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金星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位置:中冶有色 >

有色技术频道 >

> 通用技术

> 下向不规则孔底的深度测量与封堵装置

下向不规则孔底的深度测量与封堵装置

1612   编辑:中冶有色技术网   来源:长沙矿山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2022-02-15 16:51:25

权利要求

1.下向不规则孔底的深度测量与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填装漏斗(1)、封堵物料袋(2)以及设于所述封堵物料袋(2)的封口(21)处的长度标记钢丝绳(22);所述填装漏斗(1)能够插入炮孔(3),使所述封堵物料袋(2)穿过所述填装漏斗(1)进入所述炮孔(3)内部;当所述封堵物料袋(2)的封口(21)处到达所述炮孔(3)底部时,所述封堵物料袋(2)的最大直径大于炮孔(3)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向不规则孔底的深度测量与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装漏斗(1)包括上端大下端小的锥形漏斗口(11)以及与所述漏斗口(11)下端连接的管状漏斗颈(12);所述漏斗口(11)上端的直径大于所述封堵物料袋(2)的最大直径,所述漏斗颈(12)的直径小于所述炮孔(3)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向不规则孔底的深度测量与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装漏斗(1)的侧壁上设有供所述长度标记钢丝绳(22)穿过的穿线缝隙(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向不规则孔底的深度测量与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物料袋(2)为装有松散料(23)的圆柱体尼龙袋;用所述长度标记钢丝绳(22)将所述封堵物料袋(2)提起后,所述封堵物料袋(2)呈上端小下端大的水滴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下向不规则孔底的深度测量与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松散料(23)的体积占所述封堵物料袋(2)容积的三分之二。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向不规则孔底的深度测量与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颈(12)的直径比所述炮孔(3)的直径小2~3cm。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向不规则孔底的深度测量与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口(11)上端的直径比所述封堵物料袋(2)的最大直径大10~15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向不规则孔底的深度测量与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物料袋(2)的最大直径比所述炮孔(3)直径大8~10c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向不规则孔底的深度测量与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度标记钢丝绳(22)上设有若干个用于标示长度的标记点,相邻标记点间的距离为10m。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下向不规则孔底的深度测量与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度标记钢丝绳(22)上各标记点的颜色依次按照红、橙、黄、绿、青、蓝、紫的顺序循环排列。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山采场爆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下向不规则孔底的深度测量与封堵装置。

背景技术

在对矿山采场进行爆破之前,测孔和堵孔是必须实施的两道工序。对于采用大直径深孔阶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开采的采场,其下向炮孔一般为通孔且孔底不平整,呈不规则状。因此,有必要对这类下向不规则孔底的深度进行准确测量,并对其进行有效封堵,以保证爆破过程的顺利进行。

目前,在测孔过程中,大多是采用线绳悬吊水瓶或木棍等测孔物的方式,通过不断下放、提拉线绳来判断测孔物的位置。当测孔物到达孔底时,通过在提拉线绳的过程中感受是否有测孔物卡住孔底的反向力确定孔底的位置,然后用力拉扯线绳,使下方固定的测孔物脱落回收线绳,线绳回收后,通过测量下放线绳的长度获取孔深。然而,上述测孔方式较为落后,且操作不便,在吊坠物下放到孔底时只能通过不断提拉线绳判断吊坠物的位置,这就可能造成工人在操作时不能准确感知吊坠物的位置及其是否已经到达孔底,造成测量存在误差;同时,在吊坠物到达孔底后,通过用力提拉线绳的方式可能造成线绳因提拉而被扯断,造成测量误差。

类似地,在堵孔过程中,目前大多采用普通细铁丝与堵孔物(如铁饼、水泥饼)相连的方式,通过铁丝下放堵孔物,并不断提拉铁丝判断堵孔物的位置,当堵孔物到达孔底时,工人提拉铁丝时会感到明显的阻力,然后通过不断摇晃铁丝使堵孔物回到孔内,工人在孔口处将铁丝固定,达到堵孔的目的。然而,上述堵孔方式效率低下,且不能保证堵孔物在孔内呈水平状态,使堵孔物与炮孔之间有很大间隙,堵孔密闭性差,难以适应不规则孔底的堵孔,从而造成堵孔困难,进而影响爆破效果。

此外,当前对矿山的测孔和堵孔是两个相互分离的工作步骤,一般是先测孔,后堵孔,整体步骤相对较为繁琐、耗时较长,整体效率不高。并且,现有技术中的测孔装置和堵孔装置难以对下向不规则孔底进行准确的测量和有效的封堵。

