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要求书: 1.一种便于清洁的
皮带输送机,包括支撑架(1)、调节机构(2)和传动机构(3),所述调节机构(2)安装在支撑架(1)的上方,且外围安装传动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包括电机(11)和橡皮带(12)所述电机(11)安装在支撑架(1)上,且通过橡皮带(12)与传动机构(3)相连接,所述调节机构(2)包括支撑板(21)、轴承(22)和调节件(23),所述轴承(22)安装在支撑板(21)的一侧两端,调节件(23)安装在支撑板(21)的内部;
所述传动机构(3)包括辊轴(31)和传送带(32),所述辊轴(31)安装在支撑板(21)的两端,且外围安装传送带(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清洁的皮带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22)的外表面与支撑板(21)的一侧两端构成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清洁的皮带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与支撑板(21)之间构成可拆卸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清洁的皮带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23),包括齿条(231)、齿轮杆(232)和力臂孔(233),所述齿条(231)的一端安装在辊轴(31)的一端,齿轮杆(232)贯穿轴承(22),且与轴承(22)的内壁构成固定连接,齿轮杆(232)的一端开设有力臂孔(23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于清洁的皮带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条(231)关于辊轴(31)的垂直中轴线呈对称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于清洁的皮带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条(231)和齿轮杆(232)之间构成齿轮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清洁的皮带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32)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32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便于清洁的皮带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321)呈两侧倾斜状结构。
说明书: 一种便于清洁的皮带输送机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产运输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清洁的皮带输送机。
背景技术
皮带输送机,又称胶带输送机,广泛应用于家电、电子、电器、机械、烟草、注塑、邮电、印刷、食品等各行各业,物件的组装、检测、调试、包装及运输等。
现如今的皮带输送机不便于取下皮带,对皮带进行清洁,皮带长期作业,老化,松弛,不便于调节,在日常维护清洁中,对皮带进行冲洗,冲洗后皮带上残留积水。
为解决皮带输送机不便于取下皮带,对皮带进行清洁,皮带长期作业,老化,松弛,不便于调节,在日常维护清洁中,对皮带进行冲洗,冲洗后皮带上残留积水的问题。为此,提出一种便于清洁的皮带输送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清洁的皮带输送机,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皮带输送机不便于取下皮带,对皮带进行清洁,皮带长期作业,老化,松弛,不便于调节,在日常维护清洁中,对皮带进行冲洗,冲洗后皮带上残留积水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清洁的皮带输送机,包括支撑架、调节机构和传动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安装在支撑架的上方,且外围安装传动机构,所述支撑架包括电机和橡皮带所述电机安装在支撑架上,且通过橡皮带与传动机构相连接,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支撑板、轴承和调节件,所述轴承安装在支撑板的一侧两端,调节件安装在支撑板的内部;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辊轴和传送带,所述辊轴安装在支撑板的两端,且外围安装传送带。
优选的,所述轴承的外表面与支撑板的一侧两端构成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架与支撑板之间构成可拆卸结构。
优选的,所述调节件,包括齿条、齿轮杆和力臂孔,所述齿条的一端安装在辊轴的一端,齿轮杆贯穿轴承,且与轴承的内壁构成固定连接,齿轮杆的一端开设有力臂孔。
优选的,所述齿条关于辊轴的垂直中轴线呈对称分布。
优选的,所述齿条和齿轮杆之间构成齿轮连接。
