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要求书: 1.一种输送带接头设备,包括上模(1)和下模(3),下模(3)上安装输送带定位结构,上模(1)位于下模(3)上方,且二者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上模外壳的内底部设有上模加热组件,上模(1)内壳中还设有上模散热组件;下模外壳的内顶部设有下模加热组件,下模外壳中还设有下模散热组件和压力调节组件,压力调节组件自下方为下模外壳的顶部提供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带接头设备,其特征在于:输送带定位结构包括沿长度方向安装在下模(3)上方的两压杆(5),压杆(5)通过调整螺栓(4)固定在下模(3)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带接头设备,其特征在于:上模加热组件包括上模加热垫(1.5)和与上模加热垫(1.5)对应设置的上模温度检测器,上模散热组件包括上模散热风扇(1.2),上模加热垫(1.5)、上模散热风扇(1.2)和上模温度检测器均连接控制系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带接头设备,其特征在于:上模散热组件还包括上模散热板(1.4),上模散热板(1.4)位于上模加热垫(1.5)上方,上模散热风扇(1.2)安装在上模散热板(1.4)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带接头设备,其特征在于:对应上模散热风扇(1.2)所在位置,在上模外壳上开设若干上模散热孔(7)。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的输送带接头设备,其特征在于:上模外壳包括上壳体(1.1)和上模托板(1.6),上模托板(1.6)装配在上壳体(1.1)底部、将上壳体(1.1)封闭。
7.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所述的输送带接头设备,其特征在于:下模加热组件包括下模加热垫(3.2)和与下模加热垫(3.2)对应设置的下模温度检测器,下模散热组件包括下模散热风扇(3.5);下模加热垫(3.2)、下模散热风扇(3.5)和下模温度检测器均连接控制系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送带接头设备,其特征在于:压力调节组件包括气囊(3.7),气囊(3.7)通过气路与压力源连接,气路上安装压力检测器;下模散热风扇(3.5)安装在风扇安装罩(3.6)内;下模散热组件还包括下模散热板(3.3),下模加热垫(3.2)、下模散热板(3.3)、风扇安装罩(3.6)、气囊(3.7)自上而下安装在下模外壳内;压力检测器、压力源均连接控制系统;下模外壳包括下壳体(3.8)和下模盖板(3.1),下模盖板(3.1)装配在下壳体(3.8)顶部、将下壳体(3.8)封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输送带接头设备,其特征在于:沿下模(3)长度方向设置呈左右对称的两条气囊(3.7),两气囊(3.7)分别从两侧向上顶风扇安装罩(3.6)。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送带接头设备,其特征在于:对应下模散热风扇(3.5)所在位置,在下模外壳上开设若干下模散热孔(6)。
说明书: 输送带接头设备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送带接头设备,主要应用于工业输送带、动力带的加工。背景技术[0002] 现今工业皮带在各行业中应用非常广泛,皮带的种类也非常多,其中以PC带、PU带、聚乙烯带、尼龙带、铁氟龙带、橡胶带、毛毡带等为主,对于皮带的硫化接头一直是很多
厂家头痛的问题,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缺陷:
[0003] 1、现有输送带接头设备虽然能达到接头的效果,但由于现有设备主要以水冷机和老式的风冷机为主,这两种设备存在诸多的不足,如:水冷机重量大、移动不便,对于现场服
