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要求书: 1.一种具有降尘作用的锚杆钻机,包括锚杆钻机本体(1)和装配车体(3),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配车体(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箱(14),所述水箱(14)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泵机(16),所述第一泵机(16)的抽水管贯穿延伸至水箱(14)内腔的底部,所述装配车体(3)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液压调节支架(7),所述锚杆钻机本体(1)中段的底部通过螺栓与液压调节支架(7)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锚杆钻机本体(1)上端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减震支座(6),所述减震支座(6)上方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蓄液分流桶(5),所述蓄液分流桶(5)的左侧连通有雾化喷头(4),所述雾化喷头(4)位于锚杆钻机本体(1)输出端的斜上方,所述蓄液分流桶(5)的右侧连通有第一软管(2),所述第一软管(2)的右端与第一泵机(16)的排水口连通,所述水箱(14)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调节机构(8),所述调节机构(8)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第一活动座(9),所述第一活动座(9)的内壁活动连接有高压雾化喷洒器(10),所述高压雾化喷洒器(10)右侧的下端活动连接有第二活动座(11),所述第二活动座(11)的底部与水箱(14)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水箱(14)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泵机(13),所述第二泵机(13)的抽风管贯穿延伸至水箱(14)内腔的底部,所述高压雾化喷洒器(10)的右端连通有第二软管(12),所述第二软管(12)的下端与第二泵机(13)的排水口连通,所述调节机构(8)包含有调节箱(81)、活动柱(82)、活动板(83)和伸缩气缸(84),所述调节箱(81)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伸缩气缸(84),所述伸缩气缸(8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板(83),所述活动板(8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活动柱(82),所述活动柱(82)的上端贯穿调节箱(81)并与第一活动座(9)的底部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降尘作用的锚杆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83)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调节箱(81)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配合滑块使用的滑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降尘作用的锚杆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泵机(13)和第一泵机(16)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座,且支撑座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缓冲垫。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降尘作用的锚杆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喷头(4)的数量为四个,所述雾化喷头(4)均匀对称分布于蓄液分流桶(5)的左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降尘作用的锚杆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车体(3)的驾驶室内设置有控制面板,且控制面板均与第二软管(12)、第一泵机(16)和伸缩气缸(84)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降尘作用的锚杆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软管(2)中段的表面设置有卡扣,且卡扣的底部与锚杆钻机本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降尘作用的锚杆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14)的正面设置有水位观察窗(15),所述水位观察窗(15)的斜上方设置有注水口。
说明书: 一种具有降尘作用的锚杆钻机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降尘作用的锚杆钻机。背景技术[0002] 随着高层建筑、大型基础设施工程项目的增多,深基坑工程越多越多,为了加强基坑边坡稳定,采用了很多边坡预应力锚索、支护锚杆,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土层、岩层进行锚杆钻机钻孔施工,钻孔内出来的土渣、碎石粉末飞扬,对大气造成扬尘污染,如何有效地解决锚杆钻机施工过程中除尘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0003] 经检索,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降尘作用的锚杆钻机”,其公告号为:CN213269786U,该申请包括锚杆钻机本体、安装架、水箱、水输送装置和雾化喷头,所述安装架固定于所述锚杆钻机本体的尾部,所述水箱安装于所述安装架上,所述水输送装置的进水端通过管路连通所述水箱内部,其出水端通过软管与所述雾化喷头连接并连通,所述雾化喷头装配于所述锚杆钻机本体的作业部靠近钻杆的位置,其喷淋方向朝向钻杆进给方向。优点:结构设计简单、合理,雾化喷头可随钻机同步移动,能有效的抑制钻孔内出来的土渣、碎石粉末飞扬,改善传统作业对大气造成的扬尘污染。
