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用于
皮带输送机的升降式出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体,所述机体的内部设置有具有输送作用的传送带,所述机体的下端等间距焊接固定有具有支撑作用的支撑板,所述机体的右端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出料管,所述第二出料管的右端与衔接软管的上端固定对接;
第一出料管,其安装于衔接软管的下端,所述第一出料管的左端转动连接有与支撑板进行滑动的移动板;
固定块,其固定安装于第一出料管的外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皮带输送机的升降式出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的内部转动安装有圆杆,所述圆杆的左端啮合连接有与衔接块转动连接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下端转动连接有与固定块滑动连接的衔接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皮带输送机的升降式出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料管的前后两侧均连接有具有转动作用的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右端内侧焊接固定有第一出料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皮带输送机的升降式出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的内部还设置有:
衔接块,其转动安装在固定块的内部,所述衔接块的后端右侧设置有对衔接块具有限位作用的衔接杆;
活动块,其转动安装在衔接块的左端,所述活动块的中部与固定块为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皮带输送机的升降式出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块的左端转动连接有对物料进行阻挡的移动块,所述移动块外侧连接的第一出料管内部下端开设有可对移动块进行滑动的滑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皮带输送机的升降式出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的后端安装有可带动衔接轮转动的电机,所述衔接轮的上端啮合连接有具有对第一出料管进行移动作用的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右端滑动连接有第一出料管。
说明书: 一种用于皮带输送机的升降式出料机构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皮带输送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皮带输送机的升降式出料机构。
背景技术
出料机构是对物料进行排出的一种结构,在皮带输送机使用过程中需要用到出料机构,而现有的用于皮带输送机的出料机构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
如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11709691U,公告日2020年10月20日,公开了一种自动升降式出料管,本装置主要包括:顶板、主管、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顶板位于顶部,主管呈空心圆柱状,主管顶部直径方向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移动块,升降装置包括电机、螺纹杆、导轨、支撑块,导轨竖直设置,导轨顶部与顶板固定连接,电机位于导轨内且倒置于顶板,电机与顶板固定连接,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导轨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块,螺纹杆底部与支撑块转动连接,移动块中部开设有螺纹孔,螺纹杆贯穿移动块且与移动块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升降装置使得主管能够上下移动从而达到出料管自动升降的效果。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技术方案中,不便于对出料机构进行升降,从而出现物料溅射出来造成浪费的现象,且不便于在运输车装满的时候对物料进行阻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皮带输送机的升降式出料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不便于对出料机构进行角度升降,从而出现物料溅射出来造成浪费的现象,且不便于在运输车装满的时候对物料进行阻挡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皮带输送机的升降式出料机构,包括:
机体,所述机体的内部设置有具有输送作用的传送带,所述机体的下端等间距焊接固定有具有支撑作用的支撑板,所述机体的右端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出料管,所述第二出料管的右端与衔接软管的上端固定对接;
第一出料管,其安装于衔接软管的下端,所述第一出料管的左端转动连接有与支撑板进行滑动的移动板;
