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钻杆设计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钻杆与钻杆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2.钻杆是一种尾部带有螺纹的钢管,用于连接钻机地表设备和位于钻井底端钻磨设备或底孔装置。钻杆的用途是将钻探泥浆运送到钻头,并与钻头一起提高、降低或旋转底孔装置。钻杆必须能够承受巨大的内外压、扭曲、弯曲和振动。在油气的开采和提炼过程中,钻杆可以多次使用。钻杆分为方钻杆、钻杆和加重钻杆三类。连接次序为方钻杆(1根)+钻杆(n根,由井深决定)+加重钻杆(n根,由钻具组合设计决定)。详细介绍了钻杆的分类、钻杆接头、钻杆规格以及钻杆的钢级与强度。
3.现有技术中两根钻杆与钻杆之间的连接,是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由于钻杆是通过转动来钻石油,正常是通过正转,如果发生逆转的情况容易造成钻杆松动而脱落,进而带来钻孔不便的可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钻杆与钻杆连接装置,其优点是:使得第一钻杆与第二钻杆之间连接紧密。
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钻杆与钻杆连接装置,包括第一钻杆与连接于第一钻杆上的第二钻杆,所述第一钻杆底侧两侧分别对称焊接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钻杆的顶壁两侧分别对称焊接有与第一连接板一一对应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依次螺纹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上螺纹连接有螺母,且螺杆上远离螺母的一端套接有垫片,所述螺杆的末端一体化成型有转杆。
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需要将第一钻杆与第二钻杆相互连接时,将第一钻杆与第二钻杆相互抵触,使得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贴合在一起,此时,将螺杆从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内贯穿过,旋上螺母拧紧,使得第一钻杆与第二钻杆之间连接紧密,且垫片增加螺杆与第一连接板之间的摩擦力,减少螺杆滑丝而带来第一钻杆与第二钻杆之间连接效果不好的可能。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连接板相对第二连接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插板,所述第二连接板朝向第一连接板的一侧开设有与插板相插接的插槽。
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相互贴合时,将插板插入插槽内,使得第一钻杆与第二钻杆之间连接更为紧密。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板的底壁上沿长度方向固定连接有第一磁片,所述插槽内底壁上沿长度方向安装有与第一磁片相磁合的第二磁片。
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插杆插入插槽内,第一磁片与第二磁片相互磁合,使得插杆与插杆之间紧密连接,进而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之间连接更为固定。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钻杆内壁上沿周缘等间距开设有四个卡槽,
所述第二钻杆靠近第一钻杆处沿周缘等间距焊接有与四个卡槽相配合的卡块。
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钻杆与第二钻杆连接时,第二钻杆的前端插入到第一钻杆内,卡杆插入卡槽内,卡杆与卡槽之间的卡合连接,一方面使得第一钻杆与第二钻杆之间更为紧密,另一方面减少第一钻杆与第二钻杆之间相互滑动的可能。
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钻杆与第二钻杆的内部均填充有加强筋。
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加强筋加强第一钻杆与第二钻杆的坚固强度,使得第一钻杆与第二钻杆支撑效果更好,减少第一钻杆与第二钻杆在钻孔的过程中损坏的可能。
1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钻杆与第二钻杆、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之间的间隙外包裹有密封环。
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密封环对间隙起到密封作用,减少水或进入钻杆捏所带来钻杆内壁生锈的可能。
1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8.1、需要将第一钻杆与第二钻杆相互连接时,将第一钻杆与第二钻杆相互抵触,使得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贴合在一起,此时,将螺杆从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内贯穿过,旋上螺母拧紧,使得第一钻杆与第二钻杆之间连接紧密,且垫片增加螺杆与第一连接板之间的摩擦力,减少螺杆滑丝而带来第一钻杆与第二钻杆之间连接效果不好的可能;
19.2、当插杆插入插槽内,第一磁片与第二磁片相互磁合,使得插杆与插杆之间紧密连接,进而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之间连接更为固定。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图1中a部放大图。
22.图3是本实施例的用于体现卡块与卡槽之间连接示意图。