务非常不方便,设备附加配件多,时效性及效率性都非常差;而老式的风冷机虽然解决了重
量性上的问题,但是相对水冷机存在接头性能差、变形大、温度控制复杂的问题。
[0004] 2、现有输送带接头设备中采用压力表来检测输送带接头对接工艺中的压力参数,压力检测存在延迟,从而难以控制对接压力,影响最终输送带接头性能。
[0005] 综上,现有设备在接头精度及控制性和效率上很受限制。实用新型内容
[0006]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输送带接头对接精度和对接质量、操作简单且实用性强的输送带接头设备。
[0007]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输送带接头设备,包括上模和下模,下模上安装输送带定位结构,上模位于下模上方,且二者固定连接;上模外壳的内底部设有上模加热组件,上模外壳
中还设有上模散热组件;下模外壳的内顶部设有下模加热组件,下模外壳中还设有下模散
热组件和压力调节组件,压力调节组件自下方为下模外壳的顶部提供压力。
[0008] 以下以齿接型输送带的接头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进行阐述:[0009] 首先将输送带接头设备的上模和下模分开,将打好齿型的输送带铺装在下模上方,同时用输送带定位结构固定住输送带;然后将上模压在输送带上方,通过紧固件(如螺
栓等)将上模和下模固定连接。此步操作中可根据不同材质的输送带铺设不同隔纸来达到
防粘等效果。
[0010] 上述操作步骤完成后,通过上模加热组件、下模加热组件进行加热,当上模温度、下模温度达到输送带的硫化温度后保温一段时间,同时通过压力调节组件调节好压力,以
满足输送带接头对接工艺过程中对压力的需求,确保在适宜温度、适宜压力以及适宜保温
时间下将输送带进行充分硫化融合;保温结束后通过上模散热组件、下模散热组件分别对
上模、下模进行冷却,当上模温度、下模温度降至冷却截止温度后整机停机,运行完一个流
程。
[0011] 与常规输送带接头设备相比,本实用新型在上模和下模中设置相互独立的散热组件,既能够提高整体设备的冷却效率,又能够对上模和下模均匀冷却。
[0012] 优选的,输送带定位结构包括沿长度方向安装在下模上方的两压杆,压杆通过调整螺栓固定在下模上。通过压杆能够方便的将输送带进行固定,同时可以根据输送带厚度
的不同灵活的调节压杆高度,适用范围广。
[0013] 本实用新型所述输送带接头设备的上模中:[0014] 优选的,上模加热组件包括上模加热垫和与上模加热垫对应设置的上模温度检测器,上模散热组件包括上模散热风扇,上模加热垫、上模散热风扇和上模温度检测器均连接
控制系统。上模加热垫用于对上模进行加热,上模温度检测器用于检测上模温度,上模散热
风扇用于降温。当上模温度达到设定硫化温度(即输送带所需硫化温度)后进行保温(保温
原理如下:上模温度检测器不停的采集上模温度,并将温度转换成电信号传输给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将接收到的温度信号与预先设定的硫化温度值进行比较,当采集的温度值高于设
定硫化温度值时,控制系统控制上模加热垫停止加热,当采集的温度值低于设定硫化温度
值时,控制系统控制上模加热垫开始加热,从而达到维持输送带所需硫化温度的目的,最终
实现保温),保温至所需时间后,上模散热风扇开始工作,对上模进行冷却,当上模温度降至
冷却截止温度后停止。上模温度检测器可采用温度传感器、温度变送器等。
[0015] 进一步优选的,上模散热组件还包括上模散热板,上模散热板位于上模加热垫上方,上模散热风扇安装在上模散热板上方。上模散热板配合上模散热风扇,主要用于整机设
备和上模加热垫的散热降温。
[0016] 为了确保上模散热效果、实现快速冷却,对应上模散热风扇所在位置,在上模外壳上开设若干上模散热孔。
[0017] 本实用新型所述输送带接头设备的下模中:[0018] 优选的,下模加热组件包括下模加热垫和与下模加热垫对应设置的下模温度检测器,下模散热组件包括下模散热风扇;下模加热垫、下模散热风扇和下模温度检测器均连接
上述控制系统。下模加热垫用于对下模进行加热,下模温度检测器用于检测下模温度,下模
散热风扇用于降温。当下模温度达到设定硫化温度(即输送带所需硫化温度)后进行保温
