生交换作用的稀土浸矿剂。在这不断地“浸矿”过程中,注入矿体内部的液体,业已逐步地演变成含稀土的“母液”(简称“母液”),或称之为“浸出母液”。

“原地浸矿”工艺,虽然解决了“池浸”工艺中地表剥离、矿体露天开采、异地浸矿等对生态环境发生重大影响的破坏问题,但是它在应用实践中依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1)对稀土的浸出过程缺乏系统地研究,不能做到对稀土进行系统、科学地“控制浸出”。

(2)整个工艺生产过程中,稀土浸出周期、生产周期较长;浸出母液量较大,浓度较低。

(3)业主若对技术掌握不够,工程布置与管理不当,易于引发“地质问题”。

(4)该工艺主要适用于“全相”稀土中“离子相”稀土的浸出,对“四相八态”中的“其它相态”稀土的回收缺乏研究,导致目前对“其它相态”稀土资源的利用率很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新的离子型稀土矿的稀土原地浸出工艺,即离子型稀土矿的稀土原地控制浸出工艺,从而解决前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项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离子型稀土矿的稀土原地控制浸出工艺,其包括:

浸矿初期(也叫预浸矿期):向注液点注入浓度为3.0~4.0%、pH值为4~4.5的浸矿剂进行浸矿;

浸矿中期:在浸出母液的pH值降至5.5以下、且稀土浓度≥0.1g/L时,向注液点注入浓度为2.5~3.5%、pH值为5~5.5的浸矿剂;

浸矿后期:当浸出母液中的稀土含量越过峰值并下降至80%~50%时,停止浸矿剂注入,改为注入顶水;在顶水中加入0.2~0.5%的收缩剂;

其中,所述浸矿剂由含铁、锰和钙的菱镁矿制得,所述浸矿剂的制备过程为:矿石经粉碎后用水调浆,然后加入酸试剂分解至呈弱酸性,即得液态的浸矿剂;

所述收缩剂是氯化钙溶液。

其中,所述浸矿剂的浓度为本领域常规的含义,其是指浸矿剂中镁、铁、钙、锰等主要离子在溶液中的质量百分含量。

本发明得到的浸矿剂含有镁、铁、锰和钙等复合阳离子。优选地,所述菱镁矿中铁<10%、锰<3%、钙<10%,所述百分比为质量百分比。

优选地,所述浸矿剂的制备过程还包括:将所得液态的浸矿剂经过滤、洗涤后,将所得母液进行蒸发结晶,即得固体浸矿剂。在浸矿过程中,将固体浸矿剂加水或酸复溶,得到液态的浸矿剂后使用。

所述收缩剂用量的百分比含义为常规,其是指收缩剂中Ca2+离子占顶水的质量百分比。

优选地,所述收缩剂还可以进一步由氯化钙溶液结晶得到固体产品,即固体收缩剂。在浸矿过程中,可以将固体收缩剂加水或酸复溶,得到液态的收缩剂后使用,也可以直接将收缩剂加入顶水使用。在本发明中,所述收缩剂是在顶水注入阶段与顶水配合使用的,即将收缩剂加入到顶水中,并与顶水一起注入。

更优选地,所述收缩剂是以石灰为原料,经酸解得到氯化钙溶液,再经结晶得到固体产品,即为所述固体收缩剂。

优选地,在浸矿初期,按从山顶往山脚的顺序,向各注液点注入浓度为3.0~4.0%、pH值为4~4.5的浸矿剂进行浸矿。

优选地,浸矿中期,在浸出母液的pH值降至5.5以下、且稀土浓度≥0.1g/L时,按从山顶往山脚的顺序,向各注液点注入浓度为2.5~3.5%、pH值为5~5.5的浸矿剂。

