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要求书: 1.一种斗式提升机驱动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板(1)和驱动轮;
所述承载板(1)为水平的板体,所述承载板(1)顶面左右两端对称设置有竖直的第一固定板(5)和第二固定板(9),所述第一固定板(5)和第二固定板(9)相对侧面的上部对称设置有驱动板,所述第一固定板(5)上的驱动板为第一板体(4),所述第二固定板(9)上的驱动板为第二板体(10),所述第一板体(4)和第二板体(10)均为左右两侧为弧形边且弧形凸起朝上的弧形板体;
所述驱动轮包括轮体(6)和活塞机构,所述轮体(6)通过轮体(6)两端和轮体(6)同轴心的转轴(2)活动安装在两个固定板之间,所述轮体(6)左端的转轴(2)穿过第一固定板(5)连接有驱动电机(3),所述轮体(6)上设置有多个贯穿轮体(6)左右两端的且沿轮体(6)中轴线呈环形阵列状的方形通孔(12),所述轮体(6)外周壁上设置有多排连通方形通孔(12)的活塞通孔(7),所述多排活塞通孔(7)沿轮体(6)外周壁环形阵列,每排活塞通孔(7)均是由直线状排列且和其中一个方形通孔(12)相对应的多个通孔组成,所述轮体(6)上每个方形通孔(12)和轮体(6)上的相对应的每个活塞通孔(7)均构成活塞腔;
所述轮体(6)上每个活塞腔内均设置有形状大小均相同的活塞机构,所述活塞机构包括活动柱(13)和活动板(8),所述每个活塞通孔(7)内均设置有活动柱(13),所述每个活动柱(13)一端均位于活塞通孔(7)内连接有和活塞通孔(7)的内壁滑动接触的橡胶塞(14)、另一端均伸出活塞通孔(7)连接位于方形通孔(12)内的活动板(8),所述活动板(8)为平板体,一个侧面朝向活塞通孔(7)连接活动柱、另一侧面朝向轮体轴心,所述活动板(8)朝向轮体(6)轴心的侧面上设置有多个和方形通孔(12)内壁接触的连接弹簧(11),所述每个活动板(8)的左端均伸出所在方形通孔(12)左端靠近第一固定板(5)右侧面,且位于第一板体(4)下侧,所述轮体(6)上部的活动板(8)左端和第一板体(4)底面滑动接触,所述多个活动板(8)的右端均靠近第二固定板(9)左侧面,且位于第二板体(10)下侧,所述轮体(6)上部的活动板(8)右端和第二板体(10)底面滑动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斗式提升机驱动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1)宽度小于轮体(6)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斗式提升机驱动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4)两端之间的距离和第一固定板(5)的宽度相等,第二板体(10)两端之间的距离和第二固定板(9)的宽度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斗式提升机驱动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4)两端到转轴(2)中轴线的距离均大于多个环形阵列的方形通孔(12)左端所在的外环半径,第二板体(10)两端到转轴(2)中轴线的距离均大于多个环形阵列的方形通孔(12)右端所在的外环半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斗式提升机驱动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4)顶部到转轴(2)中轴线的距离低于多个环形阵列的方形通孔(12)左端所在的外环半径、高于多个方形通孔(12)左端所在的内环半径,第二板体(10)顶部到转轴(2)中轴线的距离低于多个方形通孔(12)右端所在的外环半径、高于多个方形通孔右端所在的内环半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斗式提升机驱动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体(6)底部和承载板(1)顶面之间留有间距。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斗式提升机驱动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柱(13)的直径小于活塞通孔(7)的直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斗式提升机驱动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通孔(12)的宽度大于活塞通孔(7)的直径,活动板(8)的宽度大于活塞通孔(7)的直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斗式提升机驱动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柱(13)和橡胶塞(14)的高度之和与活塞通孔(7)的长度相等。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斗式提升机驱动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活动板(8)的端部平齐。