(保温原理同上),保温至所需时间后,下模散热风扇开始工作,对下模进行冷却,当下模温
度降至冷却截止温度后停止。下模温度检测器可采用温度传感器、温度变送器等。
[0019] 优选的,压力调节组件包括气囊,气囊通过气路与压力源连接,气路上安装压力检测器;下模散热风扇安装在风扇安装罩内;下模散热组件还包括下模散热板,下模加热垫、
下模散热板、风扇安装罩、气囊自上而下安装在下模外壳内;压力检测器、压力源均连接上
述控制系统;下模外壳包括下壳体和下模盖板,下模盖板装配在下壳体顶部、将下壳体封
闭。压力检测器用于检测压力,可采用压力传感器、压力变送器等。
[0020] 由上述可知,下模内各组件与上模内各组件在结构上非常相似,区别在于下模内增加了风扇安装罩和压力调节组件。
[0021] 风扇安装罩的主要功能是用于安装下模散热风扇,以避免下模散热风扇接触压力调节组件中的气囊,防止气囊受损。
[0022] 压力调节组件用于提供稳定压力。因采用气囊提供所需压力的过程中会有压力损失,因此本实用新型中采用压力调节组件来实现压力的自动补偿,从而提供稳定压力,实现
整机工作中对输送带接头对接压力的要求,具体压力补偿原理如下:压力检测器不停的采
集气囊压力,并将压力转换成电信号传输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将接收到的压力信号与预
先设定的输送带接头对接压力值进行比较,当采集的压力值达到所设定的压力值时,控制
系统控制压力源停止工作,停止向气囊内供气;当采集的压力值低于所设定的压力值时,控
制系统启动压力源,开始向气囊内供气,以维持稳定压力。本实用新型中,因下模中有下模
加热组件,因此要求所述气囊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能。
[0023] 本实用新型中下模外壳为下模内各组件的安装提供空间,同时结构性上也要能够满足抗变形的要求(所采用型材材质可以为各种铝材或者钢材)。下模外壳中的下模盖板有
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将来自于气囊的压力传递给输送带,为输送带接头工艺提供所需压力,
因此下模盖板仅仅是装配在下壳体上,能够对下模外壳中的各组件进行定位即可,但并不
与下壳体固定,同时下模盖板本身也要有一定的抗热变形的能力,下模盖板还能够使输送
带在接头对接过程中达到所需平整度。
[0024] 压力源可选择常规市售的压力泵、气泵等,用于向气囊中充气,压力源设置在下模外部即可。下模散热板配合下模散热风扇,主要用于整机设备和下模加热垫的散热降温。
[0025] 进一步优选的,沿下模长度方向设置呈左右对称的两条气囊,两气囊分别从两侧向上顶风扇安装罩,使风扇安装罩平稳受力,并将所受力向上平稳的传递至下模盖板,最终
传递给输送带,从而为输送带接头对接过程中所需压力提供保障。
[0026] 为了确保下模散热效果、实现快速冷却,对应下模散热风扇所在位置,在下模外壳上开设若干下模散热孔,加快散热速度。
[0027] 与下模外壳相似,本实用新型中的上模外壳为上模内各组件的安装提供空间,同时结构性上也要能够满足抗变形的要求(所采用型材材质可以为各种铝材或者钢材),实际
应用时可采用以下所述分体式结构:上模外壳包括上壳体和上模托板,上模托板装配在上
壳体底部、将上壳体封闭。其中,上模托板的主要功能是将上模外壳中的各组件进行固定,
其本身要有一定的抗热变形的能力,同时通过上模托板还能够使输送带在接头对接过程中
达到所需平整度。
[0028]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0029] 与常规输送带接头设备相比,本实用新型在上模、下模中设置相互独立的散热组件,既能够提高整体设备的冷却效率,又能够对上模和下模均匀冷却;通过上模温度组件和
下模温度组件能够使上模和下模的加热温度始终保持在输送带所需硫化温度,从而提高接
头对接精度,操作简单,实用性强;通过压力调节组件能够根据不同的输送带调节至所适合
的压力,并能够实现压力的自动补偿,从而为输送带接头对接过程中所需压力提供保障,提
高接头对接质量。
附图说明[0030]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0031] 图2是上模的结构示意图;[0032] 图3是下模的结构示意图;[0033] 图4是将输送带铺装在下模上方的示意图。[0034] 图中:1、上模;2、紧固件;3、下模;4、调整螺栓;5、压杆;6、下模散热孔;7、上模散热孔;8、输送带;