优选地,在浸矿中期,所述浸出液的药剂比为5~6,更优选5.5,所述药剂比反映浸矿剂的用量,其是指每消耗1重量份浸矿剂所得到的浸出母液中稀土的重量份数。

优选地,在浸矿后期,当浸出母液中的稀土含量越过峰值并下降至(所述峰值的)60%时,停止浸矿剂注入,改为注入顶水;在顶水中加入0.3%的收缩剂。

优选地,在浸矿后期,当浸出母液中的稀土含量下降至0.1克/升时,停止注入顶水(内含收缩剂)并收液,结束浸矿。

优选地,在浸矿现场,实时监测各注液点的浸出母液流量、稀土浓度和pH值等数据,根据监测数据实时调整各注液点的浸矿剂浓度和pH值。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取得了下述有益效果:

本发明应用收缩剂介入和配合浸矿技术,提出了分段实施不同药剂控制浸矿过程、控制矿体进行浸矿的技术理念和工艺方法,全面优化了离子型稀土矿山提取稀土的浸矿工艺技术,使其进入一个全新的、绿色环保、高效经济、资源利用率高的技术前沿。

附图说明

图1是稀土矿“池浸”工艺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稀土矿“原地浸矿”工艺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离子型稀土矿的稀土原地控制浸出工艺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3所示,其为本发明的离子型稀土矿的稀土原地控制浸出工艺流程示意图。本发明的离子型稀土矿的稀土原地控制浸出工艺包括:

浸矿初期(也叫预浸矿期):向注液点注入浓度为3.0~4.0%、pH值为4~4.5的浸矿剂进行浸矿;

浸矿中期:在浸出母液的pH值降至5.5以下、且稀土浓度≥0.1g/L时,向注液点注入浓度为2.5~3.5%、pH值为5~5.5的浸矿剂;

浸矿后期:当浸出母液中的稀土含量越过峰值并下降至80%~50%时,停止浸矿剂注入,改为注入顶水;在顶水中加入0.2~0.5%的收缩剂;

其中,所述浸矿剂由含铁、锰和钙的菱镁矿制得,所述浸矿剂的制备过程为:矿石经粉碎后用水调浆,然后加入酸试剂分解至呈弱酸性,即得液态的浸矿剂;

所述收缩剂是氯化钙溶液。

在正式开始浸矿开采工作之前,一般来说,还包括如下准备工作:

1、补充地质勘查;

2、工程设计与施工;

3、建设主要工程:

(1)注液体系;

(2)供水体系;

(3)地下、地面收液体系;

(4)湿法冶金体系;

(5)供配电体系;

(6)其它辅助体系;

(7)离子吸附除杂、富集体系及储罐(车)。

在本领域,“离子型”稀土矿稀土的赋存性状,是由“四相八态”稀土矿物组成:①离子吸附相(含可交换性吸附态、专性吸附态;②胶体分散相(含胶体吸附态、凝胶态);③独立矿物相(含表生矿物态、残留矿物态);④晶格杂质相(含类质同象态、内潜同晶态)。由这“四相八态”的稀土矿物,即构成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中,所谓的“全相”稀土矿物。有关于“四相八态”其命名资料的来源为:《赣南花岗岩类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成矿规律研究》报告,赣南地质调查大队,1986。

在本发明中,所述的“其它相态”稀土是指离子型稀土矿中,除“离子相”稀土矿物之外的、其余“相态”的稀土矿物。

以下是应用本发明工艺的几个具体实施例,通过具体的实施例来详细地了解本发明的实现及其技术效果。其中,REO是指稀土氧化物(rare earth oxide),RE是指稀土(rare earth)。

下述实施例中使用的浸矿剂由含铁、锰和钙的菱镁矿制得,所述浸矿剂的制备过程为:矿石经粉碎后用水调浆,然后加入酸试剂分解至呈弱酸性,即得所述浸矿剂,得到的浸矿剂含有镁、铁、锰和钙等复合阳离子。其中,所述菱镁矿中铁<10%、锰<3%、钙<10%,所述百分比为质量百分比。

下述实施例中使用的收缩剂是由氯化钙溶液结晶得到的固体产品,其是以石灰为原料,经酸解得到氯化钙溶液,再经结晶所得。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的离子型稀土矿来自于赣州寻乌某稀土矿山,矿样主要化学成分如表1所示。