优选的,所述传送带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
优选的,所述凹槽呈两侧倾斜状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的便于清洁的皮带输送机,通过轴承安装在支撑板的一侧两端,调节件安装在支撑板的内部,轴承的外表面与支撑板的一侧两端构成固定连接,支撑架与支撑板之间构成可拆卸结构,可以整体取下支撑板,通过转动调节件缩小辊轴与支撑板之间的距离,取下传送带,便于对传送带进行清洁作业。
2、本实用新型的便于清洁的皮带输送机,齿条的一端安装在辊轴的一端,齿轮杆贯穿轴承,且与轴承的内壁构成固定连接,齿轮杆的一端开设有力臂孔,齿条关于辊轴的垂直中轴线呈对称分布,齿条和齿轮杆之间构成齿轮连接,在传送带出现老化,松弛时,可以通过力臂孔,调节辊轴,使传送带恢复绷紧状态,便于输送机的日常维护,保障产品输送的稳定。
3、本实用新型的便于清洁的皮带输送机,通过传送带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凹槽呈两侧倾斜状结构,在日常冲水清洁后,残留的水渍会沿凹槽向两侧滴落,传送带整体表面呈水平状,不影响日常的运输作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调节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调节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凹槽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架;11、电机;12、橡皮带;2、调节机构;21、支撑板;22、轴承;23、调节件;231、齿条;232、齿轮杆;233、力臂孔;3、传动机构;31、辊轴;32、传送带;321、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一种便于清洁的皮带输送机,包括支撑架1、调节机构2和传动机构3,调节机构2安装在支撑架1的上方,且外围安装传动机构3,支撑架1包括电机11和橡皮带12电机11安装在支撑架1上,且通过橡皮带12与传动机构3相连接,调节机构2包括支撑板21、轴承22和调节件23,轴承22安装在支撑板21的一侧两端,支撑架1与支撑板21之间构成可拆卸结构,轴承22的外表面与支撑板21的一侧两端构成固定连接,通过轴承22安装在支撑板21的一侧两端,调节件23安装在支撑板21的内部,轴承22的外表面与支撑板21的一侧两端构成固定连接,支撑架1与支撑板21之间构成可拆卸结构,可以整体取下支撑板21,通过转动调节件23缩小辊轴31与支撑板21之间的距离,取下传送带32,便于对传送带32进行清洁作业,调节件23安装在支撑板21的内部,调节件23,包括齿条231、齿轮杆232和力臂孔233,齿条231的一端安装在辊轴31的一端,齿轮杆232贯穿轴承22,且与轴承22的内壁构成固定连接,齿轮杆232的一端开设有力臂孔233,齿条231关于辊轴31的垂直中轴线呈对称分布,齿条231和齿轮杆232之间构成齿轮连接,齿条231的一端安装在辊轴31的一端,齿轮杆232贯穿轴承22,且与轴承22的内壁构成固定连接,齿轮杆232的一端开设有力臂孔233,齿条231关于辊轴31的垂直中轴线呈对称分布,齿条231和齿轮杆232之间构成齿轮连接,在传送带32出现老化,松弛时,可以通过力臂孔233,调节辊轴31,使传送带32恢复绷紧状态,便于输送机的日常维护,保障产品输送的稳定。
请参阅图4,一种便于清洁的皮带输送机,传动机构3包括辊轴31和传送带32,辊轴31安装在支撑板21的两端,且外围安装传送带32,传送带32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321,凹槽321呈两侧倾斜状结构,通过传送带32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321,凹槽321呈两侧倾斜状结构,在日常冲水清洁后,残留的水渍会沿凹槽321向两侧滴落,传送带32整体表面呈水平状,不影响日常的运输作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便于清洁的皮带输送机,包括支撑架1、调节机构2和传动机构3,调节机构2安装在支撑架1的上方,且外围安装传动机构3,通过轴承22安装在支撑板21的一侧两端,调节件23安装在支撑板21的内部,轴承22的外表面与支撑板21的一侧两端构成固定连接,支撑架1与支撑板21之间构成可拆卸结构,可以整体取下支撑板21,通过转动调节件23缩小辊轴31与支撑板21之间的距离,取下传送带32,便于对传送带32进行清洁作业,齿条231的一端安装在辊轴31的一端,齿轮杆232贯穿轴承22,且与轴承22的内壁构成固定连接,齿轮杆232的一端开设有力臂孔233,齿条231关于辊轴31的垂直中轴线呈对称分布,齿条231和齿轮杆232之间构成齿轮连接,在传送带32出现老化,松弛时,可以通过力臂孔233,调节辊轴31,使传送带32恢复绷紧状态,便于输送机的日常维护,保障产品输送的稳定,通过传送带32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321,凹槽321呈两侧倾斜状结构,在日常冲水清洁后,残留的水渍会沿凹槽321向两侧滴落,传送带32整体表面呈水平状,不影响日常的运输作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声明:
“便于清洁的皮带输送机”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