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要求书: 1.电解金属板模具,包括上模座(1)、芯模(2)、下模座(3)、送料机(4)和出料机(5),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1)与模芯(2)、下模座(3)呈上下机构组合成一体,所述下模座(3)上表面的中部设置有物料台(6),所述物料台(6)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液压推杆(7),所述第一液压推杆(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顶料板(8),所述下模座(3)上表面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液压推杆(9),所述第二液压推杆(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推渣板(10),所述送料机(4)设置在下模座(3)的一侧,所述出料机(5)设置在下模座(3)的另一侧,所述下模座(3)上表面靠近送料机(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套筒(11),所述套筒(11)的内底壁设置有复位弹簧(12),所述复位弹簧(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杆(13),所述伸缩杆(13)的一侧设置有第三液压推杆(14),所述第三液压推杆(1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推料板(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金属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台(6)上表面的中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顶料板(8)相适配,所述物料台(6)的内部设置有空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金属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台(6)上表面的一侧开设有规则通孔,所述物料台(6)上表面的另一侧开设有不规则通孔,所述规则通孔和不规则通孔的数量均为若干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金属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机(4)包括安装架(401),所述安装架(401)的一侧设置有电机(402),所述电机(402)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活动连接有第一输料辊(403),所述第一输料辊(403)表面的一侧通过带轮和皮带传动连接有第二输料辊(40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解金属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料辊(404)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输料辊(404)等间距设置在安装架(401)的内部,所述第一输料辊(403)和第二输料辊(404)均通过轴承座与安装架(401)活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解金属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机(4)和出料机(5)的结构相同,所述进料机(4)高于出料机(5)的高度,所述电机(402)通过导线与外界电源电连接。
说明书: 电解金属板模具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为电解金属板模具。背景技术[0002] 模具在外力作用下使坯料成为有特定形状和尺寸的制件的工具,广泛用于冲裁、模锻、冷镦、挤压、
粉末冶金件压制、压力铸造,以及工程塑料、橡胶、陶瓷等制品的压塑或注塑的成形加工中,模具具有特定的轮廓或内腔形状,应用具有刃口的轮廓形状可以使坯料按轮廓线形状发生分离(冲裁),应用内腔形状可使坯料获得相应的立体形状,模具一般包括动模和定模(或凸模和凹模)两个部分,二者可分可合,分开时取出制件,合拢时使坯料注入模具型腔成形,模具是精密工具,形状复杂,承受坯料的胀力,对结构强度、刚度、表面硬度、表面粗糙度和加工精度都有较高要求,模具生产的发展水平是机械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0003] 用于电解金属的阳极或阴极电解金属板压制成型,在电解金属板的冷压过程中,常规多人辅助进行,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而且耗费人工,工作效益的低。普通的模具只能完成切割和冲孔,不能实现自动送料、自动出料,且在压制完成后容易吸附在下模座上,需要采用人工干预才能取出成品。在模具冲孔次数较多后,下模座会堆积较多的金属块,需要进行停止作业进行专门的清理,而且一些金属块进入缝隙后,清理难度大。。发明内容[0004]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0005]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电解金属板模具,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0006] (二)技术方案[0007]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电解金属板模具,包括上模座、芯模、下模座、送料机和出料机,所述上模座与模芯、下模座呈上下机构组合成一体,所述下模座上表面的中部设置有物料台,所述物料台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液压推杆,所述第一液压推杆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顶料板,所述下模座上表面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液压推杆,所述第二液压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推渣板,所述送料机设置在下模座的一侧,所述出料机设置在下模座的另一侧,所述下模座上表面靠近送料机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内底壁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一侧设置有第三液压推杆,所述第三液压推杆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推料板。