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要求书: 1.螺旋输送机中的分体式螺杆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总成包括主轴和至少两段螺旋管,所述主轴的顶端连接驱动装置,所述主轴的底端转动连接,所述主轴上具有至少两段呈圆柱形且沿所述主轴径向延伸的安装柱,所述螺旋管包括管体和螺旋片,所述螺旋片固定在所述管体外壁上,所述管体套设固定在所述安装柱上,所述管体与所述安装柱为可拆卸周向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输送机中的分体式螺杆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柱与所述主轴同轴设置,所述安装柱的直径大于所述主轴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输送机中的分体式螺杆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顶端与所述安装柱顶端之间开设有若干个螺孔,所述螺孔分裂为分孔一和分孔二,所述分孔一开设在所述安装柱外壁上,所述分孔二开设在所述管体内壁上,所述分孔一和对应的分孔二组成一个完整的螺纹孔,所述螺孔内螺接有固定螺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螺旋输送机中的分体式螺杆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孔一和分孔二将所述螺孔等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输送机中的分体式螺杆总成,其特征在于,每根管体与所述安装柱之间具有四个螺孔且相邻两螺孔呈90°设计。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螺旋输送机中的分体式螺杆总成,其特征在于,相邻的安装柱之间具有安装间隙,所述安装间隙的长度不小于所述固定螺栓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螺旋输送机中的分体式螺杆总成,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管体之间距离小于所述安装间隙的长度,且相邻的两管体之间距离不超过1cm。
说明书: 螺旋输送机中的分体式螺杆总成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领域,涉及螺旋输送机中的分体式螺杆总成。
背景技术
螺旋输送机是一种利用电机带动螺旋回转,推移物料以实现输送目的的机械。它能水平、倾斜或垂直输送,具有结构简单、横截面积小、密封性好、操作方便、维修容易、便于封闭运输等优点。螺旋输送机在输送形式上分为有轴螺旋输送机和无轴螺旋输送机两种,有轴螺旋输送机适用于无粘性的干粉物料和小颗粒物料,而无轴螺旋输送机适合输送机由粘性的和易缠绕的物料。螺旋输送机的工作原理是旋转的螺旋叶片将物料推移而进行螺旋输送机输送,使物料不与螺旋输送机叶片一起旋转的力是物料自身重量和螺旋输送机机壳对物料的摩擦阻力。螺旋输送机旋转轴上焊的螺旋叶片,叶片的面型根据输送物料的不同有实体面型、带式面型、叶片面型等型式。
在有轴螺旋输送机中,螺旋叶片一般是直接焊接在驱动轴上,而驱动轴底端则需要实现转接固定,因此当螺旋叶片损坏时只能将驱动轴整体卸下,整体更换才行,需对驱动轴底端进行拆卸,装配时又要对底端进行装配,十分繁琐。
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本申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螺旋输送机中的分体式螺杆总成,本螺旋输送机中的分体式螺杆总成便于螺旋叶片更换,无需对驱动轴底端拆卸或复位,解决了现有驱动轴与螺旋叶片集成为一体,装卸麻烦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螺旋输送机中的分体式螺杆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总成包括主轴和至少两段螺旋管,所述主轴的顶端连接驱动装置,所述主轴的底端转动连接,所述主轴上具有至少两段呈圆柱形且沿所述主轴径向延伸的安装柱,所述螺旋管包括管体和螺旋片,所述螺旋片固定在所述管体外壁上,所述管体套设固定在所述安装柱上,所述管体与所述安装柱为可拆卸周向固定连接。
主轴为驱动轴,驱动装置一般为电机,主轴顶端一般连接电机轴,主轴底端通过轴承与机体实现配合。本螺杆总成中的螺旋结构与主轴为分体结构,安装时,先将主轴底端配合,然后将螺旋管的管体从主轴顶端伸入,使管体与安装柱配合并且实现固定,从下至上安装完所有螺旋管后,再将主轴与电机轴实现配合。当需对螺旋片进行更换时,只需将电机轴和主轴连接处拆卸,卸下需要更换的螺旋管更换新的即可,其余未损坏的螺旋管则无需进行更换,能够降低成本,同时在更换过程中无需对主轴底端拆卸,极大程度降低了装卸成本,方便进行。本螺杆总成通过顶拆结构设计,无需对底端进行结构拆离,只需对顶端进行简单拆卸即可,极大程度降低了维护成本,此外,通过分段式分体结构设计,只需对损坏的螺旋管进行更换,降低了材料成本,防止材料浪费。