[0035] 1.1、上壳体;1.2、上模散热风扇;1.3、上模隔热板;1.4、上模散热板;1.5、上模加热垫;1.6、上模托板;
[0036] 3.1、下模盖板;3.2、下模加热垫;3.3、下模散热板;3.4、下模隔热板;3.5、下模散热风扇;3.6、风扇安装罩;3.7、气囊;3.8、下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0037]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0038]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输送带接头设备包括上模1和下模3,下模3上安装输送带定位结构,上模1位于下模3上方,且二者通过紧固件2固定连接。
[0039] 输送带定位结构包括沿长度方向安装在下模3上方的两压杆5,压杆5通过调整螺栓4固定在下模3上。通过压杆5能够方便的将输送带8进行固定,同时,可以根据输送带厚度
的不同来灵活调节压杆5高度,适用范围广。
[0040] 在上述输送带接头设备的上模1中:[0041] 上模外壳的内底部设有上模加热组件,上模1内壳中还设有上模散热组件。具体细节结构如下:
[0042] 上模加热组件包括上模加热垫1.5和与上模加热垫1.5对应设置的上模温度检测器,上模加热垫1.5、上模温度检测器均连接控制系统。上模加热垫1.5用于对上模1进行加
热。上模温度检测器可采用温度传感器、温度变送器等,用于检测上模1温度。
[0043] 上模散热组件包括上模散热板1.4、上模隔热板1.3和上模散热风扇1.2,上模散热风扇1.2连接上述控制系统,上模散热板1.4位于上模加热垫1.5上方,上模隔热板1.3安装
在上模散热板1.4上方,上模散热风扇1.2安装在上模隔热板1.3上方,上模散热板1.4配合
上模散热风扇1.2,主要用于整机设备和上模加热垫1.5的散热降温。本实施例中设置了上
模隔热板1.3,起相应的隔热作用,防止热量传递给上模散热风扇1.2,对上模散热风扇1.2
的使用寿命产生影响。
[0044] 为了确保上模1散热效果、实现快速冷却,对应上模散热风扇1.2所在位置,在上模外壳上开设若干上模散热孔7。
[0045] 本实施例中的上模外壳为上内各组件的安装提供空间,同时结构性上也要能够满足抗变形的要求(所采用型材材质可以为各种铝材或者钢材),本实施例中的上模外壳采用
分体式结构,具体结构如下:上模外壳包括上壳体1.1和上模托板1.6,上模托板1.6装配在
上壳体1.1底部、将上壳体1.1封闭。其中,上模托板1.6的主要功能是将上模外壳中的各组
件进行固定,其本身要有一定的抗热变形的能力,同时通过上模托板1.6还能够使输送带在
接头对接过程中达到所需平整度。
[0046] 在上述输送带接头设备的下模3中:[0047] 下模外壳的内顶部设有下模加热组件,下模外壳中还设有下模散热组件和压力调节组件,压力调节组件自下方为下模外壳的顶部提供压力。具体细节结构如下:
[0048] 下模加热组件包括下模加热垫3.2和与下模加热垫3.2对应设置的下模温度检测器,下模加热垫3.2和下模温度检测器连接上述控制系统。下模加热垫3.2用于对下模3进行
加热,下模温度检测器可采用温度传感器、温度变送器等,用于检测下模3温度。
[0049] 下模散热组件包括下模散热板3.3、下模隔热板3.4和下模散热风扇3.5;下模散热板3.3位于下模加热垫3.2下方;下模散热风扇3.5连接上述控制系统,其安装在风扇安装罩
3.6内;下模散热板3.3、下模隔热板3.4、风扇安装罩3.6自上而下设置。下模散热板3.3配合
下模散热风扇3.5,主要用于整机设备和下模加热垫3.2的散热降温。下模隔热板3.4的作用
与上模隔热板1.3相似,此处不再细述。
[0050] 为了确保下模3散热效果、实现快速冷却,对应下模散热风扇3.5所在位置,在下模外壳上开设若干下模散热孔6,加快散热速度。
[0051] 压力调节组件包括沿下模3长度方向设置且呈左右对称的两条气囊3.7,气囊3.7安装在风扇安装罩3.6下方,气囊3.7通过气路与压力源连接,气路上安装压力检测器,压力
检测器用于检测压力,具体可以采用压力传感器、压力变送器等,压力检测器、压力源连接
上述控制系统;下模外壳包括下壳体3.8和下模盖板3.1,下模盖板3.1装配在下壳体3.8顶
