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金星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位置:中冶有色 >

有色技术频道 >

> 采矿技术

> 双轮搅拌钻机动力头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双轮搅拌钻机动力头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750   编辑:中冶有色技术网   来源:宁波新宏液压有限公司  
2023-11-03 13:55:24
一种双轮搅拌钻机动力头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搅拌钻机密封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轮搅拌钻机动力头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2.搅拌钻机成槽设备是应用于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机械,通过减速机带动两个平行设置的轮槽来达到成槽的工序,相对于传统打桩机,双轮搅拌钻机具有成型速度快,可以依次成型等优点,但是在实际使用的时候,由于需要将传动结构与动力头一起深入地下,由于不同的地质条件,在地下难免会遇到水、泥、水泥混合物等,这些杂质在高压情况下会向动力头内部侵入,在密封条件差的的情况下,很容易导致动力头受损,现有的动力头密封结构比较单一,密封效果不良,导致设备返修率大,使用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轮搅拌钻机动力头密封结构,具有多重密封,密封效果好,可以提高使用寿命,降低返修几率,降低使用成本的优点。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双轮搅拌钻机动力头密封结构,包括具有多排铣头的轮体、与轮体同轴相连并套设在轮体内部的回转壳体、与回转壳体相连的主体,所述主体包括立柱型的箱体和位于箱体两侧的行星轮架,所述箱体内置与回转壳体转动连接的传动轴,所述箱体轴线方向与轮体轴线方向垂直,所述传动轴与回转壳体之间同轴套设有浮动油封,所述回转壳体与轮体内壁之间通过迷宫法兰相连,所述回转壳体与迷宫法兰连接处设置有迷宫迷宫,所述行星轮架与回转壳体外端面通过泥浆密封圈相连,所述行星轮架、回转壳体、迷宫法兰形成密闭的环形空间,所述主体与该环形空间之间设置有油道,所述环形空间内充满高压黄油。

6.所述箱体远离作业地面的一端设置有观察口。

7.所述观察口与环形空间连通。

8.所述泥浆密封圈为依次同轴布置的z型密封圈和o型密封圈。

9.所述泥浆密封圈材质为聚四氟乙烯。

10.所述迷宫密封为多个“几”字型折弯,所述迷宫密封与回转壳体和迷宫法兰之间均存在0.8mm-1.2mm间隙。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在回转壳体与主体之间设置迷宫法兰、迷宫密封与环形空间,在环形空间中通过油道注入高压黄油,多种密封的组合方式,可以有效的保证密封效果,在环形空间中注入高压黄油,黄油从迷宫密封处可以渗出,在渗出的同时可以阻止异物进入机体内同时起到润滑回转的作用;

13.2、在主体上正对环形空间的位置设置观察口,可以定期检查环形空间判断泥浆是否侵入机体,保证搅拌钻机的使用寿命;

14.3、泥浆密封圈为聚四氟乙烯材质的z型密封圈和o型密封圈组合而成,有良好的抗磨损和耐腐蚀能力,可以保证在迷宫密封失效的短时间内保护内部安全,同时可以防止高压黄油进入主体内部;

15.4、迷宫密封为多个“几”字型折弯,迷宫密封与回转壳体和迷宫法兰之间均存在0.8mm-1.2mm间隙,可以确保高压黄油可以沿着迷宫密封渗出,可以提高阻隔异物与润滑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一种双轮搅拌钻机动力头密封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一种双轮搅拌钻机动力头密封结构的剖视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一种双轮搅拌钻机动力头密封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19.附图标记说明:

20.1为轮体、2为回转壳体、3为主体、4为浮动油封、5为迷宫法兰、6为迷宫密封、7为泥浆密封圈、8为环形空间、9为油道、31为箱体、32为行星轮架、 33为传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22.实施例:

23.如图1-图3所示,一种双轮搅拌钻机动力头密封结构,包括具有多排铣头的轮体1、与轮体1同轴相连并套设在轮体1内部的回转壳体2、与回转壳体2 相连的主体3,主体3包括立柱型的箱体31和位于箱体31两侧的行星轮架32,箱体31内置与回转壳体2转动连接的传动轴33,箱体31轴线方向与轮体1轴线方向垂直,传动轴33与回转壳体2之间同轴套设有浮动油封4,回转壳体2 与轮体1内壁之间通过迷宫法兰5相连,回转壳体2与迷宫法兰5连接处设置有迷宫迷宫6,行星轮架32与回转壳体2外端面通过泥浆密封圈7相连,行星轮架32、回转壳体2、迷宫法兰5形成密闭的环形空间8,主体2与该环形空间 8之间设置有油道9,环形空间8内充满高压黄油。