固定块,其固定安装于第一出料管的外端。
优选的,所述固定块的内部转动安装有圆杆,所述圆杆的左端啮合连接有与衔接块转动连接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下端转动连接有与固定块滑动连接的衔接块;
优选的,所述第二出料管的前后两侧均连接有具有转动作用的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右端内侧焊接固定有第一出料管;
优选的,所述固定块的内部还设置有:
衔接块,其转动安装在固定块的内部,所述衔接块的后端右侧设置有对衔接块具有限位作用的衔接杆;
活动块,其转动安装在衔接块的左端,所述活动块的中部与固定块为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活动块的左端转动连接有对物料进行阻挡的移动块,所述移动块外侧连接的第一出料管内部下端开设有可对移动块进行滑动的滑槽;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后端安装有可带动衔接轮转动的电机,所述衔接轮的上端啮合连接有具有对第一出料管进行移动作用的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右端滑动连接有第一出料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用于皮带输送机的升降式出料机构,方便对出料机构进行升降,不易出现物料溅射出来造成浪费的现象,且方便在运输车装满的时候对物料进行阻挡;
1、通过转动圆杆,使与圆杆啮合连接的连接块与固定块进行转动,从而使与连接块转动连接的衔接块与固定块进行移动,进而使与衔接块转动连接的活动块带动移动块与第一出料管进行滑动,使移动块对第一出料管进行卡合连接,方便在运输车装满的时候对物料进行阻挡;
2、通过电机带动衔接轮转动,使与衔接轮啮合连接的移动板与支撑板进行滑动,从而使与移动板转动连接的第一出料管带动活动杆与第二出料管进行转动,方便对第一出料管进行升降;
3、通过衔接块的后端上侧设置的衔接杆与固定块之间的转动连接,方便对衔接块的转动进行限制,通过活动杆关于第一出料管的中心线前后对称分布,有利于提高第一出料管角度升降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E-E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移动块与活动块连接仰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出料管与衔接软管连接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体;2、传送带;3、第一出料管;4、移动块;5、固定块;6、衔接软管;7、第二出料管;8、衔接块;9、活动块;10、连接块;11、圆杆;12、衔接杆;13、支撑板;14、衔接轮;15、移动板;16、电机;17、活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皮带输送机的升降式出料机构,包括机体1,机体1的内部设置有具有输送作用的传送带2,机体1的下端等间距焊接固定有具有支撑作用的支撑板13,机体1的右端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出料管7,第二出料管7的右端与衔接软管6的上端固定对接;
第一出料管3,其安装于衔接软管6的下端,第一出料管3的左端转动连接有与支撑板13进行滑动的移动板15;
固定块5,其固定安装于第一出料管3的外端。
如图1、图2和图6中固定块5的内部转动安装有圆杆11,圆杆11的左端啮合连接有与衔接块8转动连接的连接块10,连接块10的下端转动连接有与固定块5滑动的衔接块8;第二出料管7的前后两侧均连接有具有转动作用的活动杆17,活动杆17的右端内侧焊接固定有第一出料管3。
如图3、图4和图5中固定块5的内部还设置有:
衔接块8,其转动安装在固定块5的内部,所述衔接块8的后端右侧设置有对衔接块8具有限位作用的衔接杆12,活动块9,其转动安装在衔接块8的左端,所述活动块9的中部与固定块5为转动连接,活动块9的左端转动连接有对物料进行阻挡的移动块4,移动块4外侧连接的第一出料管3内部下端开设有可对移动块4进行滑动的滑槽,支撑板13的后端安装有可带动衔接轮14转动的电机16,衔接轮14的上端啮合连接有具有对第一出料管3进行移动作用的移动板15,所述移动板15的右端滑动连接有第一出料管3。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用于皮带输送机的升降式出料机构时,首先将机体1放置在地面上,传送带2转动,将传送带2上的物料移动至第二出料管7的内侧,再通过第二出料管7下端固定连接的衔接软管6进入第一出料管3中后排出,保证了对物料的出料效果,电机16带动衔接轮14转动,使与衔接轮14啮合连接的移动板15与支撑板13进行滑动,从而使与移动板15转动连接的第一出料管3带动活动杆17与第二出料管7进行转动,进而使第一出料管3的下端进行角度升降,方便对第一出料管3进行角度升降,转动圆杆11,使与圆杆11啮合连接的连接块10与固定块5进行转动,从而使与连接块10转动连接的衔接块8与固定块5进行移动,进而使与衔接块8转动连接的活动块9带动移动块4与第一出料管3进行滑动,使移动块4对第一出料管3进行卡合连接,方便在运输车装满的时候对物料进行阻挡,通过衔接块8的后端上侧设置的衔接杆12与固定块5之间的转动连接,方便对衔接块8的转动进行限制,这就是该用于皮带输送机的升降式出料机构的使用方法。
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声明:
“用于皮带输送机的升降式出料机构”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