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金星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位置:中冶有色 >

有色技术频道 >

> 选矿技术

> 分体式托辊支架、托辊组件及皮带输送机

分体式托辊支架、托辊组件及皮带输送机

884   编辑:中冶有色技术网   来源:上海博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2023-11-24 14:59:55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分体式托辊支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第一支架(200),所述第一支架(200)包括第一边架(201)和一端与所述第一边架(201)相垂直的第一底架(202),在所述第一底架(202)远离所述第一边架(201)的另一端设置有支座杆(205),所述支座杆(205)与所述第一边架(201)位于所述第一底架(202)同侧且垂直于所述第一底架(202),在所述支座杆(205)与所述第一边架(201)之间同向设置有小支座(204);

第二支架(300),所述第二支架(300)包括第二边架(301)和一端与所述第二边架(301)相垂直的第二底架(302),在所述第二底架(302)远离所述第二边架(301)的另一端设置有支座梁(304),所述支座梁(304)与所述第二边架(301)位于所述第二底架(302)同侧且垂直于所述第二底架(302);

连接件(100),所述连接件(100)在所述支座杆(205)和所述支座梁(304)附近将所述第一支架(200)与所述第二支架(300)可拆卸地进行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托辊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100)包括第一接部(203)和第二接部(303),所述第一接部(203)设置在所述第一底架(202)和\或所述第二底架(302)的一端,所述第二接部(303)设置在所述第一底架(202)和\或所述第二底架(302)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体式托辊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部(203)设置在所述第一底架(202)靠近所述支座杆(205)的一端,所述第二接部(303)设置在所述第二底架(302)靠近所述支座梁(304)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体式托辊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架(201)和所述第二边架(301)的一端均向内弯折,且在各自弯折段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小支座(204)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体式托辊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梁(304)上设置有第三安装孔,当所述第一接部(203)与所述第二接部(303)被连接在一起时,所述支座杆(205)和所述支座梁(304)能够被结合固定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体式托辊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100)包括方健(1)、与所述方健(1)匹配的盖板(2)和螺丝(4),所述盖板(2)与所述螺丝(4)之间设置有垫圈(3),所述螺丝(4)能通过所述方健(1)的内丝(101)将所述盖板(2)和所述方健(1)连接形成为一整体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体式托辊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架(302)的中心贯通设置有通孔(10),所述螺丝(4)能通过所述通孔(10)被内六角加长扳手(9)所驱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体式托辊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部(203)为所述方健(1),所述方健(1)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底架(202)的端部,所述第二接部(303)为所述盖板(2),所述盖板(2)被设置在所述第二底架(302)的端部。

9.一种托辊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分体式托辊支架;

第一托辊(11),所述第一托辊(11)一端设置在所述小支座(204)上,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边架(201)上;

第二托辊(12),所述二托辊一端设置在所述小支座(204)上,另一端设置在所述支座杆(205)上;

第三托辊(13),所述三托辊一端设置在所述支座梁(304)上,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边架(301)上;

其中,所述第一托辊(11)、所述第二托辊(12)和所述第三托辊(13)均为圆柱体形结构。

10.一种皮带输送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若干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托辊组件,且所述托辊组件设置在工作台上;

输送皮带,所述输送皮带位于若干所述托辊组件的上方;

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与所述输送皮带相连接,以驱动所述输送皮带在若干所述托辊组件上进行运动。

说明书: 分体式托辊支架、托辊组件及皮带输送机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皮带输送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体式托辊支架,此外,还涉及具备上述分体式托辊支架的托辊组件、及皮带输送机。

背景技术

托辊,是带式输送机的重要部件,种类多,数量大,可以支撑输送带和物料重量。它占了一台带式输送机总成本的35%左右。

固定式带式输送机正常参照DT II型固定带式输送机设计选用手册进行设计;在导料槽下部的托辊,由于受落料点的冲击,托辊容易损坏,需要经常对损坏的托辊进行更换;常规的托辊支架都是设置有一体结构,更换托辊十分困难,托辊拆卸需向上抬高50mm-60mm, 方可离开托辊槽,由于托辊支架下部是固定式槽钢皮带机架和支腿,上部导料槽密封板限制,空间受限,托辊无法正常向上抬高拆卸,将托辊支架与皮带机架固定螺丝拆卸后,托辊架放倒很困难,而且放倒的支架安装托辊直立更加困难,容易将胶带压伤。

