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金星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位置:中冶有色 >

有色技术频道 >

> 选矿技术

> 带式输送机机头防堵料装置

带式输送机机头防堵料装置

327   编辑:中冶有色技术网   来源:中煤天津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2023-11-22 10:17:42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带式输送机机头防堵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带式输送机(1)以及安装在与带式输送机(1)连接处的转运溜槽(2)内,所述转运溜槽(2)内设置有卸料挡板(3),所述卸料挡板(3)下端设置有卸料推杆(4),所述卸料挡板(3)上端设置有换向挡板(5)和换向推杆(6),所述卸料挡板(3)布置在转运溜槽(2)内侧,所述转运溜槽(2)上开有卸料口(21),所述卸料口(21)底部的转运溜槽(2)上水平铰接有卸料转轴(31),所述卸料挡板(3)底部与卸料转轴(31)固定连接,所述卸料挡板(3)通过卸料转轴(31)与卸料口(21)处的转运溜槽(2)铰接连接,所述卸料口(21)处的转运溜槽(2)上连接有卸料溜槽(7),所述卸料口(21)下方的转运溜槽(2)内安装有堆料检测装置(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式输送机机头防堵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推杆(4)安装在转运溜槽(2)的外壁上,所述转运溜槽(2)外侧的卸料转轴(31)上固接有卸料连杆(41),所述卸料推杆(4)的伸出端与卸料连杆(41)铰接连接,且卸料推杆(4)通过卸料连杆(41)与转运溜槽(2)外侧的卸料转轴(3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式输送机机头防堵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挡板(5)布置在转运溜槽(2)内侧,所述卸料口(21)上方面向带式输送机(1)出料端一侧的转运溜槽(2)上设有一与卸料转轴(31)平行布置的换向转轴(51),所述换向挡板(5)顶部与换向转轴(51)铰接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式输送机机头防堵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推杆(6)安装在带式输送机(1)出料端一侧的转运溜槽(2)的外壁上,所述换向推杆(6)的伸出端穿过转运溜槽(2)的侧壁与换向挡板(5)铰接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式输送机机头防堵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挡板(5)正下方的转运溜槽(2)上设置有向内延伸布置的缓冲台(2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式输送机机头防堵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挡板(3)与竖直面间的最大夹角α小于换向挡板(5)与竖直面间的最大夹角β。

说明书: 一种带式输送机机头防堵料装置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带式输送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带式输送机机头防堵料装置。

背景技术

带式输送机在煤炭行业用于中短距离的散料运送,根据输送条件或工艺要求的不同,存在着将物料向上运输和向下运输同时存在的情况,当上游为下运,下游为上运时,由于下运带式输送机的特殊性(停车时间长、有超速的可能性),在下运和上运的转载环节,现有的设计中存在以下问题:

1.当下游带式输送机遇到突发停电或紧急停车时,上游带式输送机难以在短时间内停车,由于转运溜槽空间有限,造成物料堆积在转运环节,“压死”下游带式输送机,造成其难以启动,需要人工清理积煤,清理难度大,时间长。

2.当上游带式输送机超速时,转运环节不仅会造成堵料,而且由于物料地堆积,使得物料与头部滚筒、输送带之间产生了剧烈的摩擦,极易引发输送带叠带甚至火灾等安全事故。以上两种情况会导致溜槽堆料,极易引发安全生产事故。

经查阅,现有两种方法对该问题进行处理,但其适应性较小,科学性有瑕疵:

1.设置缓冲仓:在转载环节设置缓冲仓,通过缓冲仓来处理上下游停车时间不均衡,但整体投资较高,适应性较小。

2.物料溢出装置:活动门尺寸对瞬间来料量要求严格,否则物料来不及溢出便堵到活动门以上位置,失效风险极大。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带式输送机机头防堵料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式输送机机头防堵料装置,可以在堵料前提前将物料进行导流,避免转运溜槽堆料和因堵料过多导致的一系列安全生产事故的情况,提前消除安全隐患,不需要人工清理溜槽内的堵料,而且成本较低,适应性广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式输送机机头防堵料装置,包括带式输送机以及安装在与带式输送机连接处的转运溜槽内,所述转运溜槽内设置有卸料挡板,所述卸料挡板下端设置有卸料推杆,所述卸料挡板上端设置有换向挡板和换向推杆,所述卸料挡板布置在转运溜槽内侧,所述转运溜槽上开有卸料口,所述卸料口底部的转运溜槽上水平铰接有卸料转轴,所述卸料挡板底部与卸料转轴固定连接,所述卸料挡板通过卸料转轴与卸料口处的转运溜槽铰接连接,所述卸料口处的转运溜槽上连接有卸料溜槽,所述卸料口下方的转运溜槽内安装有堆料检测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卸料推杆安装在转运溜槽的外壁上,所述转运溜槽外侧的卸料转轴上固接有卸料连杆,所述卸料推杆的伸出端与卸料连杆铰接连接,且卸料推杆通过卸料连杆与转运溜槽外侧的卸料转轴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换向挡板布置在转运溜槽内侧,所述卸料口上方面向带式输送机出料端一侧的转运溜槽上设有一与卸料转轴平行布置的换向转轴,所述换向挡板顶部与换向转轴铰接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换向推杆安装在带式输送机出料端一侧的转运溜槽的外壁上,所述换向推杆的伸出端穿过转运溜槽的侧壁与换向挡板铰接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换向挡板正下方的转运溜槽上设置有向内延伸布置的缓冲台。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卸料挡板与竖直面间的最大夹角α小于换向挡板与竖直面间的最大夹角β。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类似转载环节存在堵料地风险,以及需要人工清理堵料的缺点,在堵料前提前将物料进行导流,且实现了全过程的自动化控制,极大程度地缩短了系统的响应时间,避免溜槽堆料和因堵料过多导致的一系列安全生产事故,提前将安全隐患消除;

