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要求书: 1.一种带式输送机首部溜灰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溜灰管(10)和底板(5),所述底板(5)水平固定在首部增面滚筒(9)的下方,所述溜灰管(10)的上端穿过底板(5)上的圆通孔(6)并与底板(5)固定连接,溜灰管(10)的下端位于下游皮带机(12)上,从而使首部增面滚筒(9)下方的积灰积料溜撒到下游皮带机(1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式输送机首部溜灰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溜灰管(10)包括主溜管(1)、左侧溜管(2)和右侧溜管(3),所述主溜管(1)倾斜布置于首部增面滚筒(9)下方,主溜管(1)上端穿过底板(5)上的一个圆通孔(6)并位于首部增面滚筒(9)轴心线的正下方,下端位于下游皮带机(12)上,所述左侧溜管(2)和右侧溜管(3)对称倾斜布置在主溜管(1)两侧,左侧溜管(2)、右侧溜管(3)的下端与主溜管(1)连接,二者的上端各自穿过底板(5)上的一个圆通孔(6);左侧溜管(2)、右侧溜管(3)和主溜管(1)位于同一倾斜平面内且三者的上端均与底板(5)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式输送机首部溜灰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溜灰管(10)还包括前侧溜管(4),所述前侧溜管(4)为竖直管,其下端与主溜管(1)连接,上端穿过底板(5)上的一个圆通孔(6)并与底板(5)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式输送机首部溜灰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前侧溜管(4)、左侧溜管(2)和右侧溜管(3)与主溜管(1)的同一部位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带式输送机首部溜灰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底板(5)固定在首部增面滚筒(9)两侧的支撑梁(7)之间,在主溜管(1)、前侧溜管(4)、左侧溜管(2)和右侧溜管(3)与支撑梁(7)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强梁(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带式输送机首部溜灰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主溜管(1)与水平面夹角为55°-70°,所述左侧溜管(2)和右侧溜管(3)最外缘间距不大于增面滚筒(9)滚皮轴向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带式输送机首部溜灰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主溜管(1)、左侧溜管(2)、右侧溜管(3)、前侧溜管(4)上端突出底板(5)的高度30-40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带式输送机首部溜灰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加强梁(8)为槽钢;所述主溜管(1)、左侧溜管(2)、右侧溜管(3)、前侧溜管(4)为相同规格的钢管。
说明书: 一种带式输送机首部溜灰装置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式输送机首部溜灰装置,可防止首部增面滚筒下方大量积灰积料,属于输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带式输送机运输量大、效率高,在钢铁联合企业高炉供料系统和烧结机系统设置数量较多。带式输送机系统一般包括转运斗、传动装置、改向滚筒、输送带、机架等,其中,转运斗负责将物料从一个带式输送机转运到另一个带式输送机,转运斗的结构、大小、位置必须依据两条皮带首、尾衔接处高度差、料流方向、料流大小、输送带速度等合理设计。若转运斗受钢结构横梁支撑等影响,设计太靠前,布置不合理,就会导致首部增面滚筒下方的积灰面子不能够溜进下方转运斗内,而是在首部改向增面滚筒下方聚集,聚集的积灰若不能够及时清理,则会摩擦滚筒的滚皮和输送带,进而导致滚筒中间一定宽度区域内的整圈滚皮被磨漏,此时即使两边滚皮很厚,也必须更换滚筒,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费。