说明书: 一种斗式提升机驱动轮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提升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斗式提升机驱动轮。背景技术[0002] 斗式提升机是利用均匀固接于无端牵引构件上的一系列料斗竖向提升物料的连续输送机械,斗式提升机分为环链、板链和皮带三种,利用皮带传送的斗式提升机,皮带自下向上包裹在位于斗式提升机上部的驱动轮上,利用驱动轮和皮带之间的摩擦力驱动皮带运送,皮带带动料斗运送物料。[0003] 但是斗式提升机的驱动轮外壁一般是光滑的,驱动轮和皮带之间的摩擦力较小,驱动轮和皮带之间容易发生打滑,影响物料的运输效率。发明内容[0004]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驱动轮外壁光滑导致斗式提升机驱动轮和皮带之间容易发生打滑的问题,提供一种斗式提升机驱动轮,能够增大皮带和驱动轮之间的附着力,提高物料运输效率。[0005]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0006] 一种斗式提升机驱动轮,包括承载板和驱动轮;[0007] 所述承载板为水平的板体,所述承载板顶面左右两端对称设置有竖直的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相对侧面的上部对称设置有驱动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上的驱动板为第一板体,所述第二固定板上的驱动板为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均为左右两侧为弧形边且弧形凸起朝上的弧形板体;[0008] 所述驱动轮包括轮体和活塞机构,所述轮体通过轮体两端和轮体同轴心的转轴活动安装在两个固定板之间,所述轮体左端的转轴穿过第一固定板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轮体上设置有多个贯穿轮体左右两端的且沿轮体中轴线呈环形阵列状的方形通孔,所述轮体外周壁上设置有多排连通方形通孔的活塞通孔,所述多排活塞通孔沿轮体外周壁环形阵列,每排活塞通孔均是由直线状排列且和其中一个方形通孔相对应的多个通孔组成,所述轮体上每个方形通孔和轮体上的相对应的每个活塞通孔均构成活塞腔;[0009] 所述轮体上每个活塞腔内均设置有形状大小均相同的活塞机构,所述活塞机构包括活动柱和活动板,所述每个活塞腔的活塞通孔内均设置有活动柱,所述每个活动柱一端均位于活塞通孔内连接有和活塞通孔的内壁滑动接触的橡胶塞、另一端均伸出活塞通孔连接位于方形通孔内的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为平板体,一个侧面朝向活塞通孔连接活动柱、另一侧面朝向轮体轴心,所述活动板朝向轮体轴心的侧面上设置有多个和方形通孔内壁内壁接触的连接弹簧,所述每个活动板的左端均伸出所在方形通孔左端靠近第一固定板右侧面,且位于第一板体下侧,所述轮体上部的活动板左端和第一板体底面滑动接触,所述多个活动板的右端均靠近第二固定板左侧面,且位于第二板体下侧,所述轮体上部的活动板右端和第二板体底面滑动接触。[0010] 进一步地,所述承载板宽度小于轮体直径。[0011]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板体两端之间的距离和第一固定板的宽度相等,第二板体两端之间的距离和第二固定板的宽度相等。[0012]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板体两端到转轴中轴线的距离均大于多个环形阵列的方形通孔左端所在的外环半径,第二板体两端到转轴中轴线的距离均大于多个环形阵列的方形通孔右端所在的外环半径。[0013]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板体顶部到转轴中轴线的距离低于多个环形阵列的方形通孔左端所在的外环半径、高于多个方形通孔左端所在的内环半径,第二板体顶部到转轴中轴线的距离低于多个方形通孔右端所在的外环半径、高于多个方形通孔右端所在的内环半径。[0014] 进一步地,所述轮体底部和承载板顶面之间留有间距。[0015]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柱的直径小于活塞通孔的直径。[0016] 进一步地,所述方形通孔的宽度大于活塞通孔的直径,活动板的宽度大于活塞通孔的直径。[0017]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柱和橡胶塞的高度之和与活塞通孔的长度相等。[0018]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活动板的端部平齐。[0019]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0020] 本实用新型的驱动电机驱动轮体逆时针或顺时针转动,活塞机构上的活动板两端分别位于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下侧,活动板两端向上转动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底面处时,受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向下的顶压,活动板带动活动柱向下运动,活动柱上的橡胶塞在活塞通孔内向下运动增大活塞通孔和皮带形成的封闭空间,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nRT,活塞通孔和皮带形成的封闭空间的体积增大,封闭空间内的气体压力减小,皮带上侧的气压大于封闭空间内的气压,皮带上侧的气压和皮带下侧活塞通孔内的气压形成压力差,增加皮带和轮体之间的附着力,轮体继续转动,皮带不再和活塞通孔形成封闭空间,活动板在连接弹簧的作用下回复到原来的位置,本实用新型为解决驱动轮外壁光滑导致斗式提升机驱动轮和皮带之间容易发生打滑的问题,提供一种斗式提升机驱动轮,能够增大皮带和驱动轮之间的附着力,提高物料运输效率。