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要求书: 1.一种矿井下矸石仓输送带清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带辊轮(1)和输送带(3),所述的输送带辊轮(1)安装在辊轮支架(2)上,所述的输送带(3)安装在输送带辊轮(1)上;
刮挡条(4),所述的刮挡条(4)安装在所述输送带(3)的下行回转处,所述刮挡条(4)的一侧与输送带(3)紧贴,且与输送带(3)的宽度相同;在所述刮挡条(4)的两端固定设有一对刮挡条支撑板(6);
所述的一对刮挡条支撑板(6)安装在用于收集浮煤的收集槽(9)上,所述收集槽(9)的开口设在所述刮挡条(4)的下方,且收集槽(9)的开口宽度与所述刮挡条宽度相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井下矸石仓输送带清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槽(9)是由三个与底板(92)垂直设置的侧板(91)及一个斜板(93)组成,所述收集槽(9)的剖面为直角梯形,由所述刮挡条(4)刮挡下来的浮煤通过所述的斜板(93)处滑下,进入收集槽(9)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矿井下矸石仓输送带清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槽(9)开口处的斜板(93)及三个侧板(91)的端面与所述输送带(3)的下行回转处设在同一平面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井下矸石仓输送带清扫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调整刮挡条(4)安装位置的一对刮挡条夹板(5),一对刮挡条夹板(5)安装在所述收集槽(9)上,所述的刮挡条(4)两端分别穿过所述的一对刮挡条夹板(5)后与刮挡条支撑板(6)固连。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矿井下矸石仓输送带清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刮挡条夹板(5)包括上夹板(51)和下夹板(52),上夹板(51)和下夹板(52)通过第一螺栓(53)固定,所述的刮挡条(4)两端夹设在所述的上夹板(51)和下夹板(52)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井下矸石仓输送带清扫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调整刮挡条(4)安装位置的一对滑槽(10),所述的刮挡条支撑板(6)滑动设置在所述的滑槽(10)内,并通过第二螺栓(11)固定刮挡条支撑板(6)。
7.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矿井下矸石仓输送带清扫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刮挡带拉紧装置,所述的刮挡带拉紧装置包括设置在靠近输送带辊轮(1)的刮挡条支撑板(6)一端上设有的第一拉扣(71),在所述辊轮支架(2)上设有第二拉扣(72),所述第一拉扣(71)和第二拉扣(72)之间连接有弹簧(8)。
8.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矿井下矸石仓输送带清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刮挡条是由金属板制成的刮挡板或由皮带或布带制成的刮挡带。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矿井下矸石仓输送带清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刮挡条(4)是由金属板制成的刮挡板,所述的刮挡板包括底面板(41)和两个倾斜设置的侧面板(42)组成,所述的侧面板(42)是由皮带或塑料制成,所述刮挡板两侧通过第三螺栓(61)与刮挡条支撑板(6)固连。
说明书: 矿井下矸石仓输送带清扫装置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矿井工具,尤其涉及一种输送带的清扫装置。背景技术[0002] 由于矿井下倾斜矸石仓皮带运输煤、矸石时,皮带上会始终浮煤,浮煤通过胶带输送机滚筒及底皮带拉到机尾,导致机尾浮煤堆积严重影响皮带跑偏、机尾滚筒停止运转及
皮带压死甚至断裂,导致皮带不能正常运转,造成损失,影响生产进度,人工清除皮带,费时
费力,且影响了矿井的生产安全。
发明内容[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清理效果好的输送带清扫器。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矿井下矸石仓输送带清扫装置,包括:
[0005] 输送带辊轮和输送带,所述的输送带辊轮安装在辊轮支架上,所述的输送带安装在输送带辊轮上;
[0006] 还包括刮挡条,所述的刮挡条安装在所述输送带的下行回转处,所述刮挡条的一侧与输送带紧贴,且与输送带的宽度相同;在所述刮挡条的两端固定设有一对刮挡条支撑
板;
[0007] 所述的一对刮挡条支撑板安装在用于收集浮煤的收集槽上,所述收集槽的开口设在所述刮挡条的下方,且收集槽的开口宽度与所述刮挡条宽度相同。
[0008] 进一步的,所述收集槽是由三个与底板垂直设置的侧板及一个斜板组成,所述收集槽的剖面为直角梯形,由所述刮挡条刮挡下来的浮煤通过所述的斜板处滑下,进入收集
槽内。
[0009] 进一步的,所述收集槽开口处的斜板及三个侧板的端面与所述输送带的下行回转处设在同一平面上。