因此如何有效防止首部增面滚筒下方积灰积料,避免物料堆积后对设备造成磨损,就成为有关技术人员面临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之弊端,提供一种带式输送机首部溜灰装置,以防止物料在首部增面滚筒下方堆积后磨损滚筒,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式输送机首部溜灰装置,包括溜灰管和底板,所述底板水平固定在首部增面滚筒的下方,所述溜灰管的上端穿过底板上的圆通孔并与底板固定连接,溜灰管的下端位于下游皮带机上,从而使首部增面滚筒下方的积灰积料溜撒到下游皮带机上。
上述带式输送机首部溜灰装置,所述溜灰管包括主溜管、左侧溜管和右侧溜管,所述主溜管倾斜布置于首部增面滚筒下方,主溜管上端穿过底板上的一个圆通孔并位于首部增面滚筒轴心线的正下方,下端位于下游皮带机上,所述左侧溜管和右侧溜管对称倾斜布置在主溜管两侧,左侧溜管、右侧溜管的下端与主溜管连接,二者的上端各自穿过底板上的一个圆通孔;左侧溜管、右侧溜管和主溜管位于同一倾斜平面内且三者的上端均与底板固定连接。
上述带式输送机首部溜灰装置,所述溜灰管还包括前侧溜管,所述前侧溜管为竖直管,其下端与主溜管连接,上端穿过底板上的一个圆通孔并与底板固定连接。
上述带式输送机首部溜灰装置,所述前侧溜管、左侧溜管和右侧溜管与主溜管的同一部位连接。
上述带式输送机首部溜灰装置,所述底板固定在首部增面滚筒两侧的支撑梁之间,在主溜管、前侧溜管、左侧溜管和右侧溜管与支撑梁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强梁。
上述带式输送机首部溜灰装置,所述主溜管与水平面夹角为55°-70°,所述左侧溜管和右侧溜管最外缘间距不大于增面滚筒滚皮轴向长度。
上述带式输送机首部溜灰装置,所述主溜管、左侧溜管、右侧溜管、前侧溜管上端突出底板的高度30-40mm。
上述带式输送机首部溜灰装置,所述加强梁为槽钢;所述主溜管、左侧溜管、右侧溜管、前侧溜管为相同规格的钢管。
本实用新型在首部增面滚筒的下方设置了倾斜的溜灰管,使首部增面滚筒下方的积灰积料能够通过溜灰管自动溜撒到下游皮带机上,这样就能有效防止物料在首部增面滚筒下方堆积后磨损滚筒,不仅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而且也减少了岗位人员清料的劳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溜灰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如下:1、主溜管,2、左侧溜管,3、右侧溜管,4、前侧溜管,5、底板,6、圆通孔,7、支撑梁,8、加强梁,9、增面滚筒,10、溜灰管,11、转运斗,12、下游皮带机。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式输送机首部溜灰装置,该装置能够使首部增面滚筒下方积灰积料及时自溜撒到下游皮带机上,防止物料堆积后对设备造成磨损。
参看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包括溜灰管10、底板5和加强梁8,其中溜灰管10由主溜管1、左侧溜管2、右侧溜管3、前侧溜管4组成。
主溜管1倾斜布置于首部增面滚筒9下方,主溜管1上端位于首部增面滚筒9轴心线的正下方,左侧溜管2、右侧溜管3对称倾斜布置在主溜管1两侧,左侧溜管2、右侧溜管3的下端与主溜管1连接,且左侧溜管2、右侧溜管3与主溜管1位于同一倾斜平面内,前侧溜管4为竖直管,其下端与主溜管1连接,且前侧溜管4、左侧溜管2、右侧溜管3与主溜管1相交于一点。
溜灰管10的主溜管1、左侧溜管2、右侧溜管3、前侧溜管4上端分别穿过通廊底板5上的四个圆通孔6,突出一定高度,位于同一水平面内,并与底板5焊接在一起,溜灰管10的主溜管1、左侧溜管2、右侧溜管3和前侧溜管4还通过加强梁8连接到支撑梁7进行加固,底板5和支撑梁7及边缘铁板焊接在一起。加强梁8采用槽钢。
主溜管1、左侧溜管2、右侧溜管3、前侧溜管4的规格型号均为φ273薄壁管,前侧溜管4为竖直管,其与主溜管1之间的夹角为α(参看图3),主溜管1与水平面夹角为55°-70°,该角度与α之和为90°。左侧溜管2、右侧溜管3最外缘间距不大于增面滚筒9滚皮轴向长度。
溜灰管10的主溜管1、左侧溜管2、右侧溜管3、前侧溜管4上端突出底板5的高度30-40mm,以便于与底板5进行焊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能够使首部增面滚筒下方积灰积料及时自动溜撒到下游皮带机上,减少物料堆积后对设备的磨损,也减少了岗位人员清料的劳动量。
声明:
“带式输送机首部溜灰装置”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