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带式输送机维修用工具,具体涉及一种带式输送机的托辊更换装置。
背景技术:
2.托辊是带式输送机的重要部件,其作用是支撑输送带和物料重量,要求运转灵活可靠,所以托辊的维护保养十分重要,要求环境干燥、干净、润滑及时可靠。
3.矿用带式输送机基本都在高湿、高温、高粉尘、狭窄空间或密闭空间等环境中运行,加之胶带“跑偏”等因素,致使托辊损坏频率较高,进而引发胶带大面积的损坏。
4.对于损坏的托辊要及时更换,为确保维检人员人身安全,该项作业必须在停机、停电后进行。
5.旧有方式一,多为利用钢管将皮带一侧撬起,然后拆除旧托辊、换装新托辊;该种更换方式存在诸多缺点:其一,更换一个托辊约三十分钟,且至少需要3人以上合力才能完成;其二,存在钢管易滑脱、皮带下沉、作业空间不够导致托辊脱手等隐患,进而引发砸伤、挤伤作业人员,安全风险较高,同时增加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其三,像有配重的皮带、钢丝带、溜槽下方等处的托辊,因皮带张紧力较大,使得该种方式下更换难度较大且操作不便。
6.旧有方式二,少部分企业利用自制的更换工具来提高作业效率,但普遍存在构造复杂、操作不便、又重又大、适用范围窄等问题,难以形成有效的生产力。
技术实现要素:
7.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式输送机的托辊更换装置,单人即可操作、使用稳定可靠、安全性高、适用性强、节省时间、经济效益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8.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9.一种带式输送机的托辊更换装置,包括支架,支架包括平行设置的导轨两根,两根导轨两端连接有固定板,两根导轨之间设置有丝杆,丝杆两端转动连接在固定板上,两根导轨之间还设有滑块,滑块与导轨滑动连接,丝杆贯穿滑块,滑块与丝杆转动连接,滑块上方固定连接有千斤顶,千斤顶上方连接有支撑板。
10.进一步所述的千斤顶上方固定连接有限位板,限位板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支撑板,所述的转轴中轴线设置的方向与支撑板长度方向垂直,支撑板长度大于限位板长度。
11.进一步所述的两根导轨外套接有支撑套,所述的支撑套设置有两个,两个分别设置在导轨两端,一个支撑套滑动连接在导轨外侧,另一个支撑套固定连接在固定板上,所述的滑块设置在两个支撑套之间。
12.进一步所述的滑动连接在导轨上的支撑套侧壁开设有定位通孔,所述的导轨一侧均匀设置有多个连接孔,支撑套通过定位销与导轨固定连接,定位销贯穿定位通孔插接在
连接孔内。
13.进一步所述的支撑套上方固定连接有吊环,吊环上连接有钢丝绳。
14.进一步所述的钢丝绳两端固定连接有挂钩。
15.进一所述的丝杆一端贯穿固定板连接有手轮。
16.进一步所述的丝杆另一端连接的固定板外侧设置有滚轮。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8.1.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适用于各类带式输送机托辊的更换工作;
19.2.操作简单便捷,一人即可完成全部工作,节约人员成本;
20.3.结构稳定可靠,安全性高;
21.4.省时省力,经济效益高。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24.图3是图1本实用新型a-a局部截面结构示意图;
25.图4是图1本实用新型b向局部结构示意图;
26.图5是本实用新型更换上平型托辊使用状态示意图;
27.图6是本实用新型更换上槽型托辊使用状态示意图;
28.图7是是本实用新型更换下托辊使用状态示意图。
29.图中:1.支架,101.导轨,102.固定板,103.丝杆,104.连接孔,2.滑块,3.千斤顶,4.支撑板,5.支撑套,501.定位通孔,6.限位板,7.吊环,8.钢丝绳,9.手轮,10.滚轮,11.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31.一种带式输送机的托辊更换装置,包括支架1,支架1包括平行设置的导轨101两根,两根导轨101两端连接有固定板102,两根导轨101之间设置有丝杆103,丝杆103两端转动连接在固定板102上,两根导轨101之间还设有滑块2,滑块2与导轨滑动连接,丝杆103贯穿滑块2,滑块2与丝杆103转动连接,滑块2上方固定连接有千斤顶3,千斤顶3上方连接有支撑板4,将导轨放置在输送带的下方,导轨101搭在托辊连接的支架空隙中,此时支撑板4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托辊之间,然后通过转动丝杠103调节支撑板4至将输送带撑起,从而形成更换托辊的空间,使用状态参考图5,导轨101即能起到支撑作用,也可形成滑块2运动的轨道,方便操作者使用和调节,有效提升工作效率、降低操作人员,提升安全稳定性。
32.进一步所述的千斤顶3上方固定连接有限位板6,限位板6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支撑板4,所述的转轴中轴线设置的方向与支撑板4长度方向垂直,支撑板4长度大于限位板6长度,增加限位板6,使支撑板4转动连接在限位板6上,通过限位板6可限制支撑板4的倾斜角度,当更换槽型托辊时,将滑块2移动至导轨101一侧,支撑板4自动切斜与输送带贴合,进而将输送带垂直于倾斜方向支撑起,方便槽型托辊的更换,使用状态参考图6,提升了本实用新型的适用性。