现有技术中由于托辊无法正常出槽和入槽,更换托辊消耗的人工多和时间长;特别是带宽1600mm以上输送机,托辊支架重,更换托辊很不方便。

因此,亟需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体式托辊支架,其包括:

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边架和一端与所述第一边架相垂直的第一底架,在所述第一底架远离所述第一边架的另一端设置有支座杆,所述支座杆与所述第一边架位于所述第一底架同侧且垂直于所述第一底架,在所述支座杆与所述第一边架之间同向设置有小支座;

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二边架和一端与所述第二边架相垂直的第二底架,在所述第二底架远离所述第二边架的另一端设置有支座梁,所述支座梁与所述第二边架位于所述第二底架同侧且垂直于所述第二底架;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在所述支座杆和所述支座梁附件将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可拆卸地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接部和第二接部,所述第一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底架和\或所述第二底架的一端,所述第二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底架和\或所述第二底架的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底架靠近所述支座杆的一端,所述第二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底架靠近所述支座梁的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边架和所述第二边架的一端均向内弯折,且在各自弯折段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小支座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

进一步地,所述支座梁上设置有第三安装孔,当所述第一接部与所述第二接部被连接在一起时,所述支座杆和所述支座梁能够被结合固定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包括方健、与所述方健匹配的盖板和螺丝,所述盖板与所述螺丝之间设置有垫圈,所述螺丝能通过所述方健的内丝将所述盖板和所述方健连接形成为一整体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底架的中心贯通设置有通孔,所述螺丝能通过所述通孔被内六角加长扳手所驱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部为所述方健,所述方健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底架的端部,所述第二接部为所述盖板,所述所述盖板被设置在所述第二底架的端部。

采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中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由于现有技术中托辊无法正常出槽和入槽,更换托辊消耗的人工多和时间长,并且托辊支架重,更换托辊很不方便。本设计的技术方案采用分体式托辊支架,分体接头用连接件固定接头的方式进行连接,解决了导料槽部位托辊更换难的问题,使托辊时拆卸和装配方便,用时短,对固定式带式输送机正常运行不受影响。同时节省了传统方式更换托辊产生的人工费用,极大的提供了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托辊组件,其包括:

前述的分体式托辊支架;

第一托辊,所述第一托辊一端设置在所述小支座上,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边架上;

第二托辊,所述二托辊一端设置在所述小支座上,另一端设置在所述支座杆上;

第三托辊,所述三托辊一端设置在所述支座梁上,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边架上;

其中,所述第一托辊、所述第二托辊和所述第三托辊均为圆柱体形结构。

采用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中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现有技术的皮带机导料槽部位使用的托辊组,为整体托辊组支架;更换托辊用撬杠强制性抬高胶带或强制性将下部中间架分段拆卸,再安装,更换托辊耗时长、用工多、成本高;本设计将三个托辊安置在分体式托辊支架上,当其中一个托辊被损坏后,仅需单独拆卸更换即可,托辊组件的利用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皮带输送机,其包括:

若干前述的托辊组件,若干所述托辊组件设置在工作台上;

输送皮带,所述输送皮带位于若干所述托辊组件的上方;

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与所述输送皮带相连接,以驱动所述输送皮带在若干所述托辊组件上进行运动。

采用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中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皮带输送机包括托辊组件、输送皮带和传动装置,输送皮带在传动装置的驱动下在托辊组件上方进行摩擦运动,以便将输送皮带承载的物品输送到目的点,由于托辊组件采用分体式结构,当输送皮带长期与托辊进行摩擦运动,使得托辊损坏需要更换时,仅需将托辊组件拆分进行更换即可,无需单独花费大量时间进行更换和维修,提升了皮带输送机的输送效率,十分方便,成本低廉。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分体式托辊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方健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件与托辊支架焊接固定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托辊组件组合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托辊组件分离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连接件;200、第一支架;201、第一边架;202、第一底架; 203、第一接部;204、小支座;205、支座杆;300、第二支架;301、第二边架;302、第二底架;303、第二接部;304、支座梁。

