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要求书: 1.一种碟式分离机连续排固、间隙排固同时进行结构,包括机座(1)、立轴(2)、排渣口(3)和机身(4),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1)呈喇叭口状,机座(1)的上端部开设有排渣口(3),机座(1)的顶部与机身(4)活动连接,所述立轴(2)沿机座(1)的中轴线方向贯穿机座(1),所述立轴(2)上方设置有转鼓架(6),所述转鼓架(6)外侧叠放有碟片组(5);所述排渣口(3)下侧设置有承载框架(7),所述承载框架(7)与机座(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承载框架(7)的底部固定设置有伺服电缸(8),所述伺服电缸(8)的输出端活动连接有顶盖(11),所述顶盖(11)与密封堵头(9)固定连接,所述排渣口(3)的上侧设置有缓冲垫块(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碟式分离机连续排固、间隙排固同时进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电缸(8)的外侧设置有密封框(12),所述密封框(12)固定于承载框架(7)内侧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碟式分离机连续排固、间隙排固同时进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渣口(3)倾斜向下,排渣口(3)的中心轴线与水平面夹角范围为10?4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碟式分离机连续排固、间隙排固同时进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垫块(10)嵌设在机座(1)上,其下端面与排渣口(3)的中心轴线相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碟式分离机连续排固、间隙排固同时进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堵头(9)嵌设于承载框架(7)内,密封堵头(9)的上端面与缓冲垫块(10)的下端面相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碟式分离机连续排固、间隙排固同时进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1)与机身(4)通过螺栓(14)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碟式分离机连续排固、间隙排固同时进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1)和机身(4)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圈(13)。
说明书: 一种碟式分离机连续排固、间隙排固同时进行结构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蝶式分离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碟式分离机连续排固、间隙排固同时进行结构。背景技术[0002] 碟式分离机是立式离心机,通过传动装置由电动机驱动转鼓高速旋转;当悬浮液流过碟片之间的间隙时,固体颗粒在离心机作用下沉降到碟片上形成沉渣;沉渣沿碟片表面滑动而脱离碟片并积聚在转鼓内直径最大的部位,分离后的液体从出液口排出转鼓,积聚在转鼓内的固体在分离机停机后拆开转鼓由人工清除,或通过排渣机构在不停机的情况下从转鼓中排出。[0003] 而目前蝶式分离机排渣机构所采用在活塞环下部通过水泵注入水,使活塞环向上移动封堵排渣口,进行分离;通过排出活塞环下部的水,使活塞环下移,露出排渣口,使分离的固体颗粒从排渣口排出,完成排渣工作。这种结构无法实现连续排固和间隙排固同时进行,而且该类自动排渣结构一方面采用注水加压促使活塞环对排渣口进行闭、合的过程响应速度慢,另一方面由于管路机构较多,造成设备故障率提高;而且活塞环与排渣口的结构设置不合理,排渣流速较低,影响排渣效率。[0004] 为此,我们设计出了一种碟式分离机连续排固、间隙排固同时进行结构来解决以上问题。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自动排渣口闭合速度慢、管路复杂,故障率高及排渣速度慢等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碟式分离机连续排固、间隙排固同时进行结构。[0006]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0007] 一种碟式分离机连续排固、间隙排固同时进行结构,包括机座、立轴、排渣口和机身,所述机座呈喇叭口状,机座的上端部开设有排渣口,机座的顶部与机身活动连接,所述立轴沿机座的中轴线方向贯穿机座,所述立轴上方设置有转鼓架,所述转鼓架外侧叠放有碟片组;所述排渣口下侧设置有承载框架,所述承载框架与机座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承载框架的底部固定设置有伺服电缸,所述伺服电缸的输出端活动连接有顶盖,所述顶盖与密封堵头固定连接,所述排渣口的上侧设置有缓冲垫块。[0008] 优选的,所述伺服电缸的外侧设置有密封框,所述密封框固定于承载框架内侧底部。