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金星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位置:中冶有色 >

有色技术频道 >

> 选矿技术

> 输送带用的张紧装置

输送带用的张紧装置

776   编辑:中冶有色技术网   来源:青岛富耐特矿业科技有限公司  
2024-03-01 11:14:33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输送带用的张紧装置,包括竖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板(4)的上方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输送辊(1),一侧的所述输送辊(1)的前端与电机二(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电机二(5)的后端与一侧的竖板(4)的前端面上方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输送辊(1)的外壁通过输送带(3)转动连接,所述竖板(4)的底部贴合有底板(8),所述底板(8)的顶部贴合有横板(12),所述横板(12)的上方设有圆辊(10),所述圆辊(10)的前端面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板体(11),所述横板(12)的一侧设有张紧结构(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送带用的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结构(2)包括电机一(2a2),所述电机一(2a2)的底部与横板(12)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电机一(2a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2a1),所述螺纹杆(2a1)的外壁上方螺纹连接有直板(2a5),所述直板(2a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竖筒(2a4),所述竖筒(2a4)的顶部与板体(11)的底部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竖筒(2a4)的底部内壁间隙配合有竖杆(2a3),所述竖杆(2a3)的底部与横板(12)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送带用的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8)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方杆(6),所述方杆(6)的外壁与竖板(4)的底部内壁间隙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送带用的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橡胶垫(9)。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输送带用的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杆(6)的一端内壁通过螺栓(7)与竖板(4)的一侧下方内壁螺纹连接。

说明书: 一种输送带用的张紧装置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输送带用的张紧装置。背景技术[0002] 输送带,又称运输带,是用于皮带输送带中起承载和运送物料作用的橡胶与纤维、金属复合制品,或者是塑料和织物复合的制品,输送带广泛应用于水泥、焦化、冶金、化工、钢铁等行业中输送距离较短、输送量较小的场合。[0003] 现有输送带用的张紧装置、输送带用的张紧装置组及输送带(申请号:202220025465.2)能够解决如何使输送带用的张紧装置能够被单人调整以卸下滑动导轮的问题,上述仍存在,在对生产处理的物品进行输送时,往往会使用到输送带,输送带在使用时,需要保证输送带是张紧状态的,进而需要使用到张紧装置,而在使用张紧装置对输送带进行张紧工作时,往往需要工作人员手动进行调节,使圆辊将输送带顶起一些,进而实现对输送带的张紧,而在需要对输送带进行维护时,又需要工作人员在手动的将圆辊的位置进行调节,将输送带松开,在将输送带取下,进而维护,操作较为麻烦,不便于工作人员自动的对输送带进行张紧,较为浪费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不便于工作人员自动的对输送带进行张紧,操作较为麻烦,较为浪费时间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输送带用的张紧装置。[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0006] 设计一种输送带用的张紧装置,包括竖板,所述竖板的上方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输送辊,一侧的所述输送辊的前端与电机二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电机二的后端与一侧的竖板的前端面上方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输送辊的外壁通过输送带转动连接,所述竖板的底部贴合有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贴合有横板,所述横板的上方设有圆辊,所述圆辊的前端面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板体,所述横板的一侧设有张紧结构。[0007] 优选的,所述张紧结构包括电机一,所述电机一的底部与横板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电机一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外壁上方螺纹连接有直板,所述直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竖筒,所述竖筒的顶部与板体的底部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竖筒的底部内壁间隙配合有竖杆,所述竖杆的底部与横板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0008] 优选的,所述底板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方杆,所述方杆的外壁与竖板的底部内壁间隙配合。[0009] 优选的,所述底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橡胶垫。[0010] 优选的,所述方杆的一端内壁通过螺栓与竖板的一侧下方内壁螺纹连接。[0011]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输送带用的张紧装置,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输送辊、输送带、竖板、电脑及二、方杆、螺栓、底板、橡胶垫、圆辊、板体、横板和张紧结构的配合,使得该装置在使用时,可以通过电机一带动螺纹杆转动,螺纹杆带动直板向上移动,直板带动竖筒向上移动,竖筒带动板体向上移动,板体带动圆辊向上移动,圆辊将输送带顶起,进而实现对输送带的张紧,便于工作人员自动的对输送带进行张紧,操作简单,节省时间。附图说明[0012]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0013]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方杆、底板和橡胶垫结构示意图;[0014]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竖板、方杆和螺栓结构示意图;[0015]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螺纹杆、电机一和直板结构示意图;[0016]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横板、丝杆和螺母结构示意图。[0017] 图中:1、输送辊,2、张紧结构,2a1、螺纹杆,2a2、电机一,2a3、竖杆,2a4、竖筒,2a5、直板,2b1、丝杆,2b2、螺母,3、输送带,4、竖板,5、电机二,6、方杆,7、螺栓,8、底板,9、橡胶垫,10、圆辊,11、板体,12、横板。具体实施方式[0018]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

