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要求书: 1.一种反应釜固体物料智能上料装置,包括反应釜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体(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盖板(2),所述盖板(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机架(3),所述盖板(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位于机架(3)前侧的固定箱(4),所述固定箱(4)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延伸至固定箱(4)右侧的双向螺旋输送轴(5),所述固定箱(4)的顶部后侧固定安装有位于机架(3)前侧的主电机(6),所述主电机(6)的输出轴上转动连接有与双向螺旋输送轴(5)转动连接的传动带(7),所述固定箱(4)的顶部前侧固定安装有位于主电机(6)前侧且与固定箱(4)的内部相通的料箱(8),所述料箱(8)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阻料板(9),所述料箱(8)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架(10),所述固定架(10)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延伸至固定架(10)右侧的电动推杆(11),所述电动推杆(1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延伸至料箱(8)内部并与料箱(8)滑动连接且位于阻料板(9)底部的导料板(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应釜固体物料智能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体(1)的底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数量为两个的支撑腿,所述反应釜体(1)的前侧设置有控制箱,所述机架(3)的顶部设置有驱动电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应釜固体物料智能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箱(4)的内部设置有位于双向螺旋输送轴(5)外部并与其转动连接的支撑轴承座,所述盖板(2)的内部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与固定箱(4)内部相通的通料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应釜固体物料智能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箱(4)的顶部设置有与主电机(6)连接的机座,所述盖板(2)的顶部设置有位于固定箱(4)右侧且位于传动带(7)外部的防护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应釜固体物料智能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料板(9)的内部设置有延伸至阻料板(9)底部其数量为四个的导料管。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反应釜固体物料智能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推杆(11)的外部设置有与固定架(10)连接的支架,所述驱动电机、主电机(6)和电动推杆(11)均与控制箱电连接,所述料箱(8)的内部右侧设置有位于导料板(12)外部并与其滑动连接的滑座,所述导料板(12)的内部开设有与导料管相对应的进料孔。
说明书: 一种反应釜固体物料智能上料装置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应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反应釜固体物料智能上料装置。背景技术[0002] 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
[0003] 现有的反应釜应用已经十分广泛了,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优点,针对现有反应釜,其对固体物料进行上料时,会因为固体物料较多造成上料孔堵塞不方便上料的问题,
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故而提出了一种反应釜固体物料智能上料装置来解决上述中的问
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反应釜固体物料智能上料装置,具备方便快速上料的优点,解决了对固体上料易堵塞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方便上料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反应釜固体物料智能上料装置,包括反应釜体,所述反应釜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盖板,所述盖板的顶部固
定安装有机架,所述盖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位于机架前侧的固定箱,所述固定箱的内部转
动连接有延伸至固定箱右侧的双向螺旋输送轴,所述固定箱的顶部后侧固定安装有位于机
架前侧的主电机,所述主电机的输出轴上转动连接有与双向螺旋输送轴转动连接的传动
带,所述固定箱的顶部前侧固定安装有位于主电机前侧且与固定箱的内部相通的料箱,所
述料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阻料板,所述料箱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左侧
固定安装有延伸至固定架右侧的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延伸至料箱内
部并与料箱滑动连接且位于阻料板底部的导料板。
