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要求书: 1.一种使用角度可调节的输送带,包括底座(2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2)的右端设置有第二输送机构(7),所述第二输送机构(7)的前端设置有第二电机(20),所述第二输送机构(7)的右端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块(21),所述支撑块(21)的外侧轴承安装有调节转盘(14),所述调节转盘(14)的内部同轴安装有转动轴(9),所述转动轴(9)的外侧螺纹连接有移动块(15),所述转动轴(9)的上方滑动连接有垫块(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用角度可调节的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块(12)的上方固定安装有弧形滑轨(10),所述第二输送机构(7)的下方固定安装有滑块(18),所述第二输送机构(7)的两侧固定安装有把手(6),所述第二输送机构(7)的左端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体(5),所述支撑体(5)的上方螺纹连接有转动块(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使用角度可调节的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送机构(7)的左端顶部固定安装有带电触点(11),所述弧形滑轨(10)的后端固定安装有电源箱(16),所述弧形滑轨(10)的底部等距设置有电磁块(17),所述电磁块(17)与电源箱(16)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使用角度可调节的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2)的左端上方固定安装有支撑架(1),所述支撑架(1)的上方设置有承载框(4),所述承载框(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输送机构(2),所述第一输送机构(2)的前端设置有第一电机(1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使用角度可调节的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2)的上方设置有输送件(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使用角度可调节的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送机构(7)的输送带上等距设置有隔板(8)。
说明书: 一种使用角度可调节的输送带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使用角度可调节的输送带。背景技术[0002] 输送带,又称运输带,是用于皮带输送带中起承载和运送物料作用的橡胶与纤维、金属复合制品,或者是塑料和织物复合的制品,输送带广泛应用于水泥、焦化、冶金、化工、
钢铁等行业中输送距离较短、输送量较小的场合,
皮带输送机在农业、工矿企业和交通运输
业中广泛用于输送各种固体块状和粉料状物料或成件物品,输送带能连续化、高效率、大倾
角运输,输送带操作安全,输送带使用简便,维修容易,运费低廉,并能缩短运输距离,降低
工程造价,节省人力物力。
[0003] 目前,传统的输送带不具有角度调节的功能,无法实现任意角度的调节,不仅不便于输送物料,还降低了输送带的运输效率,实用性差,实现角度调节后还需要将输送带固定
住,以防输送带调节完角度和高度后前后晃动影响输送效率。
[0004] 因此,设计实用性强和输送带的角度可调节的一种使用角度可调节的输送带是很有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角度可调节的输送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6]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使用角度可调节的输送带,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右端设置有第二输送机构,所述第二输送机构
的前端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输送机构的右端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
外侧轴承安装有调节转盘,所述调节转盘的内部同轴安装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外侧螺
纹连接有移动块,所述转动轴的上方滑动连接有垫块;
[0007]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垫块的上方固定安装有弧形滑轨,所述第二输送机构的下方固定安装有滑块,所述第二输送机构的两侧固定安装有把手,所述第二输送机构的左
端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体,所述支撑体的上方螺纹连接有转动块;
[0008]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输送机构的左端顶部固定安装有带电触点,所述弧形滑轨的后端固定安装有电源箱,所述弧形滑轨的底部等距设置有电磁块,所述电磁块与
电源箱电连接;
[0009]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底座的左端上方固定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上方设置有承载框,所述承载框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输送机构,所述第一输送机构的前端设
置有第一电机;
[0010]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输送机构的上方设置有输送件;[0011]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输送机构的输送带上等距设置有隔板。[001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0013] (1)通过设置有滑块和移动块,当需要调节输送带高度时,转动支撑块外侧的调节转盘,带动内部的转动轴转动,转动带动螺纹连接的移动块向上移动,推动垫块向上,实现
对第二输送机构的右端的高度调节,当需要调节输送带角度时,通过把手推动第二输送机
构,左端螺纹连接处转动,带动右端底部的滑块在弧形滑轨上前后运动,实现对第二输送机
构的角度调节,通过上述步骤,实现对第二输送带的角度和高度的调节;
[0014] (2)通过设置有电磁块,当输送带已经调节好高度和角度后,第一电机启动带动第一输送机构运行,将输送件向右输送,落到第二输送机构上,压下带电触点,此时电源箱对
电磁块通电,使第二输送机构底部的滑块被电磁块吸引,使第二输送机构被紧紧固定,不会
在弧形滑轨上任意滑动,第二电机启动带动第二输送机构运行,将输送件向指定角度输送,
通过上述步骤,在调节完输送带的角度和高度后,通过电磁块带电对滑块的吸引将输送带
固定,以防滑块在弧形滑轨内部滑动,影响运输效率。
附图说明[0015]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6]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正面结构示意图;[0017]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俯视结构示意图;[0018]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弧形滑轨侧面示意图;[0019] 图中:1、支撑架;2、第一输送机构;3、输送件;4、承载框;5、支撑体;6、把手;7、第二输送机构;8、隔板;9、转动轴;10、弧形滑轨;11、带电触点;12、垫块;13、转动块;14、调节转
盘;15、移动块;16、电源箱;17、电磁块;18、滑块;19、第一电机;20、第二电机;21、支撑块;
22、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0020]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1]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一种使用角度可调节的输送带,包括底座22,其特征在于:底座22的右端设置有第二输送机构7,第二输送机构7的前端设置有第二
电机20,第二输送机构7的右端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块21,支撑块21的外侧轴承安装有调节
转盘14,调节转盘14的内部同轴安装有转动轴9,转动轴9的外侧螺纹连接有移动块15,转动
轴9的上方滑动连接有垫块12,当需要调节输送带右端的高度时,转动支撑块21外侧的调节
转盘14,带动内部的转动轴9转动,转动带动螺纹连接的移动块15向上移动,推动垫块12向
上,实现对第二输送机构7的右端的高度调节;
[0022] 垫块12的上方固定安装有弧形滑轨10,第二输送机构7的下方固定安装有滑块18,第二输送机构7的两侧固定安装有把手6,第二输送机构7的左端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体5,
支撑体5的上方螺纹连接有转动块13,当需要调节输送带整体角度时,通过把手6推动第二
输送机构7整体,左端螺纹连接处转动,带动右端底部的滑块18在弧形滑轨10上前后运动,
实现对第二输送机构7的角度调节;
[0023] 第二输送机构7的左端顶部固定安装有带电触点11,弧形滑轨10的后端固定安装有电源箱16,弧形滑轨10的底部等距设置有电磁块17,电磁块17与电源箱16电连接,输送件
3从第一输送机构2上落至第二输送机构7上,带电触点11被输送件3压下,此时电源箱16对
电磁块17通电,对第二输送机构7底部的滑块18吸引,将滑块18紧紧固定住,防止滑块18在
弧形滑轨10内部前后滑动,进而影响输送效率;
[0024] 底座22的左端上方固定安装有支撑架1,支撑架1的上方设置有承载框4,承载框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输送机构2,第一输送机构2的前端设置有第一电机19,第一电机19
带动第一输送机构2运行,将输送件3向右运输;
[0025] 第一输送机构2的上方设置有输送件3,输送件3随着第一输送机构2的运行向右运动;
[0026] 第二输送机构7的输送带上等距设置有隔板8,隔板8防止输送件3在输送带上因重力向下滑动进而影响输送效率。
[0027]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
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
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
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
所固有的要素。
[0028]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
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
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声明:
“使用角度可调节的输送带”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