[0010] 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调整刮挡条安装位置的一对刮挡条夹板,一对刮挡条夹板安装在所述收集槽上,所述的刮挡条两端分别穿过所述的一对刮挡条夹板后与刮挡条支撑
板固连。
[0011] 进一步的,所述的刮挡条夹板包括上夹板和下夹板,上夹板和下夹板通过第一螺栓固定,所述的刮挡条两端夹设在所述的上夹板和下夹板之间。
[0012] 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调整刮挡条安装位置的一对滑槽,所述的刮挡条支撑板滑动设置在所述的滑槽内,并通过第二螺栓固定刮挡条支撑板。
[0013] 进一步的,还包括刮挡带拉紧装置,所述的刮挡带拉紧装置包括设置在靠近输送带辊轮的刮挡条支撑板一端上设有的第一拉扣,在所述辊轮支架上设有第二拉扣,所述第
一拉扣和第二拉扣之间连接有弹簧。
[0014] 进一步的,所述的刮挡条是由金属板制成的刮挡板或由皮带或布带制成的刮挡带。
[0015] 进一步的,所述的刮挡条是由金属板制成的刮挡板,所述的刮挡板包括底面板和两个倾斜设置的侧面板组成,所述的侧面板是由皮带或塑料制成,所述刮挡板两侧通过第
三螺栓与刮挡条支撑板固连。
[0016]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简单,在作业过程中极为方便,有效的对输送带上的杂质进行了清理,成本低廉,仓下皮带机尾无堆积浮煤,不会影响皮带
跑偏及皮带压死断裂的现象,这样以来仓下皮带每月至少节约费用3万元,本装置体积小、
重量轻,结构简单便于使用,且装置所需各部件均为自主加工,维修更换方便且成本低,减
少矿井生产影响,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0017]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0018]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0019]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0020]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21]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22] 实施例1:一种矿井下矸石仓输送带清扫装置,包括:输送带辊轮1和输送带3,所述的输送带辊轮1安装在辊轮支架2上,所述的输送带3安装在输送带辊轮1上;还包括刮挡条
4,所述的刮挡条4安装在所述输送带3的下行回转处,所述刮挡条4的一侧与输送带3紧贴,
且与输送带3的宽度相同;在所述刮挡条4的两端固定设有一对刮挡条支撑板6;所述的一对
刮挡条支撑板6安装在用于收集浮煤的收集槽9上,所述收集槽9的开口设在所述刮挡条4的
下方,且收集槽9的开口宽度与所述刮挡条4宽度相同。所述的刮挡条4是由金属板制成的刮
挡板或由皮带或布带制成的刮挡带。
[0023] 所述收集槽9是由三个与底板92垂直设置的侧板91及一个斜板93组成,所述收集槽9的剖面为直角梯形,由所述刮挡条4刮挡下来的浮煤通过所述的斜板93处滑下,进入收
集槽9内。所述收集槽9开口处的斜板93及三个侧板91的端面与所述输送带3的下行回转处
设在同一平面上。
[0024] 本实施例还包括用于调整刮挡条4安装位置的一对刮挡条夹板5,一对刮挡条夹板5安装在所述收集槽9上,所述的刮挡条4两端分别穿过所述的一对刮挡条夹板5后与刮挡条
支撑板6固连。所述的刮挡条夹板5包括上夹板51和下夹板52,上夹板51和下夹板52通过第
一螺栓53固定,所述的刮挡条4两端夹设在所述的上夹板51和下夹板52之间。
[0025] 本实施例还包括刮挡带拉紧装置,所述的刮挡带拉紧装置包括设置在靠近输送带辊轮1的刮挡条支撑板6一端上设有的第一拉扣71,在所述辊轮支架2上设有第二拉扣72,所
述第一拉扣71和第二拉扣72之间连接有弹簧8。
[0026] 在矿井下倾斜矸石仓皮带运输煤、矸石时,由于皮带的污染会造成整个运输装置出现问题,影响工程进度,皮带长度需按照运输井长度设置,当皮带路径较长时,皮带上的
煤残渣会堆积的比较多,此时,就非常有必要对皮带进行清扫,人工清扫费时费力。
[0027] 本实用新型在输送带3的回转处设有刮挡条4,刮挡条4将输送带3上的浮煤残渣刮到在刮挡条4下方的收集槽9中,并从收集槽9的斜板93滑进了槽底,为了方便拆卸和更换刮
挡条4,故本实用新型采用刮挡条夹板5来活动安装刮挡条4,并采用刮挡带拉紧装置将刮挡
条4拉紧,防止刮挡条4在输送带3的作用下移位。
[0028] 实施例2:如图3所示,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的是:还包括用于调整刮挡条4安装位置的一对滑槽10,所述的刮挡条支撑板6滑动设置在所述的滑槽10内,并通过第二螺栓11固
定刮挡条支撑板6。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滑槽10来活动安装刮挡条4,并采用第二螺栓11,
防止刮挡条4在输送带3的作用下移位。
[0029] 实施例3:如图4所示,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的是:所述的刮挡条4是由金属板制成的刮挡板,所述的刮挡板包括底面板41和两个倾斜设置的侧面板42组成,所述的侧面板42
是由皮带或塑料制成,所述刮挡板两侧通过第三螺栓61与刮挡条支撑板6固连。为了进一步
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刮挡强度,故本实施例采用金属板,并用柔软材质的材料制作侧面板,提
高刮挡效果。
[003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
护范围之内。
声明:
“矿井下矸石仓输送带清扫装置”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