[0006] 优选的,所述反应釜体的底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数量为两个的支撑腿,所述反应釜体的前侧设置有控制箱,所述机架的顶部设置有驱动电机。
[0007] 优选的,所述固定箱的内部设置有位于双向螺旋输送轴外部并与其转动连接的支撑轴承座,所述盖板的内部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与固定箱内部相通的通料孔。
[0008] 优选的,所述固定箱的顶部设置有与主电机连接的机座,所述盖板的顶部设置有位于固定箱右侧且位于传动带外部的防护罩。
[0009] 优选的,所述阻料板的内部设置有延伸至阻料板底部其数量为四个的导料管。[0010] 优选的,所述电动推杆的外部设置有与固定架连接的支架,所述驱动电机、主电机和电动推杆均与控制箱电连接,所述料箱的内部右侧设置有位于导料板外部并与其滑动连
接的滑座,所述导料板的内部开设有与导料管相对应的进料孔。
[001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反应釜固体物料智能上料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2] 1、该反应釜固体物料智能上料装置,通过固定架上设置的电动推杆,方便于电动推杆的启动可以拉动导料板在料箱的内部实现滑动,当导料板移动至进料孔与导料管相对
应时,方便料箱内部的固定物料贯穿导料管与进料孔进入到固定箱的内部,该导料机构通
过对固定物料从多个导料管与进料孔进入到固定箱的内部,进而有效的达到匀料的效果。
[0013] 2、该反应釜固体物料智能上料装置,通过机座上设置的主电机,方便于主电机的启动可以带动传动带转动,转动后的传动带带动双向螺旋输送轴,进而双向螺旋输送轴将
固定箱内部的固体物料输送至贯穿通料孔进入到反应釜体的内部,该螺旋输送机构可以进
一步的达到匀料的效果,避免物料堆积使通料孔被堵塞,导致不方便上料。
附图说明[0014]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0015] 图2为本实用新型盖板与固定箱示意图;[0016] 图3为本实用新型盖板与料箱结构示意图。[0017] 图中:1反应釜体、2盖板、3机架、4固定箱、5双向螺旋输送轴、6主电机、7传动带、8料箱、9阻料板、10固定架、11电动推杆、12导料板。
具体实施方式[0018]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9] 请参阅图1?3,一种反应釜固体物料智能上料装置,包括反应釜体1,反应釜体1的底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数量为两个的支撑腿,反应釜体1的前侧设置有控制箱,反应釜体1
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盖板2,盖板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机架3,机架3的顶部设置有驱动电机,盖
板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位于机架3前侧的固定箱4,盖板2的内部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与固定箱
4内部相通的通料孔,固定箱4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延伸至固定箱4右侧的双向螺旋输送轴5,
固定箱4的内部设置有位于双向螺旋输送轴5外部并与其转动连接的支撑轴承座,固定箱4
的顶部后侧固定安装有位于机架3前侧的主电机6,固定箱4的顶部设置有与主电机6连接的
机座,主电机6的输出轴上转动连接有与双向螺旋输送轴5转动连接的传动带7,盖板2的顶
部设置有位于固定箱4右侧且位于传动带7外部的防护罩,固定箱4的顶部前侧固定安装有
位于主电机6前侧且与固定箱4的内部相通的料箱8,料箱8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阻料板9,阻料
板9的内部设置有延伸至阻料板9底部其数量为四个的导料管,料箱8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固
定架10,固定架10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延伸至固定架10右侧的电动推杆11,电动推杆11的外
部设置有与固定架10连接的支架,驱动电机、主电机6和电动推杆11均与控制箱电连接,电
动推杆1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延伸至料箱8内部并与料箱8滑动连接且位于阻料板9底部的导
料板12,料箱8的内部右侧设置有位于导料板12外部并与其滑动连接的滑座,导料板12的内
部开设有与导料管相对应的进料孔。
[0020] 综上所述,该反应釜固体物料智能上料装置,通过固定架10上设置的电动推杆11,方便于电动推杆11的启动可以拉动导料板12在料箱8的内部实现滑动,当导料板12移动至
进料孔与导料管相对应时,方便料箱8内部的固定物料贯穿导料管与进料孔进入到固定箱4
的内部,该导料机构通过对固定物料从多个导料管与进料孔进入到固定箱4的内部,进而有
效的达到匀料的效果。
[0021] 并且,通过机座上设置的主电机6,方便于主电机6的启动可以带动传动带7转动,转动后的传动带7带动双向螺旋输送轴5,进而双向螺旋输送轴5将固定箱4内部的固体物料
输送至贯穿通料孔进入到反应釜体1的内部,该螺旋输送机构可以进一步的达到匀料的效
果,避免物料堆积使通料孔被堵塞,导致不方便上料。
[0022]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
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
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
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
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
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023]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
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声明:
“反应釜固体物料智能上料装置”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