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金星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位置:中冶有色 >

有色技术频道 >

> 选矿技术

> 带式输送机上托辊更换辅助装置

带式输送机上托辊更换辅助装置

648   编辑:中冶有色技术网   来源:众润工程技术(天津)有限公司  
2023-11-22 13:24:05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带式输送机上托辊更换辅助装置,包括提升架、设于提升架底部的支座及设于提升架顶部的支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架包括平行布置的第一伸缩组件及第二伸缩组件,第一伸缩组件包括第一套筒及与其滑动连接的第一滑杆,第二伸缩组件包括第二套筒、滑动连接于第二套筒内的第三套筒及滑动连接于第三套筒内的第二滑杆,所述第三套筒设有与第二滑杆相适配的卡合部,所述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底部均固接至支座,所述第三套筒顶端与第一滑杆间固接有第一连架,所述第一连架连接有提升装置,所述支杆下侧设有滑轨,所述滑轨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第二滑杆顶部铰接至滑块,所述第一滑杆顶部直接铰接至支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式输送机上托辊更换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杆一侧等距设有多个卡槽,所述卡合部为铰接于第三套筒顶部一侧的卡件,所述卡件头部设有与卡槽相适配的卡齿,卡件尾部向远离第三套筒方向翘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式输送机上托辊更换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套筒与卡件的铰接处设有将卡齿压向卡槽的扭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式输送机上托辊更换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间固接有第二连架,所述提升装置为设于第一连架与第二连架间的千斤顶,所述千斤顶的伸缩方向与第一滑杆的滑动方向相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式输送机上托辊更换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支座卡合至机架时,第一套筒与水平面的夹角为六十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式输送机上托辊更换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靠近第一滑杆的一端与第一滑杆顶端间的距离小于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间的距离,所述滑轨远离第一滑杆的一端设有限位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式输送机上托辊更换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一端回折有卡钩。

说明书: 一种带式输送机上托辊更换辅助装置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带式输送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式输送机上托辊更换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带式输送机是一种摩擦驱动以连续方式运输物料的机械。主要由机架、输送带、托辊、滚筒、张紧装置、传动装置等组成。它可以将物料在一定的输送线上,从最初的供料点到最终的卸料点间形成一种物料的输送流程。带式输送机是煤矿最理想的高效连续运输设备,与其他运输设备(如机车类)相比,具有输送距离长、运量大、连续输送等优点,而且运行可靠,易于实现自动化和集中化控制,尤其对高产高效矿井,带式输送机已成为煤炭开采机电一体化技术与装备的关键设备。现有的带式输送机普遍采用两组上托辊以及单组中托辊的托辊单元组。带式输送机输送带的工作环境一般较为恶劣,带式输送机上托辊在长期运转后难免有磨损情况,需要及时更换。上托辊安装在托辊架中,其上部被输送带覆盖,在更换上托辊时需要将其上部的输送带抬起,形成必要的更换空间。现有上托辊更换辅助装置一般包括提升架、设于提升架底部的支座及设于提升架顶部的支杆,当支座固接至带式输送机机架时,支杆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一般无法调节,会出现支杆角度与上托辊角度不匹配,在使用上托辊更换辅助装置抬起输送带的过程中输送带容易从支杆滑落,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带式输送机上托辊更换辅助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带式输送机上托辊更换辅助装置,包括提升架、设于提升架底部的支座及设于提升架顶部的支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架包括平行布置的第一伸缩组件及第二伸缩组件,第一伸缩组件包括第一套筒及与其滑动连接的第一滑杆,第二伸缩组件包括第二套筒、滑动连接于第二套筒内的第三套筒及滑动连接于第三套筒内的第二滑杆,所述第三套筒设有与第二滑杆相适配的卡合部,所述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底部均固接至支座,所述第三套筒顶端与第一滑杆间固接有第一连架,所述第一连架连接有提升装置,所述支杆下侧设有滑轨,所述滑轨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第二滑杆顶部铰接至滑块,所述第一滑杆顶部直接铰接至支杆。

优选地,所述第二滑杆一侧等距设有多个卡槽,所述卡合部为铰接于第三套筒顶部一侧的卡件,所述卡件头部设有与卡槽相适配的卡齿,卡件尾部向远离第三套筒方向翘起。

优选地,所述第三套筒与卡件的铰接处设有将卡齿压向卡槽的扭簧。

优选地,所述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间固接有第二连架,所述提升装置为设于第一连架与第二连架间的千斤顶,所述千斤顶的伸缩方向与第一滑杆的滑动方向相平行。

优选地,当支座卡合至机架时,第一套筒与水平面的夹角为六十度。

优选地,所述滑轨靠近第一滑杆的一端与第一滑杆顶端间的距离小于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间的距离,所述滑轨远离第一滑杆的一端设有限位块。