2、本实用新型减少了现场工作压力,除全自动控制动作外,还可以消除堵料后清理溜槽及下层带式输送机的工时,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3、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可以减少溜槽连接的上、下游带式输送机的损坏几率,提高其工作寿命,并降低维护成本。

4、本实用新型所需的部件均为国内成熟产品,两套动作机构可以利用一套液压站提供液压动力,装置加工难度低且可靠性强,投资低,便于日常维护,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向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带式输送机;

2、转运溜槽;21、卸料口;22、缓冲台;

3、卸料挡板;31、卸料转轴;

4、卸料推杆;41、卸料连杆;

5、换向挡板;51、换向转轴;

6、换向推杆;

7、卸料溜槽;

8、堆料检测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实施例:

如图1-图3所示,一种带式输送机机头防堵料装置,包括带式输送机1以及安装在与带式输送机1连接处的转运溜槽2内,转运溜槽2内设置有卸料挡板3,卸料挡板3下端设置有卸料推杆4,卸料挡板3上端设置有换向挡板5和换向推杆6,卸料挡板3布置在转运溜槽2内侧,转运溜槽2上开有卸料口21,卸料口21底部的转运溜槽2上水平铰接有卸料转轴31,卸料挡板3底部与卸料转轴31固定连接,卸料挡板3通过卸料转轴31与卸料口21处的转运溜槽2铰接连接,卸料口21处的转运溜槽2上连接有卸料溜槽7,卸料口21下方的转运溜槽2内安装有堆料检测装置8;

在其他实施例中,卸料推杆4安装在转运溜槽2的外壁上,转运溜槽2外侧的卸料转轴31上固接有卸料连杆41,卸料推杆4的伸出端与卸料连杆41铰接连接,且卸料推杆4通过卸料连杆41与转运溜槽2外侧的卸料转轴31连接;

通过该设计,使卸料推杆4的伸出端伸缩能够带动卸料连杆41、卸料转轴31和卸料挡板3同步旋转,再使卸料挡板3能够旋转开启或关闭卸料口21。

在其他实施例中,换向挡板5布置在转运溜槽2内侧,卸料口 21上方面向带式输送机1出料端一侧的转运溜槽2上设有一与卸料转轴31平行布置的换向转轴51,换向挡板5顶部与换向转轴51铰接连接;

在其他实施例中,换向推杆6安装在带式输送机1出料端一侧的转运溜槽2的外壁上,换向推杆6的伸出端穿过转运溜槽2的侧壁与换向挡板5铰接连接;

通过该设计,通过伸缩带动换向挡板5绕换向转轴51旋转,让换向挡板5能够旋转控制物料下落的方向。

在其他实施例中,换向挡板5正下方的转运溜槽2上设置有向内延伸布置的缓冲台22;

通过该设计,使缓冲台22能够对带式输送机1直接掉落的物料进行有效缓冲,避免了物料直径落入转运溜槽2内,减小了物料对转运溜槽2的冲击力。

在其他实施例中,卸料挡板3与竖直面间的最大夹角α小于换向挡板5与竖直面间的最大夹角β;

通过该设计,确保了当物料落至换向挡板5上,使换向挡板5能够将物料转向落至卸料挡板3上。

具体工作过程:

1、如图1所示,当生产系统正常运行时,卸料推杆4的伸出端伸出,驱动卸料挡板3使卸料挡板3紧贴内壁,让卸料挡板3将卸料口21进行关闭,同时,换向推杆6的伸出端缩回,驱动换向挡板5 使换向挡板5紧贴内壁,从而使带式输送机1运来的物料先落至缓冲台22进行缓冲,再沿转运溜槽2落入下游带式输送机。

2、如图3所示,当下游带式输送机突发停运或带式输送机超速时,导致物料在转运溜槽2内逐步堆积,当物料堆积至堆料检测装置8处时,堆料检测装置8向集控系统发出堵料信号,使集控系统控制卸料推杆4的伸出端缩回、换向推杆6的伸出端伸出,卸料推杆4的伸出端缩回,带动卸料挡板3向转运溜槽2内侧旋转将卸料口21打开;换向推杆6的伸出端伸出,带动换向挡板5向带式输送机1出料端旋转,让带式输送机1运来的物料先落至换向挡板5进行转向,使物料沿换向挡板5导流至卸料挡板3上,再沿卸料挡板3从卸料口 21处的卸料溜槽7导流至室外或其他场所,避免了物料在转运溜槽2 内堆积,造成堵煤及后续事故。

3、当事故排除后,转运溜槽2内物料逐步清空,堆料检测装置 8的堵料信号消失,等待30秒后,使集控系统发出信号控制卸料推杆4的伸出端伸出、换向推杆6的伸出端缩回,使卸料挡板3和换向挡板5恢复到图1所示的位置;待卸料挡板3和换向挡板5恢复正常位置后,集控系统可发出提示信号,让工作人员在上游进行给料,运输系统即可带料正常运行。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声明:
“带式输送机机头防堵料装置”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全国热门有色金属技术推荐
展开更多 +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信息请您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最新更新技术

报名参会
更多+

报告下载

第二届关键基础材料模拟、制备与评价技术交流会
推广

热门技术
更多+

衡水宏运压滤机有限公司
宣传
环磨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
专利人/作者信息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