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某铜矿是我国大型铜矿床之一,此次矿样为氧硫混和铜硫铜矿石,主要是含砷铜的氧化物;次生硫化铜矿主要是铜蓝-辉铜矿及少量斑铜矿;其余硫化矿物主要是黄铁矿。
2012年我院受托对西藏某氧硫混和铜硫矿石进行全面系统的试验研究,本文通过对该矿石工艺矿物学特征分析和选矿试验研究,制定的“阶段磨矿铜硫混合浮选-铜硫两步分离-Ma抑硫浮选工艺回收铜和硫很有效。
1 矿石性质
1.1 矿石主要化学成分分析及物相分析
原矿多元素分析结果见表1,铜物相分析结果见表2。
表1 原矿部分元素分析结果
注:带“*”号者单位为10-6。下同
表2 铜物相分析结果
1.2 矿物组成
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其次是赤、褐铁矿、铜蓝-辉铜矿、黄铜矿、斑铜矿及少量含砷铜的氧化物和含铜辉铋矿。非金属矿物主要是石英和粘土矿物(高岭石、伊利石)。
1.3 铜硫矿物嵌布特征
该矿石中铜蓝-辉铜矿多呈浸染状-星点状分布于矿石中,这部分铜蓝-辉铜矿多以细粒集合体的形式出现,(单体粒径<0.01-0.05mm,集合体的粒径可由0.01-0.35mm),铜蓝—辉铜矿与黄铁矿的连生在矿石中表现为黄铁矿分布于铜蓝-辉铜矿集合体中,此外铜蓝-辉铜矿还包裹于褐铁矿中;黄铜矿粒度较细,“-0.04+0.02mm”和“-0.02+0.01mm”分别占15.65%和6.57%,在矿石中与非金属矿物、黄铁矿以及铜的其它矿物关系密切,黄铁矿包裹-半包裹黄铜矿,被包裹的的黄铜矿粒度可由0.01-0.3mm,其中细粒者者要完全解离,则需要较细的磨矿细度,
2 选矿工艺研究
2.1 可浮性试验
在磨矿细度为-200目占65%时,硫化铜粗选(粗选三次)用Z-200和丁黄药作捕收剂、扫选(扫选三次)用石灰作调整剂、用Z-200和丁黄药作捕收剂,氧化铜粗选采用硫化钠作活化剂、用丁黄药作捕收剂进行了矿物可浮性试验,试验结果见表3。
表3 可浮性试验结果
从表3试验结果可知,(1)浮选3分钟,铜回收率为44.95%,而硫回收率39.53%,说明铜矿物与黄铁矿在初始阶段可浮
声明:
“西藏某铜矿微细粒嵌布铜硫矿石浮选工艺研究”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