优选地,所述支杆一端回折有卡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调整第二滑杆伸出第三套筒的长度即可改变支杆角度,使支杆角度与待更换的上托辊角度相匹配,可防止输送带从支杆滑落,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扭簧可使卡齿稳定地卡接至卡槽,通过千斤顶控制第三套筒与第一滑杆同步伸缩可极大节省人力,第二连架可加强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的结构稳定性,卡钩可防止本装置整体向输送带的输送方向或者其反方向发生偏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卡钩;2、滑块;3、支杆;4、第一滑杆;5、第一连架;6、千斤顶;7、第二连架;8、第一套筒;9、支座;10、第二套筒;11、第三套筒;12、第二滑杆;13、滑轨;14、卡件;15、卡槽;16、卡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最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提升架、设于提升架底部的支座9及设于提升架顶部的支杆3,所述支座9包括顶板及两块垂直固接于顶板下方的夹板,所述支杆3上侧设有防滑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架包括平行布置的第一伸缩组件及第二伸缩组件,第一伸缩组件包括第一套筒8及与其滑动连接的第一滑杆4,第二伸缩组件包括第二套筒10、滑动连接于第二套筒10内的第三套筒11及滑动连接于第三套筒11内的第二滑杆12,所述第三套筒11设有与第二滑杆12相适配的卡合部,卡合部用于控制第二滑杆12伸出第三套筒11的长度,所述第一套筒8与第二套筒10底部均固接至支座9,所述第三套筒11顶端与第一滑杆4间固接有第一连架5,所述第一连架5连接有提升装置,提升装置通过第一连接架可带动第三套筒11及第一滑杆4同步伸缩,所述支杆3下侧设有滑轨13,所述滑轨13滑动连接有滑块2,所述第二滑杆12顶部铰接至滑块2,所述第一滑杆4顶部直接铰接至支杆3,通过调整第二滑杆12伸出第三套筒11的长度即可改变支杆3角度。

所述第二滑杆12一侧等距设有多个卡槽15,所述卡合部为铰接于第三套筒11顶部一侧的卡件14,所述卡件14头部设有与卡槽15相适配的卡齿16,卡件14尾部向远离第三套筒11方向翘起,通过按压或者抬起卡件14尾部即可控制卡齿16远离或者卡接卡槽15。

所述第三套筒11与卡件14的铰接处设有将卡齿16压向卡槽15的扭簧,可使卡齿16稳定地卡接至卡槽15。

所述第一套筒8与第二套筒10间固接有第二连架7,所述提升装置为设于第一连架5与第二连架7间的千斤顶6,所述千斤顶6的伸缩方向与第一滑杆4的滑动方向相平行,通过按压千斤顶6即可控制第三套筒11与第一滑杆4同步伸缩,同时第二连架7可加强第一套筒8与第二套筒10的结构稳定性。

当支座9卡合至机架时,第一套筒8与水平面的夹角为六十度,可为支杆3提供一个较好的初始角度,即当支座9卡合至机架且支杆3垂直于第一滑杆4时,支杆3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三十度,而上托辊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一般在三十度左右,因此小范围调节第二滑杆12伸出第三套筒11的长度即可使支杆3角度与上托辊角度相匹配。

所述滑轨13靠近第一滑杆4的一端与第一滑杆4顶端间的距离小于第一套筒8与第二套筒10间的距离,所述滑轨13远离第一滑杆4的一端设有限位块,防止滑块2从滑轨13两端滑脱。

所述支杆3一端回折有卡钩1,在更换上托辊时,将输送带边缘嵌入卡钩1可防止本装置整体向输送带的输送方向或者其反方向发生偏斜。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当需要更换上托辊时,将本装置的支座卡合至带式输送机的机架,按压卡件尾部使卡齿脱离卡槽,调整第二滑杆伸出第三套筒的长度使支杆角度与上托辊角度相匹配,释放卡件尾部,在扭簧作用下卡齿稳定地卡接至卡槽,通过按压千斤顶控制支杆向输送带方向运动,将输送带边缘嵌入卡钩,当输送带与上托辊间产生充足的更换空间时停止按压千斤顶,此时即可对上托辊进行更换。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调整第二滑杆伸出第三套筒的长度即可改变支杆角度,使支杆角度与待更换的上托辊角度相匹配,可防止输送带从支杆滑落,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扭簧可使卡齿稳定地卡接至卡槽,通过千斤顶控制第三套筒与第一滑杆同步伸缩可极大节省人力,第二连架可加强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的结构稳定性,卡钩可防止本装置整体向输送带的输送方向或者其反方向发生偏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声明:
“带式输送机上托辊更换辅助装置”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全国热门有色金属技术推荐
展开更多 +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信息请您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最新更新技术

报名参会
更多+

报告下载

第二届关键基础材料模拟、制备与评价技术交流会
推广

热门技术
更多+

衡水宏运压滤机有限公司
宣传
环磨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
专利人/作者信息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