23.附图标记:1、第一钻杆;2、第二钻杆;3、第一连接板;4、第二连接板;5、螺杆;6、螺母;7、垫片;8、转杆;9、插板;10、第一磁片;11、插槽;12、第二磁片;13、卡块;14、卡槽;15、加强筋;16、密封环。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5.实施例:请参阅图1-图3,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放大图。图3是本实施例的用于体现卡块13与卡槽14之间连接示意图。一种钻杆与钻杆连接装置,包括第一钻杆1与连接于第一钻杆1上的第二钻杆2,第一钻杆1底侧两侧分别对称焊接有第一连接板3,第二钻杆2的顶壁两侧分别对称焊接有与第一连接板3一一对应的第二连接板4,第一连接板3与第二连接板4依次螺纹连接有螺杆5,螺杆5上螺纹连接有螺母6,且螺杆5上远离螺母6的一端套接有垫片7,螺杆5的末端一体化成型有转杆8,第一连接板3相对第二连接板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插板9,第二连接板4朝向第一连接板3的一侧开设有与插板9相插接的插槽11,需要将第一钻杆1与第二钻杆2相互连接时,将第一钻杆1与第二钻杆2相互抵触,使得第一连接板3与第二连接板4贴合在一起,此时,将螺杆5从第一连接板3与第二连接板4内贯穿过,旋上螺母6拧紧,使得第一钻杆1与第二钻杆2之间连接紧密,且垫片7增
加螺杆5与第一连接板3之间的摩擦力,减少螺杆5滑丝而带来第一钻杆1与第二钻杆2之间连接效果不好的可能,第一连接板3与第二连接板4相互贴合时,将插板9插入插槽11内,使得第一钻杆1与第二钻杆2之间连接更为紧密。
26.进一步的,插板9的底壁上沿长度方向固定连接有第一磁片10,插槽11内底壁上沿长度方向安装有与第一磁片10相磁合的第二磁片12,当插杆插入插槽11内,第一磁片10与第二磁片12相互磁合,使得插杆与插杆之间紧密连接,进而第一连接板3与第二连接板4之间连接更为固定,第一钻杆1内壁上沿周缘等间距开设有四个卡槽14,第二钻杆2靠近第一钻杆1处沿周缘等间距焊接有与四个卡槽14相配合的卡块13,当第一钻杆1与第二钻杆2连接时,第二钻杆2的前端插入到第一钻杆1内,卡杆插入卡槽14内,卡杆与卡槽14之间的卡合连接,一方面使得第一钻杆1与第二钻杆2之间更为紧密,另一方面减少第一钻杆1与第二钻杆2之间相互滑动的可能。
27.进一步的,第一钻杆1与第二钻杆2的内部均填充有加强筋15,加强筋15加强第一钻杆1与第二钻杆2的坚固强度,使得第一钻杆1与第二钻杆2支撑效果更好,减少第一钻杆1与第二钻杆2在钻孔的过程中损坏的可能,第一钻杆1与第二钻杆2、第一连接板3与第二连接板4之间的间隙外包裹有密封环16,密封环16对间隙起到密封作用,减少水或进入钻杆捏所带来钻杆内壁生锈的可能。
28.操作步骤:需要将第一钻杆1与第二钻杆2相互连接时,将第一钻杆1与第二钻杆2相互抵触,使得第一连接板3与第二连接板4贴合在一起,此时,将螺杆5从第一连接板3与第二连接板4内贯穿过,旋上螺母6拧紧,使得第一钻杆1与第二钻杆2之间连接紧密,且垫片7增加螺杆5与第一连接板3之间的摩擦力,减少螺杆5滑丝而带来第一钻杆1与第二钻杆2之间连接效果不好的可能。
29.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技术特征:
1.一种钻杆与钻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钻杆(1)与连接于第一钻杆(1)上的第二钻杆(2),所述第一钻杆(1)底侧两侧分别对称焊接有第一连接板(3),所述第二钻杆(2)的顶壁两侧分别对称焊接有与第一连接板(3)一一对应的第二连接板(4),所述第一连接板(3)与第二连接板(4)依次螺纹连接有螺杆(5),所述螺杆(5)上螺纹连接有螺母(6),且螺杆(5)上远离螺母(6)的一端套接有垫片(7),所述螺杆(5)的末端一体化成型有转杆(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钻杆与钻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3)相对第二连接板(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插板(9),所述第二连接板(4)朝向第一连接板(3)的一侧开设有与插板(9)相插接的插槽(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钻杆与钻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板(9)的底壁上沿长度方向固定连接有第一磁片(10),所述插槽(11)内底壁上沿长度方向安装有与第一磁片(10)相磁合的第二磁片(1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钻杆与钻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钻杆(1)内壁上沿周缘等间距开设有四个卡槽(14),所述第二钻杆(2)靠近第一钻杆(1)处沿周缘等间距焊接有与四个卡槽(14)相配合的卡块(1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钻杆与钻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钻杆(1)与第二钻杆(2)的内部均填充有加强筋(15)。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钻杆与钻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钻杆(1)与第二钻杆(2)、第一连接板(3)与第二连接板(4)之间的间隙外包裹有密封环(16)。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钻杆与钻杆连接装置,应用在钻杆设计设备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第一钻杆与连接于第一钻杆上的第二钻杆,第一钻杆底侧两侧分别对称焊接有第一连接板,第二钻杆的顶壁两侧分别对称焊接有与第一连接板一一对应的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依次螺纹连接有螺杆;具有的技术效果是:使得第一钻杆与第二钻杆之间连接紧密。密。密。
技术研发人员:许文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凯通钻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6.09
技术公布日:2022/1/11
声明:
“钻杆与钻杆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