有鉴于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能够对下向不规则孔底同时进行深度测量与封堵的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向不规则孔底的深度测量与封堵装置。通过在封堵物料袋的封口处设置长度标记钢丝绳,并在炮孔入口处设置可供封堵物料袋穿过的填装漏斗,使最大直径大于炮孔直径的封堵物料袋通过填装漏斗到达炮孔底部,在利用长度标记钢丝绳进行深度测量的同时,利用封堵物料袋将不规则炮孔完全封堵,实现了对下向不规则孔底的深度测量与封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下向不规则孔底的深度测量与封堵装置,包括填装漏斗、封堵物料袋以及设于所述封堵物料袋的封口处的长度标记钢丝绳;所述填装漏斗能够插入炮孔,使所述封堵物料袋穿过所述填装漏斗进入所述炮孔内部;当所述封堵物料袋的封口处到达所述炮孔底部时,所述封堵物料袋的最大直径大于炮孔直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填装漏斗包括上端大下端小的锥形漏斗口以及与所述漏斗口下端连接的管状漏斗颈;所述漏斗口上端的直径大于所述封堵物料袋的最大直径,所述漏斗颈的直径小于所述炮孔的直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填装漏斗的侧壁上设有供所述长度标记钢丝绳穿过的穿线缝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封堵物料袋为装有松散料的圆柱体尼龙袋;用所述长度标记钢丝绳将所述封堵物料袋提起后,所述封堵物料袋呈上端小下端大的水滴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松散料的体积占所述封堵物料袋容积的三分之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漏斗颈的直径比所述炮孔的直径小 2~3c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漏斗口上端的直径比所述封堵物料袋的最大直径大10~15c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封堵物料袋的最大直径比所述炮孔直径大8~10c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长度标记钢丝绳上设有若干个用于标示长度的标记点,相邻标记点间的距离为10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长度标记钢丝绳上各标记点的颜色依次按照红、橙、黄、绿、青、蓝、紫的顺序循环排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下向不规则孔底的深度测量与封堵装置通过在封堵物料袋的封口处设置长度标记钢丝绳,并在炮孔入口处设置可供封堵物料袋穿过的填装漏斗,能够使最大直径大于炮孔直径的封堵物料袋通过填装漏斗进入炮孔内部,并持续下落至炮孔底部。当封堵物料袋到达炮孔底部后,不仅能够利用长度标记钢丝绳对炮孔的深度进行准确测量,还能够通过提拉长度标记钢丝绳使装有松散料的封堵物料袋与炮孔底部完全贴合,达到封堵不规则炮孔的效果,从而实现对下向不规则孔底的深度测量与封堵。

(2)基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下向不规则孔底的深度测量与封堵装置,能够一步完成对炮孔的测量与封堵,降低了测孔和堵孔的难度;与现有技术中繁琐的两步工序相比,操作更加简单,且成本低、效率高,更能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3)与现有技术中试探性、凭经验的测孔、堵孔方法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下向不规则孔底的深度测量与封堵装置不仅能够提高测量精度,准确测量炮孔深度;还能够适应各种形态孔底的堵孔要求,大幅提高不规则炮孔的堵孔质量,并减少堵孔物料的浪费。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下向不规则孔底的深度测量与封堵装置能够为后续装药连续工作节省大量时间和准备工作,对提高矿山爆破效率、促进矿山安全高效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填装漏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封堵物料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封堵物料袋放置于填装漏斗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封堵物料袋下落至炮孔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封堵物料袋到达炮孔孔底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封堵完成后封堵物料袋的结构 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填装漏斗;11-漏斗口;12-漏斗颈;13-穿线缝隙;2-封堵物料袋;21- 封口;22-长度标记钢丝绳;23-松散料;3-炮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实用新型,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实用新型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下向不规则孔底的深度测量与封堵装置,包括填装漏斗1、封堵物料袋2以及设于所述封堵物料袋2的封口 21处的长度标记钢丝绳22。

具体地,参照图1,填装漏斗1包括上端大下端小的锥形漏斗口11以及与漏斗口11的下端相连接的管状漏斗颈12。漏斗口11上端的直径大于封堵物料袋2的最大直径,以便使封堵物料袋2能够完全放入漏斗口11内;漏斗颈12的直径则小于炮孔3的直径,用于使漏斗颈12插入炮孔3中。同时,填装漏斗1的侧壁上还设有一条供长度标记钢丝绳22穿过的穿线缝隙13,以便在封堵物料袋2下放后,使长度标记钢丝绳22从穿线缝隙13穿出,从而顺利移除填装漏斗1。

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中,漏斗口11上端的直径比封堵物料袋2的最大直径大10~15cm,漏斗颈12的直径比炮孔3的直径小2~3cm;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各结构的直径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填装漏斗1采用绝缘弹性材料制作而成;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根据需要选择其他材料进行制作。