33.进一步所述的两根导轨101外套接有支撑套5,所述的支撑套5设置有两个,两个分别设置在导轨101两端,一个支撑套5滑动连接在导轨101外侧,另一个支撑套5固定连接在固定板102上,所述的滑块2设置在两个支撑套5之间,增加一个固定连接在支撑套5和一个滑动连接的支撑套5,通过支撑套5与托辊固定架连接,一方面保护导轨101不受损坏,另一方面可根据不同宽度的输送机调节支撑套5之间的间距,进而使本实用新型的适用性更为广泛。
34.进一步所述的滑动连接在导轨101上的支撑套5侧壁开设有定位通孔501,所述的导轨101一侧均匀设置有多个连接孔104,支撑套5通过定位销与导轨101固定连接,定位销贯穿定位通孔501插接在连接孔104内,通过定位销将可移动的支撑套5固定连接在指定位置上,防止其在工作过程发生移动造成安全事故。
35.进一步所述的支撑套5上方固定连接有吊环7,吊环7上连接有钢丝绳8,通过增加吊环7和钢丝绳8形成本实用新型更换下托辊的功能,当需要更换下托辊时,将钢丝绳8下端连接在吊环上,然后将钢丝绳8上端连接在托辊固定架上,将本实用新型悬吊在下托辊下方,通过千斤顶3即可撑起下方的输送带,进而完成下托辊的更换工作,使用状态参考图7。
36.进一步所述的钢丝绳8两端固定连接有挂钩11,通过增加挂钩11方便在更换下托辊时钢丝绳8的连接工作。
37.进一步所述的丝杆103一端贯穿固定板102连接有手轮9,增加手轮9方便丝杆103的转动,进而方便滑块2位置的调节工作。
38.进一步所述的丝杆103另一端连接的固定板102外侧设置有滚轮10,在一侧的固定板102上增加滚轮,移动本实用新型时,可抬起未安装滚轮10的一端,就可轻松通过滚轮10与底面的滚动接触移动本实用新型。技术特征:
1.一种带式输送机的托辊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支架(1)包括平行设置的导轨(101)两根,两根导轨(101)两端连接有固定板(102),两根导轨(101)之间设置有丝杆(103),丝杆(103)两端转动连接在固定板(102)上,两根导轨(101)之间还设有滑块(2),滑块(2)与导轨滑动连接,丝杆(103)贯穿滑块(2),滑块(2)与丝杆(103)转动连接,滑块(2)上方固定连接有千斤顶(3),千斤顶(3)上方连接有支撑板(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式输送机的托辊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千斤顶(3)上方固定连接有限位板(6),限位板(6)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支撑板(4),所述的转轴中轴线设置的方向与支撑板(4)长度方向垂直,支撑板(4)长度大于限位板(6)长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式输送机的托辊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根导轨(101)外套接有支撑套(5),所述的支撑套(5)设置有两个,两个分别设置在导轨(101)两端,一个支撑套(5)滑动连接在导轨(101)外侧,另一个支撑套(5)固定连接在固定板(102)上,所述的滑块(2)设置在两个支撑套(5)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式输送机的托辊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动连接在导轨(101)上的支撑套(5)侧壁开设有定位通孔(501),所述的导轨(101)一侧均匀设置有多个连接孔(104),支撑套(5)通过定位销与导轨(101)固定连接,定位销贯穿定位通孔(501)插接在连接孔(104)内。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带式输送机的托辊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套(5)上方固定连接有吊环(7),吊环(7)上连接有钢丝绳(8)。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带式输送机的托辊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丝绳(8)两端固定连接有挂钩(1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式输送机的托辊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丝杆(103)一端贯穿固定板(102)连接有手轮(9)。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带式输送机的托辊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丝杆(103)另一端连接的固定板(102)外侧设置有滚轮(10)。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带式输送机维修用工具,具体涉及一种带式输送机的托辊更换装置,包括支架,支架包括平行设置的导轨两根,两根导轨两端连接有固定板,两根导轨之间设置有丝杆,丝杆两端转动连接在固定板上,两根导轨之间还设有滑块,滑块与导轨滑动连接,丝杆贯穿滑块,滑块与丝杆转动连接,滑块上方固定连接有千斤顶,千斤顶上方连接有支撑板,单人即可操作、使用稳定可靠、安全性高、适用性强、节省时间、经济效益高。济效益高。济效益高。
技术研发人员:张利军 张永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甘肃酒钢集团宏兴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5.18
技术公布日:2022/3/1
声明:
“带式输送机的托辊更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