[0009] 优选的,所述排渣口倾斜向下,排渣口的中心轴线与水平面夹角范围为10?45°。[0010] 优选的,所述缓冲垫块嵌设在机座上,其下端面与排渣口的中心轴线相平行。[0011] 优选的,所述密封堵头嵌设于承载框架内,密封堵头的上端面与缓冲垫块的下端面相平行。[0012] 优选的,所述机座与机身通过螺栓相连接。[0013] 优选的,所述机座和机身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圈。[001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伺服电缸带动密封堵头,实现对每个排渣口的精确密封控制,使得自排结构密封精确高、控制灵敏、执行相应速度快,连续排固和间隙排固同时进行,同时优化了设备结构,降低了设备故障率;通过对排渣口及密封堵头的结构外形的改变,提高了自动排渣速度,从而提高了分离机的分离效率。
附图说明[0015]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碟式分离机连续排固、间隙排固同时进行结构的排渣口密封闭合状态示意图;[0016]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碟式分离机连续排固、间隙排固同时进行结构的排渣口开启状态的示意图;[0017] 图3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0018] 图中各标号:1、机座;2、立轴;3、排渣口;4、机身;5、碟片组;6、转鼓架;7、承载框架;8、伺服电缸;9、密封堵头;10、缓冲垫块;11、顶盖;12、密封框;13、密封垫圈;14、螺栓。具体实施方式[0019]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0020] 实施例:[0021] 参照图1所示,一种碟式分离机连续排固、间隙排固同时进行结构,包括机座1、立轴2、排渣口3和机身4,机座1呈喇叭口状,机座1的上部开口大于机座1底部,在机座1的上端部开设有若干排渣口3,机座1的上部设置有机身4,机座1的上部顶面与机身4下部底面活动并且密封连接,所述立轴2沿机座1的中心轴线方向贯穿机座1,立轴2的一端伸入机座1内,立轴2上方设置有转鼓架6,并且立轴2与转鼓架6相连接,转鼓架6外侧固定有叠放的碟片组5。
[0022] 如图3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特别之处,排渣口3下侧设置有承载框架7,所述承载框架7与机座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承载框架7的底部固定设置有伺服电缸8,伺服电缸8的外侧设置有密封框12,密封框12固定于承载框架7内侧底部,密封框12用于保障伺服电缸8的工况稳定性,伺服电缸8的输出端从密封框12的上部伸出,伺服电缸8的输出端活动连接有顶盖11,顶盖11下端具有螺纹孔,与伺服电缸8的输出端的螺纹头可进行螺纹连接,顶盖11的上端与密封堵头9固定连接,顶盖11为帽状结构,增大了顶盖11与密封堵头9的有效接触面积,避免应力集中对密封堵头9造成疲劳损坏。[0023] 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伺服电缸8是伺服电机与丝杠一体化设计的模块化微型产品,将伺服电机的旋转运动转换成直线运动,同时将伺服电机最佳优点中精确转速控制,精确转数控制,精确扭矩控制转变成精确速度控制,精确位置控制,精确推力控制,实现高精度直线运动,使得密封堵头9对排渣口3的精确密封,另外伺服电缸8具有更环保,更节能,更干净的优点,不会对分离物质的纯度造成影响,伺服电缸8与PLC控制系统连接,实现对各伺服电缸8的单独高精密运动控制,能够实现连续排固和间隙排固同时进行,控制灵敏,执行响应速度快,提升了排渣速度,大大提高了分离机的工作效率。[0024]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提高排渣口3的排渣速度,本实用新型设置排渣口3的空腔倾斜向下,排渣口3的中心轴线与水平面夹角范围为10?45°;排渣口3的上侧设置有缓冲垫块10,缓冲垫块10嵌设在机座1上,缓冲垫块10下端面与排渣口3的中心轴线相平行;
[0025] 此外,密封堵头9嵌设于承载框架7内,密封堵头9与承载框架7以及机座1相接触的部分涂有润滑剂,密封堵头9的上端面与缓冲垫块10的下端面相平行,在排渣口3排渣时,密封堵头9的上端面与排渣口3的下端面保持在统一斜面上,提高自动排渣的速度。[0026] 作为较佳的方式,机座1的顶端与机身4底部之间通过螺栓14相连接,为了保持本分离机的密封性,在机座1和机身4的接触面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圈13。[0027] 工作原理:使用时,如图2所示,通过控制各伺服电缸8推动密封堵头9向上移动,密封堵头9上端面与缓冲垫块10的下端面相抵,实现对排渣口3的密封;当需要排渣时,如图1所示,各伺服电缸8向下拉动顶盖11,使密封堵头9与缓冲垫块10分离,排渣口3外露,分离固体从排渣口3排出分离机,实现连续或间隙自动排渣。[0028]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0029]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声明:
“碟式分离机连续排固、间隙排固同时进行结构”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