表1寻乌某离子型稀土矿主要成分表

首先,进行前期的准备工作:

1、补充地质勘查;

2、工程设计与施工;

3、建设主要工程:

(1)注液体系;

(2)供水体系;

(3)地下、地面收液体系;

(4)湿法冶金体系;

(5)供配电体系;

(6)其它辅助体系;

(7)离子吸附除杂、富集体系及储罐(车)。

然后,开始浸矿富集工作:

浸矿初期:按从山顶往山脚的顺序,向各注液点注入浓度为3.0~4.0%、pH值为4~4.5的浸矿剂进行浸矿;

浸矿中期:在浸出母液的pH值降至5.5以下、且稀土浓度≥0.1g/L时,按从山顶往山脚的顺序,向各注液点注入浓度为2.5~3.5%、pH值为5~5.5的浸矿剂,药剂比为5.5;

浸矿后期:当浸出母液中的稀土含量越过峰值并下降至(所述峰值的)60%时,停止浸矿剂注入,改为注入顶水;在顶水中加入0.2~0.5%的收缩剂;当浸出母液中的稀土含量下降至0.1克/升时,停止注入顶水并收液,结束浸矿。

在浸矿现场,实时监测各注液点的浸出母液流量、稀土浓度和pH值等数据,根据监测数据实时调整各注液点的浸矿剂浓度和pH值。

实施例2

称取稀土矿样(如表1所示)18kg放入浸出柱中,将配置好的浸矿剂对稀土矿样进行浸出。浸出的试验条件为原矿重量18kg,浸出剂浓度3.5wt%,浸出剂流速2.5ml/min,液固比(即浸矿剂与稀土矿样的体积比)1:3.5。在上述试验条件下,离子相稀土浸出率为99.17%,“其它相态”稀土浸出率为22.51%,浸出母液中Fe、Al、Si杂质相应浸出率分别为0.85%、0.41%、1.89%。

对比例1

本对比例的条件基本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仅在于药剂比为4。

对比例2

本对比例的条件基本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仅在于药剂比为6.7。

比较实施例1和对比例1、2的结果发现,对比例1的总体浸出效果相比实施例1显著变差,稀土收率下降25.6%;对比例2虽然稀土收率达到99.43%,但药剂消耗增加23%,药剂成本增加近1/4。

上述各实施例和对比例,结合本发明在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实测数据,结果显示,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下述优势:

(1)本发明应用收缩剂介入和配合浸矿技术,实施分段应用不同的药剂制度进行控制浸矿过程,浸矿工艺技术具有优异的浸矿特性。该浸矿工艺可以缩短浸矿周期20~40%,“其它相态”稀土浸出率可达30%。与现行工艺使用的硫酸铵浸矿剂相比,同样药剂用量的情况下,“其它相态”稀土浸出率提高15%,“全相”稀土浸出率提高3%,为“其它相态”稀土资源的利用,摸索了方法和途径。

(2)本发明应用收缩剂介入和配合浸矿技术,它发挥的重要作用,不但对缩短浸矿周期起决定的作用,同时对矿体结构的控制,改善和提高矿体结构的稳定性,减少矿体坍塌和滑坡的发生率起了积极的作用。与现行工艺使用的硫酸铵原地浸矿工艺相比,浸矿后矿土体积的收缩比达2%,饱和吸附水减少1%。

(3)本发明提出了浸矿药剂制度的控制、浸矿过程的控制和控制矿体浸矿的概念,依此建立的“原地控制浸出”技术及其工艺体系,是本发明工艺技术体系中的重大特色之一。由于其浸矿周期缩短,部分“其它相态”稀土的浸出,资源利用率得到有效提高,不但可降低成本,还可提高产量,技术经济指标全面优化。同时,还有利于改善和提高矿体结构的稳定性,减少“地质灾害”事故的发生。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离子型稀土矿的稀土原地控制浸出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