[0004] 虽然现有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使用者的使用需求,但在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缺陷,具体问题如下:只能够对钻口附近起到降尘的作用,覆盖面积小,无法对作业造成的扬尘现象进行很好的处理。[0005]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具有降尘作用的锚杆钻机。实用新型内容
[0006]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降尘作用的锚杆钻机,包括锚杆钻机本体和装配车体,所述装配车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箱,所述水箱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泵机,所述第一泵机的抽水管贯穿延伸至水箱内腔的底部,所述装配车体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液压调节支架,所述锚杆钻机本体中段的底部通过螺栓与液压调节支架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锚杆钻机本体上端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减震支座,所述减震支座上方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蓄液分流桶,所述蓄液分流桶的左侧连通有雾化喷头,所述雾化喷头位于锚杆钻机本体输出端的斜上方,所述蓄液分流桶的右侧连通有第一软管,所述第一软管的右端与第一泵机的排水口连通,所述水箱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第一活动座,所述第一活动座的内壁活动连接有高压雾化喷洒器,所述高压雾化喷洒器右侧的下端活动连接有第二活动座,所述第二活动座的底部与水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水箱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泵机,所述第二泵机的抽风管贯穿延伸至水箱内腔的底部,所述高压雾化喷洒器的右端连通有第二软管,所述第二软管的下端与第二泵机的排水口连通。[0007] 所述调节机构包含有调节箱、活动柱、活动板和伸缩气缸,所述调节箱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伸缩气缸,所述伸缩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活动柱,所述活动柱的上端贯穿调节箱并与第一活动座的底部活动连接。[0008] 优选的,所述活动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调节箱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配合滑块使用的滑轨。[0009] 优选的,所述第二泵机和第一泵机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座,且支撑座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缓冲垫。[0010] 优选的,所述雾化喷头的数量为四个,所述雾化喷头均匀对称分布于蓄液分流桶的左侧。[0011] 通过对雾化喷头的数量和位置进行确定,能够增大喷洒的覆盖面,提升对地面的抑尘效果。[0012] 优选的,所述装配车体的驾驶室内设置有控制面板,且控制面板均与第二软管、第一泵机和伸缩气缸电性连接。[0013] 优选的,所述第一软管中段的表面设置有卡扣,且卡扣的底部与锚杆钻机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0014] 通过设置卡扣,能够对第一软管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避免锚杆钻机本体在调节升降过程中对第一软管造成损伤。[0015] 优选的,所述水箱的正面设置有水位观察窗,所述水位观察窗的斜上方设置有注水口。[001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降尘作用的锚杆钻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0017] 1、一种具有降尘作用的锚杆钻机,通过设置第一软管、雾化喷头、蓄液分流桶、减震支座和第一泵机,能够对钻口处喷洒雾化水,多组雾化喷头的配合,增大了覆盖面积,起到了良好的抑尘效果,通过设置调节机构、第一活动座、高压雾化喷洒器、第二活动座、第二软管和第二泵机,能够对漂浮在空中的空气进行降尘,并且达到了便于调整喷洒角度的效果,进一步提升对作业周围环境的降尘效果。[0018] 2、一种具有降尘作用的锚杆钻机,通过设置滑块和滑轨,能够对活动板起到限位导向的作用,有效提升了活动柱升降的稳定性,通过设置支撑座和缓冲垫,能够对泵机起到支撑和缓冲的作用,有效减轻了泵机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震动,通过对雾化喷头的数量和位置进行确定,能够增大喷洒的覆盖面,提升对地面的抑尘效果,通过设置控制面板,能够在驾驶室内进行降尘作业,提升了装置使用的便捷性,通过设置卡扣,能够对第一软管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避免锚杆钻机本体在调节升降过程中对第一软管造成损伤,通过设置水位观察窗和注水口,能够便于对水箱内部的水量进行观察,并达到了便于及时补充的效果。附图说明[0019]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0020]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0021]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0022]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锚杆机本体装配示意图;[0023]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调节机构剖视示意图。[0024] 其中:1、锚杆钻机本体;2、第一软管;3、装配车体;4、雾化喷头;5、蓄液分流桶;6、减震支座;7、液压调节支架;8、调节机构;81、调节箱;82、活动柱;83、活动板;84、伸缩气缸;9、第一活动座;10、高压雾化喷洒器;11、第二活动座;12、第二软管;13、第二泵机;14、水箱;