1、方健;101、内丝;2、盖板;3、垫圈;4、螺丝;5、托辊支架断开位置;6、连接件装配位置;7、连接件与托辊支架焊接位置; 8、连接件与托辊支架焊接位置;9、内六角加长扳手;10、通孔;11、第一托辊;12、第二托辊;13、第三托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以上,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等,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从而提出本设计方案,下面通过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技术方案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常规的托辊支架都是设置有一体结构,更换托辊十分困难,托辊拆卸需向上抬高50mm-60mm,方可离开托辊槽,由于托辊支架下部是固定式槽钢皮带机架和支腿,上部导料槽密封板限制,空间受限,托辊无法正常向上抬高拆卸,将托辊支架与皮带机架固定螺丝4拆卸后,托辊架放倒很困难,而且放倒的支架安装托辊直立更加困难,容易将胶带压伤。

现有技术中由于托辊无法正常出槽和入槽,更换托辊消耗的人工多和时间长;特别是带宽1600mm以上输送机,托辊支架重,更换托辊很不方便。带式输送机运行维护工作量大,本工艺能够解决托辊更换难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体式托辊支架,参考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分体式托辊支架结构示意图;其包括第一支架200、第二支架300和连接件100,第一支架200包括第一边架201和一端与第一边架201相垂直的第一底架202,在第一底架202远离第一边架201的另一端设置有支座杆205,支座杆205与第一边架201位于第一底架202同侧且垂直于第一底架202,在支座杆205与第一边架201之间同向设置有小支座204,可以理解的是,小支座204设置在支座杆205与第一边架201之间,并且均设置在第一底架202的同一侧方向;第二支架 300包括第二边架301和一端与第二边架301相垂直的第二底架302,在第二底架302远离第二边架301的另一端设置有支座梁304,支座梁304与第二边架301位于第二底架302同侧且垂直于第二底架302;连接件100在支座杆205和支座梁304附近将第一支架200与第二支架300可拆卸地进行连接,具体地,第一支架200和第二支架300并非一体式结构;可以理解的是,当连接件100将第一支架200与第二支架300连接在一起时,第一边架201、小支座204、支座杆205、支座梁304和第二边架301均位于第一边架201和第二边架301的同一侧方向。

作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优选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连接件100 包括第一接部203和第二接部303,第一接部203设置在第一底架202 和\或第二底架302的一端,第二接部303设置在第一底架202和\或第二底架302的一端。

可以理解的是,连接件100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第一接部203可以设置在第一底架202上,也可以设置在第二底架302上,也可以同时设置在第一底架202和第二底架302上;另外一部分是第二接部303可以设置在第一底架202上,也可以设置在第二底架302上,也可以同时设置在第一底架202和第二底架302上;也就是说,第一接部203和第二接部303主要是分别设置、或同时设置在第一底架 202和第二底架302上,以方便将第一底架202和第二底架302连接起来。

作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优选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第一接部 203设置在第一底架202靠近支座杆205的一端,第二接部303设置在第二底架302靠近支座梁304的一端。具体地,第一接设置在第一底架202靠近支座杆205的端口上,第二接部303设置在第二底架 302靠近支座梁304的端口上,其连接方式可以是如附图4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连接件100与托辊支架焊接的位置有所不同,在端口处连接件100通过焊接的方式直接正向进行焊接,而在连接件100的底部通过整个边进行焊接固定,这使得第一接部203和第二接部303被固定在第一底架202和第二底架302上,而第一接部203和第二接部 303之间是可以进行可拆卸连接的。