浸矿初期:向注液点注入浓度为3.0~4.0%、pH值为4~4.5的浸矿剂进行浸矿;

浸矿中期:在浸出母液的pH值降至5.5以下、且稀土浓度≥0.1g/L时,向注液点注入浓度为2.5~3.5%%、pH值为5~5.5的浸矿剂;

浸矿后期:当浸出母液中的稀土含量越过峰值并下降至80%~50%时,停止浸矿剂注入,改为注入顶水;在顶水中加入0.2~0.5%的收缩剂;

其中,所述浸矿剂由含铁、锰和钙的菱镁矿制得,所述浸矿剂的制备过程为:矿石经粉碎后用水调浆,然后加入酸试剂分解至呈弱酸性,即得液态的浸矿剂;

所述收缩剂是氯化钙溶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型稀土矿的稀土原地控制浸出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菱镁矿中铁<10%、锰<3%、钙<10%,所述百分比为质量百分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型稀土矿的稀土原地控制浸出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浸矿剂的制备过程还包括:将所得液态的浸矿剂经过滤、洗涤后,将所得母液进行蒸发结晶,即得固体浸矿剂;和/或,

所述收缩剂进一步由氯化钙溶液结晶得到固体产品,即固体收缩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型稀土矿的稀土原地控制浸出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浸矿初期,按从山顶往山脚的顺序,向各注液点注入浓度为3.0~4.0%、pH值为4~4.5的浸矿剂进行浸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型稀土矿的稀土原地控制浸出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浸矿中期,在浸出母液的pH值降至5.5以下、且稀土浓度≥0.1g/L时,按从山顶往山脚的顺序,向各注液点注入浓度为2.5~3.5%、pH值为5~5.5的浸矿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型稀土矿的稀土原地控制浸出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浸矿中期,所述浸出液的药剂比为5~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型稀土矿的稀土原地控制浸出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浸矿中期,所述浸出液的药剂比为5.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型稀土矿的稀土原地控制浸出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浸矿后期,当浸出母液中的稀土含量越过峰值并下降至60%时,停止浸矿剂注入,改为注入顶水;在顶水中加入0.3%的收缩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型稀土矿的稀土原地控制浸出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浸矿后期,当浸出母液中的稀土含量下降至0.1克/升时,停止注入顶水并收液,结束浸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型稀土矿的稀土原地控制浸出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浸矿现场,实时监测各注液点的浸出母液流量、稀土浓度和pH值,根据监测数据实时调整各注液点的浸矿剂浓度和pH值。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离子型稀土矿的稀土原地控制浸出工艺,包括:浸矿初期:向注液点注入浓度为3.0~4.0%、pH值为4~4.5的浸矿剂进行浸矿;浸矿中期:在浸出母液的pH值降至5.5以下、且稀土浓度≥0.1g/L时,注入浓度为2.5~3.5%、pH值为5~5.5的浸矿剂;浸矿后期:当浸出母液中的稀土含量越过峰值并下降至80%~50%时,停止浸矿剂注入,改为注入顶水,其中加入0.2~0.5%的收缩剂;所述浸矿剂由含铁、锰和钙的菱镁矿制得,制备过程为:矿石经粉碎后用水调浆,然后加入酸试剂分解至呈弱酸性,即得液态的浸矿剂;所述收缩剂是氯化钙溶液。本发明的浸矿工艺绿色环保、高效经济、资源利用率高。

技术研发人员:陈茂生;焦芸芬;余党华;华建荣;陈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赣州弘茂稀土工程有限公司

文档号码:201610899004

技术研发日:2016.10.14

技术公布日:2017.03.15

声明:
“离子型稀土矿的稀土原地控制浸出工艺的制作方法”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全国热门有色金属技术推荐
展开更多 +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信息请您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最新更新技术

报名参会
更多+

报告下载

第二届关键基础材料模拟、制备与评价技术交流会
推广

热门技术
更多+

衡水宏运压滤机有限公司
宣传
环磨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
专利人/作者信息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