参照图2,封堵物料袋2为装有松散料23的圆柱体尼龙袋,其形状能够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改变,以便使其顺利穿过填装漏斗1中的漏斗颈12进入炮孔3内部。当使用长度标记钢丝绳22在封口21处将封堵物料袋2绑住并提起后,封堵物料袋2则呈现上端小下端大的水滴状结构。该水滴状结构中,距离底部三分之一高度的位置直径最大,该最大直径大于炮孔3的直径,以便对炮孔3进行封堵。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封堵物料袋2内装有的松散料23的体积占封堵物料袋2容积的三分之二。

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中,使用的松散料23包括粗尾砂、黄沙、细岩屑中的一种或多种;封堵物料袋2的最大直径比炮孔3的直径大8~10cm。

此外,在长度标记钢丝绳22上还设有若干个用于标示长度的标记点。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各相邻标记点之间的距离为10m,且各标记点从靠近封口21处开始依次按照红、橙、黄、绿、青、蓝、紫的顺序循环排列,以便根据颜色清楚、快速对标记点进行统计,并准确计算相应的深度。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下向不规则孔底的深度测量与封堵装置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当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下向不规则孔底的深度测量与封堵装置时,需要先在炮孔3的孔口处设置长度标记钢丝绳22的固定结构,以便在完成测量和封堵后对长度标记钢丝绳22进行固定。

然后将填装漏斗1的漏斗颈12插入炮孔3中,并使漏斗口11的上表面保持水平状态;再将松散料23装入封堵物料袋2中,用长度标记钢丝绳22 将封堵物料袋2的封口21处捆扎起来,使封堵物料袋2能够被长度标记钢丝绳22提起,形成图2所示的水滴状。

参照图3,将封堵物料袋2放入填装漏斗1的漏斗口11中,同时记录长度标记钢丝绳22上第一个标记点的颜色。在重力的作用下,封堵物料袋2沿填装漏斗1中的漏斗颈12向下滑落至炮孔3内部,由于封堵物料袋2的最大直径大于炮孔3和漏斗颈12的直径,漏斗颈12和炮孔3的内壁对封堵物料袋2的外壁施加压力,使其内部的松散料23在袋内移动,使封堵物料袋2 在挤压作用下由水滴状变形成图4中所示的圆柱状。

待封堵物料袋2完全下放至炮孔3内部后,则将长度标记钢丝绳22从填装漏斗1的穿线缝隙13中穿出,填装漏斗1便可以回收,以便下次再使用。

在封堵物料袋2的下放过程中,工作人员不断下放长度标记钢丝绳22,并记录与第一个标记点相同的颜色,待封堵物料袋2到达孔底后,如图5所示;此时再次记录长度标记钢丝绳22孔口处标记点的颜色,即可准确测量出炮孔3的深度。

参照图6,完成炮孔3的深度测试后,工作人员提拉长度标记钢丝绳22,使封堵物料袋2的上部与炮孔底部接触。由于封堵物料袋2内装有松散料23,能够使封堵物料袋2发生变形,从而与炮孔3底部完美贴合,将不规则炮孔完全封堵。最后将长度标记钢丝绳22固定于炮孔口设置的固定结构上,即完成了对下向不规则孔底的深度测量与封堵,整体操作过程相对简单,且成本低、效率高;不仅能够准确测量炮孔深度,还能够适应各种形态孔底的堵孔要求,大幅提高不规则炮孔的堵孔质量,并减少堵孔物料的浪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下向不规则孔底的深度测量与封堵装置,包括填装漏斗、封堵物料袋以及系于所述封堵物料袋的封口处的长度标记钢丝绳;所述填装漏斗能够插入炮孔,使所述封堵物料袋穿过所述填装漏斗进入所述炮孔内部;当所述封堵物料袋的封口处到达所述炮孔底部时,所述封堵物料袋的最大直径大于炮孔直径。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利用长度标记钢丝绳对炮孔的深度进行准确测量,还能够通过提拉长度标记钢丝绳使装有松散料的封堵物料袋与炮孔底部完全贴合,达到封堵不规则炮孔的效果,从而一步完成对下向不规则孔底的深度测量与封堵,对提高矿山爆破效率、促进矿山安全高效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声明:
“下向不规则孔底的深度测量与封堵装置”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全国热门有色金属技术推荐
展开更多 +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信息请您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最新更新技术

报名参会
更多+

报告下载

第二届关键基础材料模拟、制备与评价技术交流会
推广

热门技术
更多+

衡水宏运压滤机有限公司
宣传
环磨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
专利人/作者信息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