24.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

25.主体3内部的传动轴33带动回转壳体2进行旋转,回转壳体2带动轮体1 进行旋转实现钻机作业,在搅拌过程中带起的泥浆、水等会隔离在迷宫法兰5 远离环形空间8的一侧,环形空间8内通过油道9住满0.5mpa的高压黄油,高压黄油通过迷宫法兰5与回转壳体2之间的迷宫密封6向外渗出,可以将异物进行阻隔,同时可以将已经进入环形空间8中的泥沙排出,同时可以对旋转机构进行润滑,这种多重密封的组合结构,可以有效的对设备进行密封,在作为主要密封的迷宫密封失效的时候,密封圈与浮动密封任然可以接着进行使用,可以有效的降低维修时间,降低维修难度。

26.箱体31远离作业地面的一端设置有观察口,观察口与环形空间8连通,可以定期检查环形空间判断泥浆是否侵入机体,保证搅拌钻机的使用寿命。

27.泥浆密封圈7为依次同轴布置的z型密封圈和o型密封圈,泥浆密封圈7 材质为聚四氟乙烯,有良好的抗磨损和耐腐蚀能力,可以保证在迷宫密封失效的短时间内保护内部

安全,同时可以防止高压黄油进入主体内部。

28.迷宫密封6为多个“几”字型折弯,迷宫密封6与回转壳体2和迷宫法兰5 之间均存在0.8mm-1.2mm间隙,可以确保高压黄油可以沿着迷宫密封渗出,可以提高阻隔异物与润滑的可靠性。

29.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双轮搅拌钻机动力头密封结构,包括具有多排铣头的轮体(1)、与轮体(1)同轴相连并套设在轮体(1)内部的回转壳体(2)、与回转壳体(2)相连的主体(3),所述主体(3)包括立柱型的箱体(31)和位于箱体(31)两侧的行星轮架(32),所述箱体(31)内置与回转壳体(2)转动连接的传动轴(33),所述箱体(31)轴线方向与轮体(1)轴线方向垂直,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33)与回转壳体(2)之间同轴套设有浮动油封(4),所述回转壳体(2)与轮体(1)内壁之间通过迷宫法兰(5)相连,所述回转壳体(2)与迷宫法兰(5)连接处设置有迷宫密封(6),所述行星轮架(32)与回转壳体(2)外端面通过泥浆密封圈(7)相连,所述行星轮架(32)、回转壳体(2)、迷宫法兰(5)形成密闭的环形空间(8),所述主体(3)与该环形空间(8)之间设置有油道(9),所述环形空间(8)内充满高压黄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轮搅拌钻机动力头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31)远离作业地面的一端设置有观察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轮搅拌钻机动力头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察口与环形空间(8)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轮搅拌钻机动力头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泥浆密封圈(7)为依次同轴布置的z型密封圈和o型密封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轮搅拌钻机动力头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泥浆密封圈(7)材质为聚四氟乙烯。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轮搅拌钻机动力头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迷宫密封(6)为多个“几”字型折弯,所述迷宫密封(6)与回转壳体(2)和迷宫法兰(5)之间均存在0.8mm-1.2mm间隙。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轮搅拌钻机动力头密封结构,包括轮体、与轮体同轴相连并套设在轮体内部的回转壳体、与回转壳体相连的主体,主体包括立柱型的箱体、位于箱体两侧的行星轮架、箱体内部的传动轴,传动轴与回转壳体之间同轴套设有浮动油封,回转壳体与轮体内壁之间通过迷宫法兰相连,回转壳体与迷宫法兰连接处设置有迷宫迷宫,行星轮架与回转壳体外端面通过泥浆密封圈相连,行星轮架、回转壳体、迷宫法兰形成密闭的环形空间,主体与该环形空间之间设置有油道,环形空间内充满高压黄油,高压黄油同时可将进入内部的泥沙排出,同时对旋转副提供密封,多种密封方式组合可以将泥浆渗漏进内部的可能性降至最低,可有效降低维修时间,提高设备寿命。提高设备寿命。提高设备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吴英华 周小宝 王佐旭 孙忠孝 王迪 周丹 赵广齐 魏思旭 闫春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新宏液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7.27

技术公布日:2022/3/11
声明:
“双轮搅拌钻机动力头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标签:
搅拌钻机 钻机
全国热门有色金属技术推荐
展开更多 +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信息请您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最新更新技术

报名参会
更多+

报告下载

第二届关键基础材料模拟、制备与评价技术交流会
推广

热门技术
更多+

衡水宏运压滤机有限公司
宣传
环磨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
专利人/作者信息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