上述的螺旋输送机中的分体式螺杆总成中,所述安装柱与所述主轴同轴设置,所述安装柱的直径大于所述主轴直径。
安装柱与主轴同轴一体设计。
上述的螺旋输送机中的分体式螺杆总成中,所述管体顶端与所述安装柱顶端之间开设有若干个螺孔,所述螺孔分裂为分孔一和分孔二,所述分孔一开设在所述安装柱外壁上,所述分孔二开设在所述管体内壁上,所述分孔一和对应的分孔二组成一个完整的螺纹孔,所述螺孔内螺接有固定螺栓。
管体顶端和安装柱顶端即靠近电机的那段,也可以说是方便拆卸的那端,通过分体式螺孔设计,使固定螺栓旋紧时能够使管体和安装柱实现连接,连接后,螺旋管轴向和周向运动均受限。
上述的螺旋输送机中的分体式螺杆总成中,所述分孔一和分孔二将所述螺孔等分。
即分孔一和分孔二的有效螺纹周长相等,使两者连接力分布均匀。
上述的螺旋输送机中的分体式螺杆总成中,每根管体与所述安装柱之间具有四个螺孔且相邻两螺孔呈90°设计。
上述的螺旋输送机中的分体式螺杆总成中,相邻的安装柱之间具有安装间隙,所述安装间隙的长度不小于所述固定螺栓的长度。
安装间隙使固定螺栓能够有空间操作。
上述的螺旋输送机中的分体式螺杆总成中,相邻的两管体之间距离小于所述安装间隙的长度,且相邻的两管体之间距离不超过1cm。
即位于上方的管体底端部分区域覆盖安装间隙,是为了减少无效推送段,增加螺旋片覆盖区域,两管体之间的距离限制同样起到减少无效推送段的作用。
现有技术相比,本螺旋输送机中的分体式螺杆总成具有以下优点:
1、本螺旋输送机中的分体式螺杆总成通过顶拆结构设计,无需对底端进行结构拆离,只需对顶端进行简单拆卸即可,极大程度降低了维护成本。
2、本螺旋输送机中的分体式螺杆总成通过分段式分体结构设计,只需对损坏的螺旋管进行更换,降低了材料成本,防止材料浪费。
3、本螺旋输送机中的分体式螺杆总成通过分体式螺孔设计,使当固定螺栓旋紧时能够使管体和安装柱实现连接,连接后,螺旋管轴向和周向运动均受限,结构设计巧妙。
4、本螺旋输送机中的分体式螺杆总成通过覆盖安装间隙结构设计,能够减少无效推送段,增加螺旋片覆盖区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螺旋输送机中的分体式螺杆总成的结构剖视图(未画出螺旋片)。
图2是本螺旋输送机中的分体式螺杆总成中管体和安装柱配合时的俯视图(未画出螺旋片和固定螺栓)。
图3是图1中A区域的结构放大图。
附图标记清单
图中,1、主轴;
1a、安装柱;
1a1、分孔一;
1a2、安装间隙;
2、螺旋管;
2a、管体;
2a1、分孔二;
3、螺孔;
4、固定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本螺旋输送机中的分体式螺杆总成,包括主轴1和至少两段螺旋管2,主轴1的顶端连接驱动装置,主轴1的底端转动连接,主轴1上具有至少两段呈圆柱形且沿主轴1径向延伸的安装柱1a,螺旋管2包括管体2a和螺旋片,螺旋片固定在管体2a外壁上,管体2a套设固定在安装柱1a上,管体2a与安装柱1a为可拆卸周向固定连接。主轴1为驱动轴,驱动装置一般为电机,主轴1顶端一般连接电机轴,主轴1底端通过轴承与机体实现配合。本螺杆总成中的螺旋结构与主轴1为分体结构,安装时,先将主轴1底端配合,然后将螺旋管2的管体2a从主轴1顶端伸入,使管体2a与安装柱1a配合并且实现固定,从下至上安装完所有螺旋管2后,再将主轴1与电机轴实现配合。当需对螺旋片进行更换时,只需将电机轴和主轴1连接处拆卸,卸下需要更换的螺旋管2更换新的即可,其余未损坏的螺旋管2则无需进行更换,能够降低成本,同时在更换过程中无需对主轴1底端拆卸,极大程度降低了装卸成本,方便进行。本螺杆总成通过顶拆结构设计,无需对底端进行结构拆离,只需对顶端进行简单拆卸即可,极大程度降低了维护成本,此外,通过分段式分体结构设计,只需对损坏的螺旋管2进行更换,降低了材料成本,防止材料浪费。
具体来说:安装柱1a与主轴1同轴设置,安装柱1a的直径大于主轴1直径。安装柱1a与主轴1同轴一体设计。管体2a顶端与安装柱1a顶端之间开设有若干个螺孔3,螺孔3分裂为分孔一1a1和分孔二2a1,分孔一1a1开设在安装柱1a外壁上,分孔二2a1开设在管体2a内壁上,分孔一1a1和对应的分孔二2a1组成一个完整的螺纹孔,螺孔3内螺接有固定螺栓4。管体2a顶端和安装柱1a顶端即靠近电机的那段,也可以说是方便拆卸的那端,通过分体式螺孔3设计,使固定螺栓4旋紧时能够使管体2a和安装柱1a实现连接,连接后,螺旋管2轴向和周向运动均受限。分孔一1a1和分孔二2a1将螺孔3等分。即分孔一1a1和分孔二2a1的有效螺纹周长相等,使两者连接力分布均匀。每根管体2a与安装柱1a之间具有四个螺孔3且相邻两螺孔3呈90°设计。相邻的安装柱1a之间具有安装间隙1a2,安装间隙1a2的长度不小于固定螺栓4的长度。安装间隙1a2使固定螺栓4能够有空间操作。相邻的两管体2a之间距离小于安装间隙1a2的长度,且相邻的两管体2a之间距离不超过1cm。即位于上方的管体2a底端部分区域覆盖安装间隙1a2,是为了减少无效推送段,增加螺旋片覆盖区域,两管体2a之间的距离限制同样起到减少无效推送段的作用。
本申请文件中未提及的细节结构,具体部件尺寸以及原理均为现有公知的常识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经过简单选择能够得出的,不做赘述。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声明:
“螺旋输送机中的分体式螺杆总成”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