附图说明[0021]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0022] 图2是图1中A-A处的剖视图;[0023]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固定板和第二板体的连接示意图;[0024]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驱动轮的纵剖视图;[0025]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驱动轮的横剖视图。[0026] 附图中标号为:1为承载板,2为转轴,3为驱动电机,4为第一板体,5为第一固定板,6为轮体,7为活塞通孔,8为活动板,9为第二固定板,10为第二板体,11为连接弹簧,12为方形通孔,13为活动柱,14为橡胶塞。
具体实施方式[0027]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0028] 如图1~图5所示,一种斗式提升机驱动轮,包括承载板1和驱动轮;[0029] 所述承载板1为水平的板体,所述承载板1顶面左右两端对称设置有竖直的第一固定板5和第二固定板9,所述第一固定板5和第二固定板9相对侧面的上部对称设置有驱动板,所述第一固定板5上的驱动板为第一板体4,所述第二固定板9上的驱动板为第二板体10,所述第一板体4和第二板体10均为左右两侧为弧形边且弧形凸起朝上的弧形板体,所述第一板体4两端之间的距离和第一固定板5的宽度相等,第二板体10两端之间的距离和第二固定板9的宽度相等,所述第一板体4两端到转轴2中轴线的距离均大于多个环形阵列的方形通孔12左端所在的外环半径,第二板体10两端到转轴2中轴线的距离均大于多个环形阵列的方形通孔12右端所在的外环半径,所述第一板体4顶部到转轴2中轴线的距离低于多个环形阵列的方形通孔12左端所在的外环半径、高于多个方形通孔12左端所在的内环半径,第二板体10顶部到转轴2中轴线的距离低于多个方形通孔12右端所在的外环半径、高于多个方形通孔右端所在的内环半径;
[0030] 所述驱动轮包括轮体6和活塞机构,所述轮体6通过轮体6两端和轮体6同轴心的转轴2活动安装在两个固定板之间,所述承载板1宽度小于轮体6直径,所述轮体6底部和承载板1顶面之间留有间距,所述轮体6左端的转轴2穿过第一固定板5连接有驱动电机3,所述轮体6上设置有多个贯穿轮体6左右两端的且沿轮体6中轴线呈环形阵列状的方形通孔12,所述轮体6外周壁上设置有多排连通方形通孔12的活塞通孔7,所述方形通孔12的宽度大于活塞通孔7的直径,活动板8的宽度大于活塞通孔7的直径,所述多排活塞通孔7沿轮体6外周壁环形阵列,每排活塞通孔7均是由直线状排列且和其中一个方形通孔12相对应的多个通孔组成,所述轮体6上每个方形通孔12和轮体6上的相对应的每个活塞通孔7均构成活塞腔;[0031] 所述轮体6上每个活塞腔内均设置有形状大小均相同的活塞机构,所述活塞机构包括活动柱13和活动板8,所述每个活塞腔的活塞通孔7内均设置有活动柱13,所述活动柱13的直径小于活塞通孔7的直径,所述每个活动柱13一端均位于活塞通孔7内连接有和活塞通孔7的内壁滑动接触的橡胶塞14、另一端均伸出活塞通孔7连接位于方形通孔12内的活动板8,所述多个活动板8的端部平齐,所述活动柱13和橡胶塞14的高度之和与活塞通孔7的长度相等,所述活动板8为平板体,一个侧面朝向活塞通孔7连接活动柱、另一侧面朝向轮体轴心,所述活动板8朝向轮体6轴心的侧面上设置有多个和方形通孔12内壁内壁接触的连接弹簧11,所述每个活动板8的左端均伸出所在方形通孔12左端靠近第一固定板5右侧面,且位于第一板体4下侧,所述轮体6上部的活动板8左端和第一板体4底面滑动接触,所述多个活动板8的右端均靠近第二固定板9左侧面,且位于第二板体10下侧,所述轮体6上部的活动板
8右端和第二板体10底面滑动接触。
[0032] 使用时,驱动电机驱动轮体逆时针或顺时针转动,活塞机构上的活动板两端分别位于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下侧,活动板两端向上转动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底面处时,受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向下的顶压,活动板带动活动柱向下运动,活动柱上的橡胶塞在活塞通孔内向下运动增大活塞通孔和皮带形成的封闭空间,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nRT,活塞通孔和皮带形成的封闭空间的体积增大,封闭空间内的气体压力减小,皮带上侧的气压大于封闭空间内的气压,皮带上侧的气压和皮带下侧活塞通孔内的气压形成压力差,增加皮带和轮体之间的附着力,轮体继续转动,皮带不再和活塞通孔形成封闭空间,活动板在连接弹簧的作用下回复到原来的位置,本实用新型为解决驱动轮外壁光滑导致斗式提升机驱动轮和皮带之间容易发生打滑的问题,提供一种斗式提升机驱动轮,能够增大皮带和驱动轮之间的附着力,提高物料运输效率。[0033]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即公开范围内,凡是对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等同或等效的变形或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声明:
“斗式提升机驱动轮”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