[0008] 可选的,所述物料台上表面的中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顶料板相适配,所述物料台的内部设置有空隙。[0009] 可选的,所述物料台上表面的一侧开设有规则通孔,所述物料台上表面的另一侧开设有不规则通孔,所述规则通孔和不规则通孔的数量均为若干个。[0010] 可选的,所述送料机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一侧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活动连接有第一输料辊,所述第一输料辊表面的一侧通过带轮和皮带传动连接有第二输料辊。[0011] 可选的,所述第二输料辊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输料辊等间距设置在安装架的内部,所述第一输料辊和第二输料辊均通过轴承座与安装架活动连接。[0012] 可选的,所述送料机和出料机的结构相同,所述进料机高于出料机的高度,所述电机通过导线与外界电源电连接。[0013] (三)有益效果[0014] 本发明提供了电解金属板模具,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电解金属板模具,通过物料台、第一液压推杆、顶料板、第二液压推杆、推渣板、送料机、出料机、套筒、复位弹簧、伸缩杆、第三液压推杆和推料板的设置,送料机和出料机相互配合实现装置的自动送料和出料,提高了人员的工作效率,第一液压推杆工作推动顶料板将制作完成的金属板顶起,第三液压推杆工作将顶起的物料推送到出料机上,通过出料机将制作完成的物料输送出去,第二液压推杆工作推动推渣板运动,将冲模后的金属块推出物料台,避免物料台内拥堵,提高人员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0015] 图1为本发明立体结构示意图;[0016] 图2为本发明下模座的剖面图;[0017] 图3为本发明送料机的剖面图。[0018] 图中:1、上模座;2、芯模;3、下模座;4、送料机;401、安装架;402、电机;403、第一输料辊;404、第二输料辊;5、出料机;6、物料台;7、第一液压推杆;8、顶料板;9、第二液压推杆;10、推渣板;11、套筒;12、复位弹簧;13、伸缩杆;14、第三液压推杆;15、推料板。
具体实施方式[0019]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0020]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电解金属板模具,包括上模座1、芯模2、下模座3、送料机4和出料机5,上模座1与模芯2、下模座3呈上下机构组合成一体,下模座3上表面的中部设置有物料台6,物料台6上表面的中部开设有凹槽,凹槽与顶料板8相适配,物料台6的内部设置有空隙,物料台6上表面的一侧开设有规则通孔,物料台6上表面的另一侧开设有不规则通孔,规则通孔和不规则通孔的数量均为若干个,物料台6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液压推杆7,第一液压推杆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顶料板8,下模座3上表面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液压推杆9,第二液压推杆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推渣板10,送料机4设置在下模座3的一侧,出料机5设置在下模座3的另一侧,下模座3上表面靠近送料机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套筒
11,套筒11的内底壁设置有复位弹簧12,复位弹簧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杆13,伸缩杆13的一侧设置有第三液压推杆14,第三液压推杆1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推料板15,送料机4包括安装架401,安装架401的一侧设置有电机402,电机402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活动连接有第一输料辊403,第一输料辊403表面的一侧通过带轮和皮带传动连接有第二输料辊404,第二输料辊404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输料辊404等间距设置在安装架401的内部,第一输料辊403和第二输料辊404均通过轴承座与安装架401活动连接,送料机4和出料机5的结构相同,进料机4高于出料机5的高度,电机402通过导线与外界电源电连接。
[0021] 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市电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0022] 本发明中,该电解金属板模具,使用时:通过物料台6、第一液压推杆7、顶料板8、第二液压推杆9、推渣板10、送料机4、出料机5、套筒11、复位弹簧12、伸缩杆13、第三液压推杆14和推料板15的设置,人员将需要冲压的模具通过送料机4输送到物料台6上,冲压完成后,打开第一液压推杆7,第一液压推杆7工作推动顶料板8将制作完成的金属板顶起,当模芯对金属板进行加工时下压伸缩杆13压缩复位弹簧12,模芯上升后复位弹簧12推动伸缩杆13进而带动第三液压推杆14上升,打开第三液压推杆14,第三液压推杆14工作将顶起的物料推送到出料机5上,通过出料机5将制作完成的物料输送出去,第二液压推杆9工作推动推渣板
10运动,将冲模后的金属块推出物料台6,避免物料台6内拥堵,提高人员的工作效率。
[0023] 其中所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而且根据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且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0024]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声明:
“电解金属板模具”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