[0019] 参照附图1?5:本实施例中,一种输送带用的张紧装置,包括竖板4,竖板4的上方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输送辊1,一侧的输送辊1的前端与电机二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电机二5的型号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而定,电机二5的后端与一侧的竖板4的前端面上方固定连接,两个输送辊1的外壁通过输送带3转动连接,竖板4的底部贴合有底板8,底板8的顶部贴合有横板12,横板12的上方设有圆辊10,圆辊10的前端面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板体11,销轴时圆辊10受力时可以在板体11的一端转动,底板8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方杆6,方杆6的外壁与竖板4的底部内壁间隙配合,方杆6对竖板4起到定位作用,底板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橡胶垫9,橡胶垫9可以增大摩擦力,提高稳定性,方杆6的一端内壁通过螺栓7与竖板4的一侧下方内壁螺纹连接,横板12的一侧设有张紧结构2,张紧结构2实现对输送带3的张紧,便于工作人员自动的对输送带3进行张紧,操作简单,节省时间。

[0020] 张紧结构2包括电机一2a2,电机一2a2的底部与横板12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电机一2a2的型号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而定,电机一2a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2a1,螺纹杆2a1的外壁上方螺纹连接有直板2a5,直板2a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竖筒2a4,竖筒2a4的顶部与板体11的底部一侧固定连接,竖筒2a4的底部内壁间隙配合有竖杆2a3,竖杆2a3对竖筒2a4受力移动时起到限位作用,竖杆2a3的底部与横板12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电机一2a2带动螺纹杆2a1转动,螺纹杆2a1带动直板2a5向上移动,直板2a5带动竖筒2a4向上移动,竖筒2a4带动板体11向上移动,板体11带动圆辊10向上移动,圆辊10将输送带3顶起,进而实现对输送带3的张紧,便于工作人员自动的对输送带3进行张紧,操作简单,节省时间。

[0021] 工作原理:[0022] 首先将竖板4插在方杆6的外壁,转动螺栓7,进而实现对方杆6与竖板4的固定,将电机一2a2和电机二5连接外接电源,电机一2a2开始工作,电机一2a2带动螺纹杆2a1转动,螺纹杆2a1带动直板2a5向上移动,直板2a5带动竖筒2a4向上移动,竖筒2a4带动板体11向上移动,板体11带动圆辊10向上移动,圆辊10将输送带3顶起,进而实现对输送带3的张紧,电机二5开始工作,电机二5带动一侧的输送辊1转动,进而使输送带3进行转动,进而实现对物品的输送。实施例2:

[0023] 参照附图1、2和5:本实施例中,一种输送带用的张紧装置,其中张紧结构2还可以包括丝杆2b1和螺母2b2,丝杆2b1的底部与底板8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丝杆2b1的外壁与横板12的一端凹槽间隙配合,丝杆2b1的外壁上方螺纹连接有螺母2b2,螺母2b2的底部与横板12的顶部一侧相贴合。

[0024] 工作原理:[0025] 首先转动螺母2b2,使螺母2b2从丝杆2b1的外壁移出,向上横板12,将横板12从丝杆2b1的外壁移出,进而实现对横板12的拆卸,便于工作人员对张紧结构2进行拆卸,进而便于工作人员对该装置进行输送。[0026]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通过参考优选的实施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是,本专业普通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作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各样变化。



声明:
“输送带用的张紧装置”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全国热门有色金属技术推荐
展开更多 +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信息请您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最新更新技术

报名参会
更多+

报告下载

第二届关键基础材料模拟、制备与评价技术交流会
推广

热门技术
更多+

衡水宏运压滤机有限公司
宣传
环磨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
专利人/作者信息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