15、水位观察窗;16、第一泵机。
具体实施方式[0025]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0026] 请参阅图1?4,一种具有降尘作用的锚杆钻机,包括锚杆钻机本体1和装配车体3,装配车体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箱14,水箱14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泵机16,第一泵机16的抽水管贯穿延伸至水箱14内腔的底部,装配车体3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液压调节支架7,锚杆钻机本体1中段的底部通过螺栓与液压调节支架7的上端固定连接,锚杆钻机本体1上端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减震支座6,减震支座6上方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蓄液分流桶5,蓄液分流桶5的左侧连通有雾化喷头4,雾化喷头4位于锚杆钻机本体1输出端的斜上方,蓄液分流桶5的右侧连通有第一软管2,第一软管2的右端与第一泵机16的排水口连通,水箱14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调节机构8,调节机构8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第一活动座9,第一活动座9的内壁活动连接有高压雾化喷洒器10,高压雾化喷洒器10右侧的下端活动连接有第二活动座11,第二活动座11的底部与水箱14的顶部固定连接,水箱14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泵机13,第二泵机13的抽风管贯穿延伸至水箱14内腔的底部,高压雾化喷洒器10的右端连通有第二软管12,第二软管12的下端与第二泵机13的排水口连通。
[0027] 调节机构8包含有调节箱81、活动柱82、活动板83和伸缩气缸84,调节箱81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伸缩气缸84,伸缩气缸8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板83,活动板8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活动柱82,活动柱82的上端贯穿调节箱81并与第一活动座9的底部活动连接。[0028] 具体的,活动板83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调节箱81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配合滑块使用的滑轨。[0029]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滑块和滑轨,能够对活动板83起到限位导向的作用,有效提升了活动柱82升降的稳定性。[0030] 具体的,第二泵机13和第一泵机16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座,且支撑座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缓冲垫。[0031]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支撑座和缓冲垫,能够对泵机起到支撑和缓冲的作用,有效减轻了泵机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震动。[0032] 具体的,雾化喷头4的数量为四个,雾化喷头4均匀对称分布于蓄液分流桶5的左侧。[0033]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雾化喷头4的数量和位置进行确定,能够增大喷洒的覆盖面,提升对地面的抑尘效果。[0034] 具体的,装配车体3的驾驶室内设置有控制面板,且控制面板均与第二软管12、第一泵机16和伸缩气缸84电性连接。[0035]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控制面板,能够在驾驶室内进行降尘作业,提升了装置使用的便捷性。[0036] 具体的,第一软管2中段的表面设置有卡扣,且卡扣的底部与锚杆钻机本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0037]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卡扣,能够对第一软管2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避免锚杆钻机本体1在调节升降过程中对第一软管2造成损伤。[0038] 具体的,水箱14的正面设置有水位观察窗15,水位观察窗15的斜上方设置有注水口。[0039]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水位观察窗15和注水口,能够便于对水箱14内部的水量进行观察,并达到了便于及时补充的效果。[0040] 在使用时,在锚杆钻机本体1进行钻孔作业时,开启第一泵机16,通过第一泵机16作业能够将水箱14中的水抽入第一软管2,通过第一软管2进入蓄液分流桶5,通过蓄液分流桶5分流至雾化喷头4,通过多组雾化喷头4能够对钻口处喷洒雾化水,覆盖面广,起到了良好的抑尘效果,少量灰尘依然会漂浮至空气中,可开启第二泵机13,通过第二泵机13作业能够将水箱14中的水抽入第二软管12,通过第二软管12进入高压雾化喷洒器10,通过高压雾化喷洒器10的增压和雾化,能够喷洒至高空,能够对空气中的粉尘进行吸附,达到了降尘的效果,并且通过控制调节机构8,能够以第二活动座11处为中心,带动高压雾化喷洒器10进行转动,极大的提升了降尘的覆盖面,进一步提升了装置的降尘效果以上便是整个装置的工作过程,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0041]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0042]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0043]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声明:
“具有降尘作用的锚杆钻机”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