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要求书: 1.一种带式输送机用翻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后依次设置的头部改向装置、翻带装置I、翻带装置II、翻带装置III及尾部改向装置;
所述头部改向装置包括头部改向架和头部改向滚筒,所述尾部改向装置包括尾部改向架和尾部改向滚筒,所述头部改向滚筒和尾部改向滚筒平行于水平面设置于头部改向架上;
所述翻带装置I包括翻带装置支架I,所述翻带装置支架I上设置有托辊I和一对平行设置的翻带滚筒I,所述翻带装置II包括翻带装置支架II,所述翻带装置支架II上设置有托辊II和一对平行设置的翻带滚筒II,所述翻带装置III包括翻带装置支架III,所述翻带装置支架III上设置有托辊III和一对平行设置的翻带滚筒III;
所述翻带滚筒I、翻带滚筒II和翻带滚筒III相邻之间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相差45°,所述托辊I、托辊II和托辊III分别与对应的翻带滚筒I、翻带滚筒II和翻带滚筒III之间呈90°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式输送机用翻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的输送带依次经过头部改向装置、翻带装置I、翻带装置II、翻带装置III及尾部改向装置,输送带从0°、45°、90°、135°及180°依次进行翻转,完成整个翻带过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式输送机用翻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辊I、托辊II和托辊III分别设置于对应的翻带滚筒I、翻带滚筒II和翻带滚筒III之的低侧一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式输送机用翻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对翻带滚筒I、翻带滚筒II和翻带滚筒III之间均留有使得输送机的输送带通过的缝隙。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式输送机用翻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改向架、翻带装置支架I、翻带装置支架II、翻带装置支架III、尾部改向架均采用方形框架结构。
说明书: 一种带式输送机用翻带装置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带式输送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式输送机用翻带装置。
背景技术
带式输送机是矿山行业常用的运输机械,为矿山的生产运输起到关键作用。其结构简单,系统稳定,运输量大,操作简单,维护方便,已成为众多工业生产流水线和各种矿产散料运输的理想机电设备,在工业生产中起到了极其重要作用。
带式输送机在输送粘性不大的物料时,可在输送机承载面安装清扫器即可清扫输送带上的残留物。当带式输送机输送粘性较大或含有水分的物料时,仅靠清扫装置并不能将输送带承载面的残留物清扫干净。粘在输送带承载面上的物料,会随着输送带的运转直接带到回程托辊的表面,造成残余物料对带式输送机下托辊过度磨损,缩短输送带和回程托辊的使用寿命;同时残余物料与下托辊接触接触将会使残留物料刮落至地面上,污染工作环境。
现有翻带装置为45°翻带装置,且为单夹辊结构,采用单龙门架结构形式,不能有效将输送带进行翻转,容易出现输送带跑偏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式输送机用翻带装置。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买那个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式输送机用翻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后依次设置的头部改向装置、翻带装置I、翻带装置II、翻带装置III及尾部改向装置;
所述头部改向装置包括头部改向架和头部改向滚筒,所述尾部改向装置包括尾部改向架和尾部改向滚筒,所述头部改向滚筒和尾部改向滚筒平行于水平面设置于头部改向架上;
所述翻带装置I包括翻带装置支架I,所述翻带装置支架I上设置有托辊I和一对平行设置的翻带滚筒I,所述翻带装置II包括翻带装置支架II,所述翻带装置支架II上设置有托辊II和一对平行设置的翻带滚筒II,所述翻带装置III包括翻带装置支架III,所述翻带装置支架III上设置有托辊III和一对平行设置的翻带滚筒III;
所述翻带滚筒I、翻带滚筒II和翻带滚筒III相邻之间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相差45°,所述托辊I、托辊II和托辊III分别与对应的翻带滚筒I、翻带滚筒II和翻带滚筒III之间呈90°设置。
所述输送机的输送带依次经过头部改向装置、翻带装置I、翻带装置II、翻带装置III及尾部改向装置,输送带从0°、45°、90°、135°及180°依次进行翻转,完成整个翻带过程。