部、将下壳体3.8封闭。本实施例中两条气囊3.7分别从两侧向上顶风扇安装罩3.6,使风扇
安装罩3.6平稳受力,并将所受力向上平稳的传递至下模盖板3.1,最终传递给输送带8,从
而为输送带接头对接过程中所需压力提供保障。通过将下模散热风扇3.5安装在风扇安装
罩3.6内,能够避免下模散热风扇3.5接触压力调节组件中的气囊3.7,防止气囊3.7受损。压
力源可选择常规市售的压力泵、气泵等,用于向气囊3.7中充气,压力源设置在下模3的外部
即可。
[0052] 本实施例中的压力调节组件用于提供稳定压力。因采用气囊3.7提供所需压力的过程中会有压力损失,因此本实施例中采用压力调节组件来实现压力的自动补偿,从而提
供稳定压力,实现整机工作中对输送带接头对接压力的要求,具体压力补偿原理如下:压力
检测器不停的采集气囊3.7压力,并将压力转换成电信号传输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将接收
到的压力信号与预先设定的输送带接头对接压力值进行比较,当采集的压力值达到所设定
的压力值时,控制系统控制压力源停止工作,停止向气囊3.7内供气;当采集的压力值低于
所设定的压力值时,控制系统启动压力源,开始向气囊3.7内供气,以维持稳定压力。本实施
例中,因下模3中有下模加热组件,因此要求所述气囊3.7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能。
[0053] 与上模外壳相同,本实施例中的下模外壳为下模3内各组件的安装提供空间,同时结构性上也要能够满足抗变形的要求(所采用型材材质可以为各种铝材或者钢材)。下模外
壳中的下模盖板3.1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将来自于气囊3.7的压力传递给输送带,为输
送带接头工艺提供所需压力,因此下模盖板3.1仅仅是装配在下壳体3.8上,能够对下模外
壳中的各组件进行定位即可,但并不与下壳体3.8固定,同时下模盖板3.1本身也要有一定
的抗热变形的能力,下模盖板3.1还能够使输送带在接头对接过程中达到所需平整度。
[0054] 以下以齿接型输送带的接头为例对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进行阐述:[0055] 首先将输送带接头设备的上模1和下模3分开,将打好齿型的输送带8按照图4所示铺装在下模3上方,同时通过两侧的压杆5固定住输送带8;然后将上模1压在输送带8上方,
通过紧固件2将上模1和下模3固定连接。此步操作中可根据不同材质的输送带铺设不同隔
纸来达到防粘等效果。
[0056] 上述操作步骤完成后,通过控制系统启动上模加热垫1.5、下模加热垫3.2,分别对上模1、下模3进行加热,并通过上模温度检测器、下模温度检测器检测上模1、下模3的温度,
当上模1温度、下模3温度达到所设定硫化温度(即输送带所需硫化温度)后,保温一段时间,
与此同时,通过控制系统启动压力源对气囊3.7进行充气,并通过压力调节组件自动补偿压
力,为输送带接头对接过程中所需压力提供保障,确保在适宜温度、适宜压力以及适宜保温
时间下将输送带进行充分硫化融合;保温结束后,通过控制系统启动上模散热风扇1.2、下
模散热风扇3.5工作,并通过上模散热板1.4、下模散热板3.3对整机和上模加热垫1.5、下模
加热垫3.2进行冷却,当上模1温度、下模3温度降至所设定的冷却截止温度后整机停机,运
行完一个流程。在上述工作过程中,控制系统实现功能所依赖的计算机程序属于本领域技
术人员的公知常识。
[0057] 在实际应用时,为了便于对设定参数进行显示和调节,可以配备常规显示器,以便使用者可以实时了解设备整机的运行情况。
[0058] 与常规输送带接头设备相比,本实施例所述设备在上模1、下模3中设置相互独立的散热组件,既能够提高整体设备的冷却效率,又能够对上模1和下模3均匀冷却;通过上模
温度组件和下模温度组件能够使上模1和下模3的加热温度始终保持在输送带所需硫化温
度,从而提高接头对接精度,操作简单,实用性强;通过压力调节组件能够根据不同的输送
带调节至所适合的压力,并能够实现压力的自动补偿,从而为输送带接头对接过程中所需
压力提供保障,提高接头对接质量。
声明:
“输送带接头设备”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