作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优选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第一边架 201和第二边架301的一端均向内弯折,且在各自弯折段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安装孔,小支座204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支座梁304上设置有第三安装孔,当第一接部203与第二接部303被连接在一起时,支座杆205和支座梁304能够被结合固定在一起。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边架201、小支座204、支座梁304和第二边架301上均设置有安装孔,安装孔的设置是为了便于托辊安装在该分体式的托辊支架上进行工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优选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连接件100 包括方健1、与方健1匹配的盖板2和螺丝4,盖板2与螺丝4之间设置有垫圈3,螺丝4能通过方健1的内丝101将盖板2和方健1连接形成为一整体结构。具体地,盖板2被螺丝4拧紧在方健1上,方健1具有内丝101,其结构简单,便于操作;方键式固定连接制造工艺方便,成本低,利用率高。

作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优选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第二底架302的中心贯通设置有通孔10,螺栓或者螺丝4能通过通孔10被内六角加长扳手9所驱动。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二底架302的中心贯通设置有通孔10,螺丝4能够穿过该通孔10,并被内六角加长扳手9 所驱动,从而拧紧方健1,以便将第一支架200和第二支架300进行连接。具体地,在托辊支架上使用定位好,连接件100中心用螺栓或者螺丝4固定,螺栓或者螺丝4紧固不容易松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优选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第一接部 203为方健1,方健1被设置在第一底架202的端部,第二接部303 为盖板2,盖板2被设置在第二底架302的端部。可以理解的是,如附图2、附图3和附图4所示,连接件100为方键式固定连接结构,其安装快速,对位连接稳定,紧固螺丝4在连接件100中心位置,不扭动,在震动频率较高的环境下,连接点不松动,是作为连接件100 的较佳工具。

采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中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由于现有技术中托辊无法正常出槽和入槽,更换托辊消耗的人工多和时间长,并且托辊支架重,更换托辊很不方便;本设计的技术方案采用分体式托辊支架,分体接头用连接件100固定接头的方式进行连接,解决了导料槽部位托辊更换难的问题,使托辊时拆卸和装配方便,用时短,对固定式带式输送机正常运行不受影响。连接件100设计为方键式固定连接结构,其结构简单,节省了传统方式更换托辊产生的人工费用,极大的提供了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托辊组件,其包括前述的分体式托辊支架、第一托辊11、第二托辊12和第三托辊13,第一托辊11一端设置在小支座204上,另一端设置在第一边架201上;第二托辊12一端设置在小支座204上,另一端设置在支座杆205上;第三托辊13一端设置在支座梁304上,另一端设置在第二边架301 上;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托辊11、第二托辊12和第三托辊13均相互设置在分体式托辊支架上,形成一个完整的托辊组件,其中,第一托辊11、第二托辊12和第三托辊13均为圆柱体形结构,以方便皮带进行摩擦传动物品。

采用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中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现有技术的皮带机导料槽部位使用的托辊组,为整体托辊组支架;更换托辊用撬杠强制性抬高胶带或强制性将下部中间架分段拆卸,再安装,更换托辊耗时长、用工多、成本高;本设计将三个托辊安置在分体式托辊支架上,当其中一个托辊被损坏后,仅需单独拆卸更换即可,托辊组件的利用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皮带输送机,其包括若干前述的托辊组件、输送皮带和传动装置,若干托辊组件设置在工作台上;输送皮带位于若干托辊组件的上方;传动装置与输送皮带相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传动装置为电机,以驱动输送皮带在若干托辊组件上进行运动。

采用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中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皮带输送机包括托辊组件、输送皮带和传动装置,输送皮带在传动装置的驱动下在托辊组件上方进行摩擦运动,以便将输送皮带承载的物品输送到目的点,由于托辊组件采用分体式结构,当输送皮带长期与托辊进行摩擦运动,使得托辊损坏需要更换时,仅需将托辊组件拆分进行更换即可,无需单独花费大量时间进行更换和维修,提升了皮带输送机的输送效率,十分方便,成本低廉。

应当理解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申请任何形式上和实质上的限制,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方法的前提下,还将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当可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申请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申请的实质技术对上述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均仍属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声明:
“分体式托辊支架、托辊组件及皮带输送机”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全国热门有色金属技术推荐
展开更多 +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信息请您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最新更新技术

报名参会
更多+

报告下载

第二届关键基础材料模拟、制备与评价技术交流会
推广

热门技术
更多+

衡水宏运压滤机有限公司
宣传
环磨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
专利人/作者信息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