进一步地,所述托辊I、托辊II和托辊III分别设置于对应的翻带滚筒I、翻带滚筒II和翻带滚筒III之的低侧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各对翻带滚筒I、翻带滚筒II和翻带滚筒III之间均留有使得输送机的输送带通过的缝隙。
进一步地,所述头部改向架、翻带装置支架I、翻带装置支架II、翻带装置支架III、尾部改向架均采用方形框架结构。
说明:本实用新型设置头部改向装置、翻带装置I、翻带装置II、翻带装置III及尾部改向装置,进行多段逐步对输送机的输送带进行翻转,每段改变45°的角度,而且每个翻带装置均设置对应的托辊以防止输送机在运行过程中跑偏。
在带式输送机机头部位设置此翻带装置时,回程输送带经过翻转后其承载面将翻至上面,非承载面与回程托辊接触;当带式输送机机尾部设置此翻带装置时,与上述过程相同,只是倾斜翻转滚筒的角度相反,将回程输送带逐步返回至初始状态。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可直接安装在带式输送机机头部或机尾部,结构合理,连接方便,适用于安装于带式输送机上,能够方便有效地将输送带进行翻转,在回程段将输送带进行翻转,减少输送带承载面与回程托辊的接触,防止输送带和回程托辊的磨损,保证了带式输送机的安全可靠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带式输送机用翻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头部改向架1、头部改向滚筒2、翻带装置支架I 3、翻带滚筒I 4、托辊I 5、翻带装置支架II 6、翻带滚筒II 7、托辊II 8、翻带装置支架III 9、翻带滚筒III 10、托辊III11、尾部改向架12、尾部改向滚筒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出示了一种带式输送机用翻带装置,包括头部改向装置、翻带装置I、翻带装置II、翻带装置III及尾部改向装置;
所述头部改向装置包括头部改向架1和头部改向滚筒2,所述头部改向滚筒2平行设置于头部改向架1上;
所述翻带装置I包括翻带装置支架I 3,所述翻带装置支架I 3上设置有托辊I 5和一对平行设置的翻带滚筒I 4 ,所述翻带滚筒I 4与翻带装置支架I 3成45°夹角,所述托辊I 5与翻带装置支架I 3成135°夹角,与翻带滚筒I 4成90°夹角;
所述翻带装置II包括翻带装置支架II 6,所述翻带装置支架II 6上设置有托辊II8和一对平行设置的翻带滚筒II 7,所述翻带滚筒II 7与翻带装置支架II 6成90°夹角,所述托辊II 8与翻带装置支架II 6成180°夹角,与翻带滚筒II 7成90°夹角;
所述翻带装置III包括翻带装置支架III 9,所述翻带装置支架III 9上设置有托辊III 11和一对平行设置的翻带滚筒III 10,所述翻带滚筒III 10与翻带装置支架III 9成135°夹角,所述托辊III 11与翻带装置支架III 9成45°夹角,与翻带滚筒III 10成90°夹角;
所述尾部改向装置包括尾部改向架12和尾部改向滚筒13,所述尾部改向滚筒13平行设置于尾部改向架12上;
简而言之,所述翻带滚筒I、翻带滚筒II和翻带滚筒III相邻之间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相差45°,所述托辊I、托辊II和托辊III分别与对应的翻带滚筒I、翻带滚筒II和翻带滚筒III之间呈90°设置;所述托辊I、托辊II和托辊III分别设置于对应的翻带滚筒I、翻带滚筒II和翻带滚筒III之的低侧一端。
所述输送机的输送带依次经过头部改向装置、翻带装置I、翻带装置II、翻带装置III及尾部改向装置,输送带从0°、45°、90°、135°及180°依次进行翻转,完成整个翻带过程。
所述各对翻带滚筒I 4、翻带滚筒II 7和翻带滚筒III 10之间均留有使得输送机的输送带通过的缝隙。每对翻带滚筒中间夹着翻带,对应的托辊防止翻带溜下翻带滚筒。
头部改向架、翻带装置支架I、翻带装置支架II、翻带装置支架III、尾部改向架均采用方形框架结构,如此框架,使得输送带翻转更稳定。
说明:本实用新型设置头部改向装置、翻带装置I、翻带装置II、翻带装置III及尾部改向装置,进行多段逐步对输送机的输送带进行翻转,每段改变45°的角度,而且每个翻带装置均设置对应的托辊(挡棍)以防止输送机在运行过程中跑偏,平稳、有效地将输送带进行翻转,方形结构的框架形式为整个翻转过程提供稳定的架体。
在带式输送机机头部位设置此翻带装置时,回程输送带经过翻转后其承载面将翻至上面,非承载面与回程托辊接触;当带式输送机机尾部设置此翻带装置时,与上述过程相同,只是倾斜翻转滚筒的角度相反,将回程输送带逐步返回至初始状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显而易见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可直接安装在带式输送机机头部或机尾部,结构合理,连接方便,适用于安装于带式输送机上,能够方便有效地将输送带进行翻转,在回程段将输送带进行翻转,减少输送带承载面与回程托辊的接触,防止输送带和回程托辊的磨损,保证了带式输送机的安全可靠运行。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声明